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自杀者中,青少年占了相当的比例。对于青少年的自杀,社会、学校、家庭该如何应对?
郭铁军指出,通过问卷对青少年进行100%的筛查是非常主要的一个环节。同时,对于有自杀倾向的孩子,学校领导、老师、家长都应引起重视。尤其是家长,因为孩子的人格状态起源于家庭,人格特征形成于学校,最后作用于社会。“青春期的孩子还没有定型,可以改变很多东西。”针对这个问题,郭铁军提出了“家庭是孩子人格成长的心理生态环境”的概念。并给出了相关的指标。
指标一,三口之家在一起共同活动的时间,如一起游戏、吃饭、外出旅游等。在这个家庭中,共同活动的方式有多少,融洽度就达到什么水平。
指标二,家庭成员可以坐下来无拘无束地讨论一些青少年的敏感话题的环节有没有?
指标三,孩子是否会和父母说自己最秘密的事情?孩子是否关心父母情绪的变化以及父母的工作状态?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出孩子和父母是否心灵相通。
指标四,家庭中是否有孩子自主决定、父母协助完成的事情。如孩子策划和组织了一次家庭旅游,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
“你会发现,如果做到以上的这些,孩子在家里的状态是非常开心和放松的。”郭铁军指出,创造一个好的精神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的父母并不了解,也不会做。他们很多人缺乏相关的知识,不知道如何改变旧有的习惯。郭铁军呼吁,为人父母者应积极学习如何当称职的家长。
除了家庭,学校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郭铁军认为,学校校长要向老师提出,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关注,不要做明显会带来伤害的事情。同时,还应加强学校专职心理老师的培训,开展最有效的工作。“学校的心理老师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通过问卷对本校的学生进行宏观的心理分析和筛查,给教育决策提供建议;具备对危机青少年的干预能力,当他自己不能胜任的时候要知道该找谁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