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这么多年你怎么还是会梦回高考?

2017年06月08日09:25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作者:唤唤

  如果不是网上又掀起了此起彼伏的“高考加油”祝福声,如果不是燥热的天气突然下起了小雨,如果不是学校周围贴出了限流、防车鸣的告示,你也不会意识到:哦,原来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开始…… 

  对于卷入社会洪流、已然迈入“中年人”行列的成人来说,除了以旁观者心态跟风看看每年固定不变的套路,当然,偶尔也可能会和同伴话当年,大部分人对6月7、8号这两天已经无感,只要没打扰到自己正常生活步调。 

  不过在中国,只要走过高考之路的人应该都会有梦归考场的经历,毕竟被贴上几十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标签的高考几乎是大部分中国人生命历程的一个里程碑。 

  来,看一张外媒网站贴出的描述的中国考生备战高考的写实图片,意不意外?心不心塞? 

  考试那天迟到没能到考场、找了大半天怎么找也找不到教室、一打开考卷发现题都不会做、最后一道大题没做完……反正,梦醒时分总能一身冷汗,安抚下加速的心跳后,不禁仰天长叹“毕业这么多年了,为什么我还是摆脱不掉高考的毒害?” 

  专治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的壹读君|唤唤 

  梦就梦吧,反正不是现实拯救一切都来的及

  研究表明,梦里的场景多数源于我们日常生活,虽然它们并不总是立刻出现在梦里,有时会经过几天甚至一个星期,就是所谓的“梦想延迟”现象。像考试焦虑这种事情持续个几十年,甚至到你70多岁也是有可能的。 

  有好梦自然就有噩梦,而与高考有关的焦虑的梦就是人类梦境的一大主题。 

  不只是高考,大凡是重大的考试压力都会引起人们的焦虑感,尤其是我们身处在这个需要用各种证书来标榜你实力的国家。  

  不过,虽然噩梦可能会引起我们的不适,但也远不是厄运。 

  2014年《意识和认知》杂志上曾有一篇研究表明:那些在考试前夜梦到考试的学生会有更好的考试表现。 

  他们考察了参加医学入学考试的一组学生,在考试的前一晚2/3的学生都梦到了考试,而且  80%的梦境都是消极的,迟到、忘记正确答案、没答完题之类的,但比较他们的考试结果和后期调查问卷,研究者发现这些学生的考试得分要高于没有梦到考试的人。 

  于是作者得出结论:“梦中压力事件的负面预期是常见的,但这种情景模拟提供了认知增益。” 

  换句话说,负面预期可能有助于我们“优化”我们在醒来时间里所做的工作。例如,如果你在梦遇到你死活也记不起来的知识点,那么在醒来时你可能会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赶紧翻到那部分的内容,赶紧在考场前搂两眼(此处忽略心大的考生),虽然很多时候押不中宝,但老师不都说了“多得一分是一分,一分有时就是一本与二本的差距”,是吧? 

  所以,对即将到来的未知梦境保持一种积极、好奇的心态就对了。考试前一天梦到考试,正说明你那一颗认真对待的心。 

  梦境到底有没有意义?

  梦不是现实,有点认知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前一晚梦到不好的事情,还是会抱头痛哭,虽然理智和身边的人会告诉你这并不是真的。 

  我们下意识会认为梦是现实的指南针,甚至会找专门的人来解梦,即使不会动辄则就,也会在早上瘫坐半天,全天陷入低沉的情绪。 

  古希腊人相信梦有某种神秘的力量,给人指引着未来的方向。像《圣经》就有记载,约瑟向埃及法老解释了奇怪的梦境,成功预测了埃及未来的七年饥荒。 

  有着“解开人类梦境的百科全书”美誉的《梦的解析》写到:梦是人类欲望的满足,反映人的潜意识。 

  现代学者Jonathan Winson则明确提出梦是有意义的。尤其对哺乳动物来说,梦是他们形成生存策略、评估现在的经历的根据。 

  但1977年学者Allan Hobson and Robert McCarley 指出梦其实是无意义的,它只是被随机激活的记忆片段。脑干的神经元通过下丘脑激活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产生了一些记忆判断,然后大脑皮层随机整合这些片段,从而形成各种梦境。 

  目前对“梦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不同的研究领域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如何操作梦境却已经有了研究成果。在这个之前,我们先来看下梦境到底出现在什么时候? 

  哪有什么从不做梦的人?

  人类的睡眠阶段一共分五个阶段:浅睡(容易被惊醒);稍沉点的睡眠;第三第四阶段是深度睡眠,其后会进入睡眠第五阶段,也就是多数梦境发生的阶段,学术名即为REM睡眠阶段(快速眼动阶段) 

  从睡眠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通常需要90分钟,所以REM阶段是每90分钟循环一次。整个夜晚我们会多次重复经历这五个阶段。不过,每往后一轮REM睡眠量都会增加,第一次持续10分钟,第二第三次变长,到第四第五次REM阶段会持续20到30分钟。与此同时,深度睡眠会减少(第三和第四阶段),到早上,我们几乎都处于第一、第二、和第五阶段睡眠。 

  一 般来说,REM阶段总共占我们睡眠时间的20%-25%,并且在REM阶段,眼睛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快速转动。同时我们的心率、呼吸会加快,血压升高,无 法调节自己的体温,身体基本处于麻痹状态(以保证我们做梦和人打架不会打到枕边人的身上),大脑活跃度增加到清醒时的水平,甚至更高。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诗人Lucretius就记载了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当时他观察到他的猎犬在篝火边睡觉时眼睛在闭合的眼皮下来回转动。直到1953年,芝加哥大学两位学者才正式提出了快速眼动阶段(REM)的存在。 

  看吧,动物都做梦,科学界也都证实了梦境的存在,那些说“我从不做梦的人”还好意思是信誓旦旦的态度吗? 

  不是你不做梦,是你没记住梦

  的确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记得前一晚的梦境,如果是让我们恐惧的噩梦记不起来还好,但是如果是在现实纠结了很久的难题在梦中有了灵感,那就真是扼住呐喊的喉咙的痛苦了。 

  实际上,在REM睡眠期间或者刚结束之后醒来,梦境多半能回忆起来。 

  当然闹钟都不能保证我们苏醒的时间,何况我们还要精确到REM阶段,岂不是天方夜谭?但有些人类群体确实会相对容易记得做过的梦。 

  2014年在一项关于神经心理药物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对参与者在清醒时和睡眠时进行了PET扫描,扫描显示:当大脑活动时,那些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和颞顶交界区被激发的参加者更容易回忆起他们的梦境。

颞顶交界区颞顶交界区

  而且,那些人还更容易对外界刺激有所反应,尤其有人提到他们的名字,他们就能迅速做出反应,无论是在是在睡觉或者醒着的时候。 

  如果你不幸不是这群人的一员,学者Deirdre Barrett也帮你提出了解决办法:当你睡醒的时候,不要急忙起床,花些时间回忆下梦境,即使你觉得你可能记不起来。所以,被闹钟急匆匆催醒的人很多时候关于梦境的记忆也被吵没了。 

  其实,梦不仅是可以被记忆起来,在REM阶段还是一个增强记忆的黄金时期。

  吉 尔大学和伯尔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应用了最先进的光遗传学,确认了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和记忆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人员证明了,REM(θ脑波) 睡眠被认为是所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记忆巩固的关键。如果小白鼠在REM阶段,研究人员用光脉冲技术手段关闭了小白鼠大脑中与记忆相关的神经元,第二天 与对照组相比,小白鼠的空间记忆就被抹去或受损。 

  睡前花点时间规划下你的梦,或许就能决定你开启梦境的方式,睡觉前看看书或许梦里就能又背了一遍知识点。 

  虽然听起来不那么美好,但还好一年365天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是可以想想心中的男神or女神入睡的,是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梦境睡眠高考记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