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李小文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1月10日,讣闻传来,这名莫测高深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1月11日《京华时报》)
“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1月10日,有着“布鞋院士”、“扫地僧”之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李小文去世的消息,一时成为舆论焦点,大家无不对这样一位于浮华时代朴实、低调、专注的大学教授表示哀悼、尊敬和不舍。
而据报道,他善于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他会用打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他会拿出奖金设立助学金;他还在汶川大地震后自愧不能及时绘出遥感图……如今,人们之所以如此缅怀他,正是源自他那力避浮躁、坚守精神纯粹的学者风范!
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是一所大学的旗帜,是一所大学的脊梁,是学子行进的楷模。可以说,大师者,学问胜人一筹,德行还要高人一等,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而李小文教授对学术领域执着伴其终身的探究终使其创建了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着一身青衣和布鞋,博客自称“黄老邪”的李小文教授成就了人气爆棚、笑声满堂的讲学……这样的大师,怎能不令众人敬佩、格外珍视呢?
反观当下,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公开通报数据显示:近年来基金委查出弄虚作假38人次,论文重复发表15人次,抄袭剽窃17人次,造假、篡改数据6人次,其他7人次。试问,难道果真被某些人言中:偌大的学术界,容不下一种安静的书桌?当下正遭遇学术文明被解构的时代风波?
再反观近年来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各路高官高管候选人“仕而优则学”,抢滩大半“学术江山”。或因如此,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于本年初启动,这是自去年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其“处级以上干部不得成为候选人”等规定,被誉为此次增选的亮点。这回应了各界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期盼,推动着我国学术界朝着纯洁、专业的方向跨步前进。
“诸君皆系学生,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复旦大学[微博]创始人马相伯先生如此慨言。当我们缅怀“布鞋院士”这样一位逝去的杰出学者的同时,也便是向那些同李老一样追求研学、恪守师德的大师们致上一份最真挚的心意:期待有更多高素质人才服务于高校内涵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期待他们成为时代大学精神的践行楷模,以精神丰碑的力量成为更多青年人人生道路上的明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