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不同年龄阶段的这些好方法你了解吗?

2019年01月28日11:57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上周我写了一篇关于6岁前,孩子叛逆的三个时期我们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可以更好的引导,《孩子故意“不听话”,背后可能藏着这些秘密》。

  里面提到了我认为很好的几个做法,也有些妈妈留言给我,能否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分享一些教他们建立规则的好方法,毕竟2岁的孩子和6岁的孩子在认知和表达上完全不一样。

  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身边的正面管教专家Vicky,她不仅多年前就获得了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还是鼓励咨询师认证讲师、美国六秒钟情商教练、解密青春期家长讲师。更重要的是,她家有两个男娃,所以有充分的实战经验,这次分享的很多做法是我们俩一起探讨后一致认为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上很好的做法。

  适合所有年龄段的重要共识

  在分享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做法之前,对于建立规则感的问题上,有一些理念是基本的,也是跨越所有年龄层的。

  1、家庭是一体的

  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感受到整个家庭是一个相互支持帮助的组织,妈妈可以在生活上帮助孩子,孩子也可以用自己的所能支持父母,父母可以制定规则,孩子也可以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提出意见和规则。我们彼此是一体的,是相互依赖的,是一起成长的。

  2、尊重是相互的

  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我在和你说话呢,你认真听了吗?”可是仔细想想,孩子们在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是放下了手机,认真聆听了吗?

  尊重是相互的,不是一句话,是要落到行动上。

  3、保持一致性很重要

  当了父母的都深有体会,与其说建立孩子的规则感,不如说是和孩子挑战规则、底线的斗争。孩子最会试探家长的原则底线到底在哪,只要一次退让,一次妥协,以后这个规则就会失效。

  4、生活不总是公平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心软,我们心疼因为坚持原则孩子伤心了失望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很多时候我妥协是因为心疼孩子,不想看到他们伤心的样子,其实我在伪造一个不真实的社会规则。这个社会就是有规则的,就是不公平的,就是会让你不舒服的。

  孩子要做的是学会处理自己的不好情绪,理解规则。

  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九种好方法

  0-12个月:无条件的爱

  很多人会反驳无条件的爱就是溺爱,会让孩子提出过分需求。但是在孩子一岁前,是他建立情感和信任的时间,无条件的爱不会让孩子被宠坏,相反家长的关注和爱会对孩子未来行为和人格有深远的影响。

  这个理论很多研究都支持这个结论,这个来自生命初期建立的爱与信任会让孩子明白家长会认真对待他们的需求。

  举个例子,定时喂养这个有争议的话题,对于4个月之前的孩子,也许你刚喂过他,他又哭了,不要烦躁,不要忽略他,抱他起来走一走,看着他,或者再喂他一次。孩子太小的时候,只有按需,没有我们心中的定时。

  6-18个月:拿走并替代

  这么大的孩子对一切充满好奇,对于面前的东西都想尝试,他的大部分行为是在体验,比如想体验一下杯子从桌子上摔下来的过程,并不是故意挑战家长,也不是故意不遵守规则。

  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好的做法是给他创造一个安全、合适的环境,拿走不应该玩的东西,不安全的周边,用合适的玩具替代,让他去体验。

  看到这个做法,我反思了自己很多次错怪孩子,图图小时候第一次别我打是因为他撕了出生证明,可是他那么小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错在我没有任何强调地把出生证明丢在他面前了。

  12个月以上:强调正确的做法

  其实任何人心里都喜欢鼓励,1岁以上的孩子更是,正面的语言会比负面的批评效果好很多。

  与其一味地批评孩子错误的做法,不如当他做的对的时候,多表扬他,强调正确做法的好处,孩子就算当下“嘴硬”,其实心里明白什么是对的。

  12个月以上:寻求孩子的帮助

  有研究说过: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有所贡献,被需要是人的天性。从家庭的分工开始,让孩子获得被需要的成就感,并且体会家庭分工带来的合作。

  我们作为家长,要多去想想孩子可以做些什么,让他们充分体现自己的贡献,哪怕是一点点小事。这一点和建立规则感是有联系的,只有当孩子成为了家庭分工的一员,你才更合理地可以对他的工作提出要求,孩子也会更易于接受。

  比如:只是让孩子不乱丢东西,玩具收拾好,孩子未必会执行地很好;但是如果你给他安排一个玩具管理员的分工,他会很积极的做好并监督其他人。

  12-24个月:把错误纠正

  前面提到过,18个月之前的孩子有时候犯错只是尝试,要判断他是不是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而通常大一些的孩子明知故犯就不能再用“拿走并替代”的方法。

  比如:不到一岁的孩子吃饭弄的满地都是,那不是他故意的,他没有能力做到很整齐干净,也不知道弄乱给大人带来的清理工作。但是通常1岁半的孩子,就已经知道吃饭不要乱扔乱丢,如果还是故意这样做,就要求他一起参与事后的清洁,承担后果。

  12-36个月:越认真对待孩子的“不”,孩子越会少说“不”

  “不”字可能是大多数孩子最常说的一个字,而且越说越多,家长也没办法。这次我请教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我们认真对待孩子的“不”,合理的“不”我们就答应,而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的“不”。

  比如:我们家小树弟弟刚好在第一个叛逆期,刚学会说“不”,很喜欢用,他正在玩的时候我叫他来换尿布,他说不,我说可以,那就再玩10分钟。这说明我在认真对待他的“不”,同样10分钟后,他还说“不”,我就拒绝接受了,因为这次“不”之前已经说清楚原则了。

  24个月以上:时间限制

  掌控孩子是我们在和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很多时候家长为了体现权威,非得让规则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在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一个时间的商量余地,或者大家情绪都不冷静的时候都先花点时间冷静下来。

  这个做法是有争论的,也有的专家说这样会导致孩子每次都讨价还价,每次都提条件。

  3岁-8岁: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知道付出和回报的逻辑,可以通过商量一个共识的奖惩制度来执行规则。

  比如:让孩子列一个愿望清单,勾出合理可以实现的,可以作为奖励。

  5岁以上:预见和承担后果

  之前说过,1岁以上就应该让孩子参与到纠正错误后果的过程中,随着年龄增大,孩子已经可以预见行为的后果,应该让他们承担错误。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图图上学迟到的例子,与其喊了他无数遍不起床,不如让他自己体会几次迟到带来的后果,他就会主动要求定闹钟按时到校。

  这些方法不是万能的,对不同的孩子也许效果差距很大,但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发展特点,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对待成长中的问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规则家长年龄段后果分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