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越来越觉得 “太爱读书” 是一种病。
别担心,我没说什么反话。
这里的 “病” 就是我们平时得的病,是会让你发烧恶心头疼的病,是需要你去医院挂号打针吃药的病,轻则影响健康,重则可能要你命的病。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
得治。
很多人有一句口头禅,叫做:读书是永远不会亏本的投资。
我过去也这么认为,毕竟从小听着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长大。什么 “读书就是好”、“开卷有益”,这样的话听多了,自然觉得读书成为了唯一 “政治正确” 的选项,它变成了不能挑战的信条。
等到我猛然发现有点不对劲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太多读穷读傻了的人。
我有一个亲戚家的弟弟,从小聪明活泼,人见人爱,特别会来事儿。但就是有一个问题:一看他就不是读书的料,面对枯燥的数学公式,三分钟保证走神,你要让他背个课文,真的是比登天还难。
小学的时候,虽然成绩一般,父母也不太担心,总觉得上了中学自然会变好。尤其是男生的家长,普遍都有一种小学学不好没关系,到了中学自然就会变好的幻觉。
但是结果却是,到了中学之后学业的难度加大了,而他的成绩似乎没有跟上这个步伐,一下子就掉到了班级的末尾。
这下子可让他爸妈急坏了,各种威逼利诱,就希望他能够打起精神来好好学习,把成绩搞上去。家里的气氛也一度因为这件事闹得非常僵,我去他们家串门的时候,总觉得实在太过压抑。
直到有一天,我去的时候发现,这个氛围似乎缓和了很多。我问了下他妈妈是不是他的成绩提升了?他妈妈说没有,不过你看他现在有事没事就捧个书在那边读,都这么努力了,我还怎么好意思说他呢?
我朝房间里一看,他正捧个书 “仔细阅读”。但凡认真学过的人都知道,只要看眼神就能分辨谁在用工,谁在装用功,我的这个弟弟明显是后者。
后来他考上了一所三流大学,去学校报到之前我们一起吃了顿饭。他喝得微醺,跟我说:高中这几年为了不被家人指责,自己装模作样地学得好辛苦,现在总算熬出头了,不必再看父母的脸色了。
没有读书的天分不可怕,有的时候反倒是可喜的一件事,因为至少你不会对它抱有太多的妄念,赶快转换赛道,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最可怕的是那些成绩不算差,但是害怕校园外的世界,永远想要躲在校园里的学生。他们读完本科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实在不行还有博士后在等着他们,人到中年还依然向家里伸手要钱。
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敢对此发表反对意见:毕竟人家是在读书啊!
有了这样廉价的避风港,但凡会翻几页书,能够摆摆样子的人都会想要躲进来。
如果一个女人买了好多首饰,摆在家里供着,一定会被人指责为败家和虚荣;但是一个男人如果买了一屋子的书,却从来不阅读,只是偶尔发个自拍,估计相对的指责声会少很多,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书香味。
记得之前听过一个故事。
朋友的家里养了一条狗,在一次意外中不幸撞断了腿。在经过医院的处理过后,就回到家养病去了。那段时间,全家人对这条瘸腿的狗关心备至。
可能是因为爱的力量,那条狗很快就康复了,但是却留下了一个后遗症:那就是每次被主人呵斥的时候,它好好的腿都会变成瘸腿,并且一瘸一拐地走到主人面前撒娇,因为在它的印象里,这就是绝对可以获得爱的举动。
“太爱读书” 就是我们获取认同,躲避风险的最廉价方式。
“爱读书” 和 “太爱读书” 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成本。
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成本意识。过去上学读书,吃喝玩乐的开销基本都源自父母,即便能够打一些零工,赚一些零花钱也未必能够真正体会什么叫 “成本”。
等到自己真的开始工作,完全承担自己生活的责任的时候,做每件事之前就会自然掂量一下:这么做到底值不值?
即便金钱方面的成本可以接受,其他成本也不得不被考虑进去。我花时间学这个到底有多大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不会错过其他机会?如果最终结果不理想,我有没有其他补救方案?
一个人 “太爱读书” 多半就是不计成本的表现,尤其是当这个成本是由别人负担的时候,就更不应该了。
我自己总结了四条读书的原则,分享给大家:
1。 如果你还在上学,并且发现自己不适合读书,不要自卑,只是读书这条路不适合你而已。
我见过太多学历一般,但是做事极为靠谱,能力绝对碾压名校的人。你也可以自己去找一找这样的样本。他们都擅长学习,只不过不一定通过书本,所以你也要快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2。 如果你还在上学,并且发现自己有点读书的天分,那么一定要小心掉入 “不计成本” 的大坑里。
家境如果一般,一定不要盲目和富裕家庭的孩子攀比,觉得别人要出国,所以我也要,别人要读到博士,所以我也要。读书从来都是奢侈品,而且读得越久越是如此。
当然如果你是富二代,并且愿意 “不计成本”,请忽略这一条。
3。 如果你已经工作,那么现在建议你以赚钱为中心,即便读书也要尽量功利些,或者至少不影响你赚钱。
这一条其实不必过多强调。一旦真正开始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感受到了真枪实弹的比拼,多数人还是会自动调整自己的状态。只有少数脆弱的人才会想着逃回校园,寻找安慰。
恕我直言,因为在职场上混得不好而回去学习的,出来之后多半还是老样子,并且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4。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对照着前三条,看看哪条路更适合自家的孩子。
有时候碰到头脑清醒的父母,人生能少走不少弯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