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中国教师待遇迷局

2017年03月15日10:28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政府主导、垄断的教育领域,无法解决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自然会导致“教育寻租”的腐败现象的肆无忌惮。这样被抬高的教师地位(当然也包括校长地位),反而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腐蚀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

  N多年前,我陪一位好友去上新东方的GMAT课,外表破败的办公楼,进去后却是整洁干净的课桌椅、明亮宽敞的大空间,四五百人的大礼堂,音响可以覆盖每一个角落。

  有位姓白的老师,逻辑题讲得很好,他不苟言笑,还有些四川口音。忽然教室外有人敲门,进来一个满脸堆笑、手捧一大束鲜花的人,殷勤而又稍显猥琐地把花递给白老师。此时,全场欢呼雷动,掌声如潮,原来进来的人就是当时声名鹊起的俞敏洪。

  而白老师冷冰冰的表情并没有多少变化,他不耐烦地把花扔在讲台上,推着老俞往外走,嘴里还嘟囔着“不要影响上课”,老俞依然笑盈盈地做投降状,蹑手蹑脚地溜到门口,向大家挥了一下手,就被关在了门外。

  这一幕久久留在我的记忆中。一个老师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被“娇惯”、获得“恩宠”,同时挣得也不少(听说那时老俞经常拿着一麻袋一麻袋的人民币给任课教师发工资和奖金),这是不可思议、闻所未闻的事。

  我的父母都曾做过老师,在工厂办的技校教书,非常辛苦。爸爸烦闷的时候曾跟我说,长大了别到工厂当工人,挣得少还得受班头、车间主任的气。至于是否应该当老师,他没有更多的评论,不置可否。

  那时妈妈教的语文课在技校业内评价很高,她也“走穴”去职高、中专额外教课挣钱。一年后她交过课的学校还送来了一块烙铁“烫画”(好像是“渔舟唱晚”主题)的牌匾,并写上了祝福的话,就悬挂在家里的墙壁上,比锦旗、横幅要“文化范儿”多了。

  这牌匾相对于房间来说,还是显得有些大,而父母从单位分得的房子一住就是一辈子。

  老一代教师也就是这个宿命,而年轻一些的大学老师呢?也是若干年前,看到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的主持人兼北大教师阿忆在网上晒的工资条,一个月不到5,000元人民币,在北京混还是费劲,我说他怎么去当主持人呢?

  所以,当俞敏洪、马云这样曾经的体制内教师成为亿万富豪时,我非常感慨,觉得老师的未来似乎有盼头了。

  不过“马老师”肯定不想干教书匠了,而他的财富与教书自然没有什么关系。而“俞老师”也随着新东方上市而开始身不由己,董事会要的是销售业绩,为了削减成本,也开始向老师开刀了,辞职的老师于是窃窃私语,他们后来再也没有接到“老俞”的花和用麻袋装的奖金。

  不过也有峰回路转的时候,老师的身价又在体制的保护下开始反弹了。为了进“重点”,家长低三下四地托关系,甚至找到了教委、区长、市长,甚至中央部委,下一步估计快到总理级了。某些小学、中学的校长——大多是普通教师出身——按所托“关系”的级别确定自己的态度,不到省市级的基本上爱理不理,再往上可能答复一下,在大城市好的中小学算是奇货可居。

  这年月,上个学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有个部长爷爷、市长爸爸什么的才能踏实些。

  而一般教师也开始“讲政治”,对家长的级别调查个底儿掉,对人下菜碟,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也开始“市场经济”,调动家长的资源给学校买空调、印试卷,最好能蹭家长的关系出国游。

  老师以学校的名义要求对成绩不好的学生采取高压措施,影响学校升学率、影响个人奖金的事,先把不懂事的家长狠狠批一通,于是在教师节老师等着成群结队的孩子送礼也就不奇怪了。

  而为了增加收入,他们在课上“有所保留”,攒着力气和“干货”去课外班挣外块。

  我的一位英国校友在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国内老师屡次呵斥得不敢说话后,一怒之下把小孩送到了加拿大读书。当然,他也曾反省自己没有注意与老师搞好关系,感觉可能是老师迁怒于孩子。

  当教育走向市场的时候,教师的劳动如何评估?教师的付出难道仅仅是靠工资衡量就可以吗?

  扭曲的价值体系,把教师的定价人为压低,又忽视了教书育人的“形而上”价值。

  前几天,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搜狐大咖虹野老师发表了题为《“教师公务员”真的能提高教师地位?》的文章,很受启发。

  说实话,公务员群体内部的待遇差别之大,令人咋舌。这里面“官”和“吏”差别大,而“官”一层级的差别也大。有些……而大部分也是清水衙门,只能靠自己脑子活分点儿,靠山吃山。

  把公务员待遇引入学校体制,校领导肯定愿意,反正有行政级别保驾护航。而广大教师如果与公务员中的大多数相匹配,我估计跟原来也差不多。这里面还涉及到公务员薪资体制的改革。

  政府主导、垄断的教育领域,无法解决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自然会导致“教育寻租”的腐败现象的肆无忌惮。这样被抬高的教师地位(当然也包括校长地位),反而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腐蚀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

  中国教育资本的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国际化、教育体制的法制化,才能最终为教师和学校营造公平、温馨的社会环境,才能挽回教师和学校岌岌可危的社会形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教师教育待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