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不少因各种原因而仍未顺利入学的孩子的家长,至昨天仍在奔波。
而几乎所有学校都在报名日结束后,对于仍未报上名的学生家长以“不符合入学规定、接收不下”为理由拒绝,但家长“交些钱”,学校马上就能“接收下”。这一现象随着小学生入学报名结束之后、“遗留问题”解决时逐渐显现。
昨天本报开通的小学生入学热线电话中,入学过程中的“乱收费”初露端倪。不少家长质疑:到底是什么让学生本应享受的义务教育变成了高价收费教育?
怪现象:“合格”生源不多上学需交高价
“学校都说招收不下了,真正合格的学生有多少?”一位家长说,他在某所小学门前张贴出的“合格”学生名单上看到,今年小学生入学报名手续符合条件的学生仅有40人,而该校招生的计划则为4个班,“这证明学校还有空位,但为什么不再接收学生了?”
对此,学校解释说,这是由于还有许多遗留问题需要核查,另外,还有一些附近单位的学生名单没有报过来,“还有一大批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
一所热点小学校长说,如果根据片区生源接收,每所小学都能够接收得下。“但问题在于,关系、条子太多,这就形成了大班额或留指标的现象,同时,这对于更多无关系可托的家长来说,就显得非常不公平。”他介绍,每年接收的学生中,“择校”的学生能够占到学生数的至少三分之一。而如果想要以非正常途径进入学校,家长就需要交高价,“这笔钱没有名目,因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择校,所以‘择校费’的说法其实并不成立”。
如此收:学校张口开价收费数额不等
●缺少一个证 收费3000元“开始报名时,是因为证明上的章不符合规定。回到老家重新补办好后,回来学校又让出示结婚证。”昨天一位在金水区务工的打工者反映,夫妻俩结婚证找不到了,缺少这个证,孩子仍旧没有报上名。“学校说我们不符合报名规定,但如果交钱,就可以让孩子上学。”他说,老乡也同样在为孩子报名时因证件不合格被卡,不愿再来回跑,同意给学校交费。“交了3000元,孩子报上名了。”
另一位务工人员反映,他在市内某区务工,在附近小学一直没有报上名。“报名的人太多,每次好不容易排到跟前,都说证件不合格。分配的学校不接收,只好去另一所学校交钱上学。”他介绍,学校收的费用不一,有的收5000元,有的收6000元。
●住新建小区就要多交费“因为住在新建小区,孩子上学就得交高价吗?”一位居住在金水区雅阁思达小区的家长说,离家最近的学校是沙口路小学,但是带孩子去学校报名,学校说不接受小区家长单独报名,要求去找物业。家长找到物业,物业说,想上沙口路小学,需要每个学生交3000元的费用,否则,无法协调入学问题。
这位家长说,当初买房时,房产商承诺买房即可入学,但让家长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入学还要再交高价。
遇到同样问题的还有家住金水区文博花园的家长。一位家长说,开发商同样收取了每名学生4000元钱,学生才顺利报上名。“金水区教体局要求小区住户必须到物业登记孩子报名情况,学校不接受个人报名。为什么小区居民成了另类人群?”
●四处托关系排队等交钱除因各种原因没有及时报上名的学生,被迫成为“择校生”后需要向接收学校交一定的不明费用外,昨天起,一些公办小学开始接收关系生,并收取费用。
在一所小学,校长室外有老师专门为家长发号。这些前来领号的家长均由“中间人”介绍,专程前来交费。一位家长说,自己一早就到了学校,轮到自己进校长室时已接近中午。“每位家长交的钱数不一样,有的高达9000元,有的低至3000元,也有一些关系没有收费。但都没有票据。”
●需签订协议交费为“自愿”
“交了5000元,总算给孩子报上了名。”家长陈先生说,自己没有房产证,居住的是父母的住房,片区小学不肯接收,昨天在他向学校交纳了费用后,孩子总算如愿以偿领到了入学通知书。他介绍,在交纳费用前,学校要求他签订一份协议,这份协议说“家长自愿捐资助学”。“不自愿有什么办法,孩子总得有学上。”
按照政策,凡是自己无住房者,学校需认定家长的真实住址,如属实,片区学校应该接收。但在实际报名过程中,很少有学校肯对每一位达不到“三统一”家长的详细情况进行甄别,收费,则成了最简便的一种甄别方式。
有疑问:本是义务教育上学为何掏钱
●既接收不下,交钱就能上?
“不符合入学条件,给学校交点费用弥补一下损失吧。”在每年的入学过程中,学校类似的收费理由经常出现。
对于高收费问题,一位老教师在昨天的热线电话中情绪激动,他说,他教了一辈子书,在过去,从来也没有因为孩子年龄差几天不让报名的情况。“如今时代变了,但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不交钱学校接收不下,交了钱,哪个学校都能接收得下了?”
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每年学校都会以超额接收了学生而必须多配备教师、增加课桌椅等为理由,提出“择校生”需要多交纳费用。而收费的标准不一,从接收的择校生人数来看,每年一些小学的收入不菲,但学校并没有在来年增加容纳量,收费理由依旧,“收上来的钱去哪儿了?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政府投钱少,家长来“买单”?
“收上来的钱,不敢入账,学校增添了多媒体设备。”一位小学校长说,学校这几天确实收取了一些学生的费用,但由于不能私设小金库,收上来的钱已为学校添加了教学设备。他介绍,政府部门对教育上的投入不足,致使学校经费紧张,例如学校的维修、设备的更新、活动的接待等,都需要有费用支出。但这笔钱从哪儿来,没有拨款,学校就得自己想办法。
“一些热点学校收到的费用会多些,非热点收到的费用相对会少一些。这些钱,在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前,学校会拿出一部分给教师发放福利和奖金。”他说,政府对教育上的投入不足,才是导致家长需要为此买单的根源。当然,除此之外,也不排除人之私心,“也会有一部分钱的去向不明。”
●学校乱收费,无人能监管?
如果户口不在好学校招生片区内,却想读好学校,就必须交纳一笔“择校费”。从目前出现的择校现象来看,仅有钱还不行,家长还需要四处托关系找门路,才能把钱交出去。
而据了解,“择校费”的制定并不是完全依照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这一费用的出现是在投入不足、学校想发展但缺少经费、家长想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情况下产生的,收费标准既参照教育成本,又参照其他同等城市收费水平和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一位教育界人士说,从各学校的收费情况来看,“择校费”收多少可以有一定弹性。收多少,因家长的社会关系、领导批条分量、学生分数不同而生出不同的级别。同样一所学校,“择校生”的收费标准也有所不同。
据了解,“择校费”从上世纪90年代出现后,就不断受到质疑。其中,“择校费”的去向和用途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说清。
这位教育界人士分析,在“择校费”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条灰色利益链条。学校、教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是这个链条上的既得利益者。有的学校把“择校费”直接纳入小金库,用于发放教师福利,改善教学条件;有的教育主管部门将“择校费”纳入专项账户,学校花钱打报告审批,但也基本上是“自己的钱自己花”。“尽管这笔费用的用途并不一致,但这笔钱往往在政府财政体制外循环,缺乏必要的监管,既没有进行财务公开,也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审计,成为一个难以监管的黑洞。”
他们仍然未报上名
在昨天的热线电话中,一些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仍然未报上名,原因不一:
1.孩子户口本和防疫证上的日期不一致,一个是阴历,一个阳历,但如果翻当年的日历能够看到,这两个日期是同一天。可是在为孩子报名的时候,金水区柳林一小提出日期不一致,不肯接收。
2.居住在金水区园田小区,各项报名手续齐全,被通知分到了南阳路三小,但学校要求找物业,物业不肯出面,至今未报上名。
3.在郑东新区中南海·知音小区租房,属外来务工人员。报名时,郑东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说居住小区属于安置房用地,应该去管城区十里铺村小学报名,十里铺村小学说不归他们接收,不知道该去哪儿报名。
4.户口在金水区,在中原区国棉一厂租房居住。按片区孩子该去建设路六小报名,学校称没有房产证,不接收。
5.是外来务工人员,到郑上路小学、郑上路二小分别为孩子报名,学校均要求出示计划生育证才能报名。
6.外来务工人员,在金水区丰产路小学报名,说没有夫妻结婚证明,孩子至今没有报上名。
7.居住在金水区德金假日蓝湾小区,证件齐全,年龄也够。去丰庆路小学报名,学校让去庙李镇政府协调,后要求开发商去协调。家长找不到开发商。又到金水区教体局询问,仍让回丰庆路小学报名,学校仍让找开发商,开发商仍不肯出面,至今未报上名。
8.户口在二七区,去京广路小学报名,学校说没有房产证,没有在二七区居住,不能接收。实际住址在沙口路与二环支路处,但沙口路小学也不接收,说户口不在金水区,也没房产证。让单位开了住在家属院的临时房证明,学校还是不同意接收。
9.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务工,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为孩子报名,学校说家长务工的公司停产了,不予接收。
10.在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附近居住,住的是孩子爷爷奶奶的房子。因自己无住房,无法出示房产证,学校不接收,到郑东新区管委会咨询,没有人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