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加强国家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

2017年11月20日 12:32 新浪教育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本文是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同志在国家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启动会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总体方案论证会上的讲话摘要。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5年第1期

  加强国家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更好地为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服务

  《实施意见》在“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这一事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质量的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这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对我国外语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其意义深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是实现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30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讲话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间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逐步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需要不断提高我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有效进入国际话语体系,把中国的立场和观点介绍给世界。外语作为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最主要媒介,是国家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软实力,是人们适应21世纪生活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技能。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国民适应21世纪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其中语言(包括母语和外语)能力是国际公认的一项国民关键能力。国民关键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素。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需要制定有效的外语战略,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处理好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使社会能够包容外语,重视和尊重外语人才,为国家实现“走出去”战略提供服务。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注外语教育教学与考试的改革工作,并多次作出指示,在我国,外语教育不是要削弱,而是应该加强。

  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是我国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国民的外语水平迅速提高,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迅速崛起、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外语教育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经过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外语教育还不能满足新时期国家发展之需。我国学习外语的人很多,在外语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是能运用外语进行对外交流的人才仍然紧缺,国民在外语学习上存在“费时低效”的情况和“哑巴英语”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如:语言环境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等,但其中也与我国外语教育教学规划的科学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关。目前,我国中小学与大学外语教育缺乏科学的衔接,存在分工不够合理,且有重复或脱节的现象。此外,外语教学过分强调“记忆式”学习,应试教育问题突出,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因此,要满足提高国民外语水平的需要,满足 培养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的需要,我国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各级各类的外语教育教学需要有清晰有序的培养目标、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组织、需要有先进准确的评价体系。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连贯的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外语标准体系,外语能力测评体系是这个大体系的重要内容。

  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是促进科学选才、教育公平的需要

  考试,特别是国家教育考试在我国享有很高的权威性、公信力,公众普遍接受考试是最公平最公正的选拔、评价人才的方法,是维护教育公平、公正的底线。如果考试的分数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或测量的误差很大,就难以保证科学选才,公平就成了问题。因此,保证考试的科学性,必须保证命题的科学性、评分的一致性、考试组织的严密性、考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可解释性。为达到考试科学和公平的要求,建立国家统一的能力测评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十分必要。

  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是促进多种学习成果的沟通互认、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

  目前,我国外语考试种类多,标准不一,功能各异。考试之间横向纵向均不具可比性,互不沟通,造成学生在毕业、升学、就业、出国鉴定外语水平时不得不参加各种名目各异的外语考试。不但加重学习者的负担,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而且考试多、证书多,教学单位、用人单位也难以了解证书的含义。

  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强调要统筹谋划,要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成长的多种途径,而且要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形式的成果进行认可,要建立一套覆盖大学、中学、小学不同教育阶段全方位的能力标准和测评体系,以保证考试质量及考试成绩的沟通互认。建立外语能力测评体系,是考试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国家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供参考。

  加强国家外语测评标准制定,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外语考试多,考试成绩不能互认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既缺乏对语言能力统一的界定标准,也缺乏监控考试质量的标准。因此,要加快建立国家外语测评标准,一是制定国家外语能力等级量表,提供多等级的外语能力描述,构建一个我国外语学习、教学与测评的完整理论体系,为我国的外语课程大纲、外语教学、外语考试提供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力参照标准;二是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考试质量标准,规范大规模外语考试,提高考试在开发、设计、命题、组考、成绩报告及使用等诸多环节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制定这两个标准,需要把握好两个基本点:一是立足国情,深入研究,梳理我国现行的各种外语教学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规范;二是国际化,要以国外先进的测评理论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建立外语测评标准的经验,使这套标准有助于我国的各类外语教学、考试与国外对接,并具有可比性。

  加快我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推动和服务外语考试与教育教学改革

  英语是我国主要的外语语种,外语测评体系的建设首先应从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研制开始。量表要充分体现我国英语教学和考试改革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我国英语学习、教学及测评的有机整体性,为每一个阶段的英语学习、教学和测评提供参照和标准,以实现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的“车同轨、量同衡”。

  在推动教学改革方面,量表要为我国的英语课 程大纲、英语教学提供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力标准,推动分级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升英语教育成效。

  在推动考试改革方面,量表要对我国英语考试 在考试构念、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依据,帮助和指导考试组织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针对高考改革,量表要推动高考英语考试考查的能力更全面,进一步促进基础英语教学立足于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协同发展;要有利于高考英语题库建设,保障一年多次考试的实施;要能为分省命题机构提供统一的能力标准,使各省试卷有一个对比的基础,提高分省命题的质量和科学性。量表不仅要能为不同类型考试提供横向比较的基础,也要能为不同层次的考试提供纵向定位和衔接的依据,促进各种学习成果沟通互认,促进各阶段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有序衔接。

  紧紧依靠专家力量,确保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涉及外语教学与测评领域的综合改革,必须保证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要汇集全国外语教学与测评的一流专家的智慧。我们要紧紧依靠国内外专家的力量,充分发挥专家的积极性,教育部拟成立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发挥专家的优势,以科学严谨的精神来完成此项工作,确保外语能力测评体系的科学性。

  为保证测评体系建设的学术水平,需要遵循科 研工作的规范,按照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要求,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创新理论,树立国家量表及测评体系的权威性,为后续获得国内的共识和国外的认可打好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相互配合,高质量地完成外语测评体系的建设工作

  外语能力测评体系涉及面广,包括课程、教学、考试等多个领域,这就要求教育部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共同来完成此项工作。教育部将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考试中心要尽快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协调,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有力有序地推进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同时,加强与教育系统内部及外部的交流,加大改革方案和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及时解疑释惑,引导社会合理预期,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英语考试频道 英语考试论坛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3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