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祖先留存后世的一件件具有历史价值的遗存和遗迹,犹如一颗颗熠熠发光、光彩夺目的珍珠,镶嵌在北京的大地上。那些精美的出土文物与古老的传说交相辉映,清楚地勾勒出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劳作斗争、创造发展的历史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山西汉王陵的发掘,还将揭开2000多年前燕蓟文化的神秘面纱-- 再现一段失落的文明 2000多年前的北京城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先人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创造出了怎样的文明?今年以来,随着老山汉墓的被发现,一桩桩悬念、一段段不解之谜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目前,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这些谜底正一步步被破解开来。2000多年前神秘的燕蓟文化正日益清晰地呈现在今人面前。 “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之风 西汉时期政治局面稳定,经济发达,地主官僚阶级讲究厚葬,所谓“事死如事生”。墓中随葬器物种类多,数量大。如长沙马王堆汉墓,3座墓中1号墓和3号墓未曾被盗掘,每一墓的随葬品竟都在1000件以上,其中还不包括数十万枚冥币,即使被盗过的2号墓亦出土遗物近千件。同时,3座墓中随葬品的品种极为丰富,器物亦相当繁多,包括日用饮食器具、乐器、武器、书籍、衣物、食品等,几乎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文物的数量及珍贵程度等方面考虑,用“地下博物馆”来形容它们并不为过。 中国古代墓制一般是棺椁并用,西汉前期沿袭此法,马王堆汉墓1号墓即用了四棺一椁的葬具,而北京大葆台汉墓则是五棺二椁,与天子的“棺椁七重”之制相同,因其墓主人同为王侯一级,故老山西汉墓极有可能与大葆台相仿。 此外,汉代出殡时一般张举着一张旌幡,入葬时被覆在棺材上。尸体在棺内的放置,一般采取仰身伸直的方式。为了企图使尸骨不朽,有时使用各种小玉具遮盖或充塞死者的七窍。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玉衣”入葬,它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丝编缀起来,分别称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或铜缕玉衣。此外,皇帝及诸侯王的墓,一般还采用“黄肠题凑”,这在老山汉墓中已经发现。 200年间12位诸侯王 早在战国时期,北京地区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所在地,燕国以蓟城为都。到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封建统一国家的汉朝,史称西汉。西汉建制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蓟城作为燕蓟地区的首府,曾四度为诸侯王国,四度为郡治。而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西汉末年今北京地区属幽州牧统监,分隶于广阳国、涿郡、上谷郡、渔阳郡和右北平郡。 根据老山墓出土器物及其形制、规模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证,考古工作者已经断定老山汉墓为西汉时期一处大型的王侯级陵墓。而西汉时期的北京地区,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9年200多年间,先后有8位燕王和4位广阳王执政,分别是燕王臧荼、燕王卢绾、燕灵王刘建、燕王吕通、燕敬王刘泽、燕康王刘嘉,燕王刘定国、燕剌王刘旦、广阳顷王刘建、广阳穆王舜、广阳思王璜、广阳王齐嘉。而老山汉墓的主人,很可能便是其中的一位。 漆器汉代重要文化符号 汉代手工业非常发达,而漆器制造业更是首屈一指。如同商周的青铜器、明清瓷器一样,漆器作为汉代重要的文化载体,其工艺水平居各类手工业之首,并且在贵族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普遍。在大葆台西汉墓中,就曾出土过一批漆器精品文物。如该墓出土的铜扣漆耳杯,内为朱漆地,外为黑漆地,口沿朱漆花纹,外饰铜扣,属于所谓“银口黄耳”的高级漆器。有的漆器外表镶嵌圆形白色玛瑙,同时还发现有长方形鸡血红玛瑙,三角形橙黄葡萄状玛瑙以及玳瑁、云母片等漆器上的镶嵌饰件。该墓中出土的异型漆器,正面朱漆地,黄、黑漆绘有升龙、天马、丹凤、奔鹿;背面黑漆地,朱、黄漆绘有升龙、天马、天鹅。正背两面皆饰有流云纹。这件漆器不仅造型小巧玲珑,而且所绘图案交织穿插、对称生动,被考古专家誉为汉代漆器中罕见的精品,同时也是艺术价值极高的汉代绘画作品。而此次老山汉墓也已发掘出部分漆器,其中还有贴金漆器。 除漆器外,汉代冶铸、制陶、纺织业都很发达,特别是纺织工匠技艺高超。在大葆台汉墓中曾出土了12件丝织品,有绢类、刺绣、漆纱和组带等,其中绢织物织造细密,其薄如纸,令人叹为观止。(丁肇文)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