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六问 你能给孩子最好的人生是什么?

2018年05月11日10:14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起跑线”这个老旧的话题又因为《极限挑战》中的一个部分被大家提起,其实最开始的版本是外国的一个实验。

  因为国内外的情况不同,在极限中,关于人生的起跑线被替换成了这样的六个问题:

  1。 父母接受过大学教育,往前走六步。

  2。 父母有能力支持你学特长一直坚持到现在,往前走六步。

  3。 父母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往前走六步。

  4。 曾经有过出国经历的(18岁前),往前走六步。

  5。 父母承诺过你出国留学的,往前走六步。

  6。 父母一直视你为骄傲,一直在亲友面前夸耀你的,往前走六步。

  每提一个问题,操场上的学生就有一部分人往前走;问题越往后,能往前走的人就越少。

  但也有人,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就停留在原处,没有动。

  等六个问题问完,学生们站在了不同位置。

  有一个声音说:节目组说:这就是你们的起跑线。

  孩子们在不同的起点跑向同一个地方,有的孩子已经到了终点,而有的孩子才刚刚达到其他人的起点。

  很遗憾,这个起跑线是父母给的,你的父母优越一点,你会回获得比别人更好的资源,这是现实社会运行的规则,我们改变不了。

  保罗·福塞尔在《阶层:中国人的格调与阶层品味分析》中说,中国社会里存在着“看不见的顶层”。而这个阶层的起点是很多人穷尽一生都达不到的终点。

  但所幸的是你改变不了规则却可以改变自己。

  

  没有“远见”,穷人思维限制了你

  之前听见一个爸爸说,我们就是一个普通家庭,没有必要给孩子上补习班,反正家庭条件不行,以后也不会有啥发展,也是白花钱。

  其实我心里清楚,当父母的有哪一个不想让子女优秀过上更好的人生,那些说着不想让孩子考名校,度过一个更好人生的家长,多半是口是心非,实际上就是想折腾孩子,放过自己。

  很多人对孩子的定义是一样的,就是希望孩子“自食其力”,而当孩子没有达到目标的时候,就会顺便赖一下社会,却一点都没有告诉孩子,当初我明明有机让你变得更好,但我为了让自己省事,就牺牲了你。

  贰

  没有“德”,再好的物质也是打水漂

  网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提问:为什么中彩票的人往往没有好的下场?

  这并非是胡扯,而是美国社会学家的长期跟踪调查,最好最好的结局是,20年后打回原形。而就是这样好的结局,还占不到万分之一。

  在我们普通人的设想中,中奖应该是很幸福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美国社会学家也给出了原因,其实就是“厚德载物”的道理,放在道德的周期内然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通俗一点地说,就是你没有足够的“德”可以去支撑财富和美好,他们对你来说反而会是一种危害。

  所以你看,你就算有了良好的物质“起跑线”但是没有好的教育提升自身的教养,到头来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

  如果整个社会没有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叁

  没有耐性,你永远赢不了人生这场马拉松

  很喜欢节目最后黄磊说的一段话:

  赢在起跑线上的都是短跑,而这知识改变命运这条路却是长跑。人的一生比拼的是耐性,不断的反思进步才是“长跑”的养料。

  还记得咱们小时候,有远见的家长会让孩子报计算机班,但是那时候却没人能相信未来可以改变的这么大,觉得不值得,而且当时计算机还不是很普及,就算学了也没有可以实操的设备。

  而且当时的工作以“继承”的方式为主,很多家长认为这样的投资没有必要。

  但是现在互联网却发展的这么快,很多人凭借着当时的基础很快就入了行,赶上了互联网的第一波红利。

  你说如果当时你的父母也如此的有远见,你是不是也可以收获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很多让人一生受益的东西都需要长期的投资,你羡慕人家的英语说得流利,不知道人家是日复一日的不断练习反思总结,你羡慕40多岁还能年轻的人,殊不知人家每天运动,不论什么时间都会坚持保养。

  而你却在孩子最重要的教育上失了耐性,错误的认为短期的,能够见效果的才是最正确的。

  读了一点书你没有改变命运,学了一点英语你口语没有流利,你就觉得他们并不重要了,你和孩子在这样的人生之下会永远是输家。

  史铁生在《好运设计》中,除了给自己设计了完美的人生之外,其实说出了实现阶级跨越的最好方法:

  “降生在大城市,生在贵府名门,父亲是政绩斐然的总统,要不是个家财万贯的大亨,再不就是位声名显赫的学者,或者父母都是不同寻常的人物,你从小就在一个备受宠爱的环境长大,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无忧无虑的现实,绚烂辉煌的前景、左右逢源的机遇,一帆风顺的坦途……这样是不是就好呢?

  一般来说,这样的境遇也是一种残疾,也是一种牢笼。这样的境遇经常造就了蠢材,不蠢的概率很小,有所作为的比例很低,而且大凡有点儿水平的姑娘都不肯高攀这样的人。

  生在穷乡僻壤,有孤陋寡闻之虞,不好;

  知在贵府名门,又有骄狂愚妄之险,也不好。生在一个介于此二者之间的位置上怎么样?嗯,可能不错。

  这样的位置好虽好,不过在哪儿呢?

  你最好生在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家庭。

  也就是说,你父亲是知识分子,但千万不要是那种炙手可热过于风云的知识分子,否则“贵府名门”式的危险和不幸仍可能落在你头上;没有一个健全、质朴的童年。”

  因为普通知识分子的家庭,我说的这以上三点都有。

  所以说,其实物质条件仅仅决定了你的部分人生,有“远见”,有“德”,有“耐性”的家长,本身就是孩子最优越的起跑线。

  最后一问:这几起条跑线,你又在哪一步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起跑线父母耐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