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智课教育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召开 呼吁关注家长教育焦虑

2018年9月16日,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在北京举办2018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独家发布并解读了《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本届家长汇聚焦“我的孩子,我的教育”,力图从家长的视角思考教育,不仅关注压力中成长的孩子,也为焦虑时代的家长赋能。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报告发布:家长综合焦虑指数达67点

报告数据显示,90%的家长认为对孩子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软实力”的培养和分数同样重要。虽然考试成绩在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中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让孩子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只靠高分远远不够。

报告解读:家长在孩子幼儿和小学阶段最焦虑

中国家长对教育的焦虑受社会环境变化影响,长期独孩政策带动了精细养娃时代,而当国家二胎政策放开,养育成本、由谁来带、职场生存等压力一并呈现,尤其对孩子在幼儿和小学阶段最焦虑。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报告

重磅嘉宾精彩视频

重磅嘉宾

最新新闻

范海涛 张怡筠 翟少成 雷蕾等教育专家共话教育难题
范海涛 张怡筠 翟少成 雷蕾等教育专家共话教育难题

   五位嘉宾紧紧围绕“我的孩子,我的教育”的主题,深入剖析了由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中提及的几大话题,探讨了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今天的我们究竟该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未来。 在这个越来越注重教育的时代,每个家庭都希望给子女最好的教育。但随着网络信息、科学技术的爆炸性增长,纷繁芜杂的教育理念、眼花缭乱的培训辅导都在试探或挑战着社会、学校及父母的教育。究竟我的孩子,谁的教育? 2018年9月16日,在智课教育携手新浪教育举办的2018国际教育家长汇圆桌论坛上,2017parents影响力妈妈、著名传记作家范海涛, 台湾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新浪主编雷蕾,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中美双师学堂总裁、少儿国际教育专家翟少成,及家长代表共同开启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国际教育家长汇圆桌论坛讨论 五位嘉宾紧紧围绕“我的孩子,我的教育”的主题,深入剖析了由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中提及的几大话题,探讨了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今天的我们究竟该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未来。 以下为圆桌论坛的实录内容: 范海涛:我除了是传记作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 新手妈妈。我的女儿在2017年出生,如今刚刚满20个月。有了孩子之后,我发现我进入了一个叫做“焦虑”的新星球,从孩子的安全到孩子的教育,每个新的领域都成为了我焦虑的爆发点。包括什么时候教她学英文,什么时候开始教她认字,要不要教她认字,当我越来越获得这些信息的时候,我反而变得更加焦虑。所以我想跟在座的每一个朋友来讨论一下,你们怎么看待家长的教育焦虑,你们作为家长,你们焦虑吗? 翟少成:对于中国大部分家庭来说,教育焦虑都是家长自身的问题。所以,我从创业第一天就给自己下了一个决定,绝对不能做一个丧偶式的家庭,因此我把课余所有的时间来陪伴我的家庭成员。很多家庭的焦虑都集中在什么时候学英语?科学表示,3-12岁人的大脑当中学习语言的区域是处在敏感区,所以家长不用焦虑,可以3岁开始就培养他学习英语。 张怡筠:许多高知妈妈面临事业的暂停或者未来方向都多多少少感到徘徊和犹豫,但很多时候这些焦虑都与孩子无关,大概80%的焦虑是来源于对未来的恐慌。其实人生每个阶段都如此,如果你没有孩子,也有自己另外的焦虑。所以人生无处不焦虑,面对它、适应它、恐怕是我们个人成长的关键任务,如果家长想明白这一点,发觉不过就是出现了打怪的另外一个组合而已,也许就不会倍感焦虑了。 范海涛:随着智能手机和电子设备的崛起,许多孩子陷入了手机上瘾的问题,所以我特别想问一问家长朋友,您是怎么看待智能手机的崛起,尤其是现在跟课堂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这件事? 冯维维:我不觉得手机是很糟糕的事情,只要家长积极沟通,起到引导作用,手机是可以帮助孩子学习的。我女儿的外语学习除了和老师相互交流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看美剧、音乐剧。 翟少成:智能手机是大势所趋,你不可能阻止它的发生,但要引导如何使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和契约,在相信孩子的同时,不断地呵护整个互动。如果引导得到,甚至可以通过使用手机这件事,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范海涛:在育儿过程中我突然发现,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因为我是一个文字工作者、自由职业者,过去的人生轨迹非常自由,现在只有变成一个高度自律的人,我才能教给我自己的孩子变成高度自律的人,或者给他制定规则的时候才有说服力,所以育儿对我来说还是有一些颠覆性的感受。 雷蕾:作为媒体人,我们每天可能身边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很健康积极向上的,有的肯定是很负面的,尤其是在家庭教育这一块。我们也会有意识地引导这种舆论,会筛选一些典型案例,给家长做一些疏导,告诉他们怎么样去正面解决问题,因为我觉得逃避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只有直面它,找到里面的规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让家长知道其实自己的成长、自己的教育意识的升级,才能真正地推进家庭教育的升级。 范海涛:有了孩子之后,整个家庭的关系真的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所有孩子的问题就变成第一位了,尤其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了整个家庭的重心。所以涉及到下面一个问题,有了孩子之后,怎么来平衡整个家庭的关系? 雷蕾:大家都会说感觉生完孩子是入了一个坑,当然这个坑是一个坑接着另一个坑,而不是说你从一个坑里爬出来,就不再有坑了。既然是这样,我们不如正面去面对,去处理,最重要的是沟通,关注每个成长的细节,你会觉得自己是充满幸福的,孩子给到你一些回应,包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跟你一起分享的时候,你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很值得的。另一部分,要跟自己的先生包括跟自己家里的老人保持沟通。其实家庭的规则也是需要建立的,家里所有人达成一致,当然指的这个规则不是同一个事情同一个看法,但是达成相对比较平衡的规则,可能在里面的人找到相对舒服的区域,就没有以前那么纠结了。 翟少成:在中国两个人的事情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甚至还会是第三个家庭的事情,特别复杂。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和配偶一定要达成共识,遵循一定的标准。 范海涛:有两句话,我特别喜欢,觉得很适合用于家长的焦虑。一句是,我觉得时间就是朋友,时间看得见。我发现焦虑有的时候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只有我们一点一点去解决它,早晚有一天时间会看见我们的努力。另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叫顺势而为,我觉得每个家庭的情况其实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具体情况也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顺家长的势、顺孩子的势,让我们顺势而为更好地成长。谢谢!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马小云[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9月21日 14:04
雷蕾:摆脱教育焦虑离不开媒体的理性引导
雷蕾:摆脱教育焦虑离不开媒体的理性引导

  从一个媒体平台的角度,我们在筛选信息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引导舆论,从家长活跃的平台中,筛选典型案例,做积极疏导,直面问题,而非逃避。 新浪教育主编 雷蕾 尊敬的嘉宾、媒体同仁、家长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新浪网教育频道的主编雷蕾。 今天的关键词,就是“焦虑”二字。这个词也正好是新浪教育和智课教育共同推出中国家长教育焦虑调查报告的关键契机。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每天看到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有耳闻,比如说刷爆网络10万+的《牛蛙之伤》,《月薪3万还不足以撑起一个孩子的暑假》,还有《陪娃写作业致心梗》,大家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包括媒体上看到各种各样这类文章,不知道这些文章是不是也加重了大家的焦虑感。 大家觉得现在中国家长焦虑指数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量级? 在这里我稍微做一个剧透,中国家长的焦虑指数已经达到67点,属于比较焦虑的状态。 解决家长教育焦虑,从正视焦虑开始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同时也是一个妈妈。 从有了宝宝开始,从我还是一个准妈妈开始,到她出生,再到学龄前,方方面面都让我、我的家庭包括我的父母感到焦虑。 其实,作为媒体人,我更应该保持冷静,但是有时候很难,因为环境,包括我的同龄人,包括刚刚提到的,最大的90后已经都28岁了,都让我感受到深深的焦虑。 所以我想,我们有必要联合智课教育这样一家专业的教育机构,来推出这样的调查问卷,帮助中国家长看到焦虑到底产生在哪些方面,我们能不能联合专家一起帮大家解决这些焦虑。 清晰评估孩子定位,选择积极视角直面问题 我们身边每天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有些健康积极向上,有些很负面,尤其是在家庭教育这块。我认为其最大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的认知和期待不匹配。 总有家长觉得,我的孩子应该是一个学霸,其实并没有做清晰的评估,包括自己家庭处在什么阶层,孩子的状态,而这种不匹配,是导致认知焦虑的很大原因。 很多话题,如学区房、孩子成绩、以及校园安全等,在各种社交媒体被频繁提到,这一方面引起了家长的恐慌,而且或多或少影响了家长决策。 我希望孩子能在积极健康、正能量的环境里成长,我会很小心地挑选朋友关系和社群,避免过多负面情绪倾诉的群体,尽量去交流怎么解决问题,引导积极向上的情绪,成为一个“佛系妈妈”。 从一个媒体平台的角度,我们在筛选信息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引导舆论,从家长活跃的平台中,筛选典型案例,做积极疏导,直面问题,而非逃避。 我们只有直面它,找到里面的规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让家长知道只有自己成长、自己的教育意识得到升级,才能真正地推进家庭教育的升级。 充分沟通,建立规则,关注幸福的细节 我是一个新手妈妈,宝宝21个月。 在妈妈群里看到这样的话,生完孩子是入了一个坑,但这是一个坑接着一个坑,而不是过了一个阶段就好了。既然是这样,我们不如正面去面对,去处理,最重要的是沟通,关注孩子每个成长的细节,你会觉得自己是充满幸福的,孩子给到你一些回应,包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跟你一起分享的时候,你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很值得的。 另一方面,要跟自己的先生,包括跟自己家里的老人保持沟通,其实家庭的规则也是需要建立的,家里所有人达成一致,当然这个规则不是指同一个事情同一个看法,而是找到相对平衡的规则,在里面的人能找到相对舒服的区域,就没有那么纠结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与仅仅为孩子的成长感到焦虑相比,家长可能更加需要重视的是自己的成长,付出足够的努力和耐心,静待花开就好了,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李子云[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9月21日 13:56
朱晛:用心理学化解低龄留学阶段的家长焦虑
朱晛:用心理学化解低龄留学阶段的家长焦虑

   契约精神是基础,如果不听从社会上的任何指令,一定会到处碰壁。其次,还要量化目标,让努力更有效率而不是胡乱发力。最后,学生自己要理解自己对于事物条件反射条件形成的过程。 “不敢休息,不敢松懈。总感觉稍加松懈,孩子的成绩就会退步,未来被其他人淘汰!” 家长教育焦虑已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没有哪个家长不在为孩子的成绩发愁,天价补习班、百万学区房、离职陪读等纷至沓来。 然而,孩子需要的是适合自身成长的教育,不是一味追求成绩,越来越多家长将目光转移到出国留学,向往个性化的教学培养方式。 在2018年9月16日的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上,智课教育旗下家长成长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 中显示49%的80后家长和57%的90后家长在有让孩子出国留学的意愿,而且是在低龄阶段。 在会上,前加拿大BC省自由党青年部副主席、资深留学专家、智课留学产品管理中心总监朱晛做了名为《低龄化留学,家长你真的准备好了吗》的主题演讲,用行为主义、社会认知、元认知和学习动机为家长如何对低龄留学生出国做准备指点迷津。 在全省倒数第四、盛产黑帮的学校靠自己完成学业 作为演讲上百场次留学辅导的专家,朱晛认为无论是在大会上分享留学干货信息还是教学生们方法,总会不断衍生新的问题。 所以,他为了这次的演讲做了很大的尝试,从人的心理出发,更加理论和科学的谈一下顶级留学生的培养攻略。 朱晛首先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在中学时移民加拿大,分配到的公立高中是全省排名倒数第四的学校。同时,这个学校大部分是像他这样的新移民,种族问题十分突出,并且许多黑帮分子都出自这个学校。 一般的人看到这样的环境都会望风而逃,这在国内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然而,朱晛却坚持完成了学业,并且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与他一起的还有五个华人小伙伴,他们一同学习生活,最后学成了两个博士、一个硕士和一个Facebook的高级工程师,最后一个是滑铁卢大学的高材生,还获得加拿大国际象棋第三名。 在学习期间,朱晛坦言父母并没有给予很多的帮助,自己生活和打工赚钱,到了大学自己买东西,没有依靠父母过。联想到之前遇到过国内家长和学生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从心理这个根源解决问题就显现的尤为必要。 塑造人格:独立从培养孩子的行为和社会认知开始 行为、环境和自我效能,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他更多是这三个东西的交替。 讲行为主义时,朱晛先举例说明在于孩子沟通时家长常犯的“惩罚和奖励没有形成平衡”,比如拿孩子多次软磨硬泡终于让妈妈不耐烦买了一个小熊来说,家长就烦了“奖励小于惩罚”的错误。 孩子会形成只要多要求几遍就会给我买的认知,而成本不是斥责两句。还有奖励大于惩罚、过度奖励导致依赖和单一行为强化三种情况也分别举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当谈及学生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成长时,契约精神是基础,如果不听从社会上的任何指令,一定会到处碰壁。其次,还要量化目标,让努力更有效率而不是胡乱发力。最后,学生自己要理解自己对于事物条件反射条件形成的过程。 在了解完传统的行为理论后,学生才会真正的了解自己,而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是成长环境的问题,还可以说是社会中的榜样效应。 作为家长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在上映什么样的电影和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明星,在价值观未形成之前,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榜样”,放任自流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自我效能通俗来讲就是人类本能的学习能力,观察一下孩子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探索世界、探索身边东西的欲望和能力,并且给他提供很多的外部支持,非常非常重要。 用元认知建立正确的学习攻略,目标动力更加清晰 在给学生塑造好人格后,朱晛接下来讲到演讲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元认知。所谓的元认知,是我们怎么样对我们吸取知识的过程进行认知,我们如何了解这个过程。 学生有了自己的元认知后才会真正的“会学习”,以面试为例,有些面试者可以侃侃而谈半个小时,然而不一定是懂得深,只是因为工作很多年以后,把表面的知识全部记住了,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一个东西。 对比中美的中小学教育可以看出,中国学校的教育更多是建立记忆的技巧和学会笔记和巧妙的解题方法。美国低龄教育是建立对学习内容的整体印象并理解意义,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组织结构加上对于知识的观点。 所以这种对于“元认知”的差别就导致了为什么在中学时期中国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试表现永远远远超过西方学生的,但是进入大学以后,你会发现中国学生的表现直线下降。 最后,到了家长们最为关注的“怎么样给学生创造动机?” 朱晛表示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牵扯了不同的动机种类,学生的动机可以简单分为表现目标、回避性目标和掌握性目标,现在在美国很多高中已经开始研究怎么用掌握性目标去做对学生一个全新考察。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不同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动机才能达成共同的目标。 在目标也就是创造学习动机时需要完成三点,一是时刻调整学生的学习目的,以掌握核心目标,二是适当的建立外部的奖惩激励,三是量化可实现的短期目标,给学生创造前进的信心,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完成所有的成长过程。 演讲的最后,朱晛着重强调了陪伴和责任是最好的朋友,成长的责任很大的一部分在家庭,另外一部分在学校。家长把自己隔绝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之外,这是绝对不可取的一件事,所以陪伴和成长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负完整的责任。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马小云[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9月21日 13:56
高燕:回归教育本质 关注孩子未来 赋能家长成长
高燕:回归教育本质 关注孩子未来 赋能家长成长

   解决家庭教育焦虑的核心是要把孩子还原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非常重要的是不要用成绩定义我们的孩子,家长要暂时把眼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改变我们看待孩子的视角和态度,从理念和能力上持续地成长自己,才能更好地“行不言之教”去积极地影响孩子。 “每个孩子都该有不同的样子,他们不该是千篇一律的,教育最该追求的效果是帮助孩子有限度地成长为可以成长的样子。” 2018年9月16日,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在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共同举办的国际教育家长汇上,谈及到教育的本质时表示。 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 不要用成绩定义我们孩子的成长 报告调研历时15天,面向70到90后家长人群,收集有效问卷3205份,围绕社会环境、教育资源、家庭关系及父母成长等四个影响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维度展开,结论显示: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状态。 作为报告的发起人及解读者,高燕表示,“精细养娃的时代,家长确实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次调查的目标就是从不同维度展示中国家长焦虑现状,引起整个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要分析焦虑背后的原因,探寻整个教化系统中不同教育主体改革及进化的趋势及具体解决方案。” 在四个维度中,社会环境因素引发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程度最高,学习成绩、校园安全、手机上瘾、学区房等问题成焦虑爆发点。虽然调查显示近九成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软实力培养比学习成绩重要,但在当前的整个教育体系之下,学习成绩仍是家长最为焦虑的原因。 对此,高燕认为,家长之所以将学习成绩视为引发焦虑的第一影响因素,是因为大部分家长不自觉地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生命去对待,而是把孩子当成是自身遗憾的弥补者,继承者,期待孩子成为他们希望的样子。家长一旦过度期望和焦虑就会影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加自身的焦虑,仿佛进入了死循环。 “解决家庭教育焦虑的核心是要把孩子还原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非常重要的是不要用成绩定义我们的孩子,家长要暂时把眼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改变我们看待孩子的视角和态度,从理念和能力上持续地成长自己,才能更好地“行不言之教”去积极地影响孩子。”高燕说。 校园霸凌孩子的心里可能都住着一个折翼的天使 调查显示,70%的家长担心孩子校园安全的问题,对此,高燕认为,家长需要关注孩子心里情绪的变化,重视孩子隐藏事情背后的疼痛。 “校园安全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我们经常会站在被害者的心态来看,但其实受霸凌的可能是我们的孩子,霸凌的也是我们的孩子。”在谈及到校园安全的问题时,高燕认为,无论是霸凌者还是受害者都是需要被关注的孩子。家长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再敏感一点,如果你的孩子开始变得沉默不语,你要关注他,让他对你打开心扉,必要的时候请求一些专家的帮助,比如说心理咨询、辅导老师。同时,学校也要重视校园霸凌问题,不要采取大事化小的态度去轻视它,立法机构要有更严格的标准界定,如果触犯了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每个魔鬼的心里可能都住着一个折翼的天使,我们要给孩子再多一点点的关注,在生活中拒绝实施暴力,拒绝让孩子看到更多的暴力,给孩子更多的爱,我们就做给他们看,而不是严厉地要求他们去做,我们希望他优秀成长,你做给他看比任何外在因素都有效。少了一个实施霸凌的人,当然就少了一个被霸凌的孩子。”高燕说。 回归教育本质,智课教育为家长与孩子赋能 教育的本质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的知识堆积。在这焦虑的时代,家长究竟该怎么做呢? “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给这个种子施以阳光、雨露、土壤和空气,然后静待花开,最后做一个甘于寂寞的旁观者。我们不是给的太少,我们是给了太多不该给的东西,我们不是管的太少,我们是管了太多不该管的东西。”高燕认为。她建议,面对孩子,家长需要认识孩子独有的特点,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尊重孩子独立的想法,支持孩子合理的决定,欣赏孩子努力的成果,呵护孩子敏感的心灵。 而像类似智课教育这样的教育机构,作为整个大的社会教化系统不可分割的一分子,该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呢?高燕强调,对教育机构而言,我们要努力地来提供更加符合教育本质的教育,与学校、家庭一起成为一个强大的教育共同体。智课教育一直强调的是,帮孩子追求的教育结果绝对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孩子学习力的培养。我们在帮孩子申请留学时,看重的不仅仅是他有没有进入美国名校,而是学校是否适合孩子。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李子云[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9月21日 13:51
翟少成:让家庭教育从“焦虑”中解脱出来
翟少成:让家庭教育从“焦虑”中解脱出来

  作为家长,在不可能阻止孩子使用手机的前提下,要关心的是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他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和契约,在相信孩子的同时,不断地呵护整个互动。如果引导得到,甚至可以通过使用手机这件事,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和大多数中国家长不太一样,我觉得孩子的教育大可不必焦虑。当然这也和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 2018年9月16日,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中美双师学堂总裁、少儿国际教育专家翟少成在智课教育旗下品牌USKid中美双师学堂举办的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中首谈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看法。 谈学习成绩:孩子的成长需要顺势而为 据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调查显示,68%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尤其在孩子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对此,翟少成表示大部分焦虑来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想要解决焦虑需要顺势而为。 以孩子学英语为例,3-12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布洛卡区处于敏感期,它会把所有语言全都误认为是母语。而且科学已经表明,孩子在该时期学习的母语最高能够达到8门。所以3岁开始就培养孩子说英语,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同时,翟少成也分享了自己女儿的经历。他从女儿2岁开始,就用英语和她交流。四年之后,女儿去美国读书,仅仅两周时间,就完全适应了那里。而且能够很好地沟通。 除此之外,翟少成也提到回国后女儿的学习成绩。“我女儿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在班上表现的不是很理想,但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翟少成的解决之道是从自身做起,利用女儿喜欢英语这个兴趣,用英语跟女儿讲数学,讲语文……“我全程是用英文讲解的,她也会用英文跟我互动,不管最后讲得怎么样,这个过程非常有意义。”翟少成笑道。 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事业部总裁翟少成参与圆桌讨论 谈手机“上瘾”:时代的趋势下,焦虑不如引导 在圆桌讨论中,翟少成针对“智能手机的崛起,尤其是跟课堂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手机已经是时代的大趋势,不可避免。从《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获知,83%家长对孩子有“手机上瘾”问题而感到焦虑,但与其焦虑不如合理引导。 翟少成进一步解释,作为家长,在不可能阻止孩子使用手机的前提下,要关心的是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他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和契约,在相信孩子的同时,不断地呵护整个互动。如果引导得到,甚至可以通过使用手机这件事,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女儿8岁的时候,翟少成和女儿进行了一次很严肃的谈话。他告诉女儿“网上的防守沉迷APP非常先进,你在手机上搜索什么网站,我都知道。但是爸爸不愿意用,因为我相信你。但一旦你违反了规则,我就会天天用这个软件来监控你所有的行为。”翟少成表示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她灌输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 翟少成提到孩子现在参与家庭读书会,必须接触手机,另外他也允许孩子刷抖音。“这个真的管不了。”但他会引导女儿使用手机搜索自己想要的答案,“她大概从五六岁的时候,就知道不懂什么可以去搜索,不用问我。” 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事业部总裁翟少成(左一)参与圆桌讨论 谈少儿教育:家长一定要参与孩子的早期教育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数据表明,“45%家长偏爱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59%家长认可外教教学效果”、“在授课形式方面,相比较一对一,72%家长认为小班教学效果更好” ……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愈发重视。 身为少儿国际教育专家,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翟少成建议家长一定要参与其中。如果家长本身就是专业人士,当然更好;如果不是,一定要找专业人士。 如何找到专业的老师来帮助孩子学习英语?翟少成给出了三大标准。第一个,外教的母语必须是英语;第二个,必须是持证上岗的老师,即有教师资格证的,比如,USKid的老师全部都是北美小学的现役老师,这个是其它机构几乎没有的;第三个,幼儿和少儿的课程必须分开,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是不一样的,不能统一用一个风格的教材和内容。另外也要有非常完善的分级阅读体系。 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事业部总裁翟少成(左一)参与圆桌讨论 翟少成说道,“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USKid在选择外教的时候,一定会满足这些条件。这个是最基本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不会变。”这些标准背后的逻辑也非常简单。比如“是不是金发碧眼的就是外教?”,或者换一个角度,“是不是黑头发黑眼睛的就是中教?”。如果你不会随便的选择一个黑头发黑眼睛的人来教你孩子语文,那为什么可以随便选择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来教你孩子英语呢? “智课教育、USKid一直以来都秉承科技主义和人文情怀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希望可以和拥有相同情怀、有一定能力的教育同行,把我们高品质的教育传递给更多的孩子,惠及到更多的中国家庭。我们希望可以跟更多的父母一起,帮助中国孩子成长。”翟少成如是说。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马小云[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9月21日 13:46
张怡筠:抗焦虑大法三步曲 打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
张怡筠:抗焦虑大法三步曲 打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

   新世纪家庭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情商好、习惯好、身体好的“新三好孩子”,帮助孩子找到他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养成面向未来情商、思维等关键胜任力。真正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是父母落后的育儿观。 在开始分享前,先花一分钟做个自我介绍。我就是从小有内在动机,想要成为最好的自己的那种孩子。我从12岁就决定要念心理学,长大做心理学家。毕业之后到了美国的理工学院拿了心理学的博士学位,后来在一所大学担任MBA、EMBA和博士班。我教了11年书,从1996年开始研究情商。 情商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 为什么十多年来一直做孩子的情商教育呢? 我常常在节目中看到一些成年人活得很辛苦,结了婚以后不开心,有了小孩以后更焦虑,这让我感到心疼,更为他们的父母未能教育他们拥有抗压受挫的情商力而感到遗憾。于是我决定不再做大人的心理咨询,我要在生命的前端做孩子的情商教育,因为预防先于治疗。 如果爸爸妈妈知道方法,不但自己不用焦虑,还可以培养出来未来不会有太大压力、也完全不需要过分焦虑的孩子。 所以我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希望把情商这个概念在每个年龄段该发展的指标以及科学有效的方法整理出来,帮助爸爸妈妈更有效地来做家庭教育,培养快乐开心的孩子。 “教育焦虑”正在毁掉你的家庭教育 很多妈妈说焦虑是因为希望给孩子很好的教育,然而事实上爸爸妈妈的焦虑却在毁掉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焦虑的爸妈只会提要求,对孩子的需求却没反应。第二,爸妈焦虑高,导致孩子的入园焦虑也高。 很多大人每次来咨询都只问孩子的问题,有没有?我们家孩子不爱写作业怎么办?我们家孩子不开心怎么办?我们家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每一次都在说孩子状况不好,却从来不关注自己的状况。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老爸老妈先优化自己,只有这么做,你才能真正把家庭教育做好。 怎么做不焦虑的父母呢?第一,充值你的情商。第二,升级你的育儿目标。第三,想办法赋能你的孩子。 给“杏仁核”降温,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要想办法为你的情商充值,hold住你的压力。怎么充值呢?在大脑会有一个地方管我们的情绪——边缘系统;所有的焦虑、压力、愤怒等育儿过程中的情绪都从这里来——杏仁核;而大脑理性的区域,叫大脑皮质,是我们的理性脑,所有的思考逻辑做决定都在这里发生。杏仁核激动了,你的大脑皮质有点像手机死机了,怎么按都没有用,这时候你就无法理解,也不知道该做合宜的育儿行为了。 接下来怎么办?两个重要的心得,第一,情绪是本能,情商是本领,情商是可以后天培养学习的。第二,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怎么处理心情?科学验证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两拍吸气,八拍屏气,四拍吐气,做5分钟。深呼吸会帮助你把副交感神经体系再重新激活,最有助于活化大脑皮质前核——做决定的脑区。 如果你很容易焦虑,常常做这个练习,大脑的杏仁核的敏锐度会比较低,你就能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生气,有能力Hold住脾气,不乱发脾气,还会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想,他到底为什么在这个年龄段会做这样的事情,他需要什么帮助,这样才能经营好亲子关系。有能力就没焦虑了,这是最重要的事。 培养“情商好、习惯好、身体好”的未来孩子 未来已来,各位有很深的意识吗?AI时代来了,很多环境大幅度改变了,现在培养的是未来的孩子,而我注意到有很多爸妈用过去的育儿理念和教育方法,想要培养未来的孩子,基本上做不到。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教授说,“在人工智能的未来,人类必须紧守情商和韧性,才能赢得与机器的战争”。心理学家研究也发现,情商是一个人这辈子能快乐与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自己认为在全人类的现在,情商力是快乐成功的关键,而在半人类的未来,情商是更珍贵的未来竞争力。 因此爸妈妈最该做的事情是抬起头做教育,不用过时的方法衡量孩子的能力,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愿意朝着自己定的目标前进,形成面向未来的情商及科学力、创造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关键胜任力。21世纪我鼓励爸爸妈妈做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情商好、习惯好、身体好的三好孩子。因为成长比成绩重要太多了。 为孩子胜任未来的能力赋能 我们之所以很焦虑,是因为我们觉得孩子没有能力,而孩子之所以没有能力,是因为爸妈没有帮助孩子培养能力。 很多爸妈问我了,情商教育有何用? 人生的道路上其实是有很多挑战的,各位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孩子准备好“打怪”装备。作为爸爸妈妈,要思考的是,我不帮你做,我也不催你做,怎么办?我希望你的背包里有你自己的装备,将来你碰到问题就可以自己化解,不管发生什么状况,都不会离快乐太远,这就是高情商人的人生模样。 怎么知道自己孩子情商高不高?压力管理、抗挫能力、愤怒管理、冲突管理、很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是一个很棒的团队人,想法积极乐观,沟通能力很好,懂得察言观色,礼貌应对他人,有同理心,这些都是高情商所需的特质。最后有一点很重要——好学,孩子没有这一点,基本很难活在未来。 设规矩,做孩子的“牧羊犬型”情商教练 前面好几位专家都提到要有契约意识。站在我们的立场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遵守规则。怎么做呢? 第一,你应该根据他的年龄明确制定玩电子产品的固定时间并坚决执行。如果碰到你的孩子时间到了不愿意停止怎么办?你可能会同意他再打5分钟,这时你就知道应该早5分钟提醒他,而不是到30分钟,再让你玩5分钟。 第二,如果设立了规矩之后,孩子还要闹,父母就要做“牧羊犬型”的情商教练。 先接纳他的情绪,理解他的感受;然后说决定——现在请你收起来了,因为我们说好了就打30分钟,最后再加一句话——我决定和你一起遵守这个约定;这么一说,孩子跟你都容易冷静和平静下来。有的爸妈说我已经牧羊犬了,你怎么不听话?因为孩子可能是N次胡乱教育的结果,你也要N次才能帮助他找到力量来实现自我管理。你一定要比孩子更有耐心,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是爱他的、懂他的,这件事情是要遵守约定的。之后他的大脑皮质就会非常有能力,从而能自我管理。 学习成绩 = IQ (学习力)+ EQ(情商力) 很多中小学的爸妈焦虑的原因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学习不好,各位觉得该怎么办? 孩子没考好的时候,爸爸妈妈除了要为他找家教,帮助他把不会的补上之外,最重要的是捍卫他热爱学习的天性,不要为他考试失败作消极解释,例如“你太笨了,老师考的太难了,老师教的不好”等,而要为他找出原因,作积极的解释,让他感到他可以自己掌控结果,只要努力下次就会进步。 父母幸福是孩子幸福的关键 最后,我觉得特别重要,父母很焦虑的原因是不仅自己要过好,还要确保孩子过好。事实上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而非父母的联属生命。父母的责任不是干涉包办,而是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点亮热情,成就最精彩的他自己。这样一来,你只需要活出你自己,你不需要活孩子的生命,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总结一下就是,第一,家庭教育要从情商教育开始;第二,不焦虑你才能做教育;第三,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幸福,爸爸妈妈先要让自己幸福,这是孩子未来能够幸福成功的关键。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李子云[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9月21日 13:44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报告:成长烦恼不再是孩子专属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报告:成长烦恼不再是孩子专属

  在中国,孩子的教育始终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中华儿女善于传承,望子成龙的期待自然也就从未改变过。从婴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到升学考试,再到高考或者出国留学,父母在教育上的焦虑范围已经完成了从呱呱落地到毕业走向社会的一站式布局。 2018年9月16日,智课教育发布《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网络发起调查,共收集来自全国范围内的有效问卷3205份,通过统计分析、对比验证以及参考外部研究文献的方法得出最终结论。 报告围绕家长自我成长、家庭关系、教育资源、社会环境等相关因素引起的教育焦虑为话题,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和教育行业现象,研究中国家长焦虑现状,探寻整个教化系统中不同教育主体改革和进化趋势。 综合能力培养受关注,九成家长认为软实力和分数同样重要 报告数据显示,90%的家长认为对孩子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软实力”的培养和分数同样重要。 虽然考试成绩在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中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让孩子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只靠高分远远不够。 报告调研数据还显示,有将近65%2-5岁孩子的家长,对软实力培养比成绩重要这一观点表示非常同意,6-12岁孩子的家长(57.64%)和0-1岁孩子的家长(56.09%)对此高度认可的占比则分列二三位。 可以看出,孩子已经进入青少年阶段(12岁以上)的家长中,有相对较高比例的人对孩子软实力的培养持一般态度。这也说明孩子年龄越小,性格、文化和价值观的养成越关键,家长也会更加关注他们考试成绩以外的成长。 孩子的软实力培养受到中国家长重视,这标志着另一个重要需求体现,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内家长很早就萌生了送孩子出国的想法。因为想要被国外顶尖大学录取,除了标化成绩等硬实力之外,申请者须具有合作沟通意识、研究探索精神、领导组织潜力、利他精神等与校园文化相匹配的“软实力”才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为何这样说?后文中将呈现的低龄化留学趋势就是很好的佐证。 校园安全、手机上瘾等社会环境因素引发中国家长重度焦虑 现如今,互联网在线教育技术日趋成熟,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在国内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然而家长们在孩子教育上的焦虑却有增无减。 报告围绕父母能力、亲子关系、社会环境、教育资源四个维度展开调研和论述,旨在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中国家长教育焦虑背后的真正原因。 数据显示,社会环境因素以71.31的分值成为国内家长教育焦虑指数最高的领域。其中,校园安全和手机上瘾问题成为众多焦虑因素中的焦点。 近些年,国内及海外校园安全问题频发,中国家长对孩子人身安全的担忧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学习成绩的重视,报告显示,将近70%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校园安全问题感到焦虑。当然,孩子年龄越大,家长在这一问题上的相对焦虑指数反而越低。 其中孩子年龄在19岁以上的家长,有35%的人对校园安全的担忧程度为“一般”,与46%孩子在2-5岁年龄段的家长非常关注校园安全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一现象说明孩子年龄越小,自我保护能力越差,家长也就越担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家长的焦虑程度也会逐渐减少。 除校园安全外,孩子手机上瘾是另一个引发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上升的焦点话题。 如今,国内青少年沉迷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随处可见拿着手机玩个不停的中小学生,甚至有些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也都对手机屏幕如痴如醉。 报告中83%的家长都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有手机上瘾的危险而感到焦虑,其中对此“非常担心”的家长占比达到52%。 报告中另一组数据表明,不同学历的家长对孩子手机上瘾问题的焦虑程度各不相同,家长学历越高,对孩子沉迷手机的担心程度也就越小。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家长中对孩子手机上瘾问题感到“非常焦虑”的比例(平均45%)比本科以下学历家长(平均62%)明显低很多。 针对孩子沉迷手机这一现象,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指出,现在00后、10后的孩子们本来就是互联网时代原住民,一出生就处于数码时代,因此想要完全阻止他们接触智能手机是不可能的。 反而,手机或是其他更先进的电子设备,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重要渠道。所以,教育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让孩子懂得手机并不是生活的唯一,才能使手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正向的作用。 摇摆不定的青春期,引起年轻一代家长的恐慌 孩子在12岁甚至于更早,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和变化会愈加明显。伴随而来的是对学校之外各种新鲜事物的向往,和对来自于老师和父母的管制的抵触。 面对孩子们青春期的抵触和叛逆,57%的家长对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和如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感到焦虑。其中,近69%的80后家长对孩子青春期问题感到焦虑,明显高于70后(52.5%)和90后(60%)。 虽然年轻一代的家长在孩子青春期问题上的焦虑程度明显提升,但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和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反而更加敢于正视过去避而不谈的性教育问题。 报告指出,51%的家长对科学地给孩子进行性教育“比较”或“非常”有信心。其中90后家长的自信程度最高,与思想观念较为传统的70后家长(55%对性教育持中立或反对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近七成家长支持课外培训,互联网在线教育成“新宠” 互联网科技发展壮大的今天,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教育资源正在逐渐打破传统地域上的限制,国内家长对校外培训辅导班的认可程度也呈现上升趋势。 67%参与调查的家长认为课外培训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同时有45%的家长更偏爱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说明先进的互联网科技正在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际教育低龄化趋势明显,超半数家长支持孩子出国留学 近些年,中国留学人数呈现大规模增长的趋势,尤其是汇聚全球最多顶级院校,同时又强调通识教育的美国成为诸多国内家庭的首选。 根据教育部今年公布的数据,2017年国内出国留学人数突破60万,其中前往美国留学32万人。报告显示,57%的家长支持孩子出国留学,47%的家长认为18-22岁是孩子出国的黄金阶段,其中90后家长为孩子留学还是参加高考更显焦虑。 众所周知,美国的教育环境在培养孩子主动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中国的初中和高中在传统文化、数理教育方面也是世界领先的水平。 让孩子在出国前拥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对于孩子在未来的自我认知和规划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更多的家长认为如果一定要送孩子出国,最起码也要让孩子在国内完成初中或高中阶段的教育。 在针对不同年龄段家长的调查中显示,78.4%的90后家长对孩子留学选校和选专业感到焦虑或迷茫,80后家长(64.4%)和70后家长(47.3%)的焦虑程度则相对较低。 对此,智课留学总监、资深北美留学申请指导专家朱晛表示,不管留学与否,大学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让孩子在未来成为更优秀的人,因此家长在过程中扮演孩子的“引路人”,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并提供正向的激励和引导,比自作主张地为孩子选择去哪所学校或学什么专业更重要。 我的孩子,我的教育 有时,往往怕输的不是孩子,更多的是孩子父母。教育焦虑不再是中国父母的专属,而是成为全世界父母共同的课题,数据显示美国90%以上的孩子拥有手机,手机上瘾同样是美国父母最头疼的问题! 教育焦虑归根结底是社会环境和教育形态的提升和改变,80后这一代基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比较粗放,所以父母不用做什么,孩子都是同一起跑线。而当环境开始变迁,父母有权为孩子起跑加速时,这种期望也成为现代父母焦虑的重要来源。 当下,父母应该做的是正面焦虑,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成长。从焦虑的认知到家长的自我提升已成为父母的必修课。再接下来的一周内,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及相关教育专家为大家拨开迷雾。 本次报告除了对上述关键点解析,还会从学区房,隔代教育,超纲教学,升学公平等多个角度全面透析教育焦虑问题及现状。想了解有关“家长汇”更详细的报告内容,请关注“智课”公众号(SMARTSTUDY),回复“报告”关键词,即可下载《中国家长教育焦虑调查报告》。 报告来源:智课教育家成长研究院 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6月,作为智课教育发起的公益性研究机构,研究院秉承智课教育“成为能塑造人一生的教育”企业愿景,致力于打造与学校、家庭为一体的教育共同体。因此,研究院以“关注孩子,也关注你”为核心理念,在服务孩子教育的同时,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发展。研究院以专业、科学的视角直面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在孩子教育和自我成长中取得一个良性的平衡。帮助家长解决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困惑与难题,减轻家长的心理焦虑,进而促进家庭教育的成功以及家庭的和谐。 智课教育由韦晓亮、翟少成与许国璋家族联合创办,秉承科技主主义和人文情怀,为学习者提供一站式高品质的国际教育,塑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学习者拥有幸福的能力。[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9月18日 12:36
智课教育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 呼吁关注家长教育焦虑
智课教育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 呼吁关注家长教育焦虑

  2018年9月16日,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在北京举办2018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独家发布并解读了《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届家长汇聚焦“我的孩子,我的教育”,力图从家长的视角思考教育,不仅关注压力中成长的孩子,也为焦虑时代的家长赋能。 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与新浪教育主编雷蕾联合发布报告 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韦晓亮,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事业部总裁翟少成,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2017 “Parents影响力妈妈”、著名传记作家范海涛,新浪教育主编雷蕾,智课留学产品管理中心总监朱晛及现场300多名家长就起跑线教育、低龄化留学及家长自我成长等教育焦虑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与剖析。 “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份子,教育机构需要把更加符合教育本质的教育通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带给孩子们,与学校、家庭一起成为一个强大的教育共同体。使他们获得更好的成绩以外,我们更要帮助孩子拓展学习能力,让他们以后面对新的知识可以自己不断去拓展和补充;除了某个学科的知识以外,更要关注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力。”高燕说。 68%中国家长为孩子教育焦虑 2018年综合焦虑指数达67点 活动现场,智课教育与新浪教育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份《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该报告调研历时15天,面向70到90后家长人群,收集有效问卷3205份,围绕社会环境、教育资源、家庭关系及父母成长等四个影响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维度展开,结论显示: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状态。 在四个维度中,社会环境因素引发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程度最高,学习成绩、校园安全、手机上瘾、学区房等问题成焦虑爆发点。报告发现,超半数家长受到学区房影响感到焦虑,90后家长已开始为孩子教育“未雨绸缪”;隔代教育焦虑问题凸显,80后“二胎”焦虑处于较高水平;同时,75%家长为自身发展感到高度焦虑。 此外,该报告还指出,近半家长可接受的教育花销为家庭收入的40%,在性别对比上,中国妈妈比爸爸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更多精力,且妈妈更愿意为孩子教育支付更高费用;近七成家长认可课外培训,45%家长看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九成家长认为软实力比分数重要,关注孩子综合能力培养;3-6岁被认为是最适合开始学习英语的年纪,18-22岁则是最受支持的出国年纪。 “精细养娃的时代,家长确实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次调查的目标就是从不同维度展示中国家长焦虑现状,引起整个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要分析焦虑背后的原因,探寻整个教化系统中不同教育主体改革及进化的趋势及具体解决方案。”高燕表示。 教育专家、家长代表共同解读教育焦虑,让教育回归本质 本届家长汇上,数位来自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家长代表从各自的专业背景、人生阅历出发,共话教育焦虑难题,深度探讨了在这个焦虑的时代,家长究竟该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未来。 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在解读报告 作为报告的发起人及解读者,高燕表示,“解决家庭教育焦虑的核心是要把孩子还原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非常重要的是家长要暂时把眼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改变我们看待孩子的视角和态度,从理念和能力上持续地成长自己,才能更好地“行不言之教”去积极地影响孩子。”高燕说,“面对孩子,家长需要认识孩子独有的特点,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尊重孩子独立的想法,支持孩子合理的决定,欣赏孩子努力的成果,呵护孩子敏感的心灵。” 智课教育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圆桌论坛嘉宾讨论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开始对平衡好孩子教育与个人成长感到焦虑,对此,范海涛认为:“家长要成为学习型与进取型的家长,自己不断的学习,从而打造人生更好的格局,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台阶。”而雷蕾则从媒体人的角度谈及,媒体应该起到赋能和过滤的作用,一是精选优质内容为家长和孩子赋能,二是避免过度传递焦虑。 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事业部总裁翟少成分享教育经验 “在孩子教育上,我非常注重互动性与趣味性。在我女儿小的时候,我就锻炼他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不断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点,从而培养她的思维力与创造力。”在讨论到“赢在起跑线上”的话题时,翟少成以自己的女儿为例进行了说明。而家长代表则认为,在孩子教育上,家长要学会适当的放手,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一定成为多成功的人,而是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 智课留学产品管理中心总监、资深留学专家朱晛 智课留学产品中心总监、资深留学专家朱晛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大家分析了顶尖留学生的养成攻略。他认为优秀留学生的养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提前学会对于契约的遵守、量化目标和循序渐进、理解复杂的条件反应。同时,学生精细化的学习策略应该建立在对学习内容的整体印象及对不同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及组织结构上。针对家长们非常关注的留学申请问题,他分享道,留学必须以赋能和成长为核心,在申请过程中塑造自己的软硬实力:“硬实力”赋予学生进入理想院校的“能力”,“软实力”赋予学生通过留学实现人生梦想的“能量”。“软硬兼施”,塑造一个更优秀的国际人才。 为家长“充值”情商教育,破解教育焦虑 随着新一代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孩子教育越加注重。而一二线城市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感到焦虑的同时,对自身成长发展也倍感迷茫,而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 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以“关注孩子,也关注你”为核心理念,在服务孩子教育的同时,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发展,促进家庭教育的成功以及家庭的和谐。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理解焦虑,持续成长,智课教育特邀请了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亲临现场,从情商教育出发,解释了为什么父母的焦虑会毁了孩子的成长水平,并给出了缓解焦虑科学有效的方法。 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分享教育观点 “大多数父母焦虑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在诸多比较环境中迷失教育方向,从而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开始变的焦虑不安。焦虑的父母都伴随着很强的控制欲,包办和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没法自己探索学习新技能,不能自主做选择,很容易成为生活的低能儿。此外,焦虑使父母很少鼓励孩子,容易使孩子陷入自卑情绪,难以融入集体中。”张怡筠说。 在如此焦虑的时代,如何做不焦虑的父母?张怡筠认为,成功的父母,在情商教育中要扮演“牧羊犬”的角色,接纳孩子的坏情绪,设立规矩,教导孩子找到情绪解决的方案,从而将孩子培养成为独立自主、有幸福力的情商高手。她认为,父母需要成为孩子的情商教练,并给出了家长抗焦虑的三个方法:第一,家长要充值情商,hold住育儿压力;第二,升级目标,培养未来的孩子;第三,赋能孩子,拥有未来的胜任力。同时她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热爱学习,面对孩子的学习挫折,做出积极的解读和反应。最后,让自己的内心丰盈起来,真正接纳和欣赏与你不一样,与别人不一样的孩子,进而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培养其面向面向未来世界的能力。 张怡筠对智课教育发起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给予高度的认可。她认为,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中国家长正陷入集体教育焦虑中,虽然“焦虑降温”呼声此起彼伏,但却鲜有人真正关注家长群体。而此次智课教育从家长视角出发,致力构建家庭、学校与教育机构为一体的共同体,有助于孩子的教育及家长的成长,同时促进教育产业的进化。 教育是一个慢工程,而击碎教育焦虑同样需要一段漫长的路。智课教育董事长兼CEO韦晓亮表示:“智课教育将一直用理性的科学和感性的良心来做教育,不仅重视孩子软硬实力的培养,也时刻为焦虑的家长赋能。”据悉,未来,智课教育将每年定期举办国际教育家长汇,持续关注家长教育相关问题。而家长成长研究院也将在未来深度思考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调研,为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及其自身成长助力。 关注“智课”公众号(SMARTSTUDY),回复关键词“报告”,下载完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9月18日 12:33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报告发布:家长综合焦虑指数达67点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报告发布:家长综合焦虑指数达67点

  新浪教育讯9月16日,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在北京举办“2018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首次发布并解读《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届家长汇聚焦“我的孩子,我的教育”,不仅关注压力中成长的孩子,也为焦虑时代的家长赋能。 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与新浪教育主编雷蕾联合发布报告 活动现场,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表示:“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份子,教育机构需要把更加符合教育本质的教育通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带给孩子们,与学校、家庭一起成为一个强大的教育共同体。使他们获得更好的成绩以外,我们更要帮助孩子拓展学习能力,让他们以后面对新的知识可以自己不断去拓展和补充;除了某个学科的知识以外,更要关注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力。” 68%中国家长为孩子教育焦虑 2018年综合焦虑指数达67点 据了解,本次智课教育与新浪教育联合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调研历时15天,面向70—90后家长人群,收集有效问卷3205份,围绕社会环境、教育资源、家庭关系及父母成长等四个影响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维度展开,结论显示: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状态。 在四个维度中,社会环境因素引发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程度最高,学习成绩、校园安全、手机上瘾、学区房等问题成焦虑爆发点。报告发现,超半数家长受到学区房影响感到焦虑,90后家长已开始为孩子教育“未雨绸缪”;隔代教育焦虑问题凸显,80后“二胎”焦虑处于较高水平;同时,75%家长为自身发展感到高度焦虑。 此外,该报告还指出,近半家长可接受的教育花销为家庭收入的40%,在性别对比上,中国妈妈比爸爸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更多精力,且妈妈更愿意为孩子教育支付更高费用;近七成家长认可课外培训,45%家长看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九成家长认为软实力比分数重要,关注孩子综合能力培养;3-6岁被认为是最适合开始学习英语的年纪,18-22岁则是最受支持的出国年纪。 “精细养娃的时代,家长确实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次调查的目标就是从不同维度展示中国家长焦虑现状,引起整个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要分析焦虑背后的原因,探寻整个教化系统中不同教育主体改革及进化的趋势及具体解决方案。”高燕表示。 教育专家、家长代表共同解读教育焦虑,让教育回归本质 数位来自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家长代表从各自的专业背景、人生阅历出发,共话教育焦虑难题,深度探讨了在这个焦虑的时代,家长究竟该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未来。 作为报告的发起人及解读者,高燕表示,“解决家庭教育焦虑的核心是要把孩子还原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非常重要的是家长要暂时把眼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改变我们看待孩子的视角和态度,从理念和能力上持续地成长自己,才能更好地“行不言之教”去积极地影响孩子。”高燕说,“面对孩子,家长需要认识孩子独有的特点,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尊重孩子独立的想法,支持孩子合理的决定,欣赏孩子努力的成果,呵护孩子敏感的心灵。” 智课教育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圆桌论坛嘉宾讨论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开始对平衡好孩子教育与个人成长感到焦虑,对此,范海涛认为:“家长要成为学习型与进取型的家长,自己不断的学习,从而打造人生更好的格局,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台阶。”而雷蕾则从媒体人的角度谈及,媒体应该起到赋能和过滤的作用,一是精选优质内容为家长和孩子赋能,二是避免过度传递焦虑。 “在孩子教育上,我非常注重互动性与趣味性。在我女儿小的时候,我就锻炼他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不断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点,从而培养她的思维力与创造力。”在讨论到“赢在起跑线上”的话题时,翟少成以自己的女儿为例进行了说明。而家长代表则认为,在孩子教育上,家长要学会适当的放手,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一定成为多成功的人,而是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 智课留学产品中心总监、资深留学专家朱晛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大家分析了顶尖留学生的养成攻略。他认为优秀留学生的养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提前学会对于契约的遵守、量化目标和循序渐进、理解复杂的条件反应。同时,学生精细化的学习策略应该建立在对学习内容的整体印象及对不同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及组织结构上。针对家长们非常关注的留学申请问题,他分享道,留学必须以赋能和成长为核心,在申请过程中塑造自己的软硬实力:“硬实力”赋予学生进入理想院校的“能力”,“软实力”赋予学生通过留学实现人生梦想的“能量”。“软硬兼施”,塑造一个更优秀的国际人才。 为家长“充值”情商教育,破解教育焦虑 随着新一代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孩子教育越加注重。而一二线城市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感到焦虑的同时,对自身成长发展也倍感迷茫,而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 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以“关注孩子,也关注你”为核心理念,在服务孩子教育的同时,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发展,促进家庭教育的成功以及家庭的和谐。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理解焦虑,持续成长,智课教育特邀请了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亲临现场,从情商教育出发,解释了为什么父母的焦虑会毁了孩子的成长水平,并给出了缓解焦虑科学有效的方法。 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分享教育观点 “大多数父母焦虑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在诸多比较环境中迷失教育方向,从而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开始变的焦虑不安。焦虑的父母都伴随着很强的控制欲,包办和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没法自己探索学习新技能,不能自主做选择,很容易成为生活的低能儿。此外,焦虑使父母很少鼓励孩子,容易使孩子陷入自卑情绪,难以融入集体中。”张怡筠说。 在如此焦虑的时代,如何做不焦虑的父母?张怡筠认为,成功的父母,在情商教育中要扮演“牧羊犬”的角色,接纳孩子的坏情绪,设立规矩,教导孩子找到情绪解决的方案,从而将孩子培养成为独立自主、有幸福力的情商高手。她认为,父母需要成为孩子的情商教练,并给出了家长抗焦虑的三个方法:第一,家长要充值情商,hold住育儿压力;第二,升级目标,培养未来的孩子;第三,赋能孩子,拥有未来的胜任力。同时她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热爱学习,面对孩子的学习挫折,做出积极的解读和反应。最后,让自己的内心丰盈起来,真正接纳和欣赏与你不一样,与别人不一样的孩子,进而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培养其面向面向未来世界的能力。 张怡筠对智课教育发起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给予高度的认可。她认为,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中国家长正陷入集体教育焦虑中,虽然“焦虑降温”呼声此起彼伏,但却鲜有人真正关注家长群体。而此次智课教育从家长视角出发,致力构建家庭、学校与教育机构为一体的共同体,有助于孩子的教育及家长的成长,同时促进教育产业的进化。 教育是一个慢工程,而击碎教育焦虑同样需要一段漫长的路。智课教育董事长兼CEO韦晓亮表示:“智课教育将一直用理性的科学和感性的良心来做教育,不仅重视孩子软硬实力的培养,也时刻为焦虑的家长赋能。”据悉,未来,智课教育将每年定期举办国际教育家长汇,持续关注家长教育相关问题。而家长成长研究院也将在未来深度思考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调研,为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及其自身成长助力。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9月16日 20:03
范海涛 张怡筠 翟少成 雷蕾等教育专家共话教育难题
范海涛 张怡筠 翟少成 雷蕾等教育专家共话教育难题

   五位嘉宾紧紧围绕“我的孩子,我的教育”的主题,深入剖析了由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中提及的几大话题,探讨了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今天的我们究竟该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未来。 在这个越来越注重教育的时代,每个家庭都希望给子女最好的教育。但随着网络信息、科学技术的爆炸性增长,纷繁芜杂的教育理念、眼花缭乱的培训辅导都在试探或挑战着社会、学校及父母的教育。究竟我的孩子,谁的教育? 2018年9月16日,在智课教育携手新浪教育举办的2018国际教育家长汇圆桌论坛上,2017parents影响力妈妈、著名传记作家范海涛, 台湾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新浪主编雷蕾,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中美双师学堂总裁、少儿国际教育专家翟少成,及家长代表共同开启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国际教育家长汇圆桌论坛讨论 五位嘉宾紧紧围绕“我的孩子,我的教育”的主题,深入剖析了由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中提及的几大话题,探讨了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今天的我们究竟该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未来。 以下为圆桌论坛的实录内容: 范海涛:我除了是传记作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 新手妈妈。我的女儿在2017年出生,如今刚刚满20个月。有了孩子之后,我发现我进入了一个叫做“焦虑”的新星球,从孩子的安全到孩子的教育,每个新的领域都成为了我焦虑的爆发点。包括什么时候教她学英文,什么时候开始教她认字,要不要教她认字,当我越来越获得这些信息的时候,我反而变得更加焦虑。所以我想跟在座的每一个朋友来讨论一下,你们怎么看待家长的教育焦虑,你们作为家长,你们焦虑吗? 翟少成:对于中国大部分家庭来说,教育焦虑都是家长自身的问题。所以,我从创业第一天就给自己下了一个决定,绝对不能做一个丧偶式的家庭,因此我把课余所有的时间来陪伴我的家庭成员。很多家庭的焦虑都集中在什么时候学英语?科学表示,3-12岁人的大脑当中学习语言的区域是处在敏感区,所以家长不用焦虑,可以3岁开始就培养他学习英语。 张怡筠:许多高知妈妈面临事业的暂停或者未来方向都多多少少感到徘徊和犹豫,但很多时候这些焦虑都与孩子无关,大概80%的焦虑是来源于对未来的恐慌。其实人生每个阶段都如此,如果你没有孩子,也有自己另外的焦虑。所以人生无处不焦虑,面对它、适应它、恐怕是我们个人成长的关键任务,如果家长想明白这一点,发觉不过就是出现了打怪的另外一个组合而已,也许就不会倍感焦虑了。 范海涛:随着智能手机和电子设备的崛起,许多孩子陷入了手机上瘾的问题,所以我特别想问一问家长朋友,您是怎么看待智能手机的崛起,尤其是现在跟课堂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这件事? 冯维维:我不觉得手机是很糟糕的事情,只要家长积极沟通,起到引导作用,手机是可以帮助孩子学习的。我女儿的外语学习除了和老师相互交流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看美剧、音乐剧。 翟少成:智能手机是大势所趋,你不可能阻止它的发生,但要引导如何使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和契约,在相信孩子的同时,不断地呵护整个互动。如果引导得到,甚至可以通过使用手机这件事,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范海涛:在育儿过程中我突然发现,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因为我是一个文字工作者、自由职业者,过去的人生轨迹非常自由,现在只有变成一个高度自律的人,我才能教给我自己的孩子变成高度自律的人,或者给他制定规则的时候才有说服力,所以育儿对我来说还是有一些颠覆性的感受。 雷蕾:作为媒体人,我们每天可能身边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很健康积极向上的,有的肯定是很负面的,尤其是在家庭教育这一块。我们也会有意识地引导这种舆论,会筛选一些典型案例,给家长做一些疏导,告诉他们怎么样去正面解决问题,因为我觉得逃避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只有直面它,找到里面的规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让家长知道其实自己的成长、自己的教育意识的升级,才能真正地推进家庭教育的升级。 范海涛:有了孩子之后,整个家庭的关系真的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所有孩子的问题就变成第一位了,尤其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了整个家庭的重心。所以涉及到下面一个问题,有了孩子之后,怎么来平衡整个家庭的关系? 雷蕾:大家都会说感觉生完孩子是入了一个坑,当然这个坑是一个坑接着另一个坑,而不是说你从一个坑里爬出来,就不再有坑了。既然是这样,我们不如正面去面对,去处理,最重要的是沟通,关注每个成长的细节,你会觉得自己是充满幸福的,孩子给到你一些回应,包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跟你一起分享的时候,你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很值得的。另一部分,要跟自己的先生包括跟自己家里的老人保持沟通。其实家庭的规则也是需要建立的,家里所有人达成一致,当然指的这个规则不是同一个事情同一个看法,但是达成相对比较平衡的规则,可能在里面的人找到相对舒服的区域,就没有以前那么纠结了。 翟少成:在中国两个人的事情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甚至还会是第三个家庭的事情,特别复杂。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和配偶一定要达成共识,遵循一定的标准。 范海涛:有两句话,我特别喜欢,觉得很适合用于家长的焦虑。一句是,我觉得时间就是朋友,时间看得见。我发现焦虑有的时候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只有我们一点一点去解决它,早晚有一天时间会看见我们的努力。另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叫顺势而为,我觉得每个家庭的情况其实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具体情况也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顺家长的势、顺孩子的势,让我们顺势而为更好地成长。谢谢!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马小云[详情]

雷蕾:摆脱教育焦虑离不开媒体的理性引导
雷蕾:摆脱教育焦虑离不开媒体的理性引导

  从一个媒体平台的角度,我们在筛选信息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引导舆论,从家长活跃的平台中,筛选典型案例,做积极疏导,直面问题,而非逃避。 新浪教育主编 雷蕾 尊敬的嘉宾、媒体同仁、家长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新浪网教育频道的主编雷蕾。 今天的关键词,就是“焦虑”二字。这个词也正好是新浪教育和智课教育共同推出中国家长教育焦虑调查报告的关键契机。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每天看到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有耳闻,比如说刷爆网络10万+的《牛蛙之伤》,《月薪3万还不足以撑起一个孩子的暑假》,还有《陪娃写作业致心梗》,大家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包括媒体上看到各种各样这类文章,不知道这些文章是不是也加重了大家的焦虑感。 大家觉得现在中国家长焦虑指数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量级? 在这里我稍微做一个剧透,中国家长的焦虑指数已经达到67点,属于比较焦虑的状态。 解决家长教育焦虑,从正视焦虑开始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同时也是一个妈妈。 从有了宝宝开始,从我还是一个准妈妈开始,到她出生,再到学龄前,方方面面都让我、我的家庭包括我的父母感到焦虑。 其实,作为媒体人,我更应该保持冷静,但是有时候很难,因为环境,包括我的同龄人,包括刚刚提到的,最大的90后已经都28岁了,都让我感受到深深的焦虑。 所以我想,我们有必要联合智课教育这样一家专业的教育机构,来推出这样的调查问卷,帮助中国家长看到焦虑到底产生在哪些方面,我们能不能联合专家一起帮大家解决这些焦虑。 清晰评估孩子定位,选择积极视角直面问题 我们身边每天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有些健康积极向上,有些很负面,尤其是在家庭教育这块。我认为其最大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的认知和期待不匹配。 总有家长觉得,我的孩子应该是一个学霸,其实并没有做清晰的评估,包括自己家庭处在什么阶层,孩子的状态,而这种不匹配,是导致认知焦虑的很大原因。 很多话题,如学区房、孩子成绩、以及校园安全等,在各种社交媒体被频繁提到,这一方面引起了家长的恐慌,而且或多或少影响了家长决策。 我希望孩子能在积极健康、正能量的环境里成长,我会很小心地挑选朋友关系和社群,避免过多负面情绪倾诉的群体,尽量去交流怎么解决问题,引导积极向上的情绪,成为一个“佛系妈妈”。 从一个媒体平台的角度,我们在筛选信息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引导舆论,从家长活跃的平台中,筛选典型案例,做积极疏导,直面问题,而非逃避。 我们只有直面它,找到里面的规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让家长知道只有自己成长、自己的教育意识得到升级,才能真正地推进家庭教育的升级。 充分沟通,建立规则,关注幸福的细节 我是一个新手妈妈,宝宝21个月。 在妈妈群里看到这样的话,生完孩子是入了一个坑,但这是一个坑接着一个坑,而不是过了一个阶段就好了。既然是这样,我们不如正面去面对,去处理,最重要的是沟通,关注孩子每个成长的细节,你会觉得自己是充满幸福的,孩子给到你一些回应,包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跟你一起分享的时候,你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很值得的。 另一方面,要跟自己的先生,包括跟自己家里的老人保持沟通,其实家庭的规则也是需要建立的,家里所有人达成一致,当然这个规则不是指同一个事情同一个看法,而是找到相对平衡的规则,在里面的人能找到相对舒服的区域,就没有那么纠结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与仅仅为孩子的成长感到焦虑相比,家长可能更加需要重视的是自己的成长,付出足够的努力和耐心,静待花开就好了,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李子云[详情]

朱晛:用心理学化解低龄留学阶段的家长焦虑
朱晛:用心理学化解低龄留学阶段的家长焦虑

   契约精神是基础,如果不听从社会上的任何指令,一定会到处碰壁。其次,还要量化目标,让努力更有效率而不是胡乱发力。最后,学生自己要理解自己对于事物条件反射条件形成的过程。 “不敢休息,不敢松懈。总感觉稍加松懈,孩子的成绩就会退步,未来被其他人淘汰!” 家长教育焦虑已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没有哪个家长不在为孩子的成绩发愁,天价补习班、百万学区房、离职陪读等纷至沓来。 然而,孩子需要的是适合自身成长的教育,不是一味追求成绩,越来越多家长将目光转移到出国留学,向往个性化的教学培养方式。 在2018年9月16日的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上,智课教育旗下家长成长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 中显示49%的80后家长和57%的90后家长在有让孩子出国留学的意愿,而且是在低龄阶段。 在会上,前加拿大BC省自由党青年部副主席、资深留学专家、智课留学产品管理中心总监朱晛做了名为《低龄化留学,家长你真的准备好了吗》的主题演讲,用行为主义、社会认知、元认知和学习动机为家长如何对低龄留学生出国做准备指点迷津。 在全省倒数第四、盛产黑帮的学校靠自己完成学业 作为演讲上百场次留学辅导的专家,朱晛认为无论是在大会上分享留学干货信息还是教学生们方法,总会不断衍生新的问题。 所以,他为了这次的演讲做了很大的尝试,从人的心理出发,更加理论和科学的谈一下顶级留学生的培养攻略。 朱晛首先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在中学时移民加拿大,分配到的公立高中是全省排名倒数第四的学校。同时,这个学校大部分是像他这样的新移民,种族问题十分突出,并且许多黑帮分子都出自这个学校。 一般的人看到这样的环境都会望风而逃,这在国内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然而,朱晛却坚持完成了学业,并且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与他一起的还有五个华人小伙伴,他们一同学习生活,最后学成了两个博士、一个硕士和一个Facebook的高级工程师,最后一个是滑铁卢大学的高材生,还获得加拿大国际象棋第三名。 在学习期间,朱晛坦言父母并没有给予很多的帮助,自己生活和打工赚钱,到了大学自己买东西,没有依靠父母过。联想到之前遇到过国内家长和学生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从心理这个根源解决问题就显现的尤为必要。 塑造人格:独立从培养孩子的行为和社会认知开始 行为、环境和自我效能,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他更多是这三个东西的交替。 讲行为主义时,朱晛先举例说明在于孩子沟通时家长常犯的“惩罚和奖励没有形成平衡”,比如拿孩子多次软磨硬泡终于让妈妈不耐烦买了一个小熊来说,家长就烦了“奖励小于惩罚”的错误。 孩子会形成只要多要求几遍就会给我买的认知,而成本不是斥责两句。还有奖励大于惩罚、过度奖励导致依赖和单一行为强化三种情况也分别举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当谈及学生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成长时,契约精神是基础,如果不听从社会上的任何指令,一定会到处碰壁。其次,还要量化目标,让努力更有效率而不是胡乱发力。最后,学生自己要理解自己对于事物条件反射条件形成的过程。 在了解完传统的行为理论后,学生才会真正的了解自己,而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是成长环境的问题,还可以说是社会中的榜样效应。 作为家长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在上映什么样的电影和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明星,在价值观未形成之前,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榜样”,放任自流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自我效能通俗来讲就是人类本能的学习能力,观察一下孩子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探索世界、探索身边东西的欲望和能力,并且给他提供很多的外部支持,非常非常重要。 用元认知建立正确的学习攻略,目标动力更加清晰 在给学生塑造好人格后,朱晛接下来讲到演讲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元认知。所谓的元认知,是我们怎么样对我们吸取知识的过程进行认知,我们如何了解这个过程。 学生有了自己的元认知后才会真正的“会学习”,以面试为例,有些面试者可以侃侃而谈半个小时,然而不一定是懂得深,只是因为工作很多年以后,把表面的知识全部记住了,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一个东西。 对比中美的中小学教育可以看出,中国学校的教育更多是建立记忆的技巧和学会笔记和巧妙的解题方法。美国低龄教育是建立对学习内容的整体印象并理解意义,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组织结构加上对于知识的观点。 所以这种对于“元认知”的差别就导致了为什么在中学时期中国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试表现永远远远超过西方学生的,但是进入大学以后,你会发现中国学生的表现直线下降。 最后,到了家长们最为关注的“怎么样给学生创造动机?” 朱晛表示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牵扯了不同的动机种类,学生的动机可以简单分为表现目标、回避性目标和掌握性目标,现在在美国很多高中已经开始研究怎么用掌握性目标去做对学生一个全新考察。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不同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动机才能达成共同的目标。 在目标也就是创造学习动机时需要完成三点,一是时刻调整学生的学习目的,以掌握核心目标,二是适当的建立外部的奖惩激励,三是量化可实现的短期目标,给学生创造前进的信心,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完成所有的成长过程。 演讲的最后,朱晛着重强调了陪伴和责任是最好的朋友,成长的责任很大的一部分在家庭,另外一部分在学校。家长把自己隔绝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之外,这是绝对不可取的一件事,所以陪伴和成长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负完整的责任。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马小云[详情]

高燕:回归教育本质 关注孩子未来 赋能家长成长
高燕:回归教育本质 关注孩子未来 赋能家长成长

   解决家庭教育焦虑的核心是要把孩子还原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非常重要的是不要用成绩定义我们的孩子,家长要暂时把眼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改变我们看待孩子的视角和态度,从理念和能力上持续地成长自己,才能更好地“行不言之教”去积极地影响孩子。 “每个孩子都该有不同的样子,他们不该是千篇一律的,教育最该追求的效果是帮助孩子有限度地成长为可以成长的样子。” 2018年9月16日,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在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共同举办的国际教育家长汇上,谈及到教育的本质时表示。 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 不要用成绩定义我们孩子的成长 报告调研历时15天,面向70到90后家长人群,收集有效问卷3205份,围绕社会环境、教育资源、家庭关系及父母成长等四个影响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维度展开,结论显示: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状态。 作为报告的发起人及解读者,高燕表示,“精细养娃的时代,家长确实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次调查的目标就是从不同维度展示中国家长焦虑现状,引起整个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要分析焦虑背后的原因,探寻整个教化系统中不同教育主体改革及进化的趋势及具体解决方案。” 在四个维度中,社会环境因素引发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程度最高,学习成绩、校园安全、手机上瘾、学区房等问题成焦虑爆发点。虽然调查显示近九成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软实力培养比学习成绩重要,但在当前的整个教育体系之下,学习成绩仍是家长最为焦虑的原因。 对此,高燕认为,家长之所以将学习成绩视为引发焦虑的第一影响因素,是因为大部分家长不自觉地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生命去对待,而是把孩子当成是自身遗憾的弥补者,继承者,期待孩子成为他们希望的样子。家长一旦过度期望和焦虑就会影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加自身的焦虑,仿佛进入了死循环。 “解决家庭教育焦虑的核心是要把孩子还原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非常重要的是不要用成绩定义我们的孩子,家长要暂时把眼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改变我们看待孩子的视角和态度,从理念和能力上持续地成长自己,才能更好地“行不言之教”去积极地影响孩子。”高燕说。 校园霸凌孩子的心里可能都住着一个折翼的天使 调查显示,70%的家长担心孩子校园安全的问题,对此,高燕认为,家长需要关注孩子心里情绪的变化,重视孩子隐藏事情背后的疼痛。 “校园安全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我们经常会站在被害者的心态来看,但其实受霸凌的可能是我们的孩子,霸凌的也是我们的孩子。”在谈及到校园安全的问题时,高燕认为,无论是霸凌者还是受害者都是需要被关注的孩子。家长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再敏感一点,如果你的孩子开始变得沉默不语,你要关注他,让他对你打开心扉,必要的时候请求一些专家的帮助,比如说心理咨询、辅导老师。同时,学校也要重视校园霸凌问题,不要采取大事化小的态度去轻视它,立法机构要有更严格的标准界定,如果触犯了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每个魔鬼的心里可能都住着一个折翼的天使,我们要给孩子再多一点点的关注,在生活中拒绝实施暴力,拒绝让孩子看到更多的暴力,给孩子更多的爱,我们就做给他们看,而不是严厉地要求他们去做,我们希望他优秀成长,你做给他看比任何外在因素都有效。少了一个实施霸凌的人,当然就少了一个被霸凌的孩子。”高燕说。 回归教育本质,智课教育为家长与孩子赋能 教育的本质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的知识堆积。在这焦虑的时代,家长究竟该怎么做呢? “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给这个种子施以阳光、雨露、土壤和空气,然后静待花开,最后做一个甘于寂寞的旁观者。我们不是给的太少,我们是给了太多不该给的东西,我们不是管的太少,我们是管了太多不该管的东西。”高燕认为。她建议,面对孩子,家长需要认识孩子独有的特点,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尊重孩子独立的想法,支持孩子合理的决定,欣赏孩子努力的成果,呵护孩子敏感的心灵。 而像类似智课教育这样的教育机构,作为整个大的社会教化系统不可分割的一分子,该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呢?高燕强调,对教育机构而言,我们要努力地来提供更加符合教育本质的教育,与学校、家庭一起成为一个强大的教育共同体。智课教育一直强调的是,帮孩子追求的教育结果绝对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孩子学习力的培养。我们在帮孩子申请留学时,看重的不仅仅是他有没有进入美国名校,而是学校是否适合孩子。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李子云[详情]

翟少成:让家庭教育从“焦虑”中解脱出来
翟少成:让家庭教育从“焦虑”中解脱出来

  作为家长,在不可能阻止孩子使用手机的前提下,要关心的是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他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和契约,在相信孩子的同时,不断地呵护整个互动。如果引导得到,甚至可以通过使用手机这件事,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和大多数中国家长不太一样,我觉得孩子的教育大可不必焦虑。当然这也和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 2018年9月16日,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中美双师学堂总裁、少儿国际教育专家翟少成在智课教育旗下品牌USKid中美双师学堂举办的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中首谈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看法。 谈学习成绩:孩子的成长需要顺势而为 据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调查显示,68%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尤其在孩子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对此,翟少成表示大部分焦虑来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想要解决焦虑需要顺势而为。 以孩子学英语为例,3-12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布洛卡区处于敏感期,它会把所有语言全都误认为是母语。而且科学已经表明,孩子在该时期学习的母语最高能够达到8门。所以3岁开始就培养孩子说英语,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同时,翟少成也分享了自己女儿的经历。他从女儿2岁开始,就用英语和她交流。四年之后,女儿去美国读书,仅仅两周时间,就完全适应了那里。而且能够很好地沟通。 除此之外,翟少成也提到回国后女儿的学习成绩。“我女儿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在班上表现的不是很理想,但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翟少成的解决之道是从自身做起,利用女儿喜欢英语这个兴趣,用英语跟女儿讲数学,讲语文……“我全程是用英文讲解的,她也会用英文跟我互动,不管最后讲得怎么样,这个过程非常有意义。”翟少成笑道。 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事业部总裁翟少成参与圆桌讨论 谈手机“上瘾”:时代的趋势下,焦虑不如引导 在圆桌讨论中,翟少成针对“智能手机的崛起,尤其是跟课堂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手机已经是时代的大趋势,不可避免。从《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获知,83%家长对孩子有“手机上瘾”问题而感到焦虑,但与其焦虑不如合理引导。 翟少成进一步解释,作为家长,在不可能阻止孩子使用手机的前提下,要关心的是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他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和契约,在相信孩子的同时,不断地呵护整个互动。如果引导得到,甚至可以通过使用手机这件事,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女儿8岁的时候,翟少成和女儿进行了一次很严肃的谈话。他告诉女儿“网上的防守沉迷APP非常先进,你在手机上搜索什么网站,我都知道。但是爸爸不愿意用,因为我相信你。但一旦你违反了规则,我就会天天用这个软件来监控你所有的行为。”翟少成表示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她灌输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 翟少成提到孩子现在参与家庭读书会,必须接触手机,另外他也允许孩子刷抖音。“这个真的管不了。”但他会引导女儿使用手机搜索自己想要的答案,“她大概从五六岁的时候,就知道不懂什么可以去搜索,不用问我。” 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事业部总裁翟少成(左一)参与圆桌讨论 谈少儿教育:家长一定要参与孩子的早期教育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数据表明,“45%家长偏爱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59%家长认可外教教学效果”、“在授课形式方面,相比较一对一,72%家长认为小班教学效果更好” ……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愈发重视。 身为少儿国际教育专家,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翟少成建议家长一定要参与其中。如果家长本身就是专业人士,当然更好;如果不是,一定要找专业人士。 如何找到专业的老师来帮助孩子学习英语?翟少成给出了三大标准。第一个,外教的母语必须是英语;第二个,必须是持证上岗的老师,即有教师资格证的,比如,USKid的老师全部都是北美小学的现役老师,这个是其它机构几乎没有的;第三个,幼儿和少儿的课程必须分开,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是不一样的,不能统一用一个风格的教材和内容。另外也要有非常完善的分级阅读体系。 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事业部总裁翟少成(左一)参与圆桌讨论 翟少成说道,“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USKid在选择外教的时候,一定会满足这些条件。这个是最基本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不会变。”这些标准背后的逻辑也非常简单。比如“是不是金发碧眼的就是外教?”,或者换一个角度,“是不是黑头发黑眼睛的就是中教?”。如果你不会随便的选择一个黑头发黑眼睛的人来教你孩子语文,那为什么可以随便选择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来教你孩子英语呢? “智课教育、USKid一直以来都秉承科技主义和人文情怀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希望可以和拥有相同情怀、有一定能力的教育同行,把我们高品质的教育传递给更多的孩子,惠及到更多的中国家庭。我们希望可以跟更多的父母一起,帮助中国孩子成长。”翟少成如是说。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马小云[详情]

张怡筠:抗焦虑大法三步曲 打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
张怡筠:抗焦虑大法三步曲 打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

   新世纪家庭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情商好、习惯好、身体好的“新三好孩子”,帮助孩子找到他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养成面向未来情商、思维等关键胜任力。真正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是父母落后的育儿观。 在开始分享前,先花一分钟做个自我介绍。我就是从小有内在动机,想要成为最好的自己的那种孩子。我从12岁就决定要念心理学,长大做心理学家。毕业之后到了美国的理工学院拿了心理学的博士学位,后来在一所大学担任MBA、EMBA和博士班。我教了11年书,从1996年开始研究情商。 情商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 为什么十多年来一直做孩子的情商教育呢? 我常常在节目中看到一些成年人活得很辛苦,结了婚以后不开心,有了小孩以后更焦虑,这让我感到心疼,更为他们的父母未能教育他们拥有抗压受挫的情商力而感到遗憾。于是我决定不再做大人的心理咨询,我要在生命的前端做孩子的情商教育,因为预防先于治疗。 如果爸爸妈妈知道方法,不但自己不用焦虑,还可以培养出来未来不会有太大压力、也完全不需要过分焦虑的孩子。 所以我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希望把情商这个概念在每个年龄段该发展的指标以及科学有效的方法整理出来,帮助爸爸妈妈更有效地来做家庭教育,培养快乐开心的孩子。 “教育焦虑”正在毁掉你的家庭教育 很多妈妈说焦虑是因为希望给孩子很好的教育,然而事实上爸爸妈妈的焦虑却在毁掉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焦虑的爸妈只会提要求,对孩子的需求却没反应。第二,爸妈焦虑高,导致孩子的入园焦虑也高。 很多大人每次来咨询都只问孩子的问题,有没有?我们家孩子不爱写作业怎么办?我们家孩子不开心怎么办?我们家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每一次都在说孩子状况不好,却从来不关注自己的状况。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老爸老妈先优化自己,只有这么做,你才能真正把家庭教育做好。 怎么做不焦虑的父母呢?第一,充值你的情商。第二,升级你的育儿目标。第三,想办法赋能你的孩子。 给“杏仁核”降温,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要想办法为你的情商充值,hold住你的压力。怎么充值呢?在大脑会有一个地方管我们的情绪——边缘系统;所有的焦虑、压力、愤怒等育儿过程中的情绪都从这里来——杏仁核;而大脑理性的区域,叫大脑皮质,是我们的理性脑,所有的思考逻辑做决定都在这里发生。杏仁核激动了,你的大脑皮质有点像手机死机了,怎么按都没有用,这时候你就无法理解,也不知道该做合宜的育儿行为了。 接下来怎么办?两个重要的心得,第一,情绪是本能,情商是本领,情商是可以后天培养学习的。第二,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怎么处理心情?科学验证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两拍吸气,八拍屏气,四拍吐气,做5分钟。深呼吸会帮助你把副交感神经体系再重新激活,最有助于活化大脑皮质前核——做决定的脑区。 如果你很容易焦虑,常常做这个练习,大脑的杏仁核的敏锐度会比较低,你就能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生气,有能力Hold住脾气,不乱发脾气,还会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想,他到底为什么在这个年龄段会做这样的事情,他需要什么帮助,这样才能经营好亲子关系。有能力就没焦虑了,这是最重要的事。 培养“情商好、习惯好、身体好”的未来孩子 未来已来,各位有很深的意识吗?AI时代来了,很多环境大幅度改变了,现在培养的是未来的孩子,而我注意到有很多爸妈用过去的育儿理念和教育方法,想要培养未来的孩子,基本上做不到。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教授说,“在人工智能的未来,人类必须紧守情商和韧性,才能赢得与机器的战争”。心理学家研究也发现,情商是一个人这辈子能快乐与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自己认为在全人类的现在,情商力是快乐成功的关键,而在半人类的未来,情商是更珍贵的未来竞争力。 因此爸妈妈最该做的事情是抬起头做教育,不用过时的方法衡量孩子的能力,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愿意朝着自己定的目标前进,形成面向未来的情商及科学力、创造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关键胜任力。21世纪我鼓励爸爸妈妈做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情商好、习惯好、身体好的三好孩子。因为成长比成绩重要太多了。 为孩子胜任未来的能力赋能 我们之所以很焦虑,是因为我们觉得孩子没有能力,而孩子之所以没有能力,是因为爸妈没有帮助孩子培养能力。 很多爸妈问我了,情商教育有何用? 人生的道路上其实是有很多挑战的,各位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孩子准备好“打怪”装备。作为爸爸妈妈,要思考的是,我不帮你做,我也不催你做,怎么办?我希望你的背包里有你自己的装备,将来你碰到问题就可以自己化解,不管发生什么状况,都不会离快乐太远,这就是高情商人的人生模样。 怎么知道自己孩子情商高不高?压力管理、抗挫能力、愤怒管理、冲突管理、很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是一个很棒的团队人,想法积极乐观,沟通能力很好,懂得察言观色,礼貌应对他人,有同理心,这些都是高情商所需的特质。最后有一点很重要——好学,孩子没有这一点,基本很难活在未来。 设规矩,做孩子的“牧羊犬型”情商教练 前面好几位专家都提到要有契约意识。站在我们的立场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遵守规则。怎么做呢? 第一,你应该根据他的年龄明确制定玩电子产品的固定时间并坚决执行。如果碰到你的孩子时间到了不愿意停止怎么办?你可能会同意他再打5分钟,这时你就知道应该早5分钟提醒他,而不是到30分钟,再让你玩5分钟。 第二,如果设立了规矩之后,孩子还要闹,父母就要做“牧羊犬型”的情商教练。 先接纳他的情绪,理解他的感受;然后说决定——现在请你收起来了,因为我们说好了就打30分钟,最后再加一句话——我决定和你一起遵守这个约定;这么一说,孩子跟你都容易冷静和平静下来。有的爸妈说我已经牧羊犬了,你怎么不听话?因为孩子可能是N次胡乱教育的结果,你也要N次才能帮助他找到力量来实现自我管理。你一定要比孩子更有耐心,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是爱他的、懂他的,这件事情是要遵守约定的。之后他的大脑皮质就会非常有能力,从而能自我管理。 学习成绩 = IQ (学习力)+ EQ(情商力) 很多中小学的爸妈焦虑的原因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学习不好,各位觉得该怎么办? 孩子没考好的时候,爸爸妈妈除了要为他找家教,帮助他把不会的补上之外,最重要的是捍卫他热爱学习的天性,不要为他考试失败作消极解释,例如“你太笨了,老师考的太难了,老师教的不好”等,而要为他找出原因,作积极的解释,让他感到他可以自己掌控结果,只要努力下次就会进步。 父母幸福是孩子幸福的关键 最后,我觉得特别重要,父母很焦虑的原因是不仅自己要过好,还要确保孩子过好。事实上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而非父母的联属生命。父母的责任不是干涉包办,而是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点亮热情,成就最精彩的他自己。这样一来,你只需要活出你自己,你不需要活孩子的生命,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总结一下就是,第一,家庭教育要从情商教育开始;第二,不焦虑你才能做教育;第三,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幸福,爸爸妈妈先要让自己幸福,这是孩子未来能够幸福成功的关键。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李子云[详情]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报告:成长烦恼不再是孩子专属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报告:成长烦恼不再是孩子专属

  在中国,孩子的教育始终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中华儿女善于传承,望子成龙的期待自然也就从未改变过。从婴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到升学考试,再到高考或者出国留学,父母在教育上的焦虑范围已经完成了从呱呱落地到毕业走向社会的一站式布局。 2018年9月16日,智课教育发布《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网络发起调查,共收集来自全国范围内的有效问卷3205份,通过统计分析、对比验证以及参考外部研究文献的方法得出最终结论。 报告围绕家长自我成长、家庭关系、教育资源、社会环境等相关因素引起的教育焦虑为话题,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和教育行业现象,研究中国家长焦虑现状,探寻整个教化系统中不同教育主体改革和进化趋势。 综合能力培养受关注,九成家长认为软实力和分数同样重要 报告数据显示,90%的家长认为对孩子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软实力”的培养和分数同样重要。 虽然考试成绩在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中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让孩子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只靠高分远远不够。 报告调研数据还显示,有将近65%2-5岁孩子的家长,对软实力培养比成绩重要这一观点表示非常同意,6-12岁孩子的家长(57.64%)和0-1岁孩子的家长(56.09%)对此高度认可的占比则分列二三位。 可以看出,孩子已经进入青少年阶段(12岁以上)的家长中,有相对较高比例的人对孩子软实力的培养持一般态度。这也说明孩子年龄越小,性格、文化和价值观的养成越关键,家长也会更加关注他们考试成绩以外的成长。 孩子的软实力培养受到中国家长重视,这标志着另一个重要需求体现,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内家长很早就萌生了送孩子出国的想法。因为想要被国外顶尖大学录取,除了标化成绩等硬实力之外,申请者须具有合作沟通意识、研究探索精神、领导组织潜力、利他精神等与校园文化相匹配的“软实力”才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为何这样说?后文中将呈现的低龄化留学趋势就是很好的佐证。 校园安全、手机上瘾等社会环境因素引发中国家长重度焦虑 现如今,互联网在线教育技术日趋成熟,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在国内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然而家长们在孩子教育上的焦虑却有增无减。 报告围绕父母能力、亲子关系、社会环境、教育资源四个维度展开调研和论述,旨在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中国家长教育焦虑背后的真正原因。 数据显示,社会环境因素以71.31的分值成为国内家长教育焦虑指数最高的领域。其中,校园安全和手机上瘾问题成为众多焦虑因素中的焦点。 近些年,国内及海外校园安全问题频发,中国家长对孩子人身安全的担忧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学习成绩的重视,报告显示,将近70%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校园安全问题感到焦虑。当然,孩子年龄越大,家长在这一问题上的相对焦虑指数反而越低。 其中孩子年龄在19岁以上的家长,有35%的人对校园安全的担忧程度为“一般”,与46%孩子在2-5岁年龄段的家长非常关注校园安全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一现象说明孩子年龄越小,自我保护能力越差,家长也就越担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家长的焦虑程度也会逐渐减少。 除校园安全外,孩子手机上瘾是另一个引发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上升的焦点话题。 如今,国内青少年沉迷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随处可见拿着手机玩个不停的中小学生,甚至有些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也都对手机屏幕如痴如醉。 报告中83%的家长都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有手机上瘾的危险而感到焦虑,其中对此“非常担心”的家长占比达到52%。 报告中另一组数据表明,不同学历的家长对孩子手机上瘾问题的焦虑程度各不相同,家长学历越高,对孩子沉迷手机的担心程度也就越小。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家长中对孩子手机上瘾问题感到“非常焦虑”的比例(平均45%)比本科以下学历家长(平均62%)明显低很多。 针对孩子沉迷手机这一现象,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指出,现在00后、10后的孩子们本来就是互联网时代原住民,一出生就处于数码时代,因此想要完全阻止他们接触智能手机是不可能的。 反而,手机或是其他更先进的电子设备,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重要渠道。所以,教育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让孩子懂得手机并不是生活的唯一,才能使手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正向的作用。 摇摆不定的青春期,引起年轻一代家长的恐慌 孩子在12岁甚至于更早,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和变化会愈加明显。伴随而来的是对学校之外各种新鲜事物的向往,和对来自于老师和父母的管制的抵触。 面对孩子们青春期的抵触和叛逆,57%的家长对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和如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感到焦虑。其中,近69%的80后家长对孩子青春期问题感到焦虑,明显高于70后(52.5%)和90后(60%)。 虽然年轻一代的家长在孩子青春期问题上的焦虑程度明显提升,但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和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反而更加敢于正视过去避而不谈的性教育问题。 报告指出,51%的家长对科学地给孩子进行性教育“比较”或“非常”有信心。其中90后家长的自信程度最高,与思想观念较为传统的70后家长(55%对性教育持中立或反对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近七成家长支持课外培训,互联网在线教育成“新宠” 互联网科技发展壮大的今天,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教育资源正在逐渐打破传统地域上的限制,国内家长对校外培训辅导班的认可程度也呈现上升趋势。 67%参与调查的家长认为课外培训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同时有45%的家长更偏爱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说明先进的互联网科技正在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际教育低龄化趋势明显,超半数家长支持孩子出国留学 近些年,中国留学人数呈现大规模增长的趋势,尤其是汇聚全球最多顶级院校,同时又强调通识教育的美国成为诸多国内家庭的首选。 根据教育部今年公布的数据,2017年国内出国留学人数突破60万,其中前往美国留学32万人。报告显示,57%的家长支持孩子出国留学,47%的家长认为18-22岁是孩子出国的黄金阶段,其中90后家长为孩子留学还是参加高考更显焦虑。 众所周知,美国的教育环境在培养孩子主动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中国的初中和高中在传统文化、数理教育方面也是世界领先的水平。 让孩子在出国前拥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对于孩子在未来的自我认知和规划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更多的家长认为如果一定要送孩子出国,最起码也要让孩子在国内完成初中或高中阶段的教育。 在针对不同年龄段家长的调查中显示,78.4%的90后家长对孩子留学选校和选专业感到焦虑或迷茫,80后家长(64.4%)和70后家长(47.3%)的焦虑程度则相对较低。 对此,智课留学总监、资深北美留学申请指导专家朱晛表示,不管留学与否,大学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让孩子在未来成为更优秀的人,因此家长在过程中扮演孩子的“引路人”,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并提供正向的激励和引导,比自作主张地为孩子选择去哪所学校或学什么专业更重要。 我的孩子,我的教育 有时,往往怕输的不是孩子,更多的是孩子父母。教育焦虑不再是中国父母的专属,而是成为全世界父母共同的课题,数据显示美国90%以上的孩子拥有手机,手机上瘾同样是美国父母最头疼的问题! 教育焦虑归根结底是社会环境和教育形态的提升和改变,80后这一代基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比较粗放,所以父母不用做什么,孩子都是同一起跑线。而当环境开始变迁,父母有权为孩子起跑加速时,这种期望也成为现代父母焦虑的重要来源。 当下,父母应该做的是正面焦虑,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成长。从焦虑的认知到家长的自我提升已成为父母的必修课。再接下来的一周内,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及相关教育专家为大家拨开迷雾。 本次报告除了对上述关键点解析,还会从学区房,隔代教育,超纲教学,升学公平等多个角度全面透析教育焦虑问题及现状。想了解有关“家长汇”更详细的报告内容,请关注“智课”公众号(SMARTSTUDY),回复“报告”关键词,即可下载《中国家长教育焦虑调查报告》。 报告来源:智课教育家成长研究院 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6月,作为智课教育发起的公益性研究机构,研究院秉承智课教育“成为能塑造人一生的教育”企业愿景,致力于打造与学校、家庭为一体的教育共同体。因此,研究院以“关注孩子,也关注你”为核心理念,在服务孩子教育的同时,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发展。研究院以专业、科学的视角直面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在孩子教育和自我成长中取得一个良性的平衡。帮助家长解决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困惑与难题,减轻家长的心理焦虑,进而促进家庭教育的成功以及家庭的和谐。 智课教育由韦晓亮、翟少成与许国璋家族联合创办,秉承科技主主义和人文情怀,为学习者提供一站式高品质的国际教育,塑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学习者拥有幸福的能力。[详情]

智课教育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 呼吁关注家长教育焦虑
智课教育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 呼吁关注家长教育焦虑

  2018年9月16日,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在北京举办2018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独家发布并解读了《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届家长汇聚焦“我的孩子,我的教育”,力图从家长的视角思考教育,不仅关注压力中成长的孩子,也为焦虑时代的家长赋能。 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与新浪教育主编雷蕾联合发布报告 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韦晓亮,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事业部总裁翟少成,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2017 “Parents影响力妈妈”、著名传记作家范海涛,新浪教育主编雷蕾,智课留学产品管理中心总监朱晛及现场300多名家长就起跑线教育、低龄化留学及家长自我成长等教育焦虑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与剖析。 “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份子,教育机构需要把更加符合教育本质的教育通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带给孩子们,与学校、家庭一起成为一个强大的教育共同体。使他们获得更好的成绩以外,我们更要帮助孩子拓展学习能力,让他们以后面对新的知识可以自己不断去拓展和补充;除了某个学科的知识以外,更要关注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力。”高燕说。 68%中国家长为孩子教育焦虑 2018年综合焦虑指数达67点 活动现场,智课教育与新浪教育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份《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该报告调研历时15天,面向70到90后家长人群,收集有效问卷3205份,围绕社会环境、教育资源、家庭关系及父母成长等四个影响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维度展开,结论显示: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状态。 在四个维度中,社会环境因素引发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程度最高,学习成绩、校园安全、手机上瘾、学区房等问题成焦虑爆发点。报告发现,超半数家长受到学区房影响感到焦虑,90后家长已开始为孩子教育“未雨绸缪”;隔代教育焦虑问题凸显,80后“二胎”焦虑处于较高水平;同时,75%家长为自身发展感到高度焦虑。 此外,该报告还指出,近半家长可接受的教育花销为家庭收入的40%,在性别对比上,中国妈妈比爸爸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更多精力,且妈妈更愿意为孩子教育支付更高费用;近七成家长认可课外培训,45%家长看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九成家长认为软实力比分数重要,关注孩子综合能力培养;3-6岁被认为是最适合开始学习英语的年纪,18-22岁则是最受支持的出国年纪。 “精细养娃的时代,家长确实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次调查的目标就是从不同维度展示中国家长焦虑现状,引起整个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要分析焦虑背后的原因,探寻整个教化系统中不同教育主体改革及进化的趋势及具体解决方案。”高燕表示。 教育专家、家长代表共同解读教育焦虑,让教育回归本质 本届家长汇上,数位来自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家长代表从各自的专业背景、人生阅历出发,共话教育焦虑难题,深度探讨了在这个焦虑的时代,家长究竟该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未来。 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在解读报告 作为报告的发起人及解读者,高燕表示,“解决家庭教育焦虑的核心是要把孩子还原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非常重要的是家长要暂时把眼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改变我们看待孩子的视角和态度,从理念和能力上持续地成长自己,才能更好地“行不言之教”去积极地影响孩子。”高燕说,“面对孩子,家长需要认识孩子独有的特点,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尊重孩子独立的想法,支持孩子合理的决定,欣赏孩子努力的成果,呵护孩子敏感的心灵。” 智课教育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圆桌论坛嘉宾讨论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开始对平衡好孩子教育与个人成长感到焦虑,对此,范海涛认为:“家长要成为学习型与进取型的家长,自己不断的学习,从而打造人生更好的格局,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台阶。”而雷蕾则从媒体人的角度谈及,媒体应该起到赋能和过滤的作用,一是精选优质内容为家长和孩子赋能,二是避免过度传递焦虑。 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事业部总裁翟少成分享教育经验 “在孩子教育上,我非常注重互动性与趣味性。在我女儿小的时候,我就锻炼他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不断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点,从而培养她的思维力与创造力。”在讨论到“赢在起跑线上”的话题时,翟少成以自己的女儿为例进行了说明。而家长代表则认为,在孩子教育上,家长要学会适当的放手,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一定成为多成功的人,而是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 智课留学产品管理中心总监、资深留学专家朱晛 智课留学产品中心总监、资深留学专家朱晛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大家分析了顶尖留学生的养成攻略。他认为优秀留学生的养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提前学会对于契约的遵守、量化目标和循序渐进、理解复杂的条件反应。同时,学生精细化的学习策略应该建立在对学习内容的整体印象及对不同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及组织结构上。针对家长们非常关注的留学申请问题,他分享道,留学必须以赋能和成长为核心,在申请过程中塑造自己的软硬实力:“硬实力”赋予学生进入理想院校的“能力”,“软实力”赋予学生通过留学实现人生梦想的“能量”。“软硬兼施”,塑造一个更优秀的国际人才。 为家长“充值”情商教育,破解教育焦虑 随着新一代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孩子教育越加注重。而一二线城市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感到焦虑的同时,对自身成长发展也倍感迷茫,而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 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以“关注孩子,也关注你”为核心理念,在服务孩子教育的同时,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发展,促进家庭教育的成功以及家庭的和谐。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理解焦虑,持续成长,智课教育特邀请了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亲临现场,从情商教育出发,解释了为什么父母的焦虑会毁了孩子的成长水平,并给出了缓解焦虑科学有效的方法。 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分享教育观点 “大多数父母焦虑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在诸多比较环境中迷失教育方向,从而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开始变的焦虑不安。焦虑的父母都伴随着很强的控制欲,包办和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没法自己探索学习新技能,不能自主做选择,很容易成为生活的低能儿。此外,焦虑使父母很少鼓励孩子,容易使孩子陷入自卑情绪,难以融入集体中。”张怡筠说。 在如此焦虑的时代,如何做不焦虑的父母?张怡筠认为,成功的父母,在情商教育中要扮演“牧羊犬”的角色,接纳孩子的坏情绪,设立规矩,教导孩子找到情绪解决的方案,从而将孩子培养成为独立自主、有幸福力的情商高手。她认为,父母需要成为孩子的情商教练,并给出了家长抗焦虑的三个方法:第一,家长要充值情商,hold住育儿压力;第二,升级目标,培养未来的孩子;第三,赋能孩子,拥有未来的胜任力。同时她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热爱学习,面对孩子的学习挫折,做出积极的解读和反应。最后,让自己的内心丰盈起来,真正接纳和欣赏与你不一样,与别人不一样的孩子,进而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培养其面向面向未来世界的能力。 张怡筠对智课教育发起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给予高度的认可。她认为,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中国家长正陷入集体教育焦虑中,虽然“焦虑降温”呼声此起彼伏,但却鲜有人真正关注家长群体。而此次智课教育从家长视角出发,致力构建家庭、学校与教育机构为一体的共同体,有助于孩子的教育及家长的成长,同时促进教育产业的进化。 教育是一个慢工程,而击碎教育焦虑同样需要一段漫长的路。智课教育董事长兼CEO韦晓亮表示:“智课教育将一直用理性的科学和感性的良心来做教育,不仅重视孩子软硬实力的培养,也时刻为焦虑的家长赋能。”据悉,未来,智课教育将每年定期举办国际教育家长汇,持续关注家长教育相关问题。而家长成长研究院也将在未来深度思考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调研,为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及其自身成长助力。 关注“智课”公众号(SMARTSTUDY),回复关键词“报告”,下载完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详情]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报告发布:家长综合焦虑指数达67点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报告发布:家长综合焦虑指数达67点

  新浪教育讯9月16日,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在北京举办“2018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首次发布并解读《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届家长汇聚焦“我的孩子,我的教育”,不仅关注压力中成长的孩子,也为焦虑时代的家长赋能。 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与新浪教育主编雷蕾联合发布报告 活动现场,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表示:“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份子,教育机构需要把更加符合教育本质的教育通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带给孩子们,与学校、家庭一起成为一个强大的教育共同体。使他们获得更好的成绩以外,我们更要帮助孩子拓展学习能力,让他们以后面对新的知识可以自己不断去拓展和补充;除了某个学科的知识以外,更要关注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力。” 68%中国家长为孩子教育焦虑 2018年综合焦虑指数达67点 据了解,本次智课教育与新浪教育联合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调研历时15天,面向70—90后家长人群,收集有效问卷3205份,围绕社会环境、教育资源、家庭关系及父母成长等四个影响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维度展开,结论显示: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状态。 在四个维度中,社会环境因素引发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程度最高,学习成绩、校园安全、手机上瘾、学区房等问题成焦虑爆发点。报告发现,超半数家长受到学区房影响感到焦虑,90后家长已开始为孩子教育“未雨绸缪”;隔代教育焦虑问题凸显,80后“二胎”焦虑处于较高水平;同时,75%家长为自身发展感到高度焦虑。 此外,该报告还指出,近半家长可接受的教育花销为家庭收入的40%,在性别对比上,中国妈妈比爸爸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更多精力,且妈妈更愿意为孩子教育支付更高费用;近七成家长认可课外培训,45%家长看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九成家长认为软实力比分数重要,关注孩子综合能力培养;3-6岁被认为是最适合开始学习英语的年纪,18-22岁则是最受支持的出国年纪。 “精细养娃的时代,家长确实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次调查的目标就是从不同维度展示中国家长焦虑现状,引起整个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要分析焦虑背后的原因,探寻整个教化系统中不同教育主体改革及进化的趋势及具体解决方案。”高燕表示。 教育专家、家长代表共同解读教育焦虑,让教育回归本质 数位来自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家长代表从各自的专业背景、人生阅历出发,共话教育焦虑难题,深度探讨了在这个焦虑的时代,家长究竟该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未来。 作为报告的发起人及解读者,高燕表示,“解决家庭教育焦虑的核心是要把孩子还原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非常重要的是家长要暂时把眼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改变我们看待孩子的视角和态度,从理念和能力上持续地成长自己,才能更好地“行不言之教”去积极地影响孩子。”高燕说,“面对孩子,家长需要认识孩子独有的特点,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尊重孩子独立的想法,支持孩子合理的决定,欣赏孩子努力的成果,呵护孩子敏感的心灵。” 智课教育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圆桌论坛嘉宾讨论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开始对平衡好孩子教育与个人成长感到焦虑,对此,范海涛认为:“家长要成为学习型与进取型的家长,自己不断的学习,从而打造人生更好的格局,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台阶。”而雷蕾则从媒体人的角度谈及,媒体应该起到赋能和过滤的作用,一是精选优质内容为家长和孩子赋能,二是避免过度传递焦虑。 “在孩子教育上,我非常注重互动性与趣味性。在我女儿小的时候,我就锻炼他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不断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点,从而培养她的思维力与创造力。”在讨论到“赢在起跑线上”的话题时,翟少成以自己的女儿为例进行了说明。而家长代表则认为,在孩子教育上,家长要学会适当的放手,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一定成为多成功的人,而是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 智课留学产品中心总监、资深留学专家朱晛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大家分析了顶尖留学生的养成攻略。他认为优秀留学生的养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提前学会对于契约的遵守、量化目标和循序渐进、理解复杂的条件反应。同时,学生精细化的学习策略应该建立在对学习内容的整体印象及对不同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及组织结构上。针对家长们非常关注的留学申请问题,他分享道,留学必须以赋能和成长为核心,在申请过程中塑造自己的软硬实力:“硬实力”赋予学生进入理想院校的“能力”,“软实力”赋予学生通过留学实现人生梦想的“能量”。“软硬兼施”,塑造一个更优秀的国际人才。 为家长“充值”情商教育,破解教育焦虑 随着新一代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孩子教育越加注重。而一二线城市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感到焦虑的同时,对自身成长发展也倍感迷茫,而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 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以“关注孩子,也关注你”为核心理念,在服务孩子教育的同时,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发展,促进家庭教育的成功以及家庭的和谐。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理解焦虑,持续成长,智课教育特邀请了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亲临现场,从情商教育出发,解释了为什么父母的焦虑会毁了孩子的成长水平,并给出了缓解焦虑科学有效的方法。 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分享教育观点 “大多数父母焦虑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在诸多比较环境中迷失教育方向,从而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开始变的焦虑不安。焦虑的父母都伴随着很强的控制欲,包办和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没法自己探索学习新技能,不能自主做选择,很容易成为生活的低能儿。此外,焦虑使父母很少鼓励孩子,容易使孩子陷入自卑情绪,难以融入集体中。”张怡筠说。 在如此焦虑的时代,如何做不焦虑的父母?张怡筠认为,成功的父母,在情商教育中要扮演“牧羊犬”的角色,接纳孩子的坏情绪,设立规矩,教导孩子找到情绪解决的方案,从而将孩子培养成为独立自主、有幸福力的情商高手。她认为,父母需要成为孩子的情商教练,并给出了家长抗焦虑的三个方法:第一,家长要充值情商,hold住育儿压力;第二,升级目标,培养未来的孩子;第三,赋能孩子,拥有未来的胜任力。同时她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热爱学习,面对孩子的学习挫折,做出积极的解读和反应。最后,让自己的内心丰盈起来,真正接纳和欣赏与你不一样,与别人不一样的孩子,进而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培养其面向面向未来世界的能力。 张怡筠对智课教育发起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给予高度的认可。她认为,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中国家长正陷入集体教育焦虑中,虽然“焦虑降温”呼声此起彼伏,但却鲜有人真正关注家长群体。而此次智课教育从家长视角出发,致力构建家庭、学校与教育机构为一体的共同体,有助于孩子的教育及家长的成长,同时促进教育产业的进化。 教育是一个慢工程,而击碎教育焦虑同样需要一段漫长的路。智课教育董事长兼CEO韦晓亮表示:“智课教育将一直用理性的科学和感性的良心来做教育,不仅重视孩子软硬实力的培养,也时刻为焦虑的家长赋能。”据悉,未来,智课教育将每年定期举办国际教育家长汇,持续关注家长教育相关问题。而家长成长研究院也将在未来深度思考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调研,为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及其自身成长助力。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大会议程

一键关注

新浪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