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志愿填报政策解读:统筹志愿前篇

2015年05月11日16:22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上周北京中考[微博]再出新政:增设“统筹志愿”。4月28日,北京教委正式公布了关于统筹志愿的通知文件。许多家长[微博]对于统筹志愿一头雾水,小薛老师打算用两篇的篇幅为大家解读“统筹志愿”。由于政策讲解比较长,需要家长先了解名额分配是什么,因此特开设一篇为家长们先讲清名额分配,在大致了解了名额分配的思路之后,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看懂今年的统筹志愿了。在小薛老师看来,今年的新政可以用这么一个式子来总结:

  名额分配+统筹志愿=名额分配V2.0

  什么是名额分配?

  时间:统招之前

  名额来源:优质高中的录取名额的一定比例,今年为40%

  分配对象:本区优质高中初中部和普通初中,比例3:7

  录取方式:A、B校独立排名,实行“分分清”原则

  2015年教委公布了名额分配的政策,让我们先来看看今年名额分配的三大变化:

  变化一:比例继续上升,今年为40%

  名额分配比例逐年上升,由15%→30%→40%持续增加,明年仍有上升趋势。优质高中的录取名额要拿出40%进入到这个批次的录取,所有初三学生都可以自愿填报,这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变化二:比拼单科更加激烈:语文拔得头筹,物理化学登上舞台

  录取时,若学生同分则需要二次排名,往年的排序是依据数学→语文→外语,即同分看数学,数学同分看语文,语文同分看外语。而今年变成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语文从今年开始成为同分排名第一科目,而物理和化学也第一次登上了排名大舞台,并跃居英语之前,也体现了教委的强化动手,重视应用的改革思路。

  变化三:加分政策进一步削减,“瞭望杯”加分取消

  在竞赛加分、三好生加分被禁之后,今年开始“瞭望杯”也取消加分,而往年学生在瞭望杯比赛中取得一等奖的学生,中考加分1分。

  近三年北京中考加分项持续压缩,并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削减,教委强调中考分数是最重要的录取依据,未来政策会围绕着中考这个单核来制定。

  那么家长们的问题就来啦,在诸多问题中小薛老师总结了家长们比较关心的三大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问题一:名额分配是分配给指定的学校吗?

  不是的,名额分配不会把名额分配给指定的、确定的学校,而是把这部分名额投放给该区县的全部初中。

  比如去年2014年人大[微博]附的名额分配一共有135个名额,给优质高中初中部50人,给普通初中85人。

  这就意味着:整个海淀区的优质高中初中部有50个人可以通过名额分配考上人大附,整个海淀区的普通高中有85人可以通过名额分配考上人大附。

  问题二:哪些学生不能参加名额分配?

  参与名额分配的学生必须是:具有连续3年本校学籍,且有升学资格的应届生。

  有4类无法参加名额分配,分别是:

  往届生——外省市回京考生——外区县回户籍地考生——无升学资格的外省市户口学生。

  名额分配实质上是教委对北京各区县教育资源的宏观调配,给普通高中更宽路径进入优质高中,因此把政策限定在了北京市各初中具有3年学籍的学生内部,避免了由于新路径的出现导致“中考移民[微博]”的发生。

  问题三:A、B校单独排名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您先了解什么是分分清原则。

  什么是分分清原则?

  而名额分配给出的招生名额有3:7的比例投放给了优质高中初中部和普通初中,我们一般称前者为A校,后者为B校。

  在录取排名时,都是依据分数来“分分清”,但是和统招不同的是:

  A校学生只和A校学生进行排名,B校学生只和B校学生排名,

  这就是A、B校单独排名。

  由于B校学生不参与和A校学生的竞争,且本身名额就更多,因此给普通初中学生进入到优质高中的机会更大了。

  而A校学生内部的相互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个批次的竞争中可能会出现分数比B校高但是考不上的情况,但是由于名额分配不影响统招填报,这批优秀的学生依然可以在统招当中展现统治力。这就在宏观上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问题四:名额分配的志愿填报要注意什么?

  简单来说,“就高不就低”。

  如果孩子水平较稳定,往上填报半个到一个档次的学校;

  如果孩子起伏较大,填报孩子的历史最高水平相近档次的学校。

  例如孩子水平在人大附左右,可以把志愿全写人大附也没关系,这是规则允许的,就算落榜了还有统招的机会继续录取。名额分配无需兜底,或者说名额分配的“兜底”对应的是统招的第一、第二志愿,真正需要兜底的在统招的填报环节。

  小薛点评:名额分配是教委改革的一个重要杠杆,近年来的各项变化都更加有助于教育公平。

  中考改革有两大指挥棒:

  一是强调中考单核体系,逐步收紧各高中自主招生的名额,避免优质高中对普通高中的“尖端效应”出现;

  二是地域调控,通过名额分配和统筹志愿调控跨区方向,避免教育强区(如西城)对其它区县的“尖端效应”。

  尖端效应:生物学名词,指植物组织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促进自身生长的同时会在下端累积,使得下端组织的生长进入了抑制区间,形成了“尖端生长,下端抑制”的现象,即“上者愈上,下者愈下”,是植物学中“马太效应”的体现。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薛丹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中考填报志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