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教自考外国作家作品资料大全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9:46   自考365.COM

  26、古典主义:

  (1)与17世纪背景:

  是在专制王权的监护和培植下发展起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其政治基础,流行于法国的唯理主义哲学是其思想基础。

  (2)古典主义特征:

  拥护王权,崇尚理性,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代、讲究规则。

  (3)古典主义“法典”:

  立法者布瓦洛经御览的《诗的艺术》。

  (4)古典主义“三一律”:

  戏剧情节只有一条线索,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内完成。

  27、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悲剧奠基者或创始人。

  重要悲剧:《熙德》、《贺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

  (1)《熙德》:第一部成功的古典主义悲剧。

  ①、戏剧冲突:

  西班牙卡斯提尔王国元老狄哀格受宫廷重臣高迈斯之辱,狄哀格之子罗德利克决斗并杀死高迈斯,失去高迈斯之女施曼娜(之爱)。

  ②、主题:

  简介明确,既揭示责任与爱情冲突,并在理性控制下让前者战胜后者。男女主人公面临棘手抉择:保全爱情或履行职责。

  ③、“高乃依式的悲剧人物”:

  两主人公有血有肉,既刚毅冷静又热烈奔放。

  (2)高乃依《贺拉斯》:

  惊心动魄、取材罗马故事。罗马(贺拉斯氏)与阿尔巴(居里亚斯氏)两城交战相持不下,各选三大将决斗,最小居里亚斯氏为最小贺拉斯氏的内兄,最小居是贺妹卡米叶情人,悲剧主题为爱国天职与儿女私情的矛盾,即大义灭亲,荣誉表现为不是对于家庭而是对于国家。

  28、拉辛是新古典主义文学中最具有典范性的悲剧作家。

  重要悲剧《安德洛玛刻》、《费得尔》、《埃丝苔尔》、《阿达莉》。

  (1)拉辛《安德洛玛刻》:

  第一部标准古典主义悲剧,取材希腊传说。赫克托耳的寡妇安身为女奴,要为亡夫全孤守节,当二者不可兼得时,理智与情感搏斗,但未致其错乱:哭求卑吕斯不成则暂缓一步,哄国王立誓后自杀。完全符合“三一律”。

  (2)拉辛《费得尔》:

  取材欧里庇得斯《希波吕托斯》,希波吕托斯受继母费得尔虐待……费得尔鸩死。

  29、高乃依与拉辛:

  高乃依深刻表现忠君爱国政治倾向,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着重表现理性的胜利,主要塑造了一些慷慨悲歌、大义凛然的英雄;而拉辛是位文学史上著名心理分析大师,更多描写理性的丧失和感情的放纵,主要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罪恶。

  30、菲尔丁:

  是18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剧作家,其现实主义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使他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

  (1)菲尔丁戏剧名篇:

  喜剧《几种假面具下的爱情》、《作家的闹剧》及《咖啡店政客》、《威尔士歌剧》、《唐吉诃德在英国》、《巴斯昆》、《历史纪事》。

  (2)菲尔丁长篇小说:

  称为“散文滑稽史诗”,用散文写史诗,用“滑稽”而不用“严肃”笔法。把菲尔丁推向小说的是理查生书信体小说《帕拉美》,菲尔丁讽刺此而作了《夏拉美》、《约瑟夫?安德鲁传》“《大伟人江奈生?威尔德传》(自始至终用反笔,表现其爱民仇暴,激进的民主主义立场”《汤姆?琼斯》、《阿米莉亚》

  31、《汤姆?琼斯》:菲尔丁“散文滑稽诗”代表。

  (1)菲尔丁《汤姆?琼斯》批判内容及主题:

  其道德寓意围绕“德性”高贵原则,主题主要批判贵族伪善文明,肯定合乎启蒙学派民主观念的“自然道德”。

  (2)菲尔丁《汤姆?琼斯》人物形象:

  ①、汤姆?琼斯:

  活泼好动,朝气蓬勃,尽管轻率、鲁莽容易冲动,但是内心诚挚、豪爽、仁慈、胸怀坦荡,极富同情心,体现了健全、善良、真诚的“人性”,合乎“自然道德”。忍无可忍时也会不顾宗教道德而坚决抵抗。

  ②、布立菲:

  野心、贪财、追逐名利,表面笃信宗教,实为披着清教主义外衣的利己主义伪君子。一贯打击汤姆?琼斯,是地道的小人,伪善道德的典型。

  (3)菲尔丁《汤姆?琼斯》艺术特色:

  ①、围绕冲突广阔展现了18世纪英国现实;

  ②、忠于自己“严格描写自然”的现实主义原则;

  ③、结构复杂严谨,以汤姆?琼斯生平为经,以他同苏菲亚爱情、同布立菲矛盾为纬;

  ④、滑稽有趣。

  32、卢梭:18世纪法国杰出和影响深远的启蒙思想文学家。

  (1)“卢梭主义”:

  关于文化、文明和社会政治的思想,集中体现于其理论著作及小说中。

  (2)卢梭理论著作:

  ①、卢梭《论科学与艺术》:

  文化批判,主旨要彻底扫除封建文明,让人类摆脱一切封建枷锁而获得发展。“自然”与“文明”对立,以及“返归自然”、寻求自我的“卢梭主义”开始形成。

  ②、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历史批判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

  建立主权在民的民主共和国。

  (3)卢梭小说:

  《新爱洛伊斯》、《爱弥儿》、《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爱弥儿》为教育小说,《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为自传。

  (4)卢梭感伤主义:

  18世纪产生于英国,波及欧洲其它国家,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先驱,也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源头。注重心理感觉,由斯泰恩小说《感伤的旅行》得名。

  33、卢梭《新爱洛伊斯》:

  (1)卢梭《新爱洛伊斯》体裁、书名:

  哲理、文艺性结合的信札体哲理小说。书名是由于作者借鉴了12世纪法国青年姑娘爱洛伊斯同其教师阿贝拉恋情悲剧框架。

  (2)卢梭《新爱洛伊斯》思想内容特点:

  18世纪瑞士恋情故事。描写了出自人性的自然爱情与人为封建道德之间的冲突。作者从崇尚自然、否定封建文明的哲学高度热烈歌颂男女青年冲破封建藩篱而相爱的纯真爱情。全面否定悲剧制造者(贵族阶级),作者目标除跟全社会有关的社会风俗及夫妻间忠诚,还有更深刻的目标“社会协调和社会和平”,否定旧世界。

  (3)卢梭《新爱洛伊斯》人物形象:

  共同特点是“爱美德”,这是一种崭新道德,源自自然人性,自爱、自尊而及他人。

  ①、朱丽与克莱尔分别体现爱情和友谊,都生性“仁慈多情”,但朱丽温柔软弱,最爱美德,曾在婚姻上改变初衷,是一个可以协调个人、家庭、朋友、社会的中心人物。克莱尔则活泼明智。

  ②、圣普乐是个平民知识分子代表,性格热烈、勇敢、坚强。知识渊博、热爱独立自由。“狂热恋人”退让成社会批判者。

  ③、沃尔玛是俄国接近宫廷的大贵族,背叛了本阶级及传统信仰,酷爱根据理性重新观察生活。“乐于为善”,性格冷静沉着,善解人意,心胸坦荡。

  34、卢梭思想艺术特点:

  (1)从“自然崇拜”哲学高度,站在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立场,在批判旧世界同时,努力谱写新生活,塑造新人物,抒发新思想感情;

  (2)主情主义。“主体感情”放在创作首位;

  (3)鲜明的强调和寻求“自我”的倾向。“返回自然”口号及“感伤主义”直接影响德国的“狂飙突进”,19世纪更发展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35、歌德: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德国伟大诗人、剧作家、小说、散文家。德国启蒙文学优秀作家。

  (1)“狂飙突进”:

  18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德国文学运动,思想创作上反封建割据,主张德国统一,建立统一民族文学,接过卢梭“返归自然”口号,要建立“自然人性”的理想社会,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崇尚个性、自我、天才,强调感性的价值,提倡民族风格,是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理论代表是赫尔德,代表作品有席勒的《强盗》、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名称来自克林格尔同名剧本。

  (2)德国“古典文学”时期:

  1796年~1804年,歌德、席勒合作使德国启蒙文学达到最光辉的时期。二人从1794年发现在一系列观点上不谋而合,于是合办刊物,合写《警句》短诗,进行歌谣创作友谊比赛,又各自完成著作,德国民族文学由此空前提高,在文学史上称之为“德国古典文学”时期。

  36、歌德作品:

  (1)歌德戏剧:

  ①、被恩格斯称为“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尊敬”的《葛兹?封?伯利欣根》揭露上层封建统治者凶残丑恶、批判德国社会现实。葛兹?封?伯利欣根为叛逆的悲剧英雄。

  ②、塑造“完美人性”的《哀格蒙特》、《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塔索》

  (2)歌德散文:

  《诗与真》、《意大利游记》

  (3)歌德叙事长诗《浮士德》;抒情长诗《普罗米修斯》

  (4)歌德小说:

  教育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亲和力》

  (5)歌德诗集:《东西合集》

  37、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文学中首部具有国际影响的小说,采用信札体。

  (1)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形象:

  维特是受“狂飙突进”影响觉醒的进步青年,富有才华,热情、渴望自由,但是社会腐朽、鄙陋,他对体现自然美、质朴、率真和宗法古风的夏绿蒂的爱,最终含恨自杀。体现了“狂飙突进”时期德国资产阶级青年觉醒而软弱,但是反抗消极,以个人为中心,以孤傲不合作来对抗,是“时代病”的重患者,其悲剧是时代悲剧。

  (2)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特点:

  ①、信札体抒情小说,有真实感,以情动人。

  ②、抒情时情景交融,以景渲情。抒情、记事、写景、议论并用。

  38、长篇诗剧《浮士德》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哲学史诗”。

  (1)歌德《浮士德》浮士德奋斗的五个阶段:

  (一幕天上序曲、两个赌赛、终生追求,五幕悲剧)

  知识、感官(爱情)、权势(从政)、美、事业

  (2)歌德《浮士德》浮士德形象:

  ①、象征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精神探索过程,注重实践,积极入世;

  ②、永不满足,不断追求;

  ③、又充满矛盾(并未理想化),沉溺爱欲倾向和超越自我倾向。总之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不断克服内、外矛盾、探索追求真理、坚持前进的资产阶级进步分子英雄形象,其意义在于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给人们指出了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

  39、歌德《浮士德》靡菲斯特:

  对立面、虚无主义者,是批判的否定精神,象征浮士德探索人生意义的客观条件,带有悲观主义和玩世不恭的人生哲学,其失败证明光明必定战胜黑暗,真善美必定战胜假恶丑,人类总不断进步、完美。又有生动的个性、诙谐、机智、灵巧、哲理性语言。

  40、歌德《浮士德》艺术特点:

  (1)以幻想为主,写实和幻想结合;

  (2)用辨证方法塑造人物,用矛盾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关系。(瓦格纳“人造人”,欧福良、玛甘泪)

  (3)作品形式多样化。自由韵、民歌、古希腊悲剧等诗体。叙事、抒情、议论交融,大量用象征比喻。

  (4)气魄宏大,哲理深邃,佳句精辟,在西方文学史上与荷马史诗、《神曲》同为经典文学名著。

  41、“湖畔派”: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喜欢歌颂大自然和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城市文明和冷酷的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突出贡献是完成了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改革,标志着浪漫时代的到来。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从理论上阐明了新诗理论的基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因为常常住在英格兰北部昆布兰湖区而得名。

  42、华兹华斯于1843年骚塞殁后被继封为“桂冠诗人”:

  (1)华兹华斯《我们是七个》:

  歌谣体叙事诗:诗中童心的纯洁可爱,反衬出成人世界及理性社会的严酷冷漠,颇发人深思。

  (2)华兹华斯《丁登寺旁》、《不朽颂》诗作:

  《序曲》是一部宏大长诗,具有史诗规模,是其欲表达“关于人、自然和社会”的思考的哲理巨著。《隐士》的序诗,是一部精神成长的艺术记录,凡14章,叙述从童年到成熟的内心历程,深及人类天性的隐秘角落。

  (3)华兹华斯田园诗(自然诗):

  自然崇拜倾向充溢其中,把自然视为圣灵体现的最高境界。山河花木、风云霞虹都富有灵性,且与人生构成有机和谐。诗作天然,意趣盎然,含蓄蕴藉,美不胜收。

  43、华兹华斯诗作艺术特点:

  (1)华兹华斯称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在《不朽颂》即《颂诗:忆幼年而悟不朽》中认为只有幼时才有纯粹的天性,最真实、可贵,说“最微贱的花朵常能给人深刻得眼泪也无法表达的思绪”,总之永恒在于天然之中。

  (2)华兹华斯《致布谷》:

  梦幻般的美丽诗境,短短8节32行勾画出了截然不同但有相互联系的情景:眼前的、以往的、现实的、虚幻的。因为心灵纯净和天性敏感,竟将有形之物隐去化作无形之声,自然的造物总是表现出一种超越世界的力量,至少也是超越现实的象征。

  (3)华兹华斯《孤独的刈禾姑娘》:

  写自然的物到写自然的人,笔触仍轻柔、细腻、含蓄。形象仍恬美、古朴、超脱。“壮烈的古代”和“卑微的民间”在歌调上也形成鲜明对照,用自然界的鸟鸣比喻歌声非常贴切。华兹华斯虔诚的相信自然具有神秘的力量,对人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进行教育,从而由爱自然导向爱人类。不了解华兹华斯对自然的执着痴情就不理解华兹华斯诗的精神。其笔下人多过分超脱现实而未被实利社会毒化的“原始人”,在歌颂自然的同时坠入幻想,就是自然的神秘力量即使不能让人返真还璞,至少也可以使人性保持住天然品质,于是便自觉或不自觉地美化宗法式社会,力图拉人们返回此“自然”。

  44、柯勒律治:

  (1)《古舟子咏》用奇特的想象表现超自然的主观事件。

  (2)歌谣体叙事长诗《忽比烈汗》描写一个梦境,是现代派诗人先驱。

  (3)其文评著作《文学传记》提到与华兹华斯计划写两类诗:

  ①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凡俗乡土生活;

  ②用奇特想象表现超自然主观事件。

  45、拜伦是19世纪初叶英国诗坛最伟大的诗人,浪漫诗派“宗主”。

  (1)拜伦处女诗集:《懒散的时刻》,

  因为被否定价值,后发表战斗性长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反击。

  (2)拜伦关于“勒德运动”的讽刺诗《法案制定者颂》、《勒德分子之歌》,哲理剧《曼弗雷德》,神秘剧《该隐》、《天与地》。

  46、拜伦:

  (1)拜伦的“东方故事诗”:传奇故事《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

  (2)“拜伦式英雄”:《东方故事诗》等作品中所塑造的一类人物典型,如康拉德、哈洛尔德等。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而对之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其反抗多带个人主义特征,结局均是悲剧性的。其身上带有拜伦思想的个性气质印记。

  (3)拜伦作品的“世界悲哀”:

  主人公对世界和人生灰心丧气,终于感到包括知识在内的一切追求都毫无意义,体现了拜伦对有缺陷的人生和人类苦难存在的苦涩理解,极悲壮的叙事长诗《锡隆的囚徒》讴歌为自由而殒身的历史英雄精神。《曼弗雷德》悲观与反叛意识的表现达到顶点,拜伦称其为哲理剧。

  (4)拜伦“东方故事诗”的思想性格:

  普罗米修斯式孤独的反抗意志使其成为对贵族资产阶级及其观念模式的反叛者,有巨大社会进步性。其叛逆性格决定思想上是现存制度反对者,思想核心是自由与正义,与以压迫和奴役为宗旨的社会体制不两立。拜伦消极方面时常耽于梦幻、虚无,偶尔百无聊赖,但其浪漫如火的情感方式和为自由不惜殒身的人生观深远地影响了哲学思潮的气质。

  (5)拜伦的诗歌艺术特点:

  ①强烈主观抒情性和鲜明政治倾向性,其诗美学核心“诗的本身即是热情”;

  ②辛辣讽刺;

  ③浓郁感情基调、主人公非凡品质、感情的夸张、异国的情调、驰骋的想象力、强有力的浪漫主义、口语的运用。

  47、拜伦作品:

  (1)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抒情主人公形象“我”,积极入世,热情洋溢,目光犀利的观察家、思想深邃的批评家,是位热爱生活、追求自由、敢于揭露、冷嘲热讽又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与叙事主人公性质完全不同,都明显有自传成分,既表现拜伦世界观的矛盾,又体现思想感情的整体。

  (2)拜伦《唐·璜》是诗体小说,代表浪漫主义时代欧洲诗歌创作最高成就。

  ①拜伦《唐·璜》人物形象:

  天真、热情、善良、顺从天性、无视清规戒律、绝少虚伪;对恋人忠心,不怯懦,但缺乏坚定信念,易随波逐流,无法掌撑自己命运,追求纯真爱情。

  ②拜伦《唐·璜》艺术特点:

  辛辣的讽刺、浓郁的浪漫主义为主夹着现实主义的描绘,兼叙兼议,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语言明白晓畅,广采口语词汇、格律上借鉴意大利滑稽史诗“八行三韵体”。

  48、司各特:

  (1)司各特地位:

  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著名英国诗人小说家,欧洲“历史小说之父”。

  (2)司各特传奇长诗:

  《末代歌者之歌》

  (3)司各特长诗:

  《玛米恩》(诗歌方面杰出代表)和《湖上夫人》

  (4)司各特历史小说:

  共29部,首部为长篇《威弗利》。

  49、司各特:

  (1)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分类:

  ①关于苏格兰历史的:

  多反映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民族冲突及各政治集团间斗争。《威弗利》、《清教徒》,《爱丁堡监狱》刻画了令人难忘的民族性格。珍妮之妹艾菲爱侠盗而孕,巫婆接生转移婴儿,艾菲因虐杀婴儿的罪名入狱。珍妮作为清教徒,良知和责任使她未作伪证,但这个瘦小而未见过世面、一文不名而又孤独无依的农家女,不远千里涉险徒步去伦敦为妹向国王请命,热诚感动王后。在珍妮身上,蕴藏着一个真正的人的非凡品质和一个伟大民族的坚毅与勇气。

  ②关于英格兰历史的:

  《艾凡赫》、《修道院院长》、《肯纳尔沃思堡》以伊丽莎白女王感情纠葛为题材。

  ③关于欧洲大陆历史或以十字军东征为题材。

  《昆丁·杜瓦》、《十字军英雄记》、《巴黎的罗伯特伯爵》

  ④取材当代生活:

  《圣罗南之泉》

  (2)司各特小说艺术特点:

  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各条情节线索的复杂交织。人物鲜明突出、典型,能代表时代风尚。但对人物缺乏细致深刻的心理刻画,个别有败笔——结构松散、冗长罗嗦,对历史事

  件缺乏考证。

  50、司各特《艾凡赫》:

  (1)司各特《艾凡赫》历史内容:

  12世纪末诺曼人征伐英格兰之初,“狮心”王理查率十字军东征未归,其弟摄政亲王约翰举行比武会笼络人心意图谋位,随国王远征的骑士艾凡赫优胜,但是战败的人劫走艾凡赫的父亲和女友后逃走,艾凡赫救回父亲和女友,艾凡赫父子和好,并与女友结为夫妻。

  (2)司各特《艾凡赫》人物形象:

  ①艾凡赫的父亲:

  塞得利克是坚守古老民族传统的萨克逊贵族代表,后臣服于理查。其形象带有讽刺意味,是历史的必然。

  ②艾凡赫:

  正面体现了作家理想、历史观及人生哲学,具有多方面意义。是中世纪骑士的典型,忠君、护教、行侠,对爱情坚贞不渝,兼有纯洁的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某种政治原则的代表,顺应历史潮流,追求“凡事不应过分”的中庸之道。

  ③理查:

  勇武过人,慷慨大方,爱民如子。

  (3)司各特《艾凡赫》艺术特点:

  充分体现了司各特小说的艺术特色:传奇式情节和栩栩如生的历史风俗画面交相辉映。

  51、夏洛蒂·勃朗特:

  (1)反映情感经历自传小说:

  《简·爱》、《维耶特》爱上了自己的老师,强化了其道德上独立、完善了其意识。

  (2)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

  ①夏洛蒂·勃朗特:另有《谢利》、《教授》

  ②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③安妮·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怀尔德费尔府的房客》

  5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人物形象:

  ①维护人格尊严,反抗逆境和傲慢无礼、专制自私的男人,追求独立平等。倔强而感情细腻、炽热。

  ②不愿接受以男性为中心的妇女观,称“我是自己的主人”,重视自我。

  ③对爱情理解独特,认为前提是人格的平等,有炽热的真诚感情,突出表现在对罗切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

  ④是充满勇气、不向逆境妥协的个人奋斗的小知识分子形象。

  (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艺术特点:

  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形象塑造真实,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亲切而富有感染力。

  (3)夏洛蒂·勃朗特《简·爱》意义:

  在歌颂主人公为改变个人命运而顽强不屈的抗争和追求平等意识同时揭露19世纪前期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冷酷,尤其是宗教与慈善机关的伪善,讽刺了上流社会的腐败、婚姻商业化等社会问题。

  53、王尔德:19世纪后期英国唯美派。

  (1)唯美派:

  源于19世纪中期的形式主义文艺思潮,开始之初产生于绘画,后来逐渐发展到诗歌、小说、戏剧。反对浪漫主义情绪外露的诗风,不满现实主义真实化倾向,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

  (2)王尔德的唯美要点:

  “为艺术而艺术”(真正的艺术和现存社会制度根本抵触,生活已经毫无希望,人类已经没有出路,唯有艺术才是最真实的,唯有这道永恒之光才给人以希冀,断言艺术发展一般不依赖生活,尤其不受道德约束。艺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反对现实主义,强调创作要绝对自由),反映了所谓的“世纪末”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危机。

  (3)王尔德的唯美讲演文献:

  《英国的文艺复兴》、《撒谎的衰落》(对话)、《作为艺术家的批判家》。

  (4)王尔德的作品:

  两个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童话》、《石榴之家》,狱中忏悔著《惨痛的呼声》,最后的诗集《累丁狱中歌》。

  54、王尔德作品艺术特点:

  (1)王尔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的矛盾性:

  不仅淋漓尽致地(尤其通过沃登勋爵之口)发挥蔑视道德的唯美观点,也从葛雷的命运恰好推翻了这种享乐主义和玩弄生活的哲学,有力地证明了破坏自然道德规则就一定会受到自然的报复,放弃操守人就会毁灭。作家本意似乎侧重于:既然葛雷罪行不见于本体而现于画像,那么艺术就比现实本身更能忠实地表达一切现象的精神本质,艺术绝对高于生活,生活恰是断送艺术的土壤。例如:葛雷爱的是女伶西碧儿所塑造的美丽的莎士比亚剧中的女主角形象而不是西碧儿本人。

  (2)王尔德的风情喜剧: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一个无足轻重的妇人》、《认真是最要紧的》、《理想的丈夫》风格轻松,技巧精湛。描写以闲散、消遣、调情度日的上流交际社会,戏剧冲突一般不出家庭及个人关系的狭小范围,主角几乎是清一色仪态高雅风流蕴藉的绅士淑女。以闲暇为哲学、享受生活又嘲弄生活,其玩世不恭和打情骂俏,以极其聪明的言语,并在适度得体的方式下进行。较真实的反映了“世纪末”伦敦沙龙阶层悠闲、寄生的生活。

  (3)王尔德的颓废情调:

  《莎乐美》中唯美情趣及颓废成分发挥的淋漓尽致。游戏人生轻松气氛荡然无存,代之以如死一般坚强的对于爱与美的病态的向往,一种几乎是非理性的固执苦求。作家在此短小简洁的戏剧里不惜以诗意笔触渲染了色情调子,更加突出了作品的颓废特色,让人品味“爱的神秘比死的神秘更伟大”的颓废主题。

  55、惠特曼:

  (1)惠特曼简介:

  独立出版小报《长岛人》,后成为纽约《鹰鹫报》主笔,歌颂民主《为你,啊,民主啊!》、悼念林肯《啊,船长!我的船长啊!》、《当紫丁香最近在庭院中开放的时候》,视林肯为民主代表和反蓄奴制战士。

  (2)惠特曼《草叶集》题意:

  普遍而富有生命力,是民主、自由的理想、希望的象征,是耐苦的人民、蓬勃发展中的年青的美国的象征。

  (3)惠特曼《草叶集》“亚当之歌”含义:

  将年青的美国描画成神话般的图景——伊甸园,主人即亚当。以饱满的热情、富有浪漫气息的诗笔,刻画这新天地、新居民的面貌,美洲大陆一草一木都显出其生命,美国人一言一行都如亚当般率真有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草叶集》就是一篇“亚当之歌”或“开创者之歌”,而诗集确有一章十六首诗的《亚当的子孙》,这是叙述新伊甸园的“创世纪”,造物者是亚当的子孙(成千上万开辟新大陆的美国人)。

  56、惠特曼《草叶集》:

  (1)惠特曼《草叶集》艺术独创性及其影响:

  以全新的感受表现了美洲大陆的一切,呈现了崭新的诗歌形式,摈弃了传统诗歌的韵律形式,创造了富有内在节奏的“自由诗体”,该体式以短句为基础,诗行修短不齐,多用叠句、排比句、平行句或对偶句,以长句占主导,刻意营构雄辩演说气派,借鉴民谣表现手法,语言活泼鲜明,丰富形象,加上夸张和无拘束的表达风格,使诗作气势磅礴,情感抒发激越奔放。(这种“自由体式”是对诗歌艺术划时代的革新,为英国、美国乃至世界诗坛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包括中国现代自由诗体都受到启发。

  (2)惠特曼《草叶集》基本内容与主导思想:

  讴歌19世纪美国在资产阶级道路上蓬勃发展的形象。歌颂“自我”与“人”的力量,赞美劳动与在劳动创造中前进的美国、赞美大自然。是写于南北战争时期的诗篇,主要号召人们反对蓄奴制,揭露假民主,歌颂战士英勇行为,支持欧洲革命、贯穿全集的主线是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关于民主与自由的理想,基本主题是讴歌民主、自由和人类平等。惠特曼说可以概括《草叶集》的字眼就是民主。渗透了时代感、战斗性和乐观精神。

  57、普希金:

  俄罗斯伟大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使俄罗斯民族品格和气派的文学真正开始。

  (1)普希金主要成就是抒情诗:

  《自由颂》、《致恰巴耶夫》、《给普希钦》、《寄西伯利亚的囚徒》、《乡村》、《短剑》、《囚徒》、《致大海》。

  (2)普希金的“浪漫主义故事诗”:

  又称“南方诗篇”的叙事诗《高加索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奇萨拉伊泪泉》、《茨冈人》(长诗主题是“自然”和“社会”的对立)

  (3)普希金的童话诗:

  《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4)普希金的诗剧:

  ①《鲍里斯?戈都诺夫》打破了古典主义三一律的教条,人物摆脱了单一化,具有复杂而又多方面的性格。

  ②“小悲剧”《吝啬的骑士》、《莫扎特和萨利埃里》、《石像人》、《瘟疫流行的宴会》

  (5)普希金的现实主义叙事长诗:

  《努林伯爵》、《波尔塔瓦》、《铜骑士》

  (6)普希金的散文代表作:

  ①《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小人物”的作品(短篇)。站长维林与女儿冬妮亚相依为命,女儿被过路军官拐走,维林到彼得堡找“迷途羔羊”,女儿昏迷,维林被赶而去世。

  ②《上尉的女儿》是普希金最后的长篇:取材于18世纪后期普加乔夫起义。普加乔夫成了爱自由宁死不屈的英雄。格利涅夫遇到普加乔夫给他酒、袄,后在白山炮台被俘,上绞架时被普加乔夫释放,后普加乔夫起义失败被俘就义。价值在于真实描写了俄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指出了“官逼民反”。

  58: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诗体小说,长篇叙事诗。

  (1)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主要人物:

  奥涅金、连斯基、达吉雅娜、奥莲加(连斯基的未婚妻,达吉雅娜之妹)

  (2)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为什么是19世纪现实主义奠基之作:

  不仅取材现实,且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广阔描写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方方面面,批判地反映了当时的制度、文明、传统和形形色色的风尚。就像别林斯基高度评价的那样:是“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高度人民性的作品”,“它对于俄国社会是一个自觉过程,它几乎是向前迈进的第一步,但却是多么伟大的一步!”

  (3)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艺术成就:

  ①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艺术典型,是俄国最早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作品;

  ②现实主义诗体长篇小说,以第三人称叙事讲述主人公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又以第一人称抒情方式抒发作者主观感情、见解和议论。

  ③“抒情插话”对于表达作品思想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

  ④风景描写出色,采用普希金特有的“奥涅金体”十四行诗节。

  (4)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人物形象:

  ①奥涅金:

  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受到西欧民主思想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倾向,品格岂气质远远高于周围贵族子弟。但没有明确主张和社会理想,在令人窒迫的社会现实中看不到出路和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得了“俄国人的忧郁病”,对于生活极端冷漠、愤世嫉俗、痛恨腐朽社会并希望改变现状,但不可能与其决裂,所以他不会正面反抗,只会消极逃避。

  其矛盾性在于:

  与达吉雅娜的爱情表现了他对纯朴真爱的不理解、自我优越感和精神空虚、与连斯基决斗表现他无力反抗上流社会的陋习,是一个“在他所安身立命的环境中的多余的人”,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典型。

  ②达吉雅娜:

  理想的妇女形象,“我忠实的理想”,纯朴、真挚、深沉、爱情上勇于追求,对人生、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59、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思想特点是具有极典型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1)雨果的《东方诗集》:

  反对侵略,支持希腊对被侵略的解放斗争,谴责英、法联军侵入我国。《雨果谈中国的一封信》

  (2)雨果的《<克伦威尔>序》是浪漫派经典文献,被认为是声讨19世纪伪古典主义的檄文,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宣言提出“美丑对照原则”。

  (3)雨果的诗集、小说、戏剧:

  《东方诗集》、《秋叶集》、《惩罚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欧那尼》、《吕伊?布拉斯》

  (4)雨果作品的人物:

  《巴黎圣母院》:爱斯美腊达(美的化身)、卡西莫多(善的化身)、克洛德(宗教恶势力的代表)、孚比斯

  《悲惨世界》:芳汀、冉阿让、珂赛特

  《九三年》:朗德纳克是叛军、郭文是革命军、西穆尔登

  60、雨果《欧那尼》:

  (1)引起了法国文学史上的“欧那尼之战”,成为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的代表,主题不仅是对封建反动势力控诉以及对叛逆的青年一代的歌颂,还包括对人民群众力量的强调。

  (2)雨果《欧那尼》艺术贡献:

  首先以成功的剧本打破了古典主义法规之陈,树立了浪漫主义之新,充分体现在《<克伦威尔>序》中所提到的戏剧革新精神。

  ①挣脱“三一律”桎梏。

  ②不片面追求“合理”和剧情平稳发展的旧法,强调离奇曲折的高度戏剧性。

  ③不同于古典主义单一、单调的戏剧风格,贯穿对照或对比原则。

  ④语言上尝试革新,大量采用口语、俗语,刻意追求夸张峭拔,不落俗套。

  ⑤不成熟之处:

  由于过分追求夸张离奇和戏剧性,人物性格和某些细节显得不太真实,不太强调艺术描写和历史真实性和具体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自考论坛 自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