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当中,有两个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是医疗(身体),一个是教育(思想)。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独特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有它自己的优劣点。1847年,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前往美国,我们第一次在“教育”这个领域和西方发生对话;到了90年代,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人打开了看世界的双眼,也越来越有意识去到国外体验西方教育,这些人里面,也包括我。
而这几年,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深入、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孩子们能用更加低成本的方式,比如互联网,来了解世界、对话世界,而我,作为一名身处教育行业的“老留学生”,思考着一件事:
或许,我可以做些什么,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西方文化、了解西方教育。
于是,6年前,我踏上了“名校穿越之旅”,带着孩子们对西方的好奇与疑问,亲自去探访、对话世界顶尖名校。
历时6年的名校探访是一次身体的跋涉,也是一段自我成长的旅程。
我带着团队,从南半球的新西兰到科技大国美国,从迷人的英国再到留学热门的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从多彩的欧洲再到紧邻的亚洲。我们走访了近20个发达国家,107个城市,191所学校,整个行程跨越20万公里;采访了上百位中国留学生和学校的老师及招生官,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了我们途中的见闻和感悟。
新西兰 New Zealand
新西兰是一个遥远的人口小国,也是一个教育强国。有限的国家资源被合理地分配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上,大学和技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近500万人口共享一流的教育福利。
这个年轻的国家没有传统的束缚,崇尚自主意识,尊重个性发展。探访中亲眼目睹的许多情景至今都还历历在目,有的同学安静地在工作室里作曲,有的全神贯注在做手工,烹饪课上传出的欢声笑语,孩子朝你投来的羞涩的微笑。这是一个纯净的世界,“长白云之乡”的同学们用乐观和自信阐释着教育的意义。
美国 U.S.A.
美国是一个大国,综合国力无人能敌,南北东西都有令人向往的名校。这些大学继承了欧洲的许多文化遗产,又在自己实践的土壤上推陈出新。一个年轻的国家,硬生生依靠自己的创新能力带动全世界的科技进步。
每次在美国大学校园采访,老师和同学们总能侃侃而谈,指点江山。采访中多次听同学们自豪地说,自己的老师就是这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某某老师刚刚获得诺贝尔奖。没错,美国大学强大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让人望尘莫及,这种实力的持续爆发和他们一贯坚持的体育精神密不可分。如果你想征服这个世界,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而坚强的意志来自于强健的体魄。
英国 United Kingdom
英国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也是英语的发源地。无论是地处小镇的剑桥和牛津,还是位于伦敦的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政经学院,无论是大名鼎鼎的伊顿公学还是含蓄低调的夏山学校,我们既能感受到他们的坚守,又能体会到他们的创新,这种传统与革新的结合让英国教育成为了国际教育的榜样。在这样一个底蕴十足的国家学习,街头巷尾都能遭遇传奇的故事,博物馆、时装展、音乐剧、画廊、足球场和小酒馆也永远不会让你失望,难怪全世界的留学生都把伦敦评为最有魅力的大都市。英国人不仅幽默,还善于思考,诞生于英国的许多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加拿大&澳大利亚
Canada & Australia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两个移民大国,一北一南,在世界的两端散发出炫目的光彩。包容的态度,多元的文化,一代代新移民带来了无尽的活力。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为每一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两个英联邦发达国家保持着长久的稳定和繁荣。
高品质的教育,优越的社会福利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都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优势。传统的教育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开放的移民和留学政策为国际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宜居的环境和悠闲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拥有充分的定居理由。如果你是一个四海为家的人,那么这里一定有你飞翔的天空。
欧亚 Europe & Asia
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各有千秋,成为了近几年的留学新宠。我们走进了意大利的文化名城博洛尼亚,大学教育从世界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走向了全世界。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和萨拉曼卡大学相继而生。
欧洲的许多公立大学至今恪守着普惠大众的教育初衷,悠久的文化根基也孕育出了别样的精彩。柏林音乐学院教授的叮嘱还在我们耳边回响,西班牙圣家堂的辉煌还在我们眼前闪耀,巴黎蓝带学院美食的余香还没有散去,芬兰学校的教育改革让我们感知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日本和新加坡的大学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文化的一脉相承,他们的高等教育在新的世界格局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许多这样的亲眼目睹,许多美好的瞬间,许多心潮澎湃时刻……我们在米兰观赏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在安徒生的故乡回忆丹麦童话天才的一生,在阿姆斯特丹破解梵高天马行空的想象,在亚特兰大感受马丁·路德·金的悲愤和勇气,在塔斯马尼亚岛上聆听南极洲的脉动,在魁北克见证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这些都是最鲜活的教材,无不冲击着我们的五感和思想,让我们惊叹生活可以如此不同。
去年,我终于把我《镜头里的世界名校》付梓出版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出版以后获得了读者的普遍好评,成了一本国际教育的畅销书,市场的热烈反响也给我发起的名校探访活动赋予了新的意义。现在无论到哪里去出差,甚至和家人一起度假,我总会不自觉地念叨起当地的学校。只要有可能,我都会带上相机去校园逛逛,和同学聊聊天;在校园里喝杯咖啡,看看三五成群从面前走过的年轻人;去图书馆坐坐,感受一下同学们苦读的情景;或者干脆去学校的博物馆转一圈,来一次精神的洗礼,每一次的走访都会让我备受鼓舞。
今天,我把过去这段时间的收获结集成册,取名《由东向西看教育》,分享给家长及同学。如果说上本书更侧重图片,那么这本书可谓图文并重。有了上本书的经验,这次选图更是精益求精,有时候为了找到一张满意的配图,我甚至翻遍了多年积累的照片库。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但是每当找到一张喜欢的照片,自己总是兴奋不已,也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学习、工作和成长路上的许多温暖时光。
《由东向西看教育》一书分为五个章节,无论是对别人的采访,还是我个人的学习心得,围绕的都是对教育的思考和对成长的感悟。
书中呈现的内容是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纯属一家之言,并不是解题答案或行动纲领。我也不建议读者按图索骥去寻找教育的捷径,而是希望这本小书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帮助大家在出国留学、家庭教育或者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坚定从容地走下去。
我相信,教育不仅是为了我们今天的生存,也是为了明天的发展。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思想上自由、经济上独立、人格上平等的世界公民,帮助他们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这大概就是教育的真谛吧。
本书在当当网独家发售。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