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大附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汇报(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8日 16:54   新浪教育

  我们积极引导师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胸怀天下,勇于担当。我们通过课程和社团活动持续开发环保教育资源,树立环保意识,确立环境友好型人格,热爱环境,珍爱自然。

  我校根与芽小组等社团组织在环保教育方面开展了野外科考、保护叶猴桃、环保招贴画大赛等大量有益的探索。他们和清华附中的学生联名致信温总理,积极倡导“节约社会、从我做起”,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学校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战略,鼓励师生开拓国际视野,树立世界胸怀,培养国际交往、文明对话和多元文化理解的能力,以此带动和提升学校各方面的水平和品位。

  我校与芬兰罗素高中等十多个友好学校的交流在校内产生十分良好的影响。师生出访已经走出“福利出国”、“景点旅游”、“境外购物”的老套路,人人都成为学校的“和平使者”、“文化使者”和“教育使者”。我们在出国主题确定、出国前的培训和准备、交流课程设计、归国汇报展示及持续交流等环节都达到了令人欣喜和羡慕的水平。

  目标与理想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是北大附中的战略目标。从学校自然生态的优化到人文环境的和谐,北大附中人一直以百倍珍惜的心态呵护着这不大但美丽的校园,为了今天,也为了明天。北大附中校园文化当中可以昭示社会,可以引领师生的是人的精神、人的信仰,人的品质和人的境界。这样,或许大家会理解为什么北大人,北大附中人特别崇拜王选和孟二冬,特别难忘我们的莫潇燕同学。

  校园文化的功能和目的首先在于育人。因此,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又成为衡量校园文化品位与水平的核心标准。

  北大附中说:为人要厚道;为师要儒雅;为教要虔诚。我们的校园文化应鼓励:做一个好人,多做好事;做一个好老师,多一点敬业;做一个好学生,多一份勤奋。

  王选老师,一位为中国人设计了走向信息世界“通行证”的大师,一位继承中华印刷文明而被誉为“当代毕升”的科学家,却终日穿着一双布鞋、骑着一辆自行车在未名湖畔上班、下班。在王选看来:为别人想得多、做得多的人就是好人!

  孟二冬老师,十年冷板凳,著就一部《〈登科记考〉补正》;三尺小讲台,树立了为人师表,品德高尚的光辉形象。孟二冬,何以用普通和平凡震撼了伟人?!何以用谦和与淡泊成就了大业?!何以用短暂和青春铸就了永恒?!

  北大附中的学生从来是北大附中骄傲的资本,是北大附中每一位老师幸福的源泉。

  莫潇燕,北大附中的英雄、楷模、榜样! 她高大、伟岸的形象永远屹立在北大附中人的心中。北大附中学生最高奖项——“飞燕奖”就是慕“莫潇燕”之名而设立的。

  莫潇燕是北大附中人的杰出代表。她,面对癌症死神的威胁,表现得是那么坦然自若;追求真理与追求卓越的道路走得是那样无怨无悔。为人,她是那么平和、谦虚;做事,她是那么坚强、自信;生活,她是那么乐观、豁达、处处时时为别人着想。

  莫潇燕临走时说,“妈妈,我疼,可我不能喊,怕吵了邻居休息”。

  身边不断有这样的榜样出现,北大附中人怎能不骄傲?学校的家底有如此厚重的精神财富,后来者怎敢虚度年华?

  我们该怎样评价校园文化在精神和道德上的引领作用,怎样评价校园文化对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真的无法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社团,何时会造就天才和英雄;一次活动,就期待产生惊天动地的效果。但是,我们笃信:大象无形,上善若水!教育之伟大,校园文化之神奇,在于一点点、一件件、一次次、一天天……似水无形,无处不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日积月累,水滴石穿。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学校战略性工作,是学校文化陶冶与积淀的大熔炉。校园文化的风格常常是学校特色的外化、标志和符号。在这个大舞台上,师生的生命、成长与发展便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令人羡慕的高雅。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学校理想的追求交织成世代传承的学校文化,成为过来人的骄傲,现在人的动力,未来人的追求!

  我相信,大家的结论和北大附中的结论是一致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我们都可以做得更好,但我们需要时间、空间!

  题跋

  北大附中在一些人眼里是有个性的学校,甚至是桀骜不驯的代表。其实,北大附中也食人间烟火。我们从未忽视过中考、高考。我们也从未忽视过对学生的升学指导。不过,北大附中对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和经验的确看不惯。我们没有像当年讲阶级斗争那样热衷对待补课和考试,年年补、月月补、天天补;也没有像唐僧对孙悟空那样嘴里的排名紧箍咒今天念,明天念,后天念。

  北大附中这些年一直很平和也很平稳。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没有暴发,也没有陡降,特别是心态不错。说到高考、中考,也算是年景不错吧。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告诫自己:办学就是要踏踏实实,低头做事。当老师就是要“只顾耕耘,不问收获”。低头做事,就是首先做好自己的事,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做事,就是要低调地做事,就是要默默无闻,老老实实地做事。这里所说的“低头做事”,归根到底,就是用心做教育,“用心做教育”是我们办学理念的精髓,是我们全部经验的结晶。

  不过,“非典”那年倒是遭遇天灾人祸的袭击和特殊的“考试”,对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效果彻底检验了一把。当集中上课、补课和统练都无法实施时,自主、自立、自觉、自信的学生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北大附中一下子出了状元和榜眼。

  不禁使我们想到离开学校和家庭以后的学生,哪一类可以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其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学校的校园文化到底发挥了多大的作用确是值得深思的。

  最近有人问我,你们学校今年高考、中考成绩不错,尤其“增效”明显,有什么话可说?

  我说:“君子取分有道,路数各不相同。”

  本文的题目“上善若水,大象无形”都是《老子》上的话,意思是说,上善之人,上善之事如水之性。我理解,最善的人,最善的举,就象水一样,其可滋润万物,却常常悄然来去,无形无声;水的力量无比巨大,可穿石断山,就在于不弃点滴之力,不计一日之功,持之以恒,不舍昼夜。一切恢弘的东西总是不计功利,不事张扬,正所谓: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器晚成。

  校园文化之事有时被人小视,甚至被边缘化。在一些地方,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被侵占得无立锥之地,学校还有什么文化可言!参加校园文化生活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权利,是学生的生命与青春休息养生的基本生态需求。没了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就几乎成了“骷髅”和没有生气的“标准件流水线”。我们始终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本文受到水的启迪很多,最后就引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观书有感》一诗与大家共勉;同时,来表达我们对课堂与校园文化关系的理解,表达对校园文化与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