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考现场直击

1/24

2017国考竞争最激烈十大职位

排名
部门名称 用人司局 职位名称 计划人数 合格人数 竞争比
1
民盟中央 办公厅 技能竞赛处(全国人才评选表彰办公室) 1 9837 9837.00
2
民航局华东地区管理局 民航浙江安全监督管理局 机场处主任科员及以下 1 1812 1812.00
3
甘肃省国家税务局 康乐县国家税务局 科员(二) 1 1381 1381.00
4
国家行政学院 教务部 教学研究处副主任科员 1 1279 1279.00
5
内蒙古储备物资管理局 内蒙古储备物资管理局 仓库管理与基本建设处主任科员及以下 1 1262 1262.00
6
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利用处主任科员及以下 1 1238 1238.00
7
民盟中央 参政议政部 信息处主任科员及以下 1 1184 1184.00
8
政协全国委员会机关 机关事务管理局 政府采购处主任科员及以下 1 1144 1144.00
9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咨询服务处主任科员及以下 1 1128 1128.00
10
福建省国家税务局 福清市国家税务局 基层分局科员(一) 1 1045 1015.00

2017国考报名人数最多十大职位

排名
部门名称 用人司局 职位名称 计划人数 合格人数 竞争比
1
民盟中央 办公厅 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 1 9837 9837.00
2
外交部 地区业务司 英语一 44 3753 85.00
3
外交部 地区业务司 英语五 20 2652 132.60
4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威化岗位副主任科员及以下 5 2205 441.00
5
商务部 世贸司等 英语一 15 2184 145.60
6
上海海关 上海海关关区内隶属海关稽查部门 稽查审计 5 2170 434.41
7
商务部 财务司等 英语三 42 2056 48.95
8
深圳海关 隶属海关和办事处 监管(三) 11 2027 184.27
9
福建省国家税务局 南安市国家税务局 基层分局科员(二) 2 1946 937.00
10
浙江海事局 宁波海事局 宁海海事处科员(一) 2 1895 947.50

竞争最激烈部门

部门名称 招考数 合格数 竞争比
民盟中央 6 12245 2040.83
内蒙古储备物资管理局 2 1375 687.5
国家行政学院 4 2509 627.25
四川储备物资管理局 1 579 579.50
广西储备物资管理局 1 549 549.00
贵州储备物资管理局 2 859 429.50
辽宁储备物资管理局 2 833 416.50
新疆储备物资管理局 2 833 416.50
国家铁路局 1 342 342.00
四川省邮政管理局 3 953 317.67

报名人数最多部门

部门名称 计划数 合格数 竞争比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 660 42027 63.68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 900 40384 44.87
贵州省国家税务局 594 38579 64.95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 930 38148 41.02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 850 38065 44.78
甘肃省国家税务局 280 35287 126.03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 709 31889 44.98
河南省国家税务局 575 29828 51.8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税务局 660 29809 45.17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 730 29711 40.70

微博推荐

更多
2017国考98.4万人参考 录用比约36:1
2017国考98.4万人参考 录用比约36:1

  原标题:国考98.4万人参考 参考录用比约36:1 京华时报讯(记者赵鹏)昨天,国家公务员局披露,27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7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省(区、市)47个城市的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这次考试共有113.7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98.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58%。参考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36:1。 据统计,这次考试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申报2.7万个招录计划,有148.63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13.7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98.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58%,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36:1。 国家公务员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百万考生中,几万十几万的浮动都属正常范围,很难用趋冷或趋热来形容。从每年国考都超百万人报名的情况来看,2013年、2014年两年的报名人数都破了150万大关,而这次的148.63万也直冲150万。 公考教育专家分析指出,近几年每年考生的弃考率都较为稳定,一直在30%左右。弃考率最低的一年为2015年,弃考率为25%,最高为2011年,弃考率为36%。 责任编辑:马鹏飞[详情]

京华时报 | 2016年11月29日 09:57
50.23万报名者弃考 98.4万人参加2017国考
50.23万报名者弃考 98.4万人参加2017国考

  原标题:50.23万报名者弃考 98.4万人参加2017国考 中青在线北京11月2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记者今天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11月27日,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7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省(区、市)47个城市的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据统计,本次考试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申报了2.7万个招录计划,有148.63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13.7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98.4万人参加考试,50.23万人弃考,参考率约为86.58%,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36:1。 值得关注的是,国考笔试弃考现象逐年加剧。2012年国考,133万人报名,最终37万人弃考;2013年国考,150万人报名,只有111.7万人参加考试,弃考人数逾38万人;2014年国考,报名人数达152万人,实际参考人数为111.9万人,弃考人数逾40万人;2015年国考弃考人数达50万; 2016年139.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有近9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33:1,弃考人数达46.5万。 据了解,今年,中央公务员考录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考试安全和考试环境建设工作,在进一步加大诚信考试宣传力度的同时,加强与公安、无线电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多种措施防范和打击考试作弊,着力营造安全、有序的考试环境。 责任编辑:马鹏飞[详情]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29日 09:55
这个100多万人参加的考试都考了些什么?
这个100多万人参加的考试都考了些什么?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两个公共科目的笔试昨日结束。全国共有148.63万人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岗位平均竞争比为55:1,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岗位为民盟中央办公厅一职位,招录比高达9837:1。 国考竞争这么激烈,都考些啥?从考题来看,还真是一场“最强大脑”的比拼。“航天器”、“人工智能”相关的热点进入行测考题,申论作文则聚焦生态领域,主题为“水智慧与城市发展”。 据考生回忆,一些紧跟热点的考题进入了今年笔试行测考卷。一道考查“航天器”知识的题要求考生对“长征一号”火箭、“北斗二号”卫星等情况有所了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人类脸型的关系”也让考生倍感“烧脑”。 考了什么?行测:生产工具改进和脸型的关系? 有考生表示,今年行测考题“数量关系”部分难度不小,自己没有答完。“我第一次参加国考,也做过往年的考题,感觉今年比较难。数学题像奥数,后面没做完,有好多是蒙的。” 也有考生表示这次行测无论是言语题还是逻辑题,题面都紧跟时事热点,突出了对未来“公务员”的考查。“比如一道言语题,要填词,但是题目讲的是‘机器替人’这个与生产发展和劳动就业有关的题。很有考查公务员的感觉。” “之前押宝,猜肯定会考神舟十一。谁知道却考了另一个冷门的天文现象‘掩星’。我只认识这两个字,剩下的部分全靠蒙。”另一名考生表示,自己的考卷完成得磕磕绊绊,“有一道题,考到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人类脸型的关系,说是伴随着工具的使用,人类的脸型会发生变化。” 申论:久违命题作文《以水为师》 申论方面,某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专家介绍,本次申论聚焦了生态和社会治理领域。今年副省级以上和地市级以下的申论考卷主题都是“水智慧与城市发展”,要求考生结合案例材料进行概括、分析和作文。 在第五题作文题中,题目要求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上一次国考申论“青睐”命题作文还是在2013年。 “写这篇文章视野千万不能窄。这么文化的题目,一定得由小及大。”一名考生表示,这篇申论作文更加考验自己把握写作素材的能力。 “作文考‘水’,结合的是当下最热的生态话题。所以既要能够从‘水’这个字的狭义含义去衍生,又要从传统文化中的‘水’字更为广义的角度去思考。”一位考生说,总体而言,这篇申论作文难度并不算特别大。 对于参加国考的目的,很多考生表示,主要是为找工作多谋求一个途径。“国家公务员也是一份工作,没有想太多。现在求职季,多一条路多一个选择。”一位中国人民大学大四的学生如是说。 提示明年1月查成绩 本次国考对银监会、证监会特殊专业职位和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的8个非通用语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实行“2+X”考试模式。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门公共科目考试外,考生还需要统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或外语水平测试。 笔试结束后,考生可于2017年1月中旬查询笔试成绩。此次招录安排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参加面试和专业能力测试的人选名单,并在考录专题网站上统一公布。 面试成绩占50% 八个非通用语职位,按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与外语水平考试成绩1:1的比例进行合成后排序;银监会、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按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与专业科目考试成绩1:1的比例进行合成后排序。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考试成绩各占40%、30%、30%的比例进行合成后排序。 一般职位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公共科目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进行专业能力测试的,面试成绩和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共占50%,公共科目笔试、面试、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专业能力测试成绩一般不超过综合成绩的15%,具体各职位所占分值比重见招考简章。 03考生回忆版“最强大脑测试题” 最“神奇”考题 物理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若是不能________,就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来解开暗物质的谜团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 B。一蹴而就 C。妙手偶得 D。灵机一动 [参考答案]C 最“深奥”考题 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观点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 A。 关于马的概念 B。 人的照片 C。 一棵树 D。 勾股定理 [参考答案] D “前沿科技”考题 继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身份认证技术出现之后,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耳道识别技术。这种识别技术以微型入耳式耳塞为载体,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识别时间仅需1秒,准确率达到99%。 关于耳道识别技术,这段文字没有涉及: A。适用范围 B。声学原理 C。生理基础 D。工作方式 [参考答案]A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简单重复或危险的作业将由机器执行,低端蓝领、白领阶层可能会被人工智能________。未来人工智能对职场很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鸠占鹊巢 B。更弦易辙 C。取而代之 D。越俎代庖 [参考答案]C “紧跟热点”考题 下列关于航天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通过光纤实现与地面的数据传输 B。 “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行走的动力驱动是电动机 C。“长征一号”属于二级运载火箭 D。 “北斗二号”属于通信广播卫星 [参考答案]B “数量关系”考题 某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某年他发现从当年起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均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出生当年算0岁)。问他在以下哪一年时,年龄为9的整数倍? A.2006 B.2007 C.2008 D.2009 [参考答案]B (本文来源:新京报、央视新闻综合)[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6年11月29日 09:53
评论:“国考热”下的媒体行为冷思考
评论:“国考热”下的媒体行为冷思考

  原标题:“国考热”下的媒体行为冷思考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27日,2017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正式开考。本次国考最终有148.6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较去年增加9.17万人,最热岗位的竞争甚至达到“万里挑一”,刷新历史最高纪录。(11月27日中国新闻网) 公务员考试在我国历来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尤其是“国考热”更是全民热议,今年依然不例外。加之今年国考报名人数远超前两年,被很多媒体解读为“国考经历了短暂的‘降温’之后,2017年的国考又呈现出一种‘回暖’趋势”,“2017年国考今举行:148万人报名 最热岗万里挑一”,这样的标题极为吸睛,甚至有碾压金马奖得主荣耀之气势。 其实,公务员考试历来都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国考也一直在热,从未降温。日前国家公务员局考录司副司长彭忠宝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到:“在100万人参加考试的考生当中,今年增加几万、十几万,明年减少几万、十几万,应该都属于正常的浮动范围,很难用趋冷或者趋热或者是回暖或者是降温来形容。”而从每年国考都超百万人报名的情况来看,国考其实一直是“热”的。 这种“热”实质上是个体追求实现自我政治理想的正常行为,但每年一到国考之时,报道“国考热”似乎成了媒体的一种仪式性和惯性行为。媒体抓住国考的重要时间节点,深谙公众对国考所持有的心态,以醒目标题策划新闻,积极迎合公众对官场的臆想,成功让国考一再成为街谈巷议的谈资,从而每年一到国考之时,一场媒介与公众共舞的舆论狂欢就会上演,但这种狂欢所表现出的热情,所指向的并不是考试本身与对政治的关照,如果不加以重视,在舆论的狂欢下,“国考之热烈”难免不会灼伤许多个体的肌体与骨骼,这理应让我们深思。 首先,舆论的狂欢会营造一种不健康的政治生态价值观念。这可能会给大众营造一种只要考上了公务员就成为了“为官者”,就具备了特权,就实现了“民”到“官”身份的转变的假象。最终在媒介议程设置的议题“培育”下,许多个体削尖了头都要登上这座独木桥,最终却忘了老百姓才是为官者的“爹娘”。诚然,“学而优则仕”是我国历来的传统文化,公务员旱涝保收,也是公众口中的“铁饭碗”,因此,当公务员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然而,随着政治秩序的日益完善,尤其是在党的“八项规定”、反腐倡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一系列开展下,公务员权力和责任的天平得到了调整。梦想与现实出现了一定的差距,诸多公务员出现了心态的不适。因此必须警惕媒介裹挟民众参与到舆论狂欢所形成的这种不健康政治价值观念,以及其可能带来的“范进中举”式悲剧的现实实践。 其次,舆论的狂欢一定程度上也混淆了国家举办公务员考试的初衷。举办公务员考试就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为人民服务,想实现公职人员人事安排上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但动辄“报考人数突破多少多少”“万里挑一”,抑或“升温降温”,亦有“无人问津”。这些新闻的确向公众及时传递了国考的基本信息,但不够权威的论断,却将诸多信息以扩大化的方式映入受众眼帘,这可能会给励志走向仕途的许多考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有些考生为了可以走上仕途就放弃了最适合自己的部门,报考了并不适合自己但考试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部门,甚至有些极为适合走仕途的个体最终放弃了这座独木桥,舆论的狂欢最终将一部分考生推向了并不是最适合的职位。 毋庸置疑,公务员只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应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职业追求。“国考热”的背后,媒体更应该多些冷思考和正确引导,在传递信息之时,切莫刻意为之,切莫推波助澜。 文/魏显勇(陕西师范大学)[详情]

红网 | 2016年11月28日 13:27
国考现烧脑题目:生产工具改进和脸型有何关系
国考现烧脑题目:生产工具改进和脸型有何关系

  国考现场 原标题:生产工具改进和脸型有何关系? 昨日国考考题很“烧脑” 2017国家公务员招录笔试已正式开考,昨天是国考行测和申论考试的“大日子”,共有64124名考生选择了江苏考区参加国考。考生们表示,考题的知识点跨度极大,古汉语、地理、物理、天文、音乐等方面均有涵盖,完全是一场“最强大脑”的加强版测试。 现场直击 有月薪过万OFFER 他还来考公务员 南京审计大学的男生小陈,已经拿到了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OFFER,月薪至少1万元,不过,他依然如期出现在了昨天的国考考场上。 “报名国考的时候,工作还差最后一轮面试,所以想着拿国考当个备胎,万一最终面试没过,就好好复习国考。”拿着国考当“备胎”,小陈的观点颇为“颠覆”。往届的学生们,大多都是一边复习国考,一边找着工作当“备胎”。小陈报考的是家乡西北某省国税的一个岗位,如果能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上岸”,月收入约为税前4000元出头。当记者问及,国考国税局的岗位和科技公司的研发岗,小陈会如何选择时,小陈的回答不假思索,“当然是研发岗,月收入高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2017年国考考生中,拿国考来“体验生活”,或是像小陈这样来“当备胎”的考生比例比往年提高了不少。 “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现实的高收入可能还是第一位的,工作是否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我们并不在乎。”一位95后考生表示,自己参加国考完全是“家人所迫”。 人民警察岗位 首次加试专业科目 日前,报考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的考生,以及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考生,已经参加了专业科目考试。这也是2017国考和往年相比最大的变化,人民警察岗位今年首次加试专业科目。 昨天测试的是行测和申论两门科目,所有考生均须参加。今年选择江苏考区考生总数为64124人,比去年增加7645人。我省设立南京主考区和无锡、徐州、扬州3个分考区,共设40个考点、2140个考场。其中,南京主考区考生32929人,无锡考区考生10649人,徐州考区考生10787人,扬州考区考生9759人。 本次笔试结束后,所有考生的答题卡将按规定送达国家指定阅卷点,由国家集中组织阅卷。考生成绩将由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向考生发布。 考了什么 行测:没考“神十一”,考了“掩星” 考生尴尬:我只认识这两个字而已…… “我是学公共卫生的,医学里讲究全科人才,没想到公务员考试也讲究‘全科’。” 昨天上午,走出行测考场,医科类高校应届毕业生小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行测考题的知识点跨度实在是太大了,“天文地理古文历史全都有,我复习的时候重点都放在了失分较多的数学题上了,但没想到到了考场上却砸在了常识判断部分。” 根据多位考生回忆,行测考卷中的多道考题都“戴着面纱”。“有一道题,题目里给了一句话,‘柏拉图认为,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实存在的,以下哪个问题真实’,然后给了我们牛头不对马嘴的四个选项,分别是‘一棵树’、‘马的概念’、‘人的照片’、‘勾股定理’,让我们做选择。” 来自河海大学的一名考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常识判断考题涉及的热点更加生活化,通过对大家所熟悉的话题设置问题,不再单纯依靠考察知识点的记忆能力。这位考生说,问题的形式更加抽象让考生摸不着命题人的思维和知识点的联系,更强调灵活思维。 “之前押宝,猜肯定会考神十一,这么大的天文大事儿。谁知道却考了另一个冷门的天文现象‘掩星’。我只认识这两个字,这题剩下的部分全靠蒙。”另一名考生表示,自己的考卷完成得磕磕绊绊,“还有一道题,考到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人类脸型的关系,说是伴随着工具的使用,人类的脸型会发生变化。好吧,在这之前,我只听说过杨幂拔牙瘦脸!” 申论:久违命题作文《以水为师》 能舒口气:难度不算大,但也考验能力 昨天下午的申论考试,考生们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高考考场上。因为国考申论考试中久未出现的命题作文,又出现在了2017国考省部级申论试卷上。 要知道,上一次国考申论“青睐”命题作文还是在2013年,省部级申论试卷的作文考查了《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根据考生回忆,2017国考的申论题目为《以水为师》。整篇申论从水资源之于生态角度的利用,再到都江堰水利工程所体现出中国古人的中庸仁爱思想,进而引申出水之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最后联想当下水之于我国目前发展的重要性。 “写这篇文章视野千万不能窄啊,这么文化的题目,一定得由小及大。”一名考生表示,这篇申论作文更加考验自己捭阖写作素材的能力。 “作文考‘水’,结合的是当下最热的生态话题。所以既要能够从‘水’这个字的狭义含义去衍生,又要从传统文化中的‘水’字更为广义的角度去思考才行。”考生说,好在总体而言,这篇申论作文难度并不算特别大。 延伸阅读 国考考生还得 交“道德成绩单” 由于本次考试是新版《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实施后的首次国考,于是,“最严国考”的说法又一次登上了各种头条。 在国考的报名阶段,便对考生的诚信情况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一旦出现任何有失诚信的行为,考生的报名将不被通过。新版《办法》还规定,对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报考者取消当次报考资格、不予录用,并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视情形记录5年或者长期记录。报考者如果有串通作弊或者参与有组织作弊等特别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或将永远不允许进入公务员队伍。而考试期间使用手机等触碰纪律高压线的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 记者昨天在南京林业大学考点采访时发现,考点配备了无线电信号屏蔽仪、身份证识别仪等安全设备,还安排公安民警执勤、无线电监测车不定时巡查。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安网安部门还实施24小时网上考试舆情监控,多管齐下,严厉查处各种蓄意干扰和破坏正常考试秩序行为,严厉打击各类涉考违法犯罪行为。 考生回忆版“最强大脑测试题” 天文题: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通过光纤实现与地面的数据传输;“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行走的动力驱动是电动机;“长征一号”属于二级运载火箭;“北斗二号”属于通信广播卫星。这四种说法,哪个对? 答案:“玉兔”号在月球上行走的动力驱动是电动机。 语言题: 和“踢皮球:相互推诿”类似的,是“破天荒:闻所未闻”还是“纸老虎:不堪一击”? 答案:破天荒:闻所未闻 数学题: 某店面房租每月1万元,装修花费10万元,租下店面到营业花费了3个月。开始营业后的第一个月,扣除所有费用后纯利润为3万元。如每月纯利润都比上月增加2000而成本不变,则在租下店面后的第几个月内收回投资? 答案:7 音乐题: 古文里用“金石丝竹”指代四种不同的乐器,涉及到“竹”这种乐器的诗句是“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还是“珠帘夕殿闻钟磬,白日秋天忆鼓鼙”? 答案: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地理题: 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运输航道;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两个说法哪个是错的? 答案: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运输航道 责任编辑:马鹏飞[详情]

扬子晚报 | 2016年11月28日 13:24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这些刁钻题你答得上来吗?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这些刁钻题你答得上来吗?

  原标题: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这些刁钻题,你答得上来吗?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2017国家公务员行测和申论两科公共科目笔试于今日结束,记者从现场考生以及北京中公、华图等教育机构获悉,今年行测考试紧跟热点,人工智能、航天飞行等出现在考卷上。有考生“吐槽”,认为题目有点刁钻;还有考生表示,数量关系题和奥数难度相当,认为机关工作应该减少数学题的难度。究竟哪些考题难倒了考生,记者摘选了下列考题,您试试看? 最“神奇”考题 物理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若是不能________,就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来解开暗物质的谜团了。[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 B。一蹴而就 C。妙手偶得 D。灵机一动 [参考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构成反对关系,故“妙手偶得”恰当。本题答案为C。 最“深奥”考题 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观点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 A。 关于马的概念 B。 人的照片 C。 一棵树 D。 勾股定理 [参考答案] D。解析:柏拉图的观点体现了否认绝对运动,那么可以认定他承认相对静止,在四个选项中,体现了相对静止的是勾股定理,这是一个恒定的定理,D项正确。A项中,关于马的概念,是人主观界定的,针对不同种类和时间会发生变化,属于绝对静止,所以A项不符合,B项在不同阶段人会变化,所以照片也会变化,B项不符合,C项中,一棵树是有其生长过程的,所以会发生变化,属于绝对运动,C项不符合。选择D。 “前沿科技”考题 继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身份认证技术出现之后,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耳道识别技术。这种识别技术以微型入耳式耳塞为载体,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识别时间仅需1秒,准确率达到99%。 关于耳道识别技术,这段文字没有涉及: A。适用范围 B。声学原理 C。生理基础 D。工作方式 [参考答案]A。解析:“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介绍的是“声学原理”和“工作方式”;“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介绍的是“生理基础”。“适用范围”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故本题答案选A。 “紧跟热点”考题 下列关于航天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通过光纤实现与地面的数据传输 B。 “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行走的动力驱动是电动机 C。“长征一号”属于二级运载火箭 D。 “北斗二号”属于通信广播卫星 [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科技常识中的近现代重大科技成就。首先A项卫星通讯是将地面发射站的数据以高频电磁波形式通过卫星的中专传输到一定覆盖范围的地面接收器上,不是通过光纤实现与地面的数据传输,错误。C项“长征一号”属于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题干中是二级运载火箭,错误。D项“北斗二号”是卫星导航系统,同时具备通信功能,但不是通信广播卫星,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数量关系”考题 某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某年他发现从当年起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均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出生当年算0岁)。问他在以下哪一年时,年龄为9的整数倍? A.2006 B.2007 C.2008 D.2009 [参考答案]D。解析:因为“从当年起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均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则其中必有一个年份与年龄均能被9整除,即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则年龄又被9整除时,年份也能被9整除,结合选项,只有B符合,选B。[详情]

新京报 | 2016年11月28日 13:16
国考14年后再现阅读题型 申论“以水为师”
国考14年后再现阅读题型 申论“以水为师”

   京华时报讯(记者赵鹏)昨天,全国约百万名考生走进了火爆开考的国考考场。据了解,2017年度国考招收人数为2.7万余人,最终有148.6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与上次相比增加9.17万人,同比增加6.58%。与此同时,考题时隔14年再次出现文章阅读这一题型。 记者从中公教育和华图教育等公考教育机构获悉,国考报名已经连续9年在百万人以上,其中2014年国考报名人数为152万,2015年和2016年国考报名人数分别下降至140.9万和139.46万,而2017年国考在连续两年降温之后再度反弹。 从竞争激烈程度来看,许多岗位达到了“千里挑一”的标准,个别岗位如“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岗位仅招一人,却有9837人竞争。这个数字还是资格审核尚未结束时的结果。专家预测最终的数字很可能破万,达到“万里挑一”的标准。 不过这次国考也是冷热不均,有的职位最终也是乏人问津。最终有100多个职位始终无人通过审核。据了解,这些职位对专业性要求较高,还大多在西部偏远边区。国考出现报名冷热不均的状况年年都有,只是这次差别有点大,既有万里挑一的岗位,求贤若渴却招不来人的职位也接近200个。 2017年国考也被称为“史上最严国考”,因为有关违法违规者不仅会被处罚还会被量刑。《刑法修正案(九)》自2015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在2016年8月19日,人社部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并在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对公务员考试纪律做出了明确、严格的规定,其中考试中严重违纪违规者将永远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 □关于行测 副省卷再现文章阅读地市卷首现综合推理 2017国考的行测考试依然分副省级(以上)、地市级(以下)职位两张试卷,这次考试副省和地市加大了区别力度,副省级试卷言语理解出现2篇文章阅读,地市级试卷逻辑推理出现1篇材料5个小题,数量关系部分,地市级比副省级少5道数学运算。 单就省级试卷来说,强调知识储备的同时更注重测查考生真正的能力。副省试卷的言语理解最大的变化是时隔14年再次出现文章阅读这一题型。其中,文章阅读2篇,每篇文章有5小题。文章阅读题型是2002年和2003年的考查题型,从2004年起不再出现,时隔14年后再次出现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文章里具体设置了5道题目,包括语段衔接题、语句衔接题、细节判断题、细节查找题和主旨观点题。其中,语段衔接题在公务员考试中很少出现。 数量关系部分题目的难度较上次略显提高,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例如排列组合题目,需要分析后才能求解。 还值得关注的是,省级试卷常识判断部分的题型中,哲学在沉寂两年之后重出江湖。例外则是时政部分并没有进行考查。 另一方面,就地市级试卷而言,逻辑判断出现新题型,综合推理横空出世,并首度考查一题多问。具体来说这涉及复言命题和朴素逻辑,且结合一题多问的形式考查,同一题干下设置5个小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市级的难度。图形推理中古典题型题量上升为5道,分类分组型和立体型占比下降;问法上再度创新,立体拼接型题目的问法首度考查“不能”;从考点上看,五大考点均有涉及,其中位置变化时隔1年,组合叠加时隔3年后再度进行考查。 言语理解部分相比往年,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逻辑填空部分出现了很多高频成语,片段阅读有1道主旨观点题选项设置也是4个高频成语,凸显命题者希望考生在备考阶段注重进行成语积累。 这次地市级试卷常识部分法律知识考查较多,多是最近制定或修订的法律,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例如《刑法修正案九》、《慈善法》等。人文常识多是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古代诗歌。科技考查的多是高新科技或者生活常识,例如航天器、垃圾分类等。除此之外,地市试卷的常识还考查了外交、地理、哲学、经济等知识。 □关于申论 “以水为师”聚焦城市发展智慧 2017年国考申论试卷聚焦“城市发展智慧”,考查“水智慧对于城市发展的启发”,不管是主题还是材料,既“接地气”充满生活化,同时也凸显哲学智慧,发人深思。 申论主题以“上善若水”、“以水为师”凸显城市建设与发展智慧,副省卷和地市卷的主题一致。总体来看,这次的申论考试主题围绕“水的智慧”展开,向“水与城市建设、扶贫”等方向辐射。副省与地市主题一致,说明国考主题由科技与人文、价值与人文的讨论,转为对生态与人文话题的探讨。 题型方面考查重点强调对公务员实际工作能力的检验——凸显对“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且概括题型再度创新,出现了概括功能题型。可见国考命题创新始终未曾停止,同时加重对贯彻执行能力的考查。 材料选择方面案例和理论材料等均有涉及,案例选取彰显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哲学理论则拉升了主题高度。具体来看,材料选取范围较广,古今中外结合,通过古代城市水系与城市建设与现代城市发展与水系建设,以及国内外城市发展理念的对比,凸显主题,案例材料与理论观点材料交叉设置,既有科学高度也具备生活化的特点,具有鲜明国考取材特色。整体而言,与以往相比,这次国考材料和命题设计思路跨度不大,焦点突出,主题把握较以往更为容易。 ■试题赏析 傻傻分不清楚的常识判断: [例1]下列关于航天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通过光纤实现与地面的数据传输 B。“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行走的动力驱动是电动机 C。“长征一号”属于二级运载火箭 D。“北斗二号”属于通信广播卫星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察科技常识中的近现代重大科技成就。首先A项卫星通讯是将地面发射站的数据以高频电磁波形式通过卫星的中转传输到一定覆盖范围的地面接收器上,不是通过光纤实现与地面的数据传输,错误。C项“长征一号”属于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题干中是二级运载火箭,错误。D项“北斗二号”是卫星导航系统,同时具备通信功能,但不是通信广播卫星,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可能看到题干后很多考生心里会想,这题容易,常识判断特别易考近现代重大科技成就,备考的时候我都看过,但是看到选项后,发现选哪个啊,选项考得非常细,特别纠结,如果不仔细就很容易出错。所以大家看题得长点心啊,不要被带入这些题的陷阱当中。 最“前沿”的题目: [例2]继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身份认证技术出现之后,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耳道识别技术。这种识别技术以微型入耳式耳塞为载体,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识别时间仅需1秒,准确率达到99%。 关于耳道识别技术,这段文字没有涉及:A。适用范围  B。声学原理 C。生理基础  D。工作方式 [答案]A [解析]“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介绍的是“声学原理”和“工作方式”;“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介绍的是“生理基础”。“适用范围”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故本题答案选A。 你还停留在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的时代吗?耳道识别告诉你,你“LOW”了,为了追逐日新月异的科技,你使出了洪荒之力了吗?[详情]

京华时报 | 2016年11月28日 11:48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之“最”盘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之“最”盘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行测科目于今天上午11点结束,本次行测考试仍然分副省级(以上)、地市级(以下)职位两张试卷,中公教育专家根据发现,本次行测试卷中有很多“最”试题,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最“断片儿”的排列组合 小张需要在5个长度分别为15秒、53秒、22秒、47秒和23秒的视频片段中选取若干个,合成为一个长度在80~90秒之间的宣传视频,若果每个片段均需完整使用且最多使用一次,并且片段间没有空闲时段,问他按照要求可能做出多少个不同的视频?[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A.12                    B.6                 C.24                    D.18 [中公答案]D。解析:满足要求的视频有3种,①53秒、22秒和15秒;②47秒,23秒和15秒;③47秒、22秒和15秒。每种有A33=6种排法,可做出3×6=18种不同视频。 [中公盘点]也是醉了,大脑天旋地转,记忆尚且断片儿,恰如此题此情此景,连接片段又从何谈起呢,知道是分类分步,可是从何分起呢? 最“贴近生活”的利润问题 某超市购入每瓶200毫升和500毫升两种规格的沐浴露各若干箱,200毫升沐浴露每箱20瓶、500毫升沐浴露每箱12瓶,定价分别为14元/瓶和25元/瓶,货品卖完后,发现两种规格沐浴露的销售收入相同,那么这批沐浴露中,200毫升的最少有几箱?[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A.3        B.8    C.10          D.15 [中公答案]D。解析:由于全部售出后的收入相同,所以单价和商品件数成反比,若设200毫升和500毫升两种规格的沐浴露分别购买了x、y箱,则有20x∶12y=25∶14,整理得x∶y=15∶14,所以200毫升规格的最少有15箱。 [中公盘点]平时不声不响的沐浴露,今年竟然在考试中抛头露面,今年是沐浴露,明年会不会是花露水呢? 国考题目之史上最“简单”的题 一道法律题考到了刑法修正案(九),需要考生找到错误选项。其中有一个选项提及替代他人参加高考的行为应作出行政处罚。其实稍有法律常识的考生,应该会非常轻松的锁定此选项。因为题干已经明确指明是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中会规定刑事处罚,不会是行政处罚。因此本题答案即为此项。[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依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胡乱编造虚假险情在微信里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B。组织群众医闹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C。代替他人高考应作出行政处罚 D。伪造货币罪不再判死刑 [中公答案]C。解析:C项中替代他人参加高考的行为应作出行政处罚明显不对。其实稍有法律常识的考生,应该会非常轻松的锁定此选项。因为题干已经明确指明是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中规定的是刑事处罚,不会是行政处罚。因此本题答案即为C项。 [中公盘点]解题毫无压力,这难倒不是国考史上最简单的题么? 最“高雅”的题目 我国古代用“金”“石”“丝”“竹”指代不同材质、类别的乐器,下列诗词涉及“竹”的是: A。珠帘夕殿闻钟磬,白日秋天忆鼓鼙 B。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C。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D。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中公答案]C。解析:“金”指的是金属乐器,比如铜制的编钟等,“石”指的是石制乐器,“丝”指的是弦乐器,比如琵琶、古筝等。“竹”一般指管乐器,比如说竹笛等。分析至此,即使有的考生对古诗词不太感冒,也能比较轻松的选出答案。正确选项为“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因此本题答案即为C项。 [中公盘点]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这么高雅的丝竹之乐放在考题里,也是给考生带来了高雅的乐趣。[详情]

中公教育 | 2016年11月28日 10:30
2017国考行测最“神奇微妙”题目盘点
2017国考行测最“神奇微妙”题目盘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行测科目于今天上午11点结束,本次行测考试仍然分副省级(以上)、地市级(以下)职位两张试卷,中公教育专家根据发现,本次行测试卷中出现了两道“神奇微妙”的题目,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最“神奇”的题目 物理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若是不能________,就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来解开暗物质的谜团了。[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    B。一蹴而就    C。妙手偶得    D。灵机一动 [中公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构成反对关系,故“妙手偶得”恰当。本题答案为C。 [中公盘点]物理学研究也可以“妙手偶得”?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最“微妙”的题目 对于科学家来说,数学公式可以展现大自然的基本原理,或者将复杂的东西简洁地表达出来,这的确________。但对于普通大众中的一些人而言,公式也可能是令人生畏、晦涩难懂的;然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正是公式的________使其变得迷人:即便不能理解公式的含义,我们也可以被它们所打动,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公式蕴含着一些超出我们理解能力的含义。[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    严谨        B。独树一帜    深奥 C。无与伦比    周密         D。妙不可言    神秘 [答案]D。解析:先看第二空,由“令人生畏、晦涩难懂的”可知,横线处填入“深奥”或“神秘”恰当,答案在B、D中选择。再看第一空,由“数学公式可以展现大自然的基本原理,或者将复杂的东西简洁地表达出来”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数学公式很美妙,填“妙不可言”恰当。故本题答案为D。 [中公盘点]复杂而又神秘的数学公式,于你百思不得其解,于我却“妙不可言”。[详情]

中公教育 | 2016年11月28日 10:28
2017国考行测最“前沿”题目盘点
2017国考行测最“前沿”题目盘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行测科目于今天上午11点结束,本次行测考试仍然分副省级(以上)、地市级(以下)职位两张试卷,中公教育专家根据发现,本次行测试卷中出现了“前沿”的题目,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最“前沿”的题目 继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身份认证技术出现之后,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耳道识别技术。这种识别技术以微型入耳式耳塞为载体,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识别时间仅需1秒,准确率达到99%。[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关于耳道识别技术,这段文字没有涉及: A。适用范围     B。声学原理     C。生理基础      D。工作方式 [中公答案]A。解析:“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介绍的是“声学原理”和“工作方式”;“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介绍的是“生理基础”。“适用范围”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故本题答案选A。 [中公盘点]还停留在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耳道识别告诉你你“LOW”了,为了追逐日新月异的科技,你使出了洪荒之力了吗? 最“值得纪念”的题目 例: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只有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这种运动只有在真空条件下才能发生,在有空气时,如果空气的阻力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则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A。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被风吹落 B。飞行中的飞机被导弹击中坠落 C。抛过来的皮球没被接住,掉在地上 D。冬日中午,冰棱融化后从屋檐掉下 [答案]D。冬日中午,冰凌融化后从屋檐掉下。 [中公解析]A项中,空气阻力较大,不满足定义;B、C项中,飞行中的飞机以及抛过来的皮球都不是从静止开始下落,不符合定义。D项中,冰凌融化后从屋檐掉下,只受重力作用,且初始速度为零,满足定义。 [中公盘点]那些年,我们一起做过的物理题。力学、电学、光学……躲得过当初的物理,躲不过今天的定义,正如为了忘却的纪念……[详情]

中公教育 | 2016年11月28日 10:27
2017国考98.4万人参考 录用比约36:1
2017国考98.4万人参考 录用比约36:1

  原标题:国考98.4万人参考 参考录用比约36:1 京华时报讯(记者赵鹏)昨天,国家公务员局披露,27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7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省(区、市)47个城市的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这次考试共有113.7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98.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58%。参考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36:1。 据统计,这次考试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申报2.7万个招录计划,有148.63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13.7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98.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58%,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36:1。 国家公务员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百万考生中,几万十几万的浮动都属正常范围,很难用趋冷或趋热来形容。从每年国考都超百万人报名的情况来看,2013年、2014年两年的报名人数都破了150万大关,而这次的148.63万也直冲150万。 公考教育专家分析指出,近几年每年考生的弃考率都较为稳定,一直在30%左右。弃考率最低的一年为2015年,弃考率为25%,最高为2011年,弃考率为36%。 责任编辑:马鹏飞[详情]

50.23万报名者弃考 98.4万人参加2017国考
50.23万报名者弃考 98.4万人参加2017国考

  原标题:50.23万报名者弃考 98.4万人参加2017国考 中青在线北京11月2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记者今天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11月27日,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7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省(区、市)47个城市的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据统计,本次考试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申报了2.7万个招录计划,有148.63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13.7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98.4万人参加考试,50.23万人弃考,参考率约为86.58%,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36:1。 值得关注的是,国考笔试弃考现象逐年加剧。2012年国考,133万人报名,最终37万人弃考;2013年国考,150万人报名,只有111.7万人参加考试,弃考人数逾38万人;2014年国考,报名人数达152万人,实际参考人数为111.9万人,弃考人数逾40万人;2015年国考弃考人数达50万; 2016年139.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有近9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33:1,弃考人数达46.5万。 据了解,今年,中央公务员考录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考试安全和考试环境建设工作,在进一步加大诚信考试宣传力度的同时,加强与公安、无线电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多种措施防范和打击考试作弊,着力营造安全、有序的考试环境。 责任编辑:马鹏飞[详情]

这个100多万人参加的考试都考了些什么?
这个100多万人参加的考试都考了些什么?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两个公共科目的笔试昨日结束。全国共有148.63万人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岗位平均竞争比为55:1,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岗位为民盟中央办公厅一职位,招录比高达9837:1。 国考竞争这么激烈,都考些啥?从考题来看,还真是一场“最强大脑”的比拼。“航天器”、“人工智能”相关的热点进入行测考题,申论作文则聚焦生态领域,主题为“水智慧与城市发展”。 据考生回忆,一些紧跟热点的考题进入了今年笔试行测考卷。一道考查“航天器”知识的题要求考生对“长征一号”火箭、“北斗二号”卫星等情况有所了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人类脸型的关系”也让考生倍感“烧脑”。 考了什么?行测:生产工具改进和脸型的关系? 有考生表示,今年行测考题“数量关系”部分难度不小,自己没有答完。“我第一次参加国考,也做过往年的考题,感觉今年比较难。数学题像奥数,后面没做完,有好多是蒙的。” 也有考生表示这次行测无论是言语题还是逻辑题,题面都紧跟时事热点,突出了对未来“公务员”的考查。“比如一道言语题,要填词,但是题目讲的是‘机器替人’这个与生产发展和劳动就业有关的题。很有考查公务员的感觉。” “之前押宝,猜肯定会考神舟十一。谁知道却考了另一个冷门的天文现象‘掩星’。我只认识这两个字,剩下的部分全靠蒙。”另一名考生表示,自己的考卷完成得磕磕绊绊,“有一道题,考到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人类脸型的关系,说是伴随着工具的使用,人类的脸型会发生变化。” 申论:久违命题作文《以水为师》 申论方面,某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专家介绍,本次申论聚焦了生态和社会治理领域。今年副省级以上和地市级以下的申论考卷主题都是“水智慧与城市发展”,要求考生结合案例材料进行概括、分析和作文。 在第五题作文题中,题目要求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上一次国考申论“青睐”命题作文还是在2013年。 “写这篇文章视野千万不能窄。这么文化的题目,一定得由小及大。”一名考生表示,这篇申论作文更加考验自己把握写作素材的能力。 “作文考‘水’,结合的是当下最热的生态话题。所以既要能够从‘水’这个字的狭义含义去衍生,又要从传统文化中的‘水’字更为广义的角度去思考。”一位考生说,总体而言,这篇申论作文难度并不算特别大。 对于参加国考的目的,很多考生表示,主要是为找工作多谋求一个途径。“国家公务员也是一份工作,没有想太多。现在求职季,多一条路多一个选择。”一位中国人民大学大四的学生如是说。 提示明年1月查成绩 本次国考对银监会、证监会特殊专业职位和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的8个非通用语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实行“2+X”考试模式。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门公共科目考试外,考生还需要统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或外语水平测试。 笔试结束后,考生可于2017年1月中旬查询笔试成绩。此次招录安排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参加面试和专业能力测试的人选名单,并在考录专题网站上统一公布。 面试成绩占50% 八个非通用语职位,按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与外语水平考试成绩1:1的比例进行合成后排序;银监会、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按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与专业科目考试成绩1:1的比例进行合成后排序。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考试成绩各占40%、30%、30%的比例进行合成后排序。 一般职位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公共科目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进行专业能力测试的,面试成绩和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共占50%,公共科目笔试、面试、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专业能力测试成绩一般不超过综合成绩的15%,具体各职位所占分值比重见招考简章。 03考生回忆版“最强大脑测试题” 最“神奇”考题 物理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若是不能________,就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来解开暗物质的谜团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 B。一蹴而就 C。妙手偶得 D。灵机一动 [参考答案]C 最“深奥”考题 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观点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 A。 关于马的概念 B。 人的照片 C。 一棵树 D。 勾股定理 [参考答案] D “前沿科技”考题 继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身份认证技术出现之后,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耳道识别技术。这种识别技术以微型入耳式耳塞为载体,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识别时间仅需1秒,准确率达到99%。 关于耳道识别技术,这段文字没有涉及: A。适用范围 B。声学原理 C。生理基础 D。工作方式 [参考答案]A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简单重复或危险的作业将由机器执行,低端蓝领、白领阶层可能会被人工智能________。未来人工智能对职场很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鸠占鹊巢 B。更弦易辙 C。取而代之 D。越俎代庖 [参考答案]C “紧跟热点”考题 下列关于航天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通过光纤实现与地面的数据传输 B。 “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行走的动力驱动是电动机 C。“长征一号”属于二级运载火箭 D。 “北斗二号”属于通信广播卫星 [参考答案]B “数量关系”考题 某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某年他发现从当年起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均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出生当年算0岁)。问他在以下哪一年时,年龄为9的整数倍? A.2006 B.2007 C.2008 D.2009 [参考答案]B (本文来源:新京报、央视新闻综合)[详情]

评论:“国考热”下的媒体行为冷思考
评论:“国考热”下的媒体行为冷思考

  原标题:“国考热”下的媒体行为冷思考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27日,2017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正式开考。本次国考最终有148.6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较去年增加9.17万人,最热岗位的竞争甚至达到“万里挑一”,刷新历史最高纪录。(11月27日中国新闻网) 公务员考试在我国历来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尤其是“国考热”更是全民热议,今年依然不例外。加之今年国考报名人数远超前两年,被很多媒体解读为“国考经历了短暂的‘降温’之后,2017年的国考又呈现出一种‘回暖’趋势”,“2017年国考今举行:148万人报名 最热岗万里挑一”,这样的标题极为吸睛,甚至有碾压金马奖得主荣耀之气势。 其实,公务员考试历来都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国考也一直在热,从未降温。日前国家公务员局考录司副司长彭忠宝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到:“在100万人参加考试的考生当中,今年增加几万、十几万,明年减少几万、十几万,应该都属于正常的浮动范围,很难用趋冷或者趋热或者是回暖或者是降温来形容。”而从每年国考都超百万人报名的情况来看,国考其实一直是“热”的。 这种“热”实质上是个体追求实现自我政治理想的正常行为,但每年一到国考之时,报道“国考热”似乎成了媒体的一种仪式性和惯性行为。媒体抓住国考的重要时间节点,深谙公众对国考所持有的心态,以醒目标题策划新闻,积极迎合公众对官场的臆想,成功让国考一再成为街谈巷议的谈资,从而每年一到国考之时,一场媒介与公众共舞的舆论狂欢就会上演,但这种狂欢所表现出的热情,所指向的并不是考试本身与对政治的关照,如果不加以重视,在舆论的狂欢下,“国考之热烈”难免不会灼伤许多个体的肌体与骨骼,这理应让我们深思。 首先,舆论的狂欢会营造一种不健康的政治生态价值观念。这可能会给大众营造一种只要考上了公务员就成为了“为官者”,就具备了特权,就实现了“民”到“官”身份的转变的假象。最终在媒介议程设置的议题“培育”下,许多个体削尖了头都要登上这座独木桥,最终却忘了老百姓才是为官者的“爹娘”。诚然,“学而优则仕”是我国历来的传统文化,公务员旱涝保收,也是公众口中的“铁饭碗”,因此,当公务员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然而,随着政治秩序的日益完善,尤其是在党的“八项规定”、反腐倡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一系列开展下,公务员权力和责任的天平得到了调整。梦想与现实出现了一定的差距,诸多公务员出现了心态的不适。因此必须警惕媒介裹挟民众参与到舆论狂欢所形成的这种不健康政治价值观念,以及其可能带来的“范进中举”式悲剧的现实实践。 其次,舆论的狂欢一定程度上也混淆了国家举办公务员考试的初衷。举办公务员考试就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为人民服务,想实现公职人员人事安排上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但动辄“报考人数突破多少多少”“万里挑一”,抑或“升温降温”,亦有“无人问津”。这些新闻的确向公众及时传递了国考的基本信息,但不够权威的论断,却将诸多信息以扩大化的方式映入受众眼帘,这可能会给励志走向仕途的许多考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有些考生为了可以走上仕途就放弃了最适合自己的部门,报考了并不适合自己但考试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部门,甚至有些极为适合走仕途的个体最终放弃了这座独木桥,舆论的狂欢最终将一部分考生推向了并不是最适合的职位。 毋庸置疑,公务员只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应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职业追求。“国考热”的背后,媒体更应该多些冷思考和正确引导,在传递信息之时,切莫刻意为之,切莫推波助澜。 文/魏显勇(陕西师范大学)[详情]

国考现烧脑题目:生产工具改进和脸型有何关系
国考现烧脑题目:生产工具改进和脸型有何关系

  国考现场 原标题:生产工具改进和脸型有何关系? 昨日国考考题很“烧脑” 2017国家公务员招录笔试已正式开考,昨天是国考行测和申论考试的“大日子”,共有64124名考生选择了江苏考区参加国考。考生们表示,考题的知识点跨度极大,古汉语、地理、物理、天文、音乐等方面均有涵盖,完全是一场“最强大脑”的加强版测试。 现场直击 有月薪过万OFFER 他还来考公务员 南京审计大学的男生小陈,已经拿到了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OFFER,月薪至少1万元,不过,他依然如期出现在了昨天的国考考场上。 “报名国考的时候,工作还差最后一轮面试,所以想着拿国考当个备胎,万一最终面试没过,就好好复习国考。”拿着国考当“备胎”,小陈的观点颇为“颠覆”。往届的学生们,大多都是一边复习国考,一边找着工作当“备胎”。小陈报考的是家乡西北某省国税的一个岗位,如果能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上岸”,月收入约为税前4000元出头。当记者问及,国考国税局的岗位和科技公司的研发岗,小陈会如何选择时,小陈的回答不假思索,“当然是研发岗,月收入高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2017年国考考生中,拿国考来“体验生活”,或是像小陈这样来“当备胎”的考生比例比往年提高了不少。 “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现实的高收入可能还是第一位的,工作是否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我们并不在乎。”一位95后考生表示,自己参加国考完全是“家人所迫”。 人民警察岗位 首次加试专业科目 日前,报考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的考生,以及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考生,已经参加了专业科目考试。这也是2017国考和往年相比最大的变化,人民警察岗位今年首次加试专业科目。 昨天测试的是行测和申论两门科目,所有考生均须参加。今年选择江苏考区考生总数为64124人,比去年增加7645人。我省设立南京主考区和无锡、徐州、扬州3个分考区,共设40个考点、2140个考场。其中,南京主考区考生32929人,无锡考区考生10649人,徐州考区考生10787人,扬州考区考生9759人。 本次笔试结束后,所有考生的答题卡将按规定送达国家指定阅卷点,由国家集中组织阅卷。考生成绩将由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向考生发布。 考了什么 行测:没考“神十一”,考了“掩星” 考生尴尬:我只认识这两个字而已…… “我是学公共卫生的,医学里讲究全科人才,没想到公务员考试也讲究‘全科’。” 昨天上午,走出行测考场,医科类高校应届毕业生小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行测考题的知识点跨度实在是太大了,“天文地理古文历史全都有,我复习的时候重点都放在了失分较多的数学题上了,但没想到到了考场上却砸在了常识判断部分。” 根据多位考生回忆,行测考卷中的多道考题都“戴着面纱”。“有一道题,题目里给了一句话,‘柏拉图认为,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实存在的,以下哪个问题真实’,然后给了我们牛头不对马嘴的四个选项,分别是‘一棵树’、‘马的概念’、‘人的照片’、‘勾股定理’,让我们做选择。” 来自河海大学的一名考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常识判断考题涉及的热点更加生活化,通过对大家所熟悉的话题设置问题,不再单纯依靠考察知识点的记忆能力。这位考生说,问题的形式更加抽象让考生摸不着命题人的思维和知识点的联系,更强调灵活思维。 “之前押宝,猜肯定会考神十一,这么大的天文大事儿。谁知道却考了另一个冷门的天文现象‘掩星’。我只认识这两个字,这题剩下的部分全靠蒙。”另一名考生表示,自己的考卷完成得磕磕绊绊,“还有一道题,考到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人类脸型的关系,说是伴随着工具的使用,人类的脸型会发生变化。好吧,在这之前,我只听说过杨幂拔牙瘦脸!” 申论:久违命题作文《以水为师》 能舒口气:难度不算大,但也考验能力 昨天下午的申论考试,考生们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高考考场上。因为国考申论考试中久未出现的命题作文,又出现在了2017国考省部级申论试卷上。 要知道,上一次国考申论“青睐”命题作文还是在2013年,省部级申论试卷的作文考查了《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根据考生回忆,2017国考的申论题目为《以水为师》。整篇申论从水资源之于生态角度的利用,再到都江堰水利工程所体现出中国古人的中庸仁爱思想,进而引申出水之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最后联想当下水之于我国目前发展的重要性。 “写这篇文章视野千万不能窄啊,这么文化的题目,一定得由小及大。”一名考生表示,这篇申论作文更加考验自己捭阖写作素材的能力。 “作文考‘水’,结合的是当下最热的生态话题。所以既要能够从‘水’这个字的狭义含义去衍生,又要从传统文化中的‘水’字更为广义的角度去思考才行。”考生说,好在总体而言,这篇申论作文难度并不算特别大。 延伸阅读 国考考生还得 交“道德成绩单” 由于本次考试是新版《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实施后的首次国考,于是,“最严国考”的说法又一次登上了各种头条。 在国考的报名阶段,便对考生的诚信情况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一旦出现任何有失诚信的行为,考生的报名将不被通过。新版《办法》还规定,对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报考者取消当次报考资格、不予录用,并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视情形记录5年或者长期记录。报考者如果有串通作弊或者参与有组织作弊等特别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或将永远不允许进入公务员队伍。而考试期间使用手机等触碰纪律高压线的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 记者昨天在南京林业大学考点采访时发现,考点配备了无线电信号屏蔽仪、身份证识别仪等安全设备,还安排公安民警执勤、无线电监测车不定时巡查。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安网安部门还实施24小时网上考试舆情监控,多管齐下,严厉查处各种蓄意干扰和破坏正常考试秩序行为,严厉打击各类涉考违法犯罪行为。 考生回忆版“最强大脑测试题” 天文题: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通过光纤实现与地面的数据传输;“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行走的动力驱动是电动机;“长征一号”属于二级运载火箭;“北斗二号”属于通信广播卫星。这四种说法,哪个对? 答案:“玉兔”号在月球上行走的动力驱动是电动机。 语言题: 和“踢皮球:相互推诿”类似的,是“破天荒:闻所未闻”还是“纸老虎:不堪一击”? 答案:破天荒:闻所未闻 数学题: 某店面房租每月1万元,装修花费10万元,租下店面到营业花费了3个月。开始营业后的第一个月,扣除所有费用后纯利润为3万元。如每月纯利润都比上月增加2000而成本不变,则在租下店面后的第几个月内收回投资? 答案:7 音乐题: 古文里用“金石丝竹”指代四种不同的乐器,涉及到“竹”这种乐器的诗句是“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还是“珠帘夕殿闻钟磬,白日秋天忆鼓鼙”? 答案: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地理题: 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运输航道;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两个说法哪个是错的? 答案: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运输航道 责任编辑:马鹏飞[详情]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这些刁钻题你答得上来吗?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这些刁钻题你答得上来吗?

  原标题: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这些刁钻题,你答得上来吗?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2017国家公务员行测和申论两科公共科目笔试于今日结束,记者从现场考生以及北京中公、华图等教育机构获悉,今年行测考试紧跟热点,人工智能、航天飞行等出现在考卷上。有考生“吐槽”,认为题目有点刁钻;还有考生表示,数量关系题和奥数难度相当,认为机关工作应该减少数学题的难度。究竟哪些考题难倒了考生,记者摘选了下列考题,您试试看? 最“神奇”考题 物理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若是不能________,就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来解开暗物质的谜团了。[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 B。一蹴而就 C。妙手偶得 D。灵机一动 [参考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构成反对关系,故“妙手偶得”恰当。本题答案为C。 最“深奥”考题 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观点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 A。 关于马的概念 B。 人的照片 C。 一棵树 D。 勾股定理 [参考答案] D。解析:柏拉图的观点体现了否认绝对运动,那么可以认定他承认相对静止,在四个选项中,体现了相对静止的是勾股定理,这是一个恒定的定理,D项正确。A项中,关于马的概念,是人主观界定的,针对不同种类和时间会发生变化,属于绝对静止,所以A项不符合,B项在不同阶段人会变化,所以照片也会变化,B项不符合,C项中,一棵树是有其生长过程的,所以会发生变化,属于绝对运动,C项不符合。选择D。 “前沿科技”考题 继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身份认证技术出现之后,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耳道识别技术。这种识别技术以微型入耳式耳塞为载体,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识别时间仅需1秒,准确率达到99%。 关于耳道识别技术,这段文字没有涉及: A。适用范围 B。声学原理 C。生理基础 D。工作方式 [参考答案]A。解析:“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介绍的是“声学原理”和“工作方式”;“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介绍的是“生理基础”。“适用范围”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故本题答案选A。 “紧跟热点”考题 下列关于航天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通过光纤实现与地面的数据传输 B。 “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行走的动力驱动是电动机 C。“长征一号”属于二级运载火箭 D。 “北斗二号”属于通信广播卫星 [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科技常识中的近现代重大科技成就。首先A项卫星通讯是将地面发射站的数据以高频电磁波形式通过卫星的中专传输到一定覆盖范围的地面接收器上,不是通过光纤实现与地面的数据传输,错误。C项“长征一号”属于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题干中是二级运载火箭,错误。D项“北斗二号”是卫星导航系统,同时具备通信功能,但不是通信广播卫星,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数量关系”考题 某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某年他发现从当年起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均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出生当年算0岁)。问他在以下哪一年时,年龄为9的整数倍? A.2006 B.2007 C.2008 D.2009 [参考答案]D。解析:因为“从当年起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均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则其中必有一个年份与年龄均能被9整除,即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则年龄又被9整除时,年份也能被9整除,结合选项,只有B符合,选B。[详情]

国考14年后再现阅读题型 申论“以水为师”
国考14年后再现阅读题型 申论“以水为师”

   京华时报讯(记者赵鹏)昨天,全国约百万名考生走进了火爆开考的国考考场。据了解,2017年度国考招收人数为2.7万余人,最终有148.6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与上次相比增加9.17万人,同比增加6.58%。与此同时,考题时隔14年再次出现文章阅读这一题型。 记者从中公教育和华图教育等公考教育机构获悉,国考报名已经连续9年在百万人以上,其中2014年国考报名人数为152万,2015年和2016年国考报名人数分别下降至140.9万和139.46万,而2017年国考在连续两年降温之后再度反弹。 从竞争激烈程度来看,许多岗位达到了“千里挑一”的标准,个别岗位如“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岗位仅招一人,却有9837人竞争。这个数字还是资格审核尚未结束时的结果。专家预测最终的数字很可能破万,达到“万里挑一”的标准。 不过这次国考也是冷热不均,有的职位最终也是乏人问津。最终有100多个职位始终无人通过审核。据了解,这些职位对专业性要求较高,还大多在西部偏远边区。国考出现报名冷热不均的状况年年都有,只是这次差别有点大,既有万里挑一的岗位,求贤若渴却招不来人的职位也接近200个。 2017年国考也被称为“史上最严国考”,因为有关违法违规者不仅会被处罚还会被量刑。《刑法修正案(九)》自2015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在2016年8月19日,人社部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并在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对公务员考试纪律做出了明确、严格的规定,其中考试中严重违纪违规者将永远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 □关于行测 副省卷再现文章阅读地市卷首现综合推理 2017国考的行测考试依然分副省级(以上)、地市级(以下)职位两张试卷,这次考试副省和地市加大了区别力度,副省级试卷言语理解出现2篇文章阅读,地市级试卷逻辑推理出现1篇材料5个小题,数量关系部分,地市级比副省级少5道数学运算。 单就省级试卷来说,强调知识储备的同时更注重测查考生真正的能力。副省试卷的言语理解最大的变化是时隔14年再次出现文章阅读这一题型。其中,文章阅读2篇,每篇文章有5小题。文章阅读题型是2002年和2003年的考查题型,从2004年起不再出现,时隔14年后再次出现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文章里具体设置了5道题目,包括语段衔接题、语句衔接题、细节判断题、细节查找题和主旨观点题。其中,语段衔接题在公务员考试中很少出现。 数量关系部分题目的难度较上次略显提高,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例如排列组合题目,需要分析后才能求解。 还值得关注的是,省级试卷常识判断部分的题型中,哲学在沉寂两年之后重出江湖。例外则是时政部分并没有进行考查。 另一方面,就地市级试卷而言,逻辑判断出现新题型,综合推理横空出世,并首度考查一题多问。具体来说这涉及复言命题和朴素逻辑,且结合一题多问的形式考查,同一题干下设置5个小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市级的难度。图形推理中古典题型题量上升为5道,分类分组型和立体型占比下降;问法上再度创新,立体拼接型题目的问法首度考查“不能”;从考点上看,五大考点均有涉及,其中位置变化时隔1年,组合叠加时隔3年后再度进行考查。 言语理解部分相比往年,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逻辑填空部分出现了很多高频成语,片段阅读有1道主旨观点题选项设置也是4个高频成语,凸显命题者希望考生在备考阶段注重进行成语积累。 这次地市级试卷常识部分法律知识考查较多,多是最近制定或修订的法律,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例如《刑法修正案九》、《慈善法》等。人文常识多是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古代诗歌。科技考查的多是高新科技或者生活常识,例如航天器、垃圾分类等。除此之外,地市试卷的常识还考查了外交、地理、哲学、经济等知识。 □关于申论 “以水为师”聚焦城市发展智慧 2017年国考申论试卷聚焦“城市发展智慧”,考查“水智慧对于城市发展的启发”,不管是主题还是材料,既“接地气”充满生活化,同时也凸显哲学智慧,发人深思。 申论主题以“上善若水”、“以水为师”凸显城市建设与发展智慧,副省卷和地市卷的主题一致。总体来看,这次的申论考试主题围绕“水的智慧”展开,向“水与城市建设、扶贫”等方向辐射。副省与地市主题一致,说明国考主题由科技与人文、价值与人文的讨论,转为对生态与人文话题的探讨。 题型方面考查重点强调对公务员实际工作能力的检验——凸显对“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且概括题型再度创新,出现了概括功能题型。可见国考命题创新始终未曾停止,同时加重对贯彻执行能力的考查。 材料选择方面案例和理论材料等均有涉及,案例选取彰显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哲学理论则拉升了主题高度。具体来看,材料选取范围较广,古今中外结合,通过古代城市水系与城市建设与现代城市发展与水系建设,以及国内外城市发展理念的对比,凸显主题,案例材料与理论观点材料交叉设置,既有科学高度也具备生活化的特点,具有鲜明国考取材特色。整体而言,与以往相比,这次国考材料和命题设计思路跨度不大,焦点突出,主题把握较以往更为容易。 ■试题赏析 傻傻分不清楚的常识判断: [例1]下列关于航天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通过光纤实现与地面的数据传输 B。“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行走的动力驱动是电动机 C。“长征一号”属于二级运载火箭 D。“北斗二号”属于通信广播卫星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察科技常识中的近现代重大科技成就。首先A项卫星通讯是将地面发射站的数据以高频电磁波形式通过卫星的中转传输到一定覆盖范围的地面接收器上,不是通过光纤实现与地面的数据传输,错误。C项“长征一号”属于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题干中是二级运载火箭,错误。D项“北斗二号”是卫星导航系统,同时具备通信功能,但不是通信广播卫星,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可能看到题干后很多考生心里会想,这题容易,常识判断特别易考近现代重大科技成就,备考的时候我都看过,但是看到选项后,发现选哪个啊,选项考得非常细,特别纠结,如果不仔细就很容易出错。所以大家看题得长点心啊,不要被带入这些题的陷阱当中。 最“前沿”的题目: [例2]继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身份认证技术出现之后,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耳道识别技术。这种识别技术以微型入耳式耳塞为载体,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识别时间仅需1秒,准确率达到99%。 关于耳道识别技术,这段文字没有涉及:A。适用范围  B。声学原理 C。生理基础  D。工作方式 [答案]A [解析]“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介绍的是“声学原理”和“工作方式”;“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介绍的是“生理基础”。“适用范围”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故本题答案选A。 你还停留在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的时代吗?耳道识别告诉你,你“LOW”了,为了追逐日新月异的科技,你使出了洪荒之力了吗?[详情]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之“最”盘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之“最”盘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行测科目于今天上午11点结束,本次行测考试仍然分副省级(以上)、地市级(以下)职位两张试卷,中公教育专家根据发现,本次行测试卷中有很多“最”试题,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最“断片儿”的排列组合 小张需要在5个长度分别为15秒、53秒、22秒、47秒和23秒的视频片段中选取若干个,合成为一个长度在80~90秒之间的宣传视频,若果每个片段均需完整使用且最多使用一次,并且片段间没有空闲时段,问他按照要求可能做出多少个不同的视频?[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A.12                    B.6                 C.24                    D.18 [中公答案]D。解析:满足要求的视频有3种,①53秒、22秒和15秒;②47秒,23秒和15秒;③47秒、22秒和15秒。每种有A33=6种排法,可做出3×6=18种不同视频。 [中公盘点]也是醉了,大脑天旋地转,记忆尚且断片儿,恰如此题此情此景,连接片段又从何谈起呢,知道是分类分步,可是从何分起呢? 最“贴近生活”的利润问题 某超市购入每瓶200毫升和500毫升两种规格的沐浴露各若干箱,200毫升沐浴露每箱20瓶、500毫升沐浴露每箱12瓶,定价分别为14元/瓶和25元/瓶,货品卖完后,发现两种规格沐浴露的销售收入相同,那么这批沐浴露中,200毫升的最少有几箱?[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A.3        B.8    C.10          D.15 [中公答案]D。解析:由于全部售出后的收入相同,所以单价和商品件数成反比,若设200毫升和500毫升两种规格的沐浴露分别购买了x、y箱,则有20x∶12y=25∶14,整理得x∶y=15∶14,所以200毫升规格的最少有15箱。 [中公盘点]平时不声不响的沐浴露,今年竟然在考试中抛头露面,今年是沐浴露,明年会不会是花露水呢? 国考题目之史上最“简单”的题 一道法律题考到了刑法修正案(九),需要考生找到错误选项。其中有一个选项提及替代他人参加高考的行为应作出行政处罚。其实稍有法律常识的考生,应该会非常轻松的锁定此选项。因为题干已经明确指明是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中会规定刑事处罚,不会是行政处罚。因此本题答案即为此项。[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依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胡乱编造虚假险情在微信里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B。组织群众医闹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C。代替他人高考应作出行政处罚 D。伪造货币罪不再判死刑 [中公答案]C。解析:C项中替代他人参加高考的行为应作出行政处罚明显不对。其实稍有法律常识的考生,应该会非常轻松的锁定此选项。因为题干已经明确指明是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中规定的是刑事处罚,不会是行政处罚。因此本题答案即为C项。 [中公盘点]解题毫无压力,这难倒不是国考史上最简单的题么? 最“高雅”的题目 我国古代用“金”“石”“丝”“竹”指代不同材质、类别的乐器,下列诗词涉及“竹”的是: A。珠帘夕殿闻钟磬,白日秋天忆鼓鼙 B。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C。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D。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中公答案]C。解析:“金”指的是金属乐器,比如铜制的编钟等,“石”指的是石制乐器,“丝”指的是弦乐器,比如琵琶、古筝等。“竹”一般指管乐器,比如说竹笛等。分析至此,即使有的考生对古诗词不太感冒,也能比较轻松的选出答案。正确选项为“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因此本题答案即为C项。 [中公盘点]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这么高雅的丝竹之乐放在考题里,也是给考生带来了高雅的乐趣。[详情]

2017国考行测最“神奇微妙”题目盘点
2017国考行测最“神奇微妙”题目盘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行测科目于今天上午11点结束,本次行测考试仍然分副省级(以上)、地市级(以下)职位两张试卷,中公教育专家根据发现,本次行测试卷中出现了两道“神奇微妙”的题目,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最“神奇”的题目 物理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若是不能________,就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来解开暗物质的谜团了。[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    B。一蹴而就    C。妙手偶得    D。灵机一动 [中公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构成反对关系,故“妙手偶得”恰当。本题答案为C。 [中公盘点]物理学研究也可以“妙手偶得”?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最“微妙”的题目 对于科学家来说,数学公式可以展现大自然的基本原理,或者将复杂的东西简洁地表达出来,这的确________。但对于普通大众中的一些人而言,公式也可能是令人生畏、晦涩难懂的;然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正是公式的________使其变得迷人:即便不能理解公式的含义,我们也可以被它们所打动,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公式蕴含着一些超出我们理解能力的含义。[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    严谨        B。独树一帜    深奥 C。无与伦比    周密         D。妙不可言    神秘 [答案]D。解析:先看第二空,由“令人生畏、晦涩难懂的”可知,横线处填入“深奥”或“神秘”恰当,答案在B、D中选择。再看第一空,由“数学公式可以展现大自然的基本原理,或者将复杂的东西简洁地表达出来”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数学公式很美妙,填“妙不可言”恰当。故本题答案为D。 [中公盘点]复杂而又神秘的数学公式,于你百思不得其解,于我却“妙不可言”。[详情]

2017国考行测最“前沿”题目盘点
2017国考行测最“前沿”题目盘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行测科目于今天上午11点结束,本次行测考试仍然分副省级(以上)、地市级(以下)职位两张试卷,中公教育专家根据发现,本次行测试卷中出现了“前沿”的题目,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最“前沿”的题目 继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身份认证技术出现之后,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耳道识别技术。这种识别技术以微型入耳式耳塞为载体,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识别时间仅需1秒,准确率达到99%。[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关于耳道识别技术,这段文字没有涉及: A。适用范围     B。声学原理     C。生理基础      D。工作方式 [中公答案]A。解析:“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介绍的是“声学原理”和“工作方式”;“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介绍的是“生理基础”。“适用范围”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故本题答案选A。 [中公盘点]还停留在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耳道识别告诉你你“LOW”了,为了追逐日新月异的科技,你使出了洪荒之力了吗? 最“值得纪念”的题目 例: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只有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这种运动只有在真空条件下才能发生,在有空气时,如果空气的阻力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则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A。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被风吹落 B。飞行中的飞机被导弹击中坠落 C。抛过来的皮球没被接住,掉在地上 D。冬日中午,冰棱融化后从屋檐掉下 [答案]D。冬日中午,冰凌融化后从屋檐掉下。 [中公解析]A项中,空气阻力较大,不满足定义;B、C项中,飞行中的飞机以及抛过来的皮球都不是从静止开始下落,不符合定义。D项中,冰凌融化后从屋檐掉下,只受重力作用,且初始速度为零,满足定义。 [中公盘点]那些年,我们一起做过的物理题。力学、电学、光学……躲得过当初的物理,躲不过今天的定义,正如为了忘却的纪念……[详情]

2017国考行测最“励志”题目盘点
2017国考行测最“励志”题目盘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行测科目于今天上午11点结束,本次行测考试仍然分副省级(以上)、地市级(以下)职位两张试卷,中公教育专家根据发现,本次行测试卷中出现了两道“励志”的题目,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例1:生死:存亡[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A。轻重:缓急                        B。三头:六臂 C。真伪:对错                        D。好坏:优劣 [答案]D。好坏:优劣 [中公解析]生和死,存和亡均为反义关系,且生存意思相近、死亡意思相近,D项好和坏,优和劣均为反义关系,且好和优意义相近,坏和劣意义相近。故选D。 例2:踢皮球:互相推诿[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A。燕归巢:时过境迁                  B。破天荒:闻所未闻 C。睁眼瞎:目不识丁                  D。纸老虎:不堪一击 [答案]D。纸老虎:不堪一击 [中公解析]踢皮球一语双关,可表示互推诿之意,纸老虎一语双关,可表示不堪一击。故选D。 [中公盘点]“公”场似情场,充满了诱惑和考验,“公”场亦如战场,充满了血的教训和法则,身处其中,如果总是相互推诿,那必然导致生死存亡。满怀责任和担当的战士或者不堪一击的纸老虎,其好坏优劣自在人心。[详情]

2017国考行测最具特色数学题盘点
2017国考行测最具特色数学题盘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行测科目于今天上午11点结束,本次行测考试仍然分副省级(以上)、地市级(以下)职位两张试卷,中公教育专家现跟大家分享一下本次考试中最具特色的数学题。 最“物是人非”的排列组合 某集团企业5个分公司分别派出1人去集团总部参加培训。培训后再将5人随机分配到这5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只分配1人。问5个参加培训的人中,有且仅有1人在培训后返回原分公司的概率: A。低于20%    B。在20%~30%之间 C。在30%~35%之   D。大于35% [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中公盘点]离开时众人相送,回来时物是人非,人生就像打牌,也许当我们离席再回来时,原先的人情已是推导重来。 最“唬人”的工程问题 工厂有5条效率不同的生产线。某个生产项目如果任选3条生产线一起加工,最快需要6天整,最慢需要12天整;5条生产线一起加工,则需要5天整。问如果所有生产线的产能都能扩大一倍,任选2条生产线一起加工最多需要多少天完成? A.11  B.13        C.15          D.30 [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中公答案]D。解析:设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为工作总量,为60。由题可知,各生产线效率不同,所以设生产线的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P1、P2、P3、P4、P5,则任选3条生产线一起加工,最快需要6天整时应选的是效率最高的3条生产线,可得P1+P2+P3=60÷6=10①,由“5条生产线一起加工,则需要5天整”可得P1+P2+P3+P4+P5=60÷5=12②,②-①可得P4+P5=2,故效率最低的两条生产线原效率之和为2,产能扩大一倍后,效率和为4,所以最多需要60÷4=15天。 [中公盘点]数据是不是很多,千万不要哆嗦,有些条件是多余的,真的是多余的。 最“讨巧”的年龄问题 某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某年他发现从当年起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均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出生当年算0岁)。问他在以下哪一年时,年龄为9的整数倍? A.2006   B.2007       C.2008        D.2009 [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中公答案]D。解析:因为“从当年起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均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则其中必有一个年份与年龄均能被9整除,即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则年龄又被9整除时,年份也能被9整除,结合选项,只有B符合,选B。 [中公盘点]本题的信息量很大啊,不过看到整除有没有欣喜若狂的感觉。下次被人问起年龄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借鉴一下,“君问妾芳龄,能被9整除”。[详情]

2017国考行测最具生活气息的题目盘点
2017国考行测最具生活气息的题目盘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行测科目于今天上午11点结束,本次行测考试仍然分副省级(以上)、地市级(以下)职位两张试卷,中公教育专家根据发现,本次行测试卷中有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试题,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最“团结”的考点 截至2014年末,我国共有博物馆3658个,占文物机构总数的43.5%。…。。其中博物馆接待观众71774万人次,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人次的85.2%。 问题:2014年,平均每家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次数约是其他文物机构的多少倍? A.2                              B.4.5                           C.7.5                           D.11 [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中公答案]C。解析:考点为平均数、倍数、比重相结合的题目。所求为 ,选择最接近的C项。 [中公盘点]本题为多考点结合考查,且全部为资料分析部分重量级考点,团结就是力量啊!难度就是这么体现出来的,能力就是这么体现的!解决该题相信需要各位考生启用洪荒之力了。中公教育为您排忧解难,送您解题锦囊。友谊的小船不翻,公考的巨轮不沉。 最“贴近生活”的利润问题 某超市购入每瓶200毫升和500毫升两种规格的沐浴露各若干箱,200毫升沐浴露每箱20瓶、500毫升沐浴露每箱12瓶,定价分别为14元/瓶和25元/瓶,货品卖完后,发现两种规格沐浴露的销售收入相同,那么这批沐浴露中,200毫升的最少有几箱?[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A.3           B.8         C.10       D.15 [中公答案]D。解析:由于全部售出后的收入相同,所以单价和商品件数成反比,若设200毫升和500毫升两种规格的沐浴露分别购买了x、y箱,则有20x∶12y=25∶14,整理得x∶y=15∶14,所以200毫升规格的最少有15箱。 [中公盘点]平时不声不响的沐浴露,今年竟然在考试中抛头露面,今年是沐浴露,明年会不会是花露水呢? 最“讨巧”的年龄问题 某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某年他发现从当年起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均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出生当年算0岁)。问他在以下哪一年时,年龄为9的整数倍? A.2006        B.2007     C.2008          D.2009 [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中公答案]D。解析:因为“从当年起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均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则其中必有一个年份与年龄均能被9整除,即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则年龄又被9整除时,年份也能被9整除,结合选项,只有B符合,选B。 [中公盘点]本题的信息量很大啊,不过看到整除有没有欣喜若狂的感觉。下次被人问起年龄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借鉴一下,“君问妾芳龄,能被9整除”。 最“智能”的题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简单重复或危险的作业将由机器执行,低端蓝领、白领阶层可能会被人工智能________。未来人工智能对职场很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鸠占鹊巢   B。更弦易辙   C。取而代之    D。越俎代庖 [中公答案]C。解析:由“由机器执行”、“未来人工智能对职场很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可知,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低端蓝领、白领阶层。故本题选C。 [中公盘点]未来职场将由谁主宰?人工智能真的会让人类的处境很尴尬吗?[详情]

2017国考行测最国际化最时尚题盘点
2017国考行测最国际化最时尚题盘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行测科目于今天上午11点结束,本次行测考试仍然分副省级(以上)、地市级(以下)职位两张试卷,中公教育专家根据发现,本次行测试卷中出现了最国际化最时尚题目,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最“国际化”的基期问题 2015年我国钟表行业海关进出口总额为92.5亿美元,同比增长4%,完成出口总额为57.7亿美元,同比增长8.3%,进口额34.8亿美元。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额占47%,较上年缩小2个百分点。 问题:2014年我国钟表行业贸易顺差约为多少亿美元? A.18                                   B.23                            C.25                            D.27       [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中公答案]A。解析:考点进出口贸易顺差。必备公式:顺差=2×出口额-进出口总额。所求为 - ≈57.7×2-92.5=22.9 ,计算结果偏大,选择较小的A项。 [中公盘点]想迅速步入国际化是好的,想金榜题名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实现贸易顺差18亿美元,比方说我资料分析答满分。 最“时尚跟风”的题目设置 2010~2015年某市粮食产量分别为:4.18万吨,4.34万吨,4.43万吨,4.14万吨,4.21万吨,4.16万吨…… 问题:“十二五”期间,该市粮食总产量在以下哪个范围? A.22~23万吨之间                B.23~24万吨之间 C.20~21万吨之间              D.21~22万吨之间 [本题来源于网络,中公教育不对此真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中公答案]D。解析:“十二五”,在“十三五”的开端,考的不出所料(不包括2010年哦)。 4.34+4.43+4.14+4.21+4.16,整数部分相加为20,小数点后相加为34+43+14+16+21=128,所以“十二五”期间粮食总产量为21.28万吨,选择D项。 [中公盘点]2016上半年多省联考公务员考试中就出现了多个选项给出范围,而不是具体数值的题目,果不其然,在2017年的国考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题目设置。[详情]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答案解析 一、简述城市水系所具有的功能。 [中公解析] 题干是简单的一句话,点名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2”,作答内容是“简述城市水系所具有的功能”。作答要求提到“准确”,说明要紧扣材料,“精炼”说明要高度概括材料,“条理清晰”则要求有一定的作答结构。 本题在作答时,首先仔细阅读给定资料2,找到城市水系功能相关的表述,然后进行要点整合,按照总分结构形成答案即可。 [要点] 总领句:城市水系具有生态、文化、社会多方面的复合功能。 分要点:1。提高蓄水防洪: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 2。丰富城市的公共空间:构建城市生态景观,承载历史文化 3。净化污水的天然场所:廉价、有效处理污水、实现水源的循环利用 4。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整体抗风险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生态环境 5。保障城市安全:灭火救灾、提供备用水源;保护隔离带 二、依据“给定资料2”,阐述划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不超过200字。 [中公解析] 本题是阐释型综合分析题。 需要点明其本质,然后阐释其理由,最后,提出对策。 [要点] 本质: 这句话谈的是城市的水系代表了这个城市的独有的特色。 理由: 1。城市因水而生,城市的历史沉淀在其水系中。 2。城市因水而见,因水而具有灵气。 3。水系成为城市承载生态和文化功能的公共空间。 4。水系和城市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5。水系与当地生物圈和人们的乡土情感密切相连。 6。水系有人文美,是文化的载体,看到城市管理者的抱负。 对策: 1。山水治理思路由管理者的美学修养思路和情操决定。如果没有,就难免会对历史文化遗存的水生态的建设性破坏。 2。管理者将美学功能融合在治理方案中,才能成就城市水系之美。 三、根据“给定资料3”,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 [中公解析] 题目要求根据“给定资料3”,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本题需注意,题目已给定,不可另拟。另外,要按照报道的正确格式书写。 本题要求内容具体、全面,有逻辑性,这说明报道的内容要涵盖材料的方方面面,且报道的内容要具体,不能过于简略,同时作答要逻辑清楚。 [参考答案要点] 1。导语 ①利用水资源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②达到“水丰、水清、水美、水活”,实现“蓝天、碧水、绿地”相互融合。 2。主体 ①乱排乱放,河体污染。 ②采取立体治污模式,强化治污方略。 ③取缔污染企业。 ④加大对水系的保护力度。 ⑤保护和修复现有水体并适当增加水面。 ⑥通过工程措施保护生态需水量与流动性。 ⑦保护并逐步改善中心区水质。 ⑧建设水体景观和亲水娱乐空间。 ⑨以通主脉、保供给、建支脉使小城“水活”。 ⑩“三河”治理工程,畅通水流渠道。 四、就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阅。 [中公解析] 题目点明作答根据“给定资料4”,作答内容是“就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写一份材料”,材料内容必须包括两部分:特点和可行性。 题目还要求“紧扣资料”,所以作答时不能加入主观臆断,字数要求在400字以内。 [要点] 特点: 1。有效改善L市生态环境。 2。推动L市城市发展。帮助L市实现文化产业升级,重塑黄河文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跨越发展。 3。凸显L市城市特色。 可行性: 1。自然环境适宜。黄河段长度、水量、落差,L市地形地貌等均为构建城市水系提供了良好基础。 2。计划组织得当。领导组织明确规范、问计于民且获得良好社会基础。 四、就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阅。 [参考例文] 为政者当以水为师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重要如此,却善利万物而不争,滋养万物而不夺。在拜金主义、物欲主义被奉为处世圭臬的当下,我国部分公务人员也遭受侵染,以权谋私现象屡禁不止。习近平同志曾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形成清正廉洁、有序高效的行政风气,为政者当以水为师,勤修官德。 为政者当简单如水。落雪成冰、暖而化雪、热而转汽,这个由一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自然界最简单的化合物,演变出千般形态万种风情,却始终本质如一。反观当下丑态百出的各类官场案件,腐败贪污者有之,公报私仇者有之,以权谋色者有之。尝到一丝权利的甜味,就一发不可收拾。孰不知甜味只是包裹着毒药的糖衣,于是原本清正本质被扭曲,最初工作的热情逐渐被私心吞噬,为人民服务的手脚戴上了权财的镣铐,最终身陷囹圄。为政者手握人民赋予的权力,面对众多利益相关方,自然会受到各种诱惑。一旦被诱惑拖下水,就难以摆脱“与之俱黑”的命运。因此,为政者只有简单如水,不忘初心,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铭记于心,方能赢得人民的支持。 为政者当水滴石穿。“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柔软如水,坚硬如石,水滴千日不足穿石,水滴万日磐石得穿。为政者怕的不是艰难险阻,而是坚持不懈。原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任六年里写下厚厚29本民情日记,修建公路、引进资源、集中土地,小岗村的面貌焕然一新。29本民情日记记录的是他点滴的坚持,为政者当水滴石穿,沈浩的民情日记是为政者的榜样。在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吃了闭门羹就不跑第二次,碰了一鼻子灰就撒手不管,不求政绩显著,但求平安无事,这样的庸政懒政做法与沈浩同志形成鲜明对比。“有志者,事竟成”,为政者在工作过程中必然会会有不被理解的时刻,只有充分发挥水滴石穿的精神,工作才能顺利推进。 为政者当静水流深。水,以静的姿态贴近自然,却能容纳百川、奔腾万里。为政者当如水,静水方能流深。媒体曾报道过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有着超强的“体育才能”,他是足球比赛中进球最多的人,是龙舟大赛中总能带队夺冠的人,是下水三次就能横渡江湖的人,实际上这些荣誉都是旁人让给他的。荣誉加身自我感觉良好,殊不知早已为人诟病。功成不居在当下的官场少有踪迹,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一有点小功绩就敲锣打鼓,甚至别人的功劳也要千方百计归在自己名下,生怕领导忽视自己。领导干部的价值在于人民群众的认可,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官的有多大本事多大功绩,他们了然于心。为政者当如水,干起实事一往无前,面对荣誉波澜不惊。 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为官修德,为政者当以水为师,本着简单心态,坚持干实事。也唯有如此,为政者才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人民才能拥护、支持政府的事业,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才能奋然前行。[详情]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副省)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副省)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副省)答案解析 一、阅读“给定资料1”,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 [中公解析] 题干指出了作答参考的给定资料范围为“给定资料1”,作答任务为概括S市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阅读给定资料可知,资料中涉及S市所采取措施的要点多且杂,考生需要准找全,之后对找出的要点进行分类、合并,使答案具有一定的条理性。 [参考答案要点] 1。加强绿化管护。有选择性地种植不同种类的树木,丰富绿化色彩;铺设管道喷灌浇水;管理方式精细化。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照明设施;增加公交线路及停车场;修建绿道、垂钓区、公厕等公共设施。 3。加强后期维护。成立水系巡查大队,严惩占绿毁绿行为;通过加装防护栏、安装监控等方式阻止野游行为。 二、归纳整理一份《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提纲。 [中公解析] 这道题是报告类的应用文写作题,要求整理一份《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提纲。作答此题时一要明确考察报告的结构,二要注意提炼准确,归纳合理,层次分明,分条表述。同时,只要根据“给定资料2”,以背景材料介绍—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思路作答即可。因为撰写的是一份提纲,因此对应用文的格式不做严格要求。 [参考答案要点] 针对城市水系的污染及水系周围安全设施的不完善,为了保护城市水系,进一步推进水系管理体系的建设,先目前对国外城市水系建设的考察报告,汇总如下: 英法在经历了由破坏到保护水系等一系列过程,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后转向探索并形成一系列现今的河流水系规划理念及成熟的管理经验。 欧美强调依法治理,以河流流域为分布的集中统一管理,形成了“多自然型河流”、“人水共存”、“健康工作河流”理念以及“动态河流管理”理念。形成的过程中含有非常有力的协作机制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还具有民主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有效的监测体系。 三、“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中公解析] 这是一道句子理解题。答题的范围基本圈定在给定资料3中。 划线句子内涵丰富但又略显抽象,谈理解时要细读上下文,尽可能找出更多相关的要点,做到“准确、全面”。具体要求中有“逻辑清晰”一项,提示考生在下笔要梳理好作答结构,不可堆砌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通过水的“柔”这一特性,我们能够更好理解中国文化性格的多维度。“儒”的本意是“柔”,而柔是水最突出的特征,中国文化中常以水喻道,这与传统儒家文化所推崇的品性不谋而合。 “水”是柔弱的,不定形的,但正因如此才包含万千可能。 “儒”字体现国人等待、忍耐的姿态,但并非软弱无力,反而像水一样能够巧妙地适应环境,以柔克刚,这包含了中国人同自然界和他人打交道的智慧。 受传统文化影响,国人更多采取柔性的方式,淡化攻击性,顺势而行,克服困难,利用大自然,造福人类。 四、根据“给定资料4”,拟定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 [中公解析] 题目点明了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4”,作答内容是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注意既要写出推广理由,又要提出推广措施,二者缺一不可。 依据题干和材料可知,本题的作答关键是从G市某些区县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取得的成效中总结经验,从而提出在全市推广的理由和措施。 [参考答案要点] 理由:1。对欠发达地区在保持青山绿水的同时大力推进脱贫工作,意义重大。 2。保持水土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措施:1。推进小流域生态治理。将水土流失治理和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引导治理大户租用水土流失山地,按照“多业并举、滚动发展”的思路发展农业,保护绿水青山,增加群众收入。 2。打造水生态文明示范园。建设示范园区,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实行综合治理;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统一规划设计的方式,将示范园区建设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保护开发水资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广大群众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和开发,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五、以“以水为师”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例文] 以水为师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对于人类来说,水至关重要。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服务业,都离不开水。但水的价值,不止于此,它也是人类的老师。我国先哲非常善于向水学习,如老子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的认识,孔子则有“智者乐水”的感悟。以水为师,有利于推动全民建成小康社会。 以水为师,有利于构建政治文明。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万物的生长,离不开水的滋润,而水却很“无私”,没有要求获得任何回报。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能够做到这点,那么就会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争而莫能与之争”。如果背离水的精神,以公谋私,贪污腐化,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那么就会制造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群众性事件。由此可见,构建政府文明,需要以水为师,学习水“利而不争”的精神。 以水为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水,变化万端,随物赋形。我们的祖先向水学习,领悟了“变”的哲理。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我们遇到困境时,必须学会灵活应变,只有这样,才能渡过难关,当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有的依靠廉洁劳动力、高消耗、重污染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学习水“变”的哲学,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水为师,有利于保障社会和谐。水的一大特点,就是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收入差距却很悬殊,精神文明建设也很滞后,各种利益群体相互博弈,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这就需要社会具有包容精神。然而,从我国现实来看,无论是玉林狗肉风波,还是路怒大打出手,抑或地域歧视,都反映出我们的社会缺乏包容。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只有学习水的包容性,增进各个阶层的沟通和理解,以理性的方式解决各种分歧,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水,可以用来喝,可以用来洗衣服,可以用来养花。水的具体价值不可估量,而抽象价值也很巨大,可以为人类提供诸多启示。现在,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应该以水为师,学习它的“利而不争”“变”与“包容”,进而构建政治文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和谐,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详情]

2017年国考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地市以下)
2017年国考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地市以下)

   [详情]

2017年国考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副省以上)
2017年国考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副省以上)

   [详情]

2017国考市地级申论深度解读:城市水系
2017国考市地级申论深度解读:城市水系

  伴随申论考试结束,2017年国家公务员笔试阶段已落下帷幕,这次国考热度回升,最热岗位的竞争甚至达到“万里挑一”,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中公教育第一时间对申论试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度解读。综观试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市地级)以“城市水系”为话题,材料主要以观点型为主,其他为辅。在题目设置上,采取五道题目模式。总体而言,稳中有变。 一、主题方面 2017年国考申论试卷(地市级)聚焦“城市水系”,阐述“水与城市关系”,古人常说,无水不成家,无水不成城。从远古的城市发展到现代的都市,水文化也不断发展,水的问题也不断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2017年国考申论试卷(地市级)的主题也是从此切入,关注“如何做好城市与水这篇文章”,探讨生态与城市之间关系。 二、材料设置 1。材料以案例、观点型为主 2017年国考申论试卷(地市级)考试材料依然以案例和观点型材料为主,材料选取范围较广,古今中外相结合。不仅有北京、英国、澳大利亚等中外案例,还涉及县委书记讲话、调研材料等。与此同时,材料还涉及生态学家卡琳的《绿色生活》的相关观点型材料,中公教育在家认为考生需加强对案例和观点型材料的阅读,快速准确提炼要点,方能在考场中应对自如。 2。材料兼具有文学高度与生活化特点 2017年国考申论(市地级)材料既有涉及专家学者高度理论化的材料,也有通俗易懂的贴近百姓生活的材料。例如材料开篇与结尾多次提到老子关于水的思想,具有深刻哲学思想,具有较强理论高度。与此同时,还有B县、L市等具体会议、调研材料,贴近生活。 3。材料形式选取突破常规,更加新颖多变 2017年国考申论(市地级)材料不仅选取了某县委书记的座谈会内容,还选取了L市生态水系的调研材料,形式新颖,凸显基层机关公文实务。 三、题目设置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市地级)依然延续采取五道大题的命题模式,归纳能力是根本、贯彻执行能力为重点,全面考查考生从事机关工作的能力。 第一题为归纳概括题型,要求概括城市水系的功能,概括“功能”题型国考之前没有考过,但考生只需按照归纳概括的基本方法,根据给定资料,把相关要点提炼出来即可,要求考生做到语言精炼,不要超过规定字数。 第二题为综合分析题型,对“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指纹”进行解释,是常规综合分析题,考生只需按照解释分析的作答方法,在概括要点的基础上,按照综合分析的逻辑加工要点即可。 第三题为贯彻执行题,要求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题型较新颖,考生只需牢记贯彻执行的基本作答方法,紧紧把握题目要求,按照相应逻辑和格式作答依然可以取得高分。 第四题为贯彻执行题,要求考生写一份材料,介绍城市生态水系情况,考查考生对机关工作的认知能力和透过案例型材料总结一般观点的能力。 第五题作文延续以往国考命题规律,结合一句话的思考,自拟标题,为自主命题作文。考生需要结合结尾划线句子“向水学习,提高智慧和情操”这句话进行思考,并结合“给定资料”,展开分析与论述。 综上所述,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市地级)聚焦“城市水系”,探讨水与城市之间关系。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无论是在阅读材料还是作答题目时均需紧密结合当前现实背景,立足社会发展症结,强化锻炼公务员考试的基本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定能成功应对此次考试,让自己公职的“梦想照进现实”,开启人生新旅程的一扇大门![详情]

2017国考副省级申论深度解读:“水”的哲学
2017国考副省级申论深度解读:“水”的哲学

  “秋节新已尽,雨疏露山雪。”寒冬11月,却挡不住考生的热情。2017年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副省级)已落下帷幕,中公教育第一时间对申论试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度解读。综观试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副省级)在主题选择上聚焦“城市水系”。 一、给定材料 (一)主题选取:围绕城市水系 伴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日益崛起,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最根本是的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终要提升百姓的幸福感。材料聚焦“城市水系”,水系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形象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多种举措,打造美丽城市,最终实现美丽中国。 (二)材料选取 第一,材料内容信息量大,且覆盖面广 2017年国考申论(副省级)材料覆盖古今中外水系建设的各个方面:从绿化设施到照明设施;从单独治理发展到综合治理发展;国内城市案例到英法水系管理……材料从多角度、多领域分析和阐述城市水系管理。材料内容庞杂,信息量大,案例型材料与观点型材料交叉设置,注重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察。 第二,阅读难度加大,融入大量古文 2017年国考申论(副省级)材料以古诗开头,意境深远。材料大篇幅引用古文, “易经”,“老子”“孔子”等众多大家言论都有涉及。体现出国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虽然材料信息量大,涉及类型多,但是只要考生按照中公教育申论方法进行作答,定能拨开迷雾,取得理想成绩。 二、题目设置:稳中有变,开放型强 2017年国考申论(副省级)考试题目设计采取“概括+贯彻+分析+贯彻+作文”的命题形式。材料与题目一一对应。 第一题为归纳概括,网络整理版题目要求考生概括建设美丽城市水系的措施。这是一道单纯的要点归纳题,要求考生概括建议,考查考生的申论基本功。 第二题为贯彻执行题目,网络整理版题目要求整理一份国外城市水系建设的考察报告提纲,贯彻执行额本质是归纳概括,考生只要掌握贯彻题目的本质和基本逻辑,锁定给定资料的相关信息,提炼要点组织答案即可。 第三题为综合分析题型,考查对一句话的理解,通过对水的意象理解,体会儒之柔。考生只要对综合分析题的作答思路了熟于心,掌握总分总的作答逻辑,在材料中找到相关的要点,提炼要点组织答案即可。 第四题依然为贯彻执行,网络整理版题目要求写一份建议书,关于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并且在题干中明确提出,要写出推广模式的理由以及相关措施。考生审题仔细,就会发现,在题干中已经明确告知了作答的内容,对于掌握了写作技巧的考生来说此题难度不大,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最近几年的国考申论试题中,这种常规应用文的考查几率非常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五题是作文题,网络整理版题目要求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命题作文,文章依然要求来源于材料但不拘泥给定材料,字数要求1000-1200字。材料5中引用了“易经”,“老子”“孔子”“爱因斯坦”等名言,揭示了水的各项优秀品质。仁者,即乐山又乐水。以水为师,要求我们从水的特质出发,结合材料与生活工作实际。 综上所述,2017年国考申论试卷(副省级)聚焦城市水系,平时需要多关注社会热点,同时要加强基本功训练,不要忘记阅读和概括能力为申论能力之本,有志者,事竟成,中公教育祝各位考生梦想成真!我们面试再见![详情]

2017国考副省申论试题归纳概括题成特色
2017国考副省申论试题归纳概括题成特色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中公教育专家第一时间对申论试卷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以及整体解读。归纳概括题是历年申论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一般出现在申论的第一题,相较其他题目难度不大,易于拿分。在本次考试中,归纳概括题目从16年的一题两问变成一题一问的形式,命题有所变化,看似变简单了,但“分条作答”的要求无疑增加了考生作答难度,也成为了本次考试的最新亮点。 1。“分条归纳概括”更明确思路,分条缕析 16年的副省申论第一题“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一题两问,概括问题加概括建议。但在本次考试中,要求考生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所采取的措施。看似问数少了,但下面的作答要求是“分条归纳概括”,也就是说,具体的要点一定要做到分条作答,如果不分层次和调理地罗列上去,那么即便内容答的不错,要点比较全面,也由于没有分条呈现出来,也很难说是符合要求,自然也很难得到高分。分条作答要点能让要点更明确、得分更容易,最好在每条要点前用数字表明,这样使整体的结构清晰,没有遗漏,考生千万不要忽略问题后面的要求。 2。字数限制到150以内,更考察考生要点提炼能力 在以往历次国考中,归纳概括题目的作答字数都比较少,一般为150-250字左右,此次归纳概括题目在字数上要求更少,要求不超过150个字,这一要求不仅是字数上的限制,更是能力上的要求。这就要求考生在组织语言时尽量精练,使用较少的词语清楚表达要点,如果抓不住要点,可能还没有写几句话,字数已经超了。因此在这么少字数限制的情况下,考生一定要做到答题精炼,不要过度引申和推断,答到点子上为准;另一方面还要以材料中的表述为准,照顾全面性,做到各条之间归纳既不重合也不脱节,没有多余的表述。 归纳概括作为申论中涉及面最广的一道题型,中公教育专家也一直向学员强调复习时一定要在掌握好方法的基础上勤加练习,多做题,多总结,将学到的方法训练到位,快而准的作答。在中公教育国考封闭班的讲授中,我们也一直强调归纳概括题目的重要性,同时为考生作答归纳概括题目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进行解析,对考生应对此次国考添加了助力。[详情]

2017国考地市申论亮点分析:综合分析更强调逻辑性
2017国考地市申论亮点分析:综合分析更强调逻辑性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中公教育专家团队第一时间对申论试卷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以及整体解读。在这次考试中,出现了2016年未曾出现的综合分析题目,成为了本次考试的新亮点。综合分析题目在公务员考试中属于高频考点,难度大,注重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1。题干要求明确“有逻辑性”,更考查表述条理性 综合分析能力是人正常的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不同点在于人在思考的时候是先分析再形成综合的结论,但是在表述的时候需要先综合然后再分析。此次考试中出现了2016年市地级国考试题中未曾出现的综合分析题,表明综合分析能力依然需要重视。与2015年市地级国考试题中的综合分析相比较,明确了“有逻辑性”的要求。 有逻辑性,一方面要求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要遵循先观察事物特征,再探求事物本质及内涵的逻辑性;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在表述观点时要对要点进行选择和加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感觉。只注重要点的罗列,而不注意要点之间的逻辑性,会出现即使要点全面可能也拿不到更高的分数。 2。作答字数较少,挑战综合概括能力 综合分析的结果必须依赖综合概括表现出来。在2013年国考中,综合分析题目的作答字数要求不超过300字;在2015年国考中要求,不超过150字,此次综合分析题目在作答字数要求不超过200字,表明考生在组织语言时依然要做到精练,使用简明的词语清楚表达要点。 在中公教育国考封闭班的讲授中,我们一直强调综合分析题目的重要性,同时为考生作答综合分析题目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进行解析,对考生应对此次国考添加了助力。综合分析能力事实上贯穿于完整的申论考试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考生要真正掌握此类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做到成竹在胸。中公教育也在此提醒广大考生,提早准备国考面试,有的放矢,助力公考。[详情]

2017国考行测试题副省地市区别渐大
2017国考行测试题副省地市区别渐大

  2017国考在本周末如期拉开帷幕,行测考试也已经在今天上午圆满结束。中公教育根据考生反映的试题情况发现,今年国考行测试题创10年来最大变化。中公教育专家第一时间为广大考生深入解读本次考试行测科目的具体情况: 第一,从题型题量上看,副省与市地总题量分别为135、130,总体量与往年相同。其中重大变化为副省级以上试卷的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10年来首次出现了文章阅读题型。题量情况请详见下表。 2013-2017年国考题型题量分布表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总题量 2013年 常识判断 (20) 言语理解与表达(40) 数量关系(15) 判断推理(40) 资料分析(20) 135 2014年 常识判断 (20) 言语理解与表达(40) 数量关系(15) 判断推理(40) 资料分析(20) 135 2015年(副省) 常识判断 (20) 言语理解与表达(40) 数量关系(15) 判断推理(40) 资料分析(20) 135 2015年(市地) 常识判断 (20) 言语理解与表达(40) 数量关系(10) 判断推理(40) 资料分析(20) 130 2016年(副省) 常识判断 (20) 言语理解与表达(40) 数量关系(15) 判断推理(40) 资料分析(20) 135 2016年(市地) 常识判断 (20) 言语理解与表达(40) 数量关系(10) 判断推理(40) 资料分析(20) 130 2017年(副省) 常识判断 (20) 言语理解与表达(40) 数量关系(15) 判断推理(40) 资料分析(20) 135 2017年(市地) 常识判断 (20) 言语理解与表达(40) 数量关系(10) 判断推理(40) 资料分析(20) 130 第二,从副省与市地的区别看,副省与地市的差别渐大,即第一次数量关系开始出现区别,到第二次资料分析加以区别之后,今年在言语理解与判断推理两大部分又设置了明显的区别,副省的言语理解出现了文章阅读的题型,市地的逻辑推理题型出现了新的考法,一个材料下若干个小题。副省和市地重复的题目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第三,从考点上看,虽有文章阅读新题型新考点的产生,但也属于公考常规题型,考生并不陌生,但对于未复习这种题型的考生来说,会有一定冲击力。其他题型中逻辑推理首次出现了综合推理的题型,涉及复言命题推理和朴素逻辑。图形推理连年出现的截面图未做考查,位置变化和组合叠加再度考查。资料分析中选项为图形的题今年再次出现,另外,5篇材料20小题的情况也只是昙花一现。常识判断部分考察的内容涉及到了法律、政治、经济、科技、地理和人文。其中,科技人文依然是考察的重点。 第四,从难度上看,常识判断部分整体难度不大,主要考察考生的日常知识量的储备和综合知识的积累,数量关系难度略有提升,副省的言语由于有文章阅读出现,阅读难度略有提升,所以 ,整体上还是与往年稍有提升的。 国考不愧为公考的一道盛宴,稳中有变,力求创新,这些变化对2017上半年省考也很有借鉴意义。祝各位考生都得取得理想的成绩,在下午的申论考试中也能超常发挥![详情]

2017国考银监会财会类专业试题解读
2017国考银监会财会类专业试题解读

  2017国考银监会专业课笔试落下帷幕,招聘考试分为财经类、财会类、法律类、计算机类和综合类,每个类别包括三部分:经济金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英语,五大类的经济金融基础知识和英语的题目相同。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对财会类试题进行全面解读。 第一部分:经济金融基础知识 各大类专业课笔试中对经济金融基础知识的考察只占整张试卷分值的10%,占比较小,难度一般及以下,。通过分析2017年试题情况来看,科目涉及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监管。 其中,西方经济学考察知识点涵盖:通货膨胀衡量指标、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生产理论、需求理论、市场理论。货币银行学考察知识点涵盖:基准利率、金融机构分类、金融市场分类、现代信用形式。国际金融考察知识点涵盖国际储备的构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知识点涵盖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商业银行负债业务。金融监管考察知识点涵盖银监会监管原则、金融风险类型、银监会监管目标、资本充足率、存款保险制度。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 今年考试财会类笔试试题难度及题型题量较之去年变化不大。 一、题型题量分析 财会专业知识共两块,单项选择共60题,每题1分;共20题,每题1分,总分值占比80%。 二、考试范围变化不大 与去年相比,今年国考银监会的财会类专业知识考查范围基本与去变化不大,知识点分布广泛,涵盖了基础会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审计。 1。基础会计,占比14% 涉及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信息质量要求、核算基础等。 2。会计实务,占比30% 涉及知识点存货、固定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所有者权益、财务报表、资产减值、或有事项、预计负债等。 3。财务管理,占比25% 涉及知识点报表分析、筹资与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成本管理。 4。审计,占比31% 涉及知识点审计过程、审计风险、各类交易与循环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等。 三、题目难度与往年持平,难度较大 今年的专业课知识点难度考查跨度较大,从最基础的会计基本原理知识到较难的或有事项、外币折算等各个知识点均有涉及。无明显集中考点,总体计算、分录类题目量不大,侧重于理论考查。 四、试题解析 第三部分:英语 今年英语整体考情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4篇阅读理解,共20道题目。文章长度和题目整体难度略有下降,更偏向于大学英语四级难度,文章话题则涉及经济、科技、信用卡业务。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尤其是对经济类、科技类的词汇要更加敏感。 从阅读理解的文章角度来看四篇文章中有两篇都是关于科技类的,其中一篇主要介绍了机器翻译和人脑翻译的区别。计算机虽然功能强大,但只能翻译特别枯燥的技术性语言,无法胜任需要用直觉、缜密的逻辑思维进行组织,同时融进情感因素的人类语言翻译,而另一篇则是关于转基因食物介绍。文章话题虽然贴近日常,但是会出现不少专业词汇,这无疑给阅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建议考生平时还是注意专业词汇的积累。 从题目角度来看,四篇文章考查题目依然以细节题为主。细节题相对来说是最为简单的题目类型,考生往往可以根据题干关键词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答案。但是不少的细节题,需要我们对比四个选项才能找出最终的正确答案,因此要求我们要提高阅读速度。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英语部分整体的难度并不大,关键在于积累。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还是要注意相关词汇的积累,在练习中注意总结做题技巧,提高做题速度。[详情]

2017国考银监会财经类专业试题解读
2017国考银监会财经类专业试题解读

  2017国考银监会专业课笔试落下帷幕,招聘考试分为财经类、财会类、法律类、计算机类和综合类,每个类别包括三部分:经济金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英语,五大类的经济金融基础知识和英语的题目相同。下面中公教育分别从这三部分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经济金融基础知识 各大类专业课笔试中对经济金融基础知识的考察只占整张试卷分值的10%,占比较小,难度一般及以下,。通过分析2017年试题情况来看,科目涉及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监管。 其中,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涵盖:通货膨胀衡量指标、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生产理论、需求理论、市场理论。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涵盖:基准利率、金融机构分类、金融市场分类、现代信用形式。国际金融知识点涵盖国际储备的构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知识点涵盖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商业银行负债业务。金融监管知识点涵盖银监会监管原则、金融风险类型、银监会监管目标、资本充足率、存款保险制度。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 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分析近三年试题发现,银监会财经类考试难度一直维持中等及以下,考试倾向依然主要为记忆类题目。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一、整体考情分析   财经类考试在题型、题量、考试科目三方面与2016年保持一致: (1)题型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 (2)经济金融基础知识20道单选题、专业知识60道单选题+20道多选题; (3)考试科目涵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国际金融。 (4)金融学科目占比明显大于经济学科目:金融学占整张试卷比例为71%,经济学占整张试卷比例为19%。 二、具体考情分析 (一)经济学考情分析   考点 微观经济学 影响需求的因素、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假设、完全垄断模式、生产要素的种类、市场失灵的含义、逆向选择的含义、看不见的手提出者、经济有效率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充分就业的含义、奥肯定律的含义、通货膨胀的指标和分类、基尼系数、乘数和加速数的共同作用 试题解析 (二)金融学考情分析   考点 货币银行学 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分类、现代信用形式、票据期限、信用创造、货币市场、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资产、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负债业务、经营原则、现金资产业务、银行管理、期限错配、贷款定价、中间业务、内部控制、缺口分析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银监会监管原则、金融风险分类、资本充足率、银监会监管目标、存款保险制度、三道防线、监管假定、银行资本、CAMEL、国际监管机构、主权评级、巴塞尔资本协议、风险管理 国际金融 国际储备、国际收支平衡、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外汇市场 第三部分:英语 今年英语整体考情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4篇阅读理解,共20道题目。文章长度和题目整体难度略有下降,更偏向于大学英语四级难度,文章话题则涉及经济、科技、信用卡业务。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尤其是对经济类、科技类的词汇要更加敏感。 从阅读理解的文章角度来看四篇文章中有两篇都是关于科技类的,其中一篇主要介绍了机器翻译和人脑翻译的区别。计算机虽然功能强大,但只能翻译特别枯燥的技术性语言,无法胜任需要用直觉、缜密的逻辑思维进行组织,同时融进情感因素的人类语言翻译,而另一篇则是关于转基因食物介绍。文章话题虽然贴近日常,但是会出现不少专业词汇,这无疑给阅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建议考生平时还是注意专业词汇的积累。 从题目角度来看,四篇文章考查题目依然以细节题为主。细节题相对来说是最为简单的题目类型,考生往往可以根据题干关键词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答案。但是不少的细节题,需要我们对比四个选项才能找出最终的正确答案,因此要求我们要提高阅读速度。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英语部分整体的难度并不大,关键在于积累。平时在备考过程中,还是注意相关词汇的积累,在练习中注意总结做题技巧,提高做题速度。[详情]

2017国考银监会计算机类专业试题解读
2017国考银监会计算机类专业试题解读

  2017年银监会专业课笔试落下帷幕,招聘考试分为财经类、财会类、法律类、计算机类和综合类,每个类别包括三部分:经济金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英语,五大类的经济金融基础知识和英语的题目相同。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分别从这三部分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经济金融基础知识 各大类专业课笔试中对经济金融基础知识的考察只占整张试卷分值的10%,占比较小,难度一般,通过分析2017年试题情况来看,科目涉及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监管。 其中,西方经济学考察知识点涵盖:通货膨胀衡量指标、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生产理论、需求理论、市场理论。货币银行学考察知识点涵盖:基准利率、金融机构分类、金融市场分类、现代信用形式。国际金融考察知识点涵盖国际储备的构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知识点涵盖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商业银行负债业务。金融监管考察知识点涵盖银监会监管原则、金融风险类型、银监会监管目标、资本充足率、存款保险制度。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 根据对2015年、2016年与2017年的考题分析后发现,难度系数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考察范围较广,涉及到的科目比较多,但实际难度并不是很大,主要是对基础概念的考察,主要的目的是对知识账务的全面性进行考察,要求考生能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中公教育专家分析,无论是2016年银监会计算机类的考试还是2017年银监会计算机的考试都依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工程、数据库作为主要考察对象。 1。软件工程 对比2017年软件工程的考试题目有大部分的提升。由于软件工程是一门纯理论课程所以难度与去年持平,侧重的考试内容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2。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相比2017年考试题量呈现上升,但是上升幅度不大。难度上相比去年没有太大变化只是更侧重于操作。如新增加的思科路由器的题目。 3。数据库 数据库部分在题量上有一定的增长。但是今年考察的侧重点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更注重考察对Sql语句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增加了对现在主流数据库的了解。 4。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题量上增加比较大,难度相比去年没有太大变化。 5。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在今年的考试中发生的变化最大,java和类库的管理是基础知识。 6。操作系统 2017年操作系统和2016年的对比,题量变化不大,所以在复习时,对操作系统部分的知识也要注意掌握,对的概念和基本定义要有一定的掌握。 7。组成原理 2017年组成原理和2016年的对比,题量变化较大,考察内容简单,主要考察考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例如ROM与RAM的对比。 [2017年试题赏析] 第三部分:英语 今年英语整体考情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4篇阅读理解,共20道题目。文章长度和题目整体难度略有下降,更偏向于大学英语四级难度,文章话题则涉及经济、科技、信用卡业务。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尤其是对经济类、科技类的词汇要更加敏感。 从阅读理解的文章角度来看四篇文章中有两篇都是关于科技类的,其中一篇主要介绍了机器翻译和人脑翻译的区别。计算机虽然功能强大,但只能翻译特别枯燥的技术性语言,无法胜任需要用直觉、缜密的逻辑思维进行组织,同时融进情感因素的人类语言翻译,而另一篇则是关于转基因食物介绍。文章话题虽然贴近日常,但是会出现不少专业词汇,这无疑给阅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建议考生平时还是注意专业词汇的积累。 从题目角度来看,四篇文章考查题目依然以细节题为主。细节题相对来说是最为简单的题目类型,考生往往可以根据题干关键词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答案。但是不少的细节题,需要我们对比四个选项才能找出最终的正确答案,因此要求我们要提高阅读速度。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英语部分整体的难度并不大,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在备考过程中,还是注意相关词汇的积累,在练习中注意总结做题技巧,提高做题速度。[详情]

最严国考今举行:148万人报名 最热岗万里挑一
最严国考今举行:148万人报名 最热岗万里挑一

  原标题:2017年国考今举行:148万人报名 最热岗万里挑一 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 阚枫)今日,2017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将开考。本次国考最终有148.6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较去年增加9.17万人,最热岗位的竞争甚至达到“万里挑一”,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报名人数今年反弹 平均55人竞争1个岗位 今天上午9点,2017年度的国考笔试将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和个别较大城市同时开考。今天上午9点至11点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的考试,下午14点至17点进行“申论”科目的考试。 今年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计划招录2.7万余人,计划招录人数与2016年持平。从报名的情况来看,根据国家公务员局的通报,本次国考报名,共有148.6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较去年的139.46万人增加了9.17万,同比增加6.58%。从招录比来看,在报考的考生中,平均55人竞争1个岗位。 至此,国考报名已经连续9年在百万人以上,其中2014年度国考报名人数达152万人的峰值,2015年和2016年国考的报名人数分别下降至140.9万和139.46万,本次国考,报名在连续两年降温之后再度反弹。 “弃考”现象需关注 将有多少人参加考试? 今天到底有多少考生走进国考考场?预计或不足148万人。历年国考,都有不少报名考生最终选择放弃考试。据中公教育的统计,2014年度国考弃考人数逾40万人,2015年度国考弃考人数高达50余万人,2016年度的国考有超46万人弃考。 今年国考前夕,国家公务员局考录司副司长彭忠宝在接受媒体访谈中提到,近几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招录计划数之比一般在50—70之间。 “从这几年情况看,参加考试人数都在100万左右,报名人数和参加考试人数有些年增加几万、十几万,有些年减少几万、十几万,都属于正常的浮动范围,很难用趋热或趋冷、降温或回暖来形容。”彭忠宝称。 民盟中央一职位“万里挑一” 本次国考,竞争最激烈的岗位为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据统计,截至报名结束前半小时,该职位竞争比就达9837:1,其竞争热度已超过2013年度国考最热职位的9411:1,创下历史新高。 来自民盟中央的这个最火职位,其具体工作内容为“从事机关公务接待的服务工作,机关会议和活动的筹备工作”。有分析称,每年国考报名中,最热岗位都是在报名中随机出现,今年民盟中央的这一岗位能“脱颖而出”,也是因为其报名要求相对宽松。 有岗位“万里挑一”,也有些岗位无人问津。彭忠宝在接受媒体访谈中就透露,今年中央机关招考报名结束后,仍有一百多个职位无人通过资格审查。这些职位,一方面,主要还是条件相对艰苦,另一方面,也有对学历、专业和相关工作经历等职位条件设置还不够宽等方面原因。 “最严”国考来临 多部门联合打击作弊 本次考试也是新版《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实施后的首次国考,一些媒体用“最严”来描述本次国考纪律的严格程度。 根据《办法》规定,对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报考者取消当次报考资格、不予录用,并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视情形记录5年或者长期记录。报考者如果有串通作弊或者参与有组织作弊等特别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或将永远不允许进入公务员队伍。 考试前夕,彭忠宝也表示,今年笔试时,将向各考点和考场选派经验丰富的监考老师,配备身份证识别仪、手机信号屏蔽仪、视频监控等设备。此外,还将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坚决查处利用网络散发虚假信息、蓄意干扰和破坏正常考试秩序的行为,严厉打击高科技作弊和助考犯罪活动,进一步净化考试环境。(完)[详情]

过来人讲述:公务员并非我唯一的选项
过来人讲述:公务员并非我唯一的选项

  原标题:舍弃之后再度报考,公务员并非我唯一的选项 王南依来源:中国青年报(2016年11月25日02版) 上海又到了寒雨纷飞的时节,这是我来上海读研的第三个深秋。我正努力求职,到处推销自己,获得这座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入场券。 上周,我连续参加了5场面试。某天傍晚,当我疲惫地走进地铁时,忽然收到同学的微信:“你报名国考缴费成功了吧?”我这才发现缴费截止日已过去一周,我竟然忘记了!同学难以置信:“你也是心大,一点不在乎公务员考试。” 我笑了,也许真的不在乎吧。4年前,我参加公务员省考,笔试考了第一名,可我最终选择了放弃。 我的本科学校在南昌,4年下来,自认为是100%的学渣,本已彻底打消了考研“改变出身”的念头,打算直接工作。可放眼望去,省内并没有多少我满意或合适的单位。考公务员成了最理想的选项。2012年冬,我先参加国考,报考职位是南方某省城的海关。那个职位仅招2人,而报考者却有一两千。因为有上一届师姐考上同样竞争激烈的职位,我才有勇气报考那个职位。 虽然备考很认真,但我落败了。更沮丧的是,身边有人“裸考”都考上了公务员。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国考不成,转战省考。我重拾精神复习,这时离毕业只有3个月了。当我端坐图书馆奋力刷题时,周围同学的喜讯陆续传来:考上研究生、定了工作、收到国外大学的Offer……这下完了,全世界只剩下我一个倒霉蛋趴在起跑线上,吭哧吭哧做题。 且不说境遇对比带来的压力,我自己都对省考充满消极。之前国考砸锅了,自认技不如人,所以报考职位格外保守,只小心选择南昌下面“N线”乡镇的单位。报名结束当天,我内心止不住泛起一阵阵后悔:就算真考上了,这份工作又有什么意思呢? 5月,我满怀心事地走进考场。笔试成绩出来,分数线117分,而我133分,名列第一。看到成绩我是开心的,原来学渣的我终于进入状态,一鸣惊人了!只是这股高兴劲儿保质期特别短,一天天演变为截然相反的情绪:我的确为这场考试付出了努力,但我并不喜欢通过努力获得的果实,不甘心人生就此停泊在封闭的乡镇。 笔试通过,紧接着应该去学院办齐手续,确认参加面试。郁闷而固执的我索性闭眼无视这一套程序。确认截止最后一天,用人单位打电话给我妈,问为什么考了第一名却没有确认参加面试?我妈被对方说动了,指责我不要任性,赶紧办手续、参加面试。 我无力推脱,硬着头皮跑到学校走程序。一共有两个环节,第一个材料搞定了,另一个则需要学院辅导员帮忙。所有事态发展宛若天意,那天辅导员恰巧不在学院。我打电话给他,他态度很不友善,说什么事儿都得第二天才能办——那时面试确认已经结束。 那一刻,我被辅导员激怒了,还夹杂着一丝难过。我将已办完的材料扔进垃圾箱,好,我放弃了。既然我有能力考好,为何不尝试考研去名校呢? 本科毕业,同学们各奔前程,我却在全力复习考研。后面整整一年,追着真正的心愿往前跑。家人尊重我的选择。我还记得当初扔给爸妈的放弃理由是,从此择偶范围被困在乡镇,人生岂不是越活越狭窄? 有趣的是,我妈因为不甘心,去看那年公务员考试结果。意外发现,仅次于我的第二名也没去面试。第二名该和我有类似的想法吧,如今又在何方呢? 不得不说,命运是眷顾我的。2014年,我收到上海某985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生活变更轨道。转眼,求职季降临,我略带“怀旧”地再次报名国考。虽然忘记缴费,但是我不觉得可惜。大城市的就业选项缤纷,公务员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但我也承认,对于文科生,在上海考公务员的性价比不输企业,转正后待遇不差,工作节奏舒适。所以,尽管错过了国考,我又报名参加了上海市的公务员考试,但是,这次考公务员我又有了不一样的心态。上海的求学经历,为我打开了一片崭新天地,考上了公务员自然很好,如果没考上,我对进企业做产品设计也充满了热情。 前两天,我妈在闲聊时开玩笑,发现同事女儿留家乡当公务员找对象难,“优秀的女孩回家了,可优秀的男孩出去了”,言语间庆幸我当年的一意孤行。再回首,考不考公务员,绝没有对错优劣之分,它只不过契合了一部分群体对理想职业的定义,你相信它会带来美好生活,它就一定会发光。 责任编辑:马鹏飞[详情]

公务员考试提供了一种对“官”的想象
公务员考试提供了一种对“官”的想象

  原标题:公务员考试提供了一种对“官”的想象 刘锐来源:中国青年报(2016年11月25日02版)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一直备受公众关注,媒体报道“国考热”似乎成了一种仪式性的行为。媒体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策划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公众热议公务员考试设置了议程。这种议程设置让媒体节约了发掘新闻的精力和财力,并迎合了公众对官场的群体想象,掀起了媒介与公众共舞的舆论狂欢。 然而,这种热闹掩盖了我国政治沟通的困境。舆论场的“国考热”反映出公众现代政治素养的缺失,对公务员的权利和责任边界的认知失衡。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的文化传统,长辈对晚辈光宗耀祖的期待,往往就是获得某个政治身份。公众认为公务员职业能够获得安全感,与户籍、养老挂钩,旱涝保收,是相对稳定的“铁饭碗”,因此,当公务员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然而,随着政治秩序的日益完善,特别是自党的“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公务员的特权在不断收缩。当权力和责任的天平重新调整之后,是否当公务员成为很多人纠结的问题。 从传媒的视角来看,公务员考试是一项极具新闻价值的社会活动,极易引发公众的心理波动。尽管当公务员并不意味着就能当官,但公众往往还是将公务员与官员等同起来,国考也就让普通人获得向更高社会阶层流动的机会,对一些人来说,这一过程蕴含着类似“范进中举”的戏剧性。这也反映了国人心目中“官”与“民”身份的天壤之别。公务员考试还具有公共性。相比西方社会,中国的官员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父母官”是怎样的人,关乎一地人们的福祉。因此,公众格外关心什么样的人被选入实权部门。 公务员考试提供给媒体和普通人一种对“官”的想象。“国考热”的舆论表达正投射出这样一种群体心理:官员应该具有怎样的资质?如果我成为官员,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当官真的可以成就人生吗?这些想象和关于官员“大起大落”的日常新闻报道相结合,使得公务员考试极具话题性。国人之所以对公务员产生这种想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尚未完全实现有关,一些人依然习惯凭帝王将相的历史剧来想象政治运作。 “国考热”也凸显了公众参与政治的热情,他们希望通过关注和评价公务员考试,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互联网为公众的政治表达提供了渠道,但是这些表达常常是情绪化的。许多人对公务员职业产生了过度美好的想象。而另一些人生活不如意,或者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和基层公职人员发生过矛盾,因而刻意抹黑公务员群体。这些非理性的表达也对“国考热”的舆情产生误导,使得公众更关注公务员在道德和品性方面是否合格,而忽视其必备的职业资质和技能。 媒体对官员的报道,应侧重于对其政见的解释,以及对其政治行为成败得失的梳理,而不必一味强调其政治生涯的戏剧性。除了对官员的报道,舆论也应更多地关注普通公务员的工作和生活。归根结底,公务员应当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一类职业,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 舆论对公务员考试表现出的热情,所指向的不只是考试本身。为了满足公众的这种知情期待,各级政府应该重视维护公共关系,进一步公开行政过程,而不是将决策过程神秘化。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过程是媒介化的政治,公务员应该习惯被公众拿着放大镜盯着。 责任编辑:马鹏飞[详情]

公务员国考外衣镶嵌着“一劳永逸”的徽章
公务员国考外衣镶嵌着“一劳永逸”的徽章

  原标题:国考外衣镶嵌着“一劳永逸”的徽章 作者:王秀宁 又到一年一度国考时,回忆我唯一参加的一次国考,日子过去了6年。6年前,国考竞争之激烈已经白热化。当然,我参加国考抱有“打酱油”的心态,纯粹是为了丰富经历。当时我正在一家媒体的评论部实习,恰好当期版面的主题是国考,我顺便把我参加考试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 如今,国考依旧大热。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自然是分析“国考热”的基本背景。不少毕业生把国考当成一个选择的机会,并没有非公务员不干的强烈意愿。 就业形势严峻还不足以解释国考热,它还跟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官本位思想密切相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学而优则仕”,这些广为流传的俗语都证明了中国社会对于“入仕”的格外青睐;反过来,为官在现实中可以获得的各种好处,也捍卫着这一文化传统。 不过,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热衷做官的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着一个广阔的过渡地带。在这个过渡地带,是那些将公务员编制视为“终身保障”的人。我的一个同事在几年前参加国考,但最后还是放弃了省税务局的岗位,继续从事记者工作。他的放弃举动,顿时成为小圈子内的一个新闻。这里不谈论放弃是否正确,仅从他的放弃变成新闻看,就可以一窥人们的心理状态。 聘任制公务员早已在很多地方试点;公务员一旦违纪被“双开”,连基本的养老保障都没有。但这些因素并没有动摇整个社会对编制的坚定认同。正如前面提到的,很多人“死磕”国考和省考,一心要进入体制,并不是认识不到其他工作的优势,而是认为只有编制才能带来足够的安全感。相比这种不可名状的安全感,其他职业的高收入、成就感,均变成朵朵浮云。 非公务员不当的人是少数,看重编制的人却不在少数。可以说,哪里市场经济越弱势,哪里对公务员编制的追求就越疯狂。从根本上来说,他们缺乏一种活着的安全感。国人的焦虑本身非常有特点:在求学上,极度追求考试分数;对婚姻,非常看重对方当下的条件;在求职时,则对稳定的公务员岗位格外青睐。这些行为偏好共同的特征是“严进宽出”。 何谓“严进宽出”?即被好大学录取很难,从好大学毕业却容易许多;找个金龟婿很难,婚姻的质量依旧不被一些人看重;考公务员很难,但考上之后被开除的几率很小。所以,高考、相亲和国考,背后隐藏的都是追求一劳永逸的思维方式。似乎只要“考上了”,一切就都好办了。 中国社会是如此看重“结果”,又总是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用一次惊天动地的成功换取人生的一劳永逸。这样的社会,注定会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状态。有人获得了“零和游戏”中胜利的狂喜,但紧接着又必须要面对你死我活的斗争;有人一直品尝着失败的苦楚,却处心积虑、卧薪尝胆,一有机会,立马纵身腾起,想要扭转乾坤。 然而,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本质上,这场游戏中的玩家都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对自己的不自信、对外在体制的依恋,使得参与者不愿捕获一种动态的、积极的安全感,而是固守着一种静态的、被动的安全感。体制提供的正是这一类型的安全感,国考的外衣上也恰恰镶嵌着“一劳永逸”的徽章。正是这枚徽章,促使着无数毕业生蜂拥报考、循环冲刺。 @FreeMonkey:我是2017年应届毕业生,和身边很多同学一样,报名参加了今年的国考。不过,我们中真正对“体制内”“铁饭碗”向往的人很少,大家主要把国考当成一个应聘企业一样的工作机会。虽然公务员相对稳定、有保障,但是我们年轻人更青睐于更有活力的行业,如互联网、金融、地产等。所以,不能只凭报名人数就得出“国考热”的结论。 @Sans:国考头上顶了“国家”二字,给人一种“铁饭碗”的感觉,其实,很多职位并非如此。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应届毕业生都越传越神,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削尖了脑袋想当公务员。虽然这有利于国家选拔优秀人才,但是有些职位一些几百选一的淘汰率未免太残酷。一些人参加国考并非真正热爱这项工作,而抱着功利态度。让真正热爱公务员职业的人优先进入公务员系统,是我眼中公务员考试应当改革的方向。 @柳重路:能考上公务员的人,学习能力都很强,但如何让这些优秀人才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才是公务员体制要改进的地方。很多有才华和本事的人,因为现实体制等原因,只能贡献三分力,这不光浪费人才,还不利于政府提高行政力。 @暖小皖:很多人考公务员,还是看中了这个“铁饭碗”。尤其是一些女大学生,毕业后都愿意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加上考试能力强,有实力考上公务员,所以现在考上公务员的年轻人中,女性占了不小比例。这有点像教师这个职业,女教师越来越多。 @迷冥:我在2015年通过省考进入机关单位,公务员考试的整体公平性不容置疑,为众多考生提供很好的竞争平台。它并不是绝对的“热”,只是能为众多毕业生提供一份工作,条件限制相对少,工作相对稳定,所以考生众多。公务员工作并不简单,根本不像外界谣传的只是“喝茶看报”,现在“白加黑”“5加2”对于公务员来说很常见。 责任编辑:马鹏飞[详情]

148万考生今日国家公务员考试 1月中旬查分
148万考生今日国家公务员考试 1月中旬查分

  新浪教育讯 2017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公共科目笔试今日开考,全国共有148.6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较去年的139.46万人增加了9.17万,同比增加6.58%。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以9411∶1的竞争比例高居热门职位榜首。根据往年情况,约有三成多考生弃考,也就是在148万报考2017年国考者中,实际将会有100万左右的考生参加考试。 据了解,2017年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将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个别较大城市同时进行。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据介绍,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将研究确定最低合格分数线。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在划定最低合格分数线时将予以政策倾斜。2017年1月中旬,报考人员可凭本人身份证号和准考证号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公共科目笔试成绩。 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公布后,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将从通过公共科目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的报考人员中,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职位参加面试的人员名单,并在考录专题网站上统一公布。面试时间由各招录机关确定,一般在2017年3月底前进行。 责任编辑:马鹏飞[详情]

“最严”国考周末开考 考生这些行为将永不录用
“最严”国考周末开考 考生这些行为将永不录用

  原标题:“最严”国考周末开考 考生有这些行为将永不录用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这个周末,2017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将开考。本次国考共有148.6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较去年增加了9.17万。 这次考试是新版《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实施后的首次国考,一些媒体也用“最严”来描述本次国考纪律的严格程度。那么,国考考场上有哪些纪律高压线?考生出现哪些行为将被禁考甚至永不录用? 串通作弊、替考、参与有组织作弊 ——或将永远不得报考公务员 去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包括公务员录用考试在内的法定国家考试中,组织实施考试作弊的行为被列入刑事犯罪,其中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次国考报名前夕,10月1日开始,人社部发布的《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正式实施。根据规定,报考者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特别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之一的,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取消本次考试资格的处理,并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长期记录。有分析称,这一规定也意味着,考试中严重违纪违规者将永远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 这些行为包括,串通作弊或者参与有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或有其他情节特别严重、影响恶劣的违纪违规行为。 中新社发 孙文潭 摄 将试卷等带出考场 结束铃响后仍答题 ——该科目(场次)考试成绩无效 根据《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其当次该科目(场次)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 这些行为包括,考生将规定以外的物品带入考场且未按要求放在指定位置,经提醒仍不改正;考生未在指定座位参加考试,或者未经工作人员允许擅自离开座位或者考场,经提醒仍不改正;考生经提醒仍不按规定填写(填涂)本人信息。 此外,考生将试卷、答题纸、答题卡带出考场,或者故意损毁试卷、答题纸、答题卡,在试卷、答题纸、答题卡规定以外位置标注本人信息或其他特殊标记,在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的,或者在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考生有这些行为,该科目(场次)考试成绩均无效。 考试期间使用手机 ——取消本次考试资格 诚信档案记录5年 根据新出台的《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考生在考场出现抄袭、协助抄袭行为,或者持伪造证件参加考试,使用禁止自带的通讯设备或者具有计算、存储功能电子设备的,给予其取消本次考试资格的处理,并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五年。 在几乎人人都有手机的如今,考试期间,考生哪种行为才算“使用”通讯设备?本次国考笔试前夕,多省份也公布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7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操作规范》。 根据操作规范,考试期间,考生携带通讯设备(如手机)或者具有计算、存储功能电子设备且未放在考场指定位置时,考生借助设备进行联络(接打电话)、阅读、接收、处理或发送信息等操作或设备内存有考试相关信息的,按“使用”记录;设备铃音响、振动等其他情形,一般按“未使用”记录。 资料图。黄威铭 摄 故意扰乱考点考场秩序 ——责令离开考场 构成犯罪的追究刑责 如有考生破坏考点或考场秩序,如何处理? 根据《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报考者应当自觉维护考试录用工作秩序,服从工作人员管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离开考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交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些行为包括,故意扰乱考点、考场等考试录用工作场所秩序;拒绝、妨碍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威胁、侮辱、诽谤、诬陷工作人员或者其他报考者;其他扰乱考试录用管理秩序的行为。 试卷雷同,且有作弊证据 ——报考者至少禁考5年 与此前的规定相比,上述新出台的《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新增加了雷同答卷的处理条款。 根据规定,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报考者之间同一科目作答内容雷同,并经阅卷专家组确认的,由具体组织实施考试的考试机构给予其该科目(场次)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 同时,报考者之间同一科目作答内容雷同,并有其他相关证据证明其作弊行为成立的,视具体情形5年内直至终生不得报考公务员。 责任编辑:尹菲[详情]

国考热度居高不下:一劳永逸的铁饭碗人人想要
国考热度居高不下:一劳永逸的铁饭碗人人想要

  原标题:国考外衣镶嵌着“一劳永逸”的徽章 又到一年一度国考时,回忆我唯一参加的一次国考,日子过去了6年。6年前,国考竞争之激烈已经白热化。当然,我参加国考抱有“打酱油”的心态,纯粹是为了丰富经历。当时我正在一家媒体的评论部实习,恰好当期版面的主题是国考,我顺便把我参加考试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 如今,国考依旧大热。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自然是分析“国考热”的基本背景。不少毕业生把国考当成一个选择的机会,并没有非公务员不干的强烈意愿。 就业形势严峻还不足以解释国考热,它还跟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官本位思想密切相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学而优则仕”,这些广为流传的俗语都证明了中国社会对于“入仕”的格外青睐;反过来,为官在现实中可以获得的各种好处,也捍卫着这一文化传统。 不过,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热衷做官的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着一个广阔的过渡地带。在这个过渡地带,是那些将公务员编制视为“终身保障”的人。我的一个同事在几年前参加国考,但最后还是放弃了省税务局的岗位,继续从事记者工作。他的放弃举动,顿时成为小圈子内的一个新闻。这里不谈论放弃是否正确,仅从他的放弃变成新闻看,就可以一窥人们的心理状态。 聘任制公务员早已在很多地方试点;公务员一旦违纪被“双开”,连基本的养老保障都没有。但这些因素并没有动摇整个社会对编制的坚定认同。正如前面提到的,很多人“死磕”国考和省考,一心要进入体制,并不是认识不到其他工作的优势,而是认为只有编制才能带来足够的安全感。相比这种不可名状的安全感,其他职业的高收入、成就感,均变成朵朵浮云。 非公务员不当的人是少数,看重编制的人却不在少数。可以说,哪里市场经济越弱势,哪里对公务员编制的追求就越疯狂。从根本上来说,他们缺乏一种活着的安全感。国人的焦虑本身非常有特点:在求学上,极度追求考试分数;对婚姻,非常看重对方当下的条件;在求职时,则对稳定的公务员岗位格外青睐。这些行为偏好共同的特征是“严进宽出”。 何谓“严进宽出”?即被好大学录取很难,从好大学毕业却容易许多;找个金龟婿很难,婚姻的质量依旧不被一些人看重;考公务员很难,但考上之后被开除的几率很小。所以,高考、相亲和国考,背后隐藏的都是追求一劳永逸的思维方式。似乎只要“考上了”,一切就都好办了。 中国社会是如此看重“结果”,又总是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用一次惊天动地的成功换取人生的一劳永逸。这样的社会,注定会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状态。有人获得了“零和游戏”中胜利的狂喜,但紧接着又必须要面对你死我活的斗争;有人一直品尝着失败的苦楚,却处心积虑、卧薪尝胆,一有机会,立马纵身腾起,想要扭转乾坤。 然而,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本质上,这场游戏中的玩家都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对自己的不自信、对外在体制的依恋,使得参与者不愿捕获一种动态的、积极的安全感,而是固守着一种静态的、被动的安全感。体制提供的正是这一类型的安全感,国考的外衣上也恰恰镶嵌着“一劳永逸”的徽章。正是这枚徽章,促使着无数毕业生蜂拥报考、循环冲刺。 责任编辑:周欢[详情]

调查:2017年国考笔试 你准备好了吗?
调查:2017年国考笔试 你准备好了吗?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将在11月27日本周日举行,大家备考国考复习了多长时间?临近考试心态如何?使用过公考类App吗?参加考试花费如何?欢迎参加本次调查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详情]

2017年国考笔试11月27日开始 148.63万人过审
2017年国考笔试11月27日开始 148.63万人过审

  按照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日程安排,11月27日将进行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的笔试考试。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国考报名审核结束,共有148.6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较去年的139.46万人增加了9.17万,同比增加了6.58%。 本次国考对银监会、证监会特殊专业职位和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的8个非通用语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实行“2+X”考试模式,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门公共科目考试外,考生还需要统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或外语水平测试。笔试结束后,考生可于2017年1月中旬查询笔试成绩。[详情]

公务员考试门槛怎能高低不平
公务员考试门槛怎能高低不平

  2017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中,竞争较激烈的辽宁储备物资管理局保卫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一度被网友称为最热“保安”公务员岗位。这个只招录1人的岗位,很快就有接近250人报名。其实,这一岗位并非“保安”,而是对专业要求非常严格的安全管理岗位。 招聘类似职位的地方储备物资管理部门,还包括吉林、江西、河南及国家物资储备局天津、上海办事处,但报名热度均不及辽宁。有网友认为,辽宁该岗位热度高主要是要求条件少。相比吉林、江西等地,辽宁对该岗位设置的招考条件除要求学历本科以上、专业为安全工程,没有其他限制。吉林储备物资管理局除要求专业是安全工程类,还要求有两年基层工作经验,报名专业为第一学历,而江西还另外要求持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 同样的岗位,做同样的事,对资格条件要求却千差万别,不仅导致报名冷热不均,也是一种隐性的不公平。 备受关注的公务员国考、省考,在笔试、面试环节,应该说操作还是比较严谨的。尽管也时不时冒出徇私舞弊现象,因为属于明显违规,打击、处理也较容易操作。但报名条件限制之类,表面上并未违反什么程序,却让考生往往吃哑巴亏,也导致报名冰火两重天。 现在,公务员招录的程序是严格了,但为不公平开绿灯的那扇门并未关严。招一个基层非技术岗位的人员,动辄要求本科以上普通学历,难道大中专生不能干?本来干的是没有什么专业性的工作,非要求必须某某专业毕业,究竟是为何?人为地把大专、职校生等不乏实际工作能力的群体排除在外,使他们失去报考资格,实际上是用“法定”的程序掩盖不公。 我国《公务员法》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学历要求,然而,在国家和各地公务员招考中,几乎都提出明确的学历要求,要么限高,要么限低,还明确区分要全日制学历,不要自考、成人教育学历等。这是决策者自由裁量空间不适度所致,除了有歧视之嫌,恐怕与“萝卜招聘”难脱干系,不仅难以杜绝人才浪费,更有可能滋生招考腐败。譬如某个岗位完全可以让大专生、硕士生报名,但因“意中人”只有本科学历,便故设门槛,排除竞争对手。 《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中虽然强调“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但“无关”的界线不好把握,凡想要的人,都可以找到理由排除“无关”。如果没有法定的确切标准,这严肃的公务员招录报名条件,就可能被当做一团泥巴,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同样的岗位报名条件不一,是一道待解的公务员招录资格条件规范化命题。政府审批事项实行“负面清单”之后,颇受社会好评,道理就在于简单明了,哪些可以,哪些不行,一望便知,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务员招录不妨也列出一个负面清单,什么样的职位,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得作什么样的限制,全国一盘棋,让社会公众一目了然。有了清单规范,才能铲平高门槛,抬升低门槛,那种报名冷热不均、“望岗兴叹”的现象就不存在了。(张全林)[详情]

辣评:国家公务员考试门槛怎能高低不平
辣评:国家公务员考试门槛怎能高低不平

  2017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中,竞争较激烈的辽宁储备物资管理局保卫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一度被网友称为最热“保安”公务员岗位。这个只招录1人的岗位,很快就有接近250人报名。其实,这一岗位并非“保安”,而是对专业要求非常严格的安全管理岗位。 招聘类似职位的地方储备物资管理部门,还包括吉林、江西、河南及国家物资储备局天津、上海办事处,但报名热度均不及辽宁。有网友认为,辽宁该岗位热度高主要是要求条件少。相比吉林、江西等地,辽宁对该岗位设置的招考条件除要求学历本科以上、专业为安全工程,没有其他限制。吉林储备物资管理局除要求专业是安全工程类,还要求有两年基层工作经验,报名专业为第一学历,而江西还另外要求持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 同样的岗位,做同样的事,对资格条件要求却千差万别,不仅导致报名冷热不均,也是一种隐性的不公平。 备受关注的公务员国考、省考,在笔试、面试环节,应该说操作还是比较严谨的。尽管也时不时冒出徇私舞弊现象,因为属于明显违规,打击、处理也较容易操作。但报名条件限制之类,表面上并未违反什么程序,却让考生往往吃哑巴亏,也导致报名冰火两重天。 现在,公务员招录的程序是严格了,但为不公平开绿灯的那扇门并未关严。招一个基层非技术岗位的人员,动辄要求本科以上普通学历,难道大中专生不能干?本来干的是没有什么专业性的工作,非要求必须某某专业毕业,究竟是为何?人为地把大专、职校生等不乏实际工作能力的群体排除在外,使他们失去报考资格,实际上是用“法定”的程序掩盖不公。 我国《公务员法》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学历要求,然而,在国家和各地公务员招考中,几乎都提出明确的学历要求,要么限高,要么限低,还明确区分要全日制学历,不要自考、成人教育学历等。这是决策者自由裁量空间不适度所致,除了有歧视之嫌,恐怕与“萝卜招聘”难脱干系,不仅难以杜绝人才浪费,更有可能滋生招考腐败。譬如某个岗位完全可以让大专生、硕士生报名,但因“意中人”只有本科学历,便故设门槛,排除竞争对手。 《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中虽然强调“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但“无关”的界线不好把握,凡想要的人,都可以找到理由排除“无关”。如果没有法定的确切标准,这严肃的公务员招录报名条件,就可能被当做一团泥巴,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同样的岗位报名条件不一,是一道待解的公务员招录资格条件规范化命题。政府审批事项实行“负面清单”之后,颇受社会好评,道理就在于简单明了,哪些可以,哪些不行,一望便知,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务员招录不妨也列出一个负面清单,什么样的职位,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得作什么样的限制,全国一盘棋,让社会公众一目了然。有了清单规范,才能铲平高门槛,抬升低门槛,那种报名冷热不均、“望岗兴叹”的现象就不存在了。 张全林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1月18日 12 版) 责任编辑:漠白[详情]

中组部人社部: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招聘可放宽
中组部人社部: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招聘可放宽

  原标题: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招聘可放宽条件 据新华社电 昨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消息称,中央组织部、人社部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 《通知》指出,招聘县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可以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人社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出台通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为促进艰苦边远地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的重要举措。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通知对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通过实施精准招聘,助力脱贫攻坚。 >>具体措施 要适当放宽学历年龄户籍等限制 对于具体措施,人社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一是放宽年龄。通知明确,招聘县乡事业单位管理和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可以放宽到40周岁以下;招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放宽。 二是放宽学历。通知明确,招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历最低可以到高中、中专(含技工学校),但不突破行业职业准入对学历的要求。 三是放宽专业。通知要求,招聘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可以不作专业限制;招聘县乡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适当放宽专业要求。 四是允许明确户籍要求。通知提出,可以拿出一定数量岗位面向本县、本市或其他周边县市户籍人员(或者生源)招聘。 >>激励措施 大中专生边远地区工作高定工资 《通知》还提出了激励保障措施。一是积极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搭建干事创业平台,适当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 二是落实乡镇工作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高海拔地区折算工龄补贴、大中专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县乡工作提前转正定级并高定工资、带薪年休假制度等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强人文关怀。 三是拓宽县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发展空间,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单位或者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注重选拔优秀乡镇站所负责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大力表彰甘于奉献、实绩突出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鼓励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保障措施 招聘条件放宽约定最低服务期限 为组织实施好这项工作,《通知》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一是地方各级组织、人社部门要在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着力形成“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体制机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基本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严格审核招聘方案,规范招聘程序,公示招聘结果。 三是对放宽条件招聘的人员,用人单位可以视情况在聘用合同中约定3年至5年最低服务期限,并明确违约责任和相关要求。 四是全面落实公开招聘各项纪律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因人画像”、人情招聘、暗箱操作等问题。[详情]

时评:公务员招录需要打破地域限制
时评:公务员招录需要打破地域限制

  原标题:公务员招录需要打破地域限制 被称为“京考”的2017年度北京市公务员招录即将开始。据统计,北京市计划本次招录5000余名公务员,较去年有所缩减。本次招录政策中,京外院校、外地户籍应届毕业生的报考门槛再度升高。(11月13日《都市晨报》) 不太喜欢看娱乐节目。但是唯独对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娱乐节目情有独钟。倒不是特别喜欢这档娱乐节目的内容,只是特别喜欢他们的宣传语:有才你就来,不管你是哪里人,不管你是做什么的,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不管你是什么学历,也不管你是什么岁数,我们没有条件限制。 “有才你就来”,让我很是感动。也就是说只要你有才能,大门就向你敞开着。我喜欢这样的“英雄不问出处”。 道理是一样的,在公务员的招录上,也应该实现“有才你就来”,就应该实现“英雄不问出处”。但是,我们在北京的公务员招录中看到的是“有北京户口你就来”,你即使再有才,也需要“英雄要问故乡”,“英雄要问学校”。你如果是外地学校的毕业生,你如果是户籍在外地,对不起,他们就要提高门槛。这也就意味着是,同样的水平,同样的学历,同样的热情,可你只要是外地的毕业生,只要是外地的户口本,就不能被一视同仁。 我理解北京市招录公务员的苦心。一方面需要给当地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是北京人口规模较大,不想因为外来人口涌入导致城市病的出现。这些都是能够理解的。但是,在公务员招录上一次次提高对外地学校毕业生的限制,一次次提高对外地户籍人口的限制,则是不可理喻的。当然,这样做的地方并非北京一个城市。就连我居住的小县城在招录公职人员的时候,也会加上一句“本地户籍人口优先报名”的备注。 “本地人口优先”已经成为公职招录的潜规则。这是存在巨大问题。 其一,这违背了用人的科学理念。我们总是强调要“用人唯贤”,“用人唯贤”如何体现?那就是不管你是什么学历,不管你毕业于哪家学校,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只要你有能力就使用你,就把你当成座上宾。很显然,“本地人优先”违背了这个用人原则。 其二,这影响了人才的流动。一个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离开了人才终将一事无成,最起码不能更好的发展事业。当各地都是“本地户籍优先”的时候,就让人才合理流动受到了约束,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甚至会让人才流动成为一潭死水,这与前几天出现的“防挖墙脚公约”有得一比,都是在限制人才的输出和输入。 最为关键的是,眼下是一个人口流动的时代,我们在人才的使用上就必须打破地域限制,不能因为人家不是本地人,就在招录的时候进行各种各样的限制。再说了,多些异地的公务员可能也能减少“权力为家人所用”的诟病。 公务员招录需要实现“英雄不问家乡”。 文/郭元鹏[详情]

三大技巧巧妙应对2017国考行测常识题
三大技巧巧妙应对2017国考行测常识题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中总会出现一些偏难难题,但如若轻易丢掉常识题目分数又大为可惜。所以,小伙伴们要敢于认识国考各种难题。回顾近几年国考,每年总会涌现出几道与众不同、不走寻常路的题目,虽然看着样式新颖,但“换汤不换药”,总归还是那些常识考点,只是侧重于综合程度越来越高,才会让小伙伴们慌了神,大呼蒙圈。下面中公教育带领略一下国考常识奇葩题的庐山真面目,为备战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做好准备。 一、混搭成为时尚——[应对技巧:从熟悉选项下手排除] 近年,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频刮起混搭风,这在2016年国考的常识部分也有所体现。知识混搭使得各学科知识交错混杂,不仅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知识掌握的宽度与广度。下面这三道题就体现了混搭的妙用。 1。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擅长领域对应错误的是(   ) 军事∶白起、李靖 B。经济∶桑弘羊、郦道元 C。天文∶张衡、郭守敬 D。艺术∶吴道子、顾恺之 [答案]B。中公解析:分析各选项,并寻找熟悉选项。A项,白起不认识,李靖认识,“托塔天王”,是天庭将军(其实是隋末唐初的将领),与军事有关,50%正确。再看B项,桑弘羊不认识,郦道元耳熟啊,历史课上学过,写过一本书《水经注》,好像是关于地理的,跟经济无关。暂定答案为B项。C项,张衡、郭守敬都熟悉,跟天文都有关系,排除C项。D项,吴道子、顾恺之都认识,都是画家,跟艺术有关,排除D项。综合上述判断,A、B两项均有一人不确定,但B项中的郦道元有一半以上的把握是跟经济无关的,因此,大胆地猜测B项是正确答案。 2。下列语句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  ) 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 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 [答案]A。中公解析:这对于非经济专业或者不了解经济学的同志们来说,最熟知的就是B项的“完全垄断”,先看熟知的B项,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明显对应正确,排除B项。再看A项,有点模棱两可,先放弃。C、D两项最陌生,不用怕,先从字面意思理解,C项“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是边缘,界线的意思,“递减”是逐渐减弱的意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就是在很香的屋子里待久了,就闻不到香味了,对应的意思相似,可以先排除。D项“负外部效应”,“负”一般指的都是不好的意思,比如负面,胜负,因此可以大胆猜测“负外部效应”的意思应该是给外面或者其他部分带来不好的影响,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相近,暂时排除D项。只剩下最有嫌疑的A项,细细品味,“覆水难收”的意思好理解,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的意思,与“机会”相联系的话,应该是错失机会的意思,“机会成本”虽然不了解其真正含义,但貌似没这意思啊。因此,大胆地猜测A项就是对应错误的那项。 二、乐于考察古文功底——[应对技巧:从关键词下手破解] 常识考题,考官有意测试考生文言文功底,此类题目甚为考生所头疼。此类题目大家注意不求懂得每一个选项每一个字,而是要从全局出发。从题干中的关键词出发,把握主旨意思。 1。下列哪项不属于古人的林业思想(   ) A。孟春之月,禁止伐木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 C。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D。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答案]C。中公解析:第一,审题。不属于林业思想,那就选择与林业思想无关的。第二,分析选项。A项,“禁止伐木”,有关,排除。B项,“斧斤”、“山林”,有关,排除。C项,“牧民”、“仓廪”,明显与林业无关,当选。D项,“山林”、“斧”、“草木”,有关,排除。因此选择C项。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  )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答案]C。中公解析:往年考查古语,一般是古诗或者一句文言文,今年变本加厉,这一题全是文言文,难度瞬间飙升。下面来解题:第一,看懂题干。“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前两句不难理解,从字面就能了解其含义,可以替换成我们熟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简单来讲,就是“爱民”、“仁政”。后两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样还不能称王,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相对难理解,这时候千万不要死抠其含义,这是命题人设置的干扰,因为本题知道前两句的意思足矣。第二,分析选项。A项,一眼扫过,“刑”、“赏”是关于法律的,直接排除。B项,看了一遍又看一遍,还是没理解,看字面,应是对比“天道”和“人道”,与“爱民”没多大关联,暂时先排除。C项,关键词“民”、“国”、“天下”,题干中也有“天下”二字,很相近。从字面大概理解整句大意:不用边疆的界线域民,不用山溪的险恶固国,不用兵革威胁天下,与“仁政”相关,暂定为C项答案。D项,关键词“战”、“钝兵”、“攻城”、“暴师”、“国用”,跟打仗有关,排除D项。综合来看,C项的嫌疑最大,就选它。 三、常见基础常识——[应对技巧:秒杀之技] 1。关于《四库全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编修于乾隆时期 B。反映了清代图书的全貌 C。在编纂过程中纪晓岚贡献突出 D。分经、史、子、集四目 [答案]B。中公解析:《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10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纪晓岚授编修,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13年,《四库全书》大功告成。四库全书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但在编纂过程中,其中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被大批销毁、篡改,因此B项说法错误。 2。血浆包括各种矿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激素和维生素等。在上述各种物质中,造成血液颜色为红色的是(   )。 A。激素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 [答案]B。中公解析:血液的颜色是由于血红蛋白的存在,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所以本题选B。 常识判断备考与否差别还是非常大的。大家在前期的备考阶段一定要以真题为导向,掌握出题规律。在复习的过程中,许多考生会忽视对真题的研究,甚至是从来没有认真做过真题。往年的真题,虽然再考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通过对真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熟悉考试题型,消除陌生感,而且可以把握出题的难易度和形式。以便来引导大家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识复习。[详情]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三段推理法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三段推理法

  作为行测考试中的重要专项——逻辑推理部分,因题型多样,难度适中,虽不如数量关系难度过高,但却具有数学上的理性思维特征,一直是命题者考查的重点。此专项在题型上以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为考查重点,要从根本上理解逻辑思维,重点是掌握三段推理,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相应的解题方法,必能克“题”制胜。 三段之理并非是狭隘的三段论,而是对逻辑判断整体理解的三段推论,将逻辑推理的题目可以划分为三段:一、题干中已知信息;二、问法中推理目的;三、选项中推理结果。通过前两段的分析,在第三段中选择符合要求的选项,就是广义的三段推理。要想能明确三段推理,需要考生对题干、问法和选项进行深入理解,利用问法确定推理规则,然后利用推理规则将题干已知信息转化为选项的正确答案。 逻辑推理中的三段推理: 一、题干已知信息甄别 对于逻辑推理,题干信息往往能确定题目考点所在,每一类题型在给定信息上都存在相关特征。例如:量词“所有”、“有些”的出现决定题目考点在直言命题;关联词的使用提示考生此题重在复言命题;题干存在多类元素一般是对应问题的前兆;而可能性推理则以论据和结论同时共存而区别于其他题型,同时通过题干中论据和结论的关系还能细化多种论证结构和论证模型。这些题型的特征都能在短时间提示考生要注意的考点,节约了阅读时间,大幅度提高了阅读效率,有利于整个行测考试中的时间控制。 二、问法推理目的理解 问法是区分题目最直接的手段,也是能快速确定题目要求的方法,也能确定题目在推理过程中要利用到的推理规则或是思维角度。例如:由真到假,由假确定真考查的是矛盾的思路;由真确定真,可以推出则偏向于对推理规则中的推出和等值关系的考查;而可能性推理就更加直白,不管是削弱型、加强型还是解释型、评价型,亦或是结论型,每一类在问法上都有自己最直观的区别,也意味着对题干理解角度的不同。理解问法有利于快速确定推理目的,针对性的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选项推理结果筛选 在推理之末是选择出符合要求的最佳选项,在进行判断时,虽然由题干和选项已经能够做到正确的推理,但由于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以单项选择的形式进行考查,所以如果能对选项进行筛选排除,那么在推理未结束之时,就有可能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对应问题上,代入排除法对选项的筛选能迅速地解决此类问题。 [例题]有人说,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将重要事务放在主要位置。重要事务是必要条件,关系着一件事情成功与否。重要的事务没做好,一定不成功。但是,细节也是很重要的,细节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同样也与一件事情成功与否相关。一个成功的人是能够协调好重要事务与细节的关系的。 由此可推出: A。成功并不代表着所有细节都处理好了 B。如果不成功则说明重要事务没有做好 C。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既要做好重要事务,又要处理好细节 D。虽然处理好了细节,但没做好重要事务,也不一定成功 [答案]A。中公解析:题干中的逻辑关系可整理为:细节→成功→做好重要事务。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故成功不能推出细节处理好,A项正确。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B项错误;细节是成功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C项错误;D项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前件“处理好了细节,但没做好重要事务”与“细节→做好重要事务”矛盾,为假,故该命题也能推出。由于答案只能有一个,相对而言,D项的推出关系与A项相较不明显,短时间内难以看出,较不可能被设置为答案。故答案选A。 三段推理:题干中存在“充分条件”,所以可以确定此题考点为复言命题中的假言命题。而和假言命题相关的句子只有两句,此即考点,也即三段第一段。问法中“可以推出”能确定考点是推理规则中的逆否推理。最后再结合选项,当明确第一个选项为真时,在考场之上,考生应果断选择,而不用分析所有选项,这也是对题干进行分析,知道是必然性推理带来的快捷。[详情]

2017国考申论热点:“幽灵车”刷单
2017国考申论热点:“幽灵车”刷单

  [背景衔接] 今年中秋节期间,全国各地出现某打车软件“幽灵车”事件。即在此打车软件注册的司机,头像大多设置得阴森扭曲,这些司机接单后,在不联系、不接乘客的情况下迅速开始行程,然后直接扣款,车费金额较小,司机电话无法打通。 其实像“幽灵车”这样的刷单事件并非初次发生,今年5月份,已发生过另一打车软件的专车司机刷单套现案。在此案件中,多名专车司机分别被北京、上海两地法院认定为诈骗罪,判处8个月至1年有期徒刑,其中,被称为刷单案首人的常某数月非法获利1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4000元罚金。 在此次“幽灵车”事件中,虽然此打车软件公司表示“幽灵车”是司机的刷单行为,并已对“幽灵车”进行封号。但此事件还是触动了网友的敏感神经,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一些网友在网上分享了自己遭遇“幽灵车”的经历,大家纷纷表示,“幽灵车”,不敢坐也没法坐。 [中公解析]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城市病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就是其中最典型的问题之一。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交通拥堵、打车难等问题。而打车软件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一丝曙光。作为新兴行业,打车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诸如“幽灵车”的问题,似乎不可避免,但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积极承担起责任,补上互联网叫车的漏洞,不再给民众的出行继续添堵。 第一,要充分肯定打车软件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它能改善城市交通问题。打车软件有利于民众出行,为民众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带来了诸多方便;打车软件有利于优化交通资源,形成有效竞争,能够促进城市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它能节约资源,促进绿色、多元产业发展。打车软件可以盘活私家车资源,并且节约汽车资源,减少了资源浪费。同时,打车软件也为民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 第二,要敢于正视打车软件可能存在的风险。由于技术漏洞和机制不完善,导致出现了头像阴森恐怖的“幽灵车”为了骗取奖励而恶意刷单的事件,在此过程中,乘客投诉渠道又不够畅通有效,所以助长了此事件的蔓延。如果任由此事发展,不光损害了乘客的利益,更使此新兴的行业发展蒙羞。 因此,对于打车软件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对待积极解决。相关部门和企业要积极承担责任,多措并举,不断优化打车软件的运行,切实为民众出行提供方便。 首先,打车软件企业要不断完善技术,如有专家建议,针对“幽灵车”这种情况,在技术上设置一个功能,让乘客确认自己已经上车,就可以防范自动扣钱。 其次,相关交管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严格约束从业者的行为。如即将于2016年11月1日实施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网约车应“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可一定程度上防范司机刷单。 再次,相关执法部门要打击恶意刷单的违法行为,将刷单的次数考虑在内,并将数额较少的刷单行为列入个人信用档案,让司机认识到刷单触犯了法律,而不是简单地钻了政策的空子,对司机的恶意刷单行为能够形成有效的约束。[详情]

2017国考申论答题角度分析:政府角度
2017国考申论答题角度分析:政府角度

  在申论考试中,我们应该站在政府的角度分析问题,那么什么是政府角度呢,政府角度有什么表现形式以及答题原则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什么是政府角度 1、从内容上: 客观地承认问题 辩证地分析问题 积极地解决问题 2、从逻辑上: 递进关系 二、政府角度其他表现形式 1、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现状、分析、对策 4、提出论点、分析论点、落实论点 三、政府角度是答题原则之一 一般原则 政府角度三部分内容俱全 灵活原则 根据题目所给的作答对象、作文各部分的特性与所给材料灵活安排政府角度的相关内容 [中公举例]“给定资料 6”中提到“德国制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请结合“给定资料 6”,谈谈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取得成功的原因。(15 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不超过 200 字。 [中公提醒]申论文章的开头一般不需提对策(总论点如果是对策,不予考虑) 一、政府角度在申发论述题的运用 1、在文章整体中的运用 文章的结构:如五段三分式,起承转合结构 2、在文章局部中的运用 (1)开头运用 开头一般写法 开头=归纳概括材料主题或题目所给的话题现状+(简要分析+)总论点 [中公举例]近期,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毒奶粉、毒胶囊、染色馒头、地沟油、健美猪、掺假羊肉、镉大米、毒生姜,不断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触动着我们脆弱的神经,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肉毒杆菌事件”使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深陷舆论漩涡。如何才能使百姓吃上更加放心的食品?唯有加强政府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2)主体运用 分论点一般写法 段旨句(中心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中公举例]以创新为抓手助推企业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人才匮乏的窘境,发展遭遇了瓶颈。例如A企业无法吸引人才,面临发展困境,企业处在挣扎之中,无法突破,严重制约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究其根源在于政府没有搭建吸引人才的体制机制。故此,要吸引与培养双结合,保证人才需要。政府在企业与大学生之间搭建平台,吸引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同时要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等模式,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企业发展需要。 (3)结尾运用 结尾的一般写法 分析型文章 :总结观点、重在解决 结尾=总结全文+提出对策+回扣主题(升华) 对策型文章:阐释意义、理论深化 结尾=阐述意义+总结全文+回扣主题(升华) 运用修辞、名言警句、成语等等“包装”政府角度的内容 [中公举例]文化遗产为政治人物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衔筑平台,为文人墨客吟唱“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高远志趣翩舞助兴,为庶民书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恬淡闲适捧奉砚墨。然而,时下,拆掉古城粗制滥造古城;村长一声令下,一段长城顷刻间湮灭;动画片挤走了民间故事和皮影戏。诸如此类,无不在涕泣文化遗产之殇。自不必言,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精神,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责无旁贷。[详情]

2017国考申论:归纳概括之答题原则及方法
2017国考申论:归纳概括之答题原则及方法

  在国考的申论考试之中归纳概括题是每年必考题型,而且从近年的申论考试来看,归纳概括题型的考察形式不断创新,难度也在加大,但是,不管形式如何变化,我们的作答原则“万变不离其宗”,是有章可循的。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从作答原则与作答方法两个方面来详细讲解。 把握作答原则是根本 1、原则一:问什么,答什么。 这一原则看似简单,但是深深蕴藏着申论考察的初衷。在申论考试的过程中,我们应“听话”。不能“画蛇添足”也不能“另起炉灶”。在作答归纳概括题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归纳概括题干要求回答什么,作答对象一定要明确,只有明确作答对象明确以后,才能时刻带着明确的作答对象回到给定资料中寻找答案要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则二:答案要点来源于给定资料。 在归纳概括题型的考察过程中,答案要点都是隐藏在给定资料当中的,铭记这一原则至关重要,这一原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答案要点的来源,以及直接决定我们是否能够得高分,我们在作答归纳概括题目的过程中,在明确题干要求的情况下,不能“另起炉灶”,而是忠于给定资料,只求做一位“搬运工”,将给定资料当中的关键词等答案要点寻找到即可,不需要我们大费周章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写材料以外的答案。因为阅卷人在阅卷过程中是找点给分,而这些点就是一些关键词句等,这些关键词句恰恰就是出自于我们的给定资料,因此寻找要点必须从给定资料中寻找。 掌握作答方法是关键 1、审题 审题,在归纳概括题目的作答过程中至关重要,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审题的过程中,注意审题干和要求。审清楚题干可以明确我们作答的方向与思路;审清楚作答要求可以让我们的答案更加接近阅卷人的要求。一般在审题过程中注意审清楚题型(比如看到题干当中有归纳、概括、提炼、概述、简述、总结等字眼知道是在考察归纳概括题型)、对象(比如看清是归纳概括问题、原因等)、字数、问数(看清楚题干与要求,有时有两问)、范围(看清楚让我们依据哪一则材料去作答)、特殊要求(如分条作答、分类合理等)。 2、找点 找点,是我们在作答题目过程中关键的一步,那找点我们一般怎么找呢?一般情况下,用的最多的是找关键词的方法,而且这些关键词更多的是和作答对象同义的词汇,比如归纳概括问题,那我们回到给定资料当中要去寻找如:问题、坏现象、坏处、不好、不足、困难、弱点、薄弱、瓶颈、弊端、漏洞、缺失、令人堪忧、症结等与问题感情色彩一致的词语,这些词往往代表的就是问题所在的地方;此外现在真题的考察难度在加大,有时不能直接通过找关键词的方式来直接找到答案要点,有时给定资料会通过一些例子来传递答案要点,需要我们将例子进一步归纳概括出相关的答案要点,这一种难度较大,需要靠大家多多练习。 3、加工 加工:在找完要点之后,我们还需要将所找到的答案要点进一步进行调整,以阅卷人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答题纸上,一般情况下,呈现总分的逻辑。总扩句+一是。。。。+二是。。。。。+三是。。。。。等。 4、书写 书写:最后一步,我们要将我们找到并调整好的答案工整的呈现在我们答题纸的准确位置,注意卷面整洁,注意条理清晰,注意自己清楚工整。[详情]

2017国考申论热点:一家两制式腐败
2017国考申论热点:一家两制式腐败

  [背景链接] 所谓“一家两制”指的是领导干部既有家庭成员在党政机关工作,又有家庭成员在非公有制经济部门、民营企业等不同领域从业的现象。有人说这是领导干部家庭成员从业形式多样化的体现,但如果领导干部利用其职权或职务影响,使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能获得不正当利益,那就极易引发腐败。 当前,“一家两制”式腐败现象在各地仍不少见,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尤其突出。比如,最近一些地方被曝存在党员干部与在金融机构工作的亲友联手、利用公款存储谋私逐利的问题,这就是“一家两制”式腐败的突出表现。 [标准表述] [特点] “一家两制”式腐败往往披着合法合规的隐身衣,具有极大的隐蔽性,既难发现又难查处。比如“公款存储”问题,许多机关事业单位手头有大量财政资金,本身要存银行,而金融机构对于拉存款有考核和奖励,于是一些领导干部就为在金融机构的亲属朋友打招呼、拉存款,获得巨额利润。再比如,一些身在要职的领导干部,其子女从商,一些想找到关系的人就去领导干部子女那边消费,变相进行利益输送。这些行为,原本法律条文也不是很明确,发现和查处起来也比较难。 [危害] 一家两制”不仅侵害了公共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一家两制”沦为“官商一体”的腐败,一方面,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仍然存在 “当官发财”、“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封建残余思想,导致一些干部家风不正,“贤内助”成了“贪内助”,成了加速腐败进程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反映出一些地方对干部监督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等问题,对干部的家属圈、社交圈不闻不问,让一些干部趁机利用自己的权力影响,通过不公平的竞争和不规范的手段,为自己的家族企业谋取不当利益和非法收入。 此外,“一家两制”式腐败阻碍底层优秀人员上升通道,导致社会择业严重不公。一些机构为了得到利益,招收新进人员时,不看学历和能力,先查档案里直系亲属的背景。甚至有负责人直言不讳,有家庭背景的人做各种业务资源充足,家境贫寒者基本不考虑。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要破除“一家两制”家庭式腐败,根本之策还是要对“官商暧昧”“一刀两断”。 一方面需要扎紧制度笼子,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亲属从商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报告事项制度,进一步严管亲属经商。 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督力度,持续推进信息公开,对于不如实报告或帮助家属违规经商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作出处理,该问责就问责,该拿帽就拿帽,以此倒逼领导干部规范从政。[详情]

2017国考申论热点:严打倒票“黄牛”
2017国考申论热点:严打倒票“黄牛”

  [背景链接] 中秋节和国庆假期将近,为确保中秋、国庆假期铁路治安稳定,严厉打击倒卖车票违法犯罪活动,苏州铁路警方自9月8日至10月7日,在辖区内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倒票“秋风2016”专项行动。(9月10日 中国江苏网) 中秋节和国庆节即将到来,无数人又将涌进火车站,开始回家或者游玩之旅。因旅客数量骤增,往往导致“一票难求”,此时,倒票“黄牛”们伺机而动,凭借非正当渠道获得数量可观的火车票,流窜于火车站周边,以高于原车票几倍的价格非法售票,给人们的旅行制造障碍。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说起“黄牛”,不得不惊叹它超强的生命力,年年严打,却总是能春风吹又生。“黄牛党”好似一条伺机而动的“毒蛇”,每到节假日便准时出现,且悄无声息,虽说铁路有关部门出台严打举措,但防不胜防,“黄牛党”总是能找到那么一丝空隙,苟延残喘的同时牟取暴利。 “黄牛党”早已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为何屡禁不止?一方面,归因于法律对其处罚太轻,“黄牛”被抓后,多数人只是受到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极少数人会受到行政处罚,感受不到刻骨铭心之痛的“黄牛”们,自然而然会重操旧业。另一方面,归因于旅客自律性不够,“黄牛”倒卖车票,与“有买卖,就有杀害”是一个道理,因旅客需求“黄牛”车票,使得“黄牛”有利可图,利益驱使下,导致恶性循环不止。 [危害影响] “黄牛党”倒卖车票,是历史遗留问题,在铁路部门的严厉打击下,虽说有所改善,但并未斩草除根,若是不加以整治,伴随节假日的来临,潜伏的“黄牛”们会像瘟疫一样爆发,严重损害旅客的切身利益,造成秩序混乱不说,也将影响铁路部门的信誉。 [对策措施] 中公教育总结: 首先,亟需国家立法部门完善法律,加大“黄牛”的处罚力度,让“黄牛们”痛到骨子里,以此震慑。 其次,铁路部门加强监督,有效运用当前科技,严厉打击倒卖车票违法犯罪等行为。 再而,教育部门应加强宣传,为旅客讲解“黄牛党”的危害性,从根源上切断“黄牛党”的利益链。唯有如此,严打倒票“黄牛”,方能斩草除根。[详情]

2017国考申论热点:19城发布楼市调控政策
2017国考申论热点:19城发布楼市调控政策

  [热点衔接] 2016年10月6日,珠海、东莞、福州相继出台限购政策;同一天,惠州也出台了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9月30日至10月6日夜间,共计19个城市先后发布新的楼市调控政策。 [中公解析] 楼市限购令,就是针对目前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限制购房的政策,主要内容是限制第二套或第三套商品住宅的购买,无论全额或是贷款, 因不同城市略有差异。自九月份以来相继有19个城市纷纷出台限购政策,而这一范围还有蔓延趋势, 相关专家表示这一做法都是为了抑制投资投机需求,遏制房价过快,稳定房地产市场。 如果从2002年8月26日六部委颁发的217号文件算起,我国房地产调控历史足足走过了十年。历经十年,从单一供给管理转向供给与需求综合管理,从防止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转向重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我国房地产调控目标逐渐清晰,政策体系逐渐建立,特别是住房差别化调控体系的逐步建立是值得肯定的。调控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市场的需求、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作出调整,现阶段施行的限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炒房热”现象,让抱有投机心理的炒房团能看到国家抑制房价的决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普通居民的正常购房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一部分购买力分流到三四线城市帮助去库存去产能。但不可否认,又会带来新的问题。一方面是会造成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在一定时期内涨幅过快,更为严重的是借贷危机,毕竟居民购房更多的是选择向银行借贷的方式,作为刺激经济的一部分,银行被鼓励多放贷,在部分城市申请按揭贷款易如反掌。但是,靠债务推动的增长风险很大,尤其是在业主无法还贷,银行坏债增多,金融风险加剧。 特别是国家现今处于社会转型期,解决楼市问题更是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各城市需因地施策,或限购限贷,或限房价地价,或加强监管,根据当地的不同情况选择有效的楼市政策比如:热点城市应主动公布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合理引导市场预期,抑制短期市场波动。对去库存压力较大的部分三四线城市,应执行区别于热点城市的支持政策,通过合理信贷政策引导,让小地方楼市活跃起来,大城市冷静下来;另一方面加大保障住房的建设和供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居民的住房需求;当然国家对于房产税征收工作以及中性的住房金融政策也要进一步落实到位。[详情]

2017国考调查

新浪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