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咖啡馆》:我们为什么需要存在主义

2018年07月10日11:22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与一般无趣的哲学类著述不同,这样一本《存在主义咖啡馆》可以说是很不“哲学”了,读来反而像本带着历史传记味道的小说,从可读性上就甩了其他同类哲学书籍几条街。

  我一直很无解一个问题,许多哲学家一方面将自己的思想写成正常人读不懂或不想读下去的天书,另一方面又由衷希望更多人了解和接受自己的学说——康德除了头顶“伟大”光环照耀大地,几百年来没多少个人真正喜欢他的书。

  如果说像过往以康德为代表的形而上学太高不可攀,那么存在主义就似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别写天书了,实际点吧。

  这本书的原名很长--《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写出全名除了显得很文艺还能凑字数,嗯,一举两得。作者贝克韦尔虚拟了一个咖啡馆,在这里可以听到一群存在主义者的一系列谈话,无论是关于人生、死亡和政治,甚至他们之间的一些八卦。

  那存在主义具体是指什么呢?一些讲存在主义的书,包括那些著名的存在主义大师,根本懒得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它实在不好定义,甚至几位有关存在主义的思想家之间本身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

  正如书上说:“在德国,海德格尔反对自己的导师胡塞尔,但后来,海德格尔的朋友和他的同事也背弃了他;在法国,马塞尔攻击萨特,加缪和梅洛·庞蒂争吵,梅洛·庞蒂又和萨特争吵,匈牙利学者库斯勒则和所有人争吵,甚至还在街上揍了加缪。”

  贵圈真乱,不要惊讶,哪里有江湖,哪里圈就乱,但这群存在主义者还是有共识的,存在主义的首要特征,就是关注自我的意义。

  比如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过去的哲学总想在现象背后揪出个本质,我们读存在主义之前的哲学的时候,总觉得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是缺位的,你问人的本质是什么呢?

  萨特说,管他呢,先存在再说。存在主义的目标是解放人性,创造一种可以解释生活选择的哲学。有人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虚无的悲观哲学,其实恰恰相反,存在主义是一种严肃的乐观主义。

  很多人认为乐观主义就告诉你:“一切都很好,你棒棒的。“ 那其实是阿Q。而存在主义则告诉你:世界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我们要尽力而为,努力活出我们自己的意义和精彩。

  其实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根本不用纠结什么哲学的名词解释和各种概念,这本哲学史话是给正常人看的。当被有趣的人、有趣的思想吸引时,概念是什么已不再重要了。

  作者用这样一段话形容萨特口中的存在主义——“是一种杏子鸡尾酒(及其侍者)的哲学,但同时,也是期望、倦怠、忧虑、兴奋的哲学,是山间的漫步,是对深爱的人的激情,是来自不喜欢的人的厌恶,是巴黎的花园,是勒阿弗尔深秋时的大海,是坐在塞得过满的坐垫上的感受,是女人躺下时乳房往身体里陷的样子,是拳击比赛、电影、爵士乐或者瞥见两个陌生人在路灯下见面时的那种刺激。”

  很文艺,不是吗?如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爱他,存在主义就是这样一种英雄主义。

  存在主义另一个重要的论点是自由,这个问题有点大,我只想说说书中让我比较吃惊的一点——关于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同性的暂且不论,异性恋像波伏娃跟萨特的关系就真的体现了法国人的那种。。。。。。。

  嗯,你懂的,人家一个世纪前思想就那么前卫了。。。。。。前段时间我刷《奇葩大会》很意外又很惊喜地看到了李银河老师,她在演讲中提到未来的婚姻制度可能会消亡,当然为了节目的娱乐效果,适当夸张是可以理解的,但她的论点很吸引人,主要有几点:

  1、人的感情是流动的,婚姻要求人从一而终。

  2、现代人类寿命的延长,爱情的有效期难以覆盖人类寿命。

  3、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选择单身的女性增多。

  4、性的目的改变了,与生育联系不再紧密,转而追求爱和愉悦。

  详细的论述自己上网吧,那一期的《奇葩大会》挺好看的,让我很惊讶的是银河教授提到了北欧的情况,在我心目中北欧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大概是世上最接近无产主义社会的了。

  北欧的未婚人口已经近半,很多人选择“同居”取代“婚姻”,但是他们教育程度高,福利又好,未婚同居的男女和已婚夫妇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连子女都有同等待遇,他们的同居模式实则是“婚姻去制度化”,婚姻还是有的,只不过制度的东西不要了,爱情还是有的,只不过它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

  这就很吓人了,即使不谈现实,就社会意识这方面北欧也就很值得我们中国学习和借鉴,只可惜当下研究和介绍北欧的,无论学术专著、通俗读物、影视作品以及各种传播的渠道相对来说还是太少了,大多数人还是跟着西欧、美国和日韩“你方唱罢我登台”,真正的思想者是不会对任何一个(包括自己)国家歌功颂德的。

  你看那些被后人定义为存在主义的哲学家还有文学家,哪一个会满足于自己时代的当下呢?所以才有加缪对人类世界的“荒谬”,波伏娃《第二性》的女性觉醒,雅斯贝尔斯反对知识的堆积,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一直到今天,这些人的思想还在熠熠生辉,他们不过时是因为这种哲学还“未完成”,倘若一种哲学被否定和被消灭了,那它就已经被“实现”了,而今天的社会竟躲不过这些将近一个世纪前的“预言”。

  校订:吴巍 / 姚色丰 |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存在主义咖啡馆存在主义哲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