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一、近年来《申论》命题的总体变化趋势
从2000年以来全国卷和上海卷《申论》的试卷可看出,《申论》命题呈现出四大基本特征:一是命题所选资料的文字量越来越大;二是命题形式越来越灵活;三是命题的现实针对性越来越强;四是命题的角度越来越接近政府日常工作和公务员制度本身。
(一)命题所选资料的文字量越来越大
文字量越来越大这点不难看出。无论是全国卷还是上海卷,最初两年,阅读量在1000字左右,而到最近几年,特别是2007年以后,一度达到8000字。
(二)命题形式越来越灵活
命题形式越来越灵活这一点,全国卷和上海卷都有所反映,但全国卷反映得尤为明显。
(三)命题的现实针对性越来越强
2000年至2008年,《申论》全国卷和上海卷涉及到的题材有环境、公共卫生安全、互联网、安全生产、汽车工业与城市道路交通、农村扶贫、土地管理、突发应急事件,生态文明(或科学发展观)、WTO、上海人才强市战略、上海城市的建设与管理、《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挂职锻炼制度、公务员法和公务员精神、政府绩效评估等,它们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紧密关系,在考试时,都要求考生能针对当时的现实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命题的角度越来越接近政府日常工作和公务员制度本身
加强政府行政工作,推进公务员制度建设,打造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是每位公务员担当的责任。能否对政府工作敏感,是否有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担当公务员的重要标准。
另外,从答题的要求来看,无论是全国卷还是上海卷,基本上都要求考生以机关或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对策和建议。议论部分也只有考生能站到党执政的高度和政府建设和管理的高度来分析才能得到较好的分数。对此,考生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申论》如何选材
《申论》命题的选材,虽然涉及的面很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卫生、科技,等等,但是都脱离不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近一年中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社会的热点难点、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政府管理、公务员制度建设和政府执政的着力点等问题,具有政治性、公共性、实用性、即时性和真实性等特点。
三、《申论》作答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概括
概括材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归纳概括,旨在准确把握试题的基本意图的要求。考题中对概括的要求,一般是: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要达到这些要求,需要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大而空,问题不明确、不具体、针对性不强;
二是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归纳不准确、不到位;
三是只罗列内容,不归纳观点,不提炼问题,未能抓住实质,只见树木,不见树林;
四是思路混乱,表述不清,条理性差,概念混淆,语言啰嗦,病句较多;
五是不明命题人的意图,立意不高,未反映出所提观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提出对策
提出对策,指针对考生前面概括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与前面的概括相对应,有几个层次几个方面的问题,就应该相对应的有几个层次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在这一环节的考试中,主要考察考生思维的开阔程度,对大政方针的把握程度,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具体来说,要求所提对策深刻反映政务需要,具有远见卓识,方案切实可行,且言辞要具有表现力。
(三)进行论证
从公务员招考的角度来看,公文写作是公务员日常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通过阅读大量材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表个人的可行性意见,则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最大考验。对于论证,一般有以下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说服力强。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