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养成一种习惯。我们不能让不良的学习习惯左右我们的学习。
首先,学生要“敢问”。不怕难为情、怕丢面子、怕同学说这种问题也会提出来。我们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不懂就是不懂,为什么要不懂装懂、自讨苦吃呢?向老师提问、向家长提问、向学习好的同学提问,就是最简便地去解决不懂问题的途径,我们怎么可以轻易地放弃呢!其次,学生不要怕权威,不要因为是书上印的、老师讲的,自己有疑问而不敢发问。问了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疑问,问了才知道谁是谁非,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嘛!
其次,学生要“能问”。学贵有疑,没有疑问,你问什么! “能”就是要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仅要发现一般问题,还要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读书时能够钻研得深一些、广一些,这样,才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说的就是读书要能够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又要想方设法去解决它,让问题不再是问题。如此往复,学问就积累起来了。
第三,学生还要“善问”。有了疑问,怎么问,问谁,这就要考虑“善问”了。如果我们读书一有问题,自己不加思索就发问,那么,即使得到正确答案,也未必受到大益,因为这个答案不是自己思考的结果。我们提倡“有思索之不得而后问”,提问请教时也把自己的所思表达出来与回答者辩论,直到把问题彻底弄明白为止;当然,我们也提倡请教时不一定要把问题问“透”,只请人在关键地方点拨一下,然后,自己再去思考,直到最后解决。自然,这个“问”字是广义的,既可以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也可以问书本、问网络。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