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备受社会关注的“复旦大学[微博]医学院学生投毒案”的罪犯林森浩当日被依法执行死刑。行刑之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安排林森浩与其父亲林尊耀等亲属进行了会见。(新华社 12月11日)
历经三年,一波三折,备受关注的复旦大学投毒案的罪犯林森浩近日被依法执行死刑,至此该案件司法程序宣告完结。这场以青春销陨结局的悲剧一次次刺痛众人神经,这些疼痛中包括对两个家庭丧子之痛的同情、对现世教育的集体忧心等。然而,尘埃未曾落定,叹息之余,更需深刻反思。
回顾整个案件始终,有一个细节颇引人关注。在死刑复核结果出来之前,有记者采访林森浩时问到:作为一个大学的同学,研究生的同学,然后又是室友,这个关系不应该闹到现在这样一个程度?对此,林森浩的回答是:那天的事情呢,其实有很多机遇可以阻止它发生的。但是我当时的那种状态,就我个人的这个层次、修养也好,我个人的修身不足也好,我是无法阻止的。
“修养不足”一定程度上恰恰暴露了林森浩个人修养的缺失,然而这绝非个例。从清华[微博]女生朱令铊中毒案,到马加爵杀害室友案,再到牵动众人神经的南航金城学院命案,为何有着高学历光环的大学生会走向犯罪的迷途、会向身边同窗伸出残忍之手?想必学校德育缺失或引导乏力,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的不可忽视的一大诱因。
北京大学[微博]资深教授钱理群曾犀利指出: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论道尽管尖锐,但并无道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学习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去评价一名学生、一所学校,其结果迫使学生围绕分数、名次、考试转;而教育目标偏狭、教育内容繁难、品德教育缺乏等也成为不少学校面临的突出症结。
殊不知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突破瓶颈的创新能力等一系列情商素质在大学生走出“象牙塔”之后的重要作用会逐步凸显。何为情商?情商不等同于道德水平,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曾指出,情商水平高的人往往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无论是独处还是与众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等。细想复旦投毒案凶手林森浩自我剖析时多次提到的“修养不足”,除了个人修养上的原因,想必情商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进入社会后,专业知识能用上的占20%至30%,许多工作都需要团体的合作才能完成”,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情商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情商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力,当下高校亟需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开好情商这门课,庆幸的是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在情商教育上巧作文章。如在北京、武汉、上海、南京的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情商培养已经提上日程,不少高校把《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等涉及情商方面内容的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但是,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
是否可将情商教育置于学校制度建设层面?能否通过更多元化、生动性的形式将情商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展现出来?诸如此来问题,高校尚需花费足够精力和时间创新、实践。其中,尤其需明确意识到:在发展现代化教育的目标指引下,开拓培养智商、情商双高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切莫在一味追求名次、荣誉等功利性的迷途上越走越远了。想必这才是复旦投毒案留给我们极富价值的一课!(执笔:李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