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有熊本熊 但少见熊孩子?

2017年12月20日10:28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全世界所有的老师都一样,都要面对各种孩子的“熊”。但是乔爸发现,在日本的外教,注重更多的是如何吸引学生,而不是如何管理课堂秩序。似乎,在日本课堂秩序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

  难道日本没有熊孩子么?肯定不是!这个世界上熊孩子一定是天生的,无论肤色,语言,种族,人类身上总会存有共性面。对于孩子来说,爱玩,到处嬉戏一定是对于童年最大的回忆,而在我们眼中,对于日本的印象来自于规则和森严的上下级体系,很容易把孩子的教育也划归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中。

  但是对于日本孩子来说,其实在规则和放纵上做到了最大的结合,让孩子懂得在每个地方都不能触碰其底线,这样的教学理念,或许能够让我们每个家长反思:

  放纵:让身体与自然的最大接触

  在日本,虽然和我们国家一样,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压力。但对于体育和自然,从没有让这些时间减少。我们的童年有句话叫做“体育老师生病了”,不少80后、90后甚至00后纷纷用这句话调侃其他主科老师占用体育课时间,变相补课。虽然近年来,人们对孩子的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但在中国不少中小学里,体育课时间为语数英等主科占用的现象仍然非常常见。

  日本学校的体育课要求,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各不相同。日本小学的“体育”,主要要求小学生们通过适当的运动经验来理解健康与安全,培养能贯彻一生的喜爱运动的资质和基础能力,并同时促进健康、提高体力,培养明快的生活态度。

  因此,日本小学生们的体育课对不同年级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1-2低年级:遵守规则,重视协调性,通过各种运动游戏为今后先打下基础;

  3-4中年级:增加了“保健”单元,在各类运动课程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讲义形式的课程,由老师给学生们讲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

  5-6高年级:要求一定的记录挑战记录。

  不要觉得这很简单,什么叫有一定的挑战记录?就是作为一个孩子,学校要求你去挑战自己。相信各位家长经常看到日本学生服女生都是短裙,不是她们不冷,因为挑战自己,常年的体育运动,让她们对于寒冷习以为常。

  日本孩子大都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冬季耐寒训练”,并全员参加“冬季持久走会”——这算是日本学校冬季体育训练的一部分。而冬季耐力跑的距离长短,是根据年级不同进行划分的:200米一圈的操场,1-2低年级绕操场跑10圈;3-4年级要求跑15圈;5-6年级则要求努力达到20圈。换算过来,也就是:1-2低年级跑2000米,3-4年级3000米,5-6年级4000米。

  六年级4000米,这种强度的训练可能我们很多初中和高中学生都不一定吃的消。清华大学在2017年宣布了“不能游泳就不能从清华毕业”的规定,内容一出,引起社会的大量争论。乔爸觉得,其实对于教育来说,这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基本常识的认知,但是由于我们自己的忽视,却成了一种“稀奇”。

  而在日本,小学六年级学校会组织“临海训练”,由有经验的老师领着孩子们去下海游泳,要求孩子们在规定海域内必须能游完200米。对于海边的危险控制,这200米对于很多国内家长来说,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不断的体育基础的提升下,孩子们与自然放纵。日本4小学年级会去海边,5年级会去山区森林,6年级休学旅行,体验日本的文化名城,风景优美,了解日本的历史。

  相比我们国内家长来说,孩子变熊其实是缺少他们所需要的放纵,在这种放纵下,孩子释放自己的天性,对小孩来说,最有趣的莫过于3件事:扔枕头游戏,一起洗澡打闹,晚上说悄悄话,小女孩会分享各自喜欢的人。而对于国内的家长来说,以上活动基本上是禁止的。而对孩子其他方面的放纵,也导致孩子的“天性”释放,终于放纵成了“熊”!

  规则:放纵的前提和基础,规则下的集体荣誉感

  去年的时候,一个关于日本小学生在机场看书的新闻又让国内进行了反思。难道日本学生就这么守规矩?其实不是。日本由于科技的高度发达,早在2008年学生的手机普及率已经非常之高,也导致了政府不得不重视,重新设立手机的规矩。

  日本当时的情况和咱们国内也差不多,他们的手机又是彩色屏幕,声音又好,吊打很多国外厂家,日本孩子哪能不用。

  2008年底的大阪府教育委员会,对禁止携带手机同意与否,向家长方做出的调查统计公布。这是地方上的,但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关西首府,所以很快辐射向日本全国各地。于是到了2010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初中等教育局下发了一纸书文:

  《有关学校内对(学生)携带电话使用诸般说明通知》

  内文大致含义,手机不是教育活动必备物品,所以文科省授权各地方教育委员会,中小学在学校授业范围对学生使用的携带电话,智能手机设置禁止携带或使用限制许可,等于正式宣告了“全国学生手机禁令”实行。(引用知乎作者文嘉日本学生手机调查内容)

  校方强调如今人与人沟通关系不是你们这些中学生认为的手机网络通讯,人与人之间话语与内心的直接沟通才是真正的羁绊。除了各班班代表一台用于集合联络手机,要求全体学生绝对不准携带普通手机,智能手机在内通信工具。

  而风纪严谨点的学校要求学生在修学旅行期间不要携带手机,比如2012年奈良县平城西中学校对冲绳修学的规定,即便携带照相机也要学生书面申请,而金属,忍物以及携带电话则均不允许。

  所以,你在机场是看不到学生有手机的,而且老师也要盯场,在规则和日本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日本的孩子产生有了在集体环境下的规则感和荣誉感,乔爸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专门介绍日本小学生从吃饭到收拾都是有序进行,相互帮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规则和集体活动的不断强调以及老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

  日本的孩子在学校彬彬有礼,吃饭,收拾有序进行,因为他们知道规则的重要性,以下是日本小学生对于餐桌礼仪的认知,作为咱们中国的很多家长,有时候已经忘记了对孩子进行基本礼仪和规则的介绍。

  国内的家长现在也很努力。我们让孩子学习很多内容,有个性的成长。对于80后的一代,和乔爸一样,将孩子更加视为掌上明珠。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日本教育反思一下孩子对于规则和集体的认知:“日本的教育非常看重集体性,学校是一个集体、社会是一个集体。在集体里,孩子的交流能力、对人的帮助关怀、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都远在学习能力之前。”

  我们的孩子必将进入社会,如何与这个社会和谐共处或许是孩子也要学习的重要一课。乔爸突然觉得,所谓的孩子放纵和规则是不矛盾的,在自然世界中,放纵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而规则是为了敬畏这个世界,和谐共处,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为什么成为人,更好的去认识自己,去真正的融入这个社会和自然。

  就像语言学习一样,乔爸在JALT大会上发现今天的日本外教已经不再思考如何教授语言,而是让日本的小学生们通过英语的文化站在另一个角度重新认知日本,这会让他们发现对于自己国家的更深入的探索和认知,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或许,在这方面,日本的教育更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日本日本教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