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升初成连轴的考试节只因家长要求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9日 09:46   中国教育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6月12日,成都七中初中学校2012年艺体特长生招生公告贴出来了。尤先生马上关注到了这条消息,“舞蹈专业招4个人,6月19-20日报名。”尤先生仔细地核对着网上信息,然后郑重地记了下来。小升初,尤先生的心头大事。尤先生的女儿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就读,除非孩子最终就读的初中能确定下来,否则尤先生心里一直都不踏实。

  连轴赶考的“考试节”

  三天里,总共有约六七万人次的小学生参加了考试,最远的家长(微博),带孩子坐了12个小时火车前来赶考。几乎每个考生都连考三天,至少参加两三所学校考试。

  相比尤先生押宝在特长生招生,更多家长在5月初就已经开始了第一轮的“鏖战”。

  “那场景,人山人海,可能比高考(微博)还难!”尽管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回想起带孩子小升初考试那三天,成都市民邱光菊仍直摇头。

  今年,成都市10多所民办学校小升初测试在五一期间严重“撞车”,数万名家长和考生便上演了一场连轴赶考大戏。

  邱女士给正在读六年级的女儿报考了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西川中学和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三所民办学校。考虑到交通十分拥堵,她提前几天就开车到每所学校熟悉了路线。

  然而,第一天去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时,她就傻眼了。“八点钟,学校门口的路上就塞满了车,无论你怎么摁喇叭,前面的车就是纹丝不动。”早上七点就出门的邱女士以为算早的了,却没想到人这么多。

  第二天考西川中学,她吸取了教训,又提前半小时出门。可仍然被堵在距离学校一公里的路口,好在这次她在汽车后备箱准备了一辆折叠自行车,赶紧让孩子骑车赶到了考场。

  “真没想到孩子读个初中这么难!”邱女士感叹道。后来通过媒体,邱女士了解到,三天里,总共有约六七万人次的小学生参加了考试,最远的是攀枝花市的家长,带孩子坐了12个小时火车前来赶考。几乎每个考生都连考三天,至少参加两三所学校考试,五一活生生地变成了“考试节”。

  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众多,送孩子参考的家长们也心态各异。

  优质资源有限还是家长要求太高?

  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上作出了极大努力,但由于家长们对所谓“好”学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这些措施的效果要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会有一个滞后效应。

  家住成都市双桥路的邹先生松了一口气。他的孩子小邹在民办小升初考试中,经过连续三天奋战,终于考上了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比别的孩子提前一个月锁定了初中学位,邹先生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如果教育资源能相对均衡分布,我们家长们可能也不会为了民办初中的学位而争得头破血流。”言谈中,邹先生颇有些无奈。

  原来,邹先生的家地处成华区,这里曾是成都市的工业集中区域。所以,在他眼中,成华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我觉得在几个主城区,成华区最好的学校只能算中等。”

  而今年小升初政策的变化,让邹先生把孩子读“好学校”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民办学校身上。按照《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实施意见》,今年起,成都小升初将严格执行“按户籍划片参加微机派位”。

  这就意味着在双林小学就读的小邹,通过计算机摇号只能在成华区规定区域内的初中学校就读。这让邹先生有些不甘心。

  “不甘心”的邹先生便一口气给孩子报了三所民办学校,“每所学校都去试下,总能考上吧”。最终,小邹以超过录取线3分的成绩挤进了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的大门。

  有“迫不得已”择校的,也有一门心思奔着民办学校去的。成都市锦里小学家长赵女士在这次考试中也提前给孩子找到了学位,而且她送孩子读民办学校的态度异常坚定。

  赵女士的儿子小阳(化名)一直都是班上的前三名,还获得了区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校级、班级荣誉证书一大堆,并握有奥数竞赛一、二等奖的证书。

  以小阳的条件入读该区一所较好的初中完全没问题。赵女士也承认,经过毕业生综合能力测试后,小阳被区内一所优质初中“点招”的机会很大。可赵女士考虑再三,最终还是让孩子参加民办小升初测试,最终被西川中学录取。

  “娃娃目前在小学的成绩是不错,可到了初中跟其他孩子比起来可能就差了一大截。”赵女士说,她承认很多公办学校也办得不错,但优秀的孩子大都集中在一两个实验班或基地班,而民办学校的学生都是从全市、甚至全省选拔上来的佼佼者,“筛过了一遍”,每个班的学生都不会差。

  不过,对家长们提到的“教育资源不均”、“公办学校不如民办学校”的说法,成都市教育局并不认同。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一场关于规范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公办学校学位充足,完全能满足所有小学升初中学生的需求;而且随着名校集团战略、区域互动机制、城乡教师优化配置等举措的实施,成都市各区域校际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家长们完全没必要“涌”到某一所民办学校。

  究竟是优质教育资源太少,还是家长要求太高?四川省教育厅特约教育督导员、四川师范大学(微博)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游永恒认为,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上的确作出了极大努力,也见到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家长们对所谓“好”学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这些措施的效果要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会有一个滞后效应,需要一段时间。

  不过,他同时也谈到,目前政府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总体偏少也是事实,并且在一些区域,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在我看来,要缩小这个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际均衡,至少还需要8年至10年的时间。”

  在刚刚结束的成都市推进义务教育工作会上,成都市教育局负责人提出,将严格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政策,按照相关规定,在三年内将择校率减少到10%以下;并大力培育一批重在内涵和特色发展的“新优质学校”,力争到2015年,中心城区新优质学校达到学校总数80%以上,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民办校早于公办校招生加剧择校?

  多数家长都想选择公办校,花钱又少,管理也相对规范,可公办校优质资源偏少,又不确定,只好先把希望寄托在民办校身上。

  “为了娃娃的小升初,今年五一我们全家集体出游的计划也‘泡汤’了。”就职于成都市一家大型企业的严女士告诉记者,自从孩子上六年级后,她的工作重心基本就围绕着孩子小升初转了,临近考试那几天,她干脆把工作辞了,安心带孩子辗转于几所民办学校考场。

  严女士如此看重孩子的民办小升初测试是有原因的。家住成都市人民公园附近的她,今年年初就相中了旁边一所优质初中,按照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政策,她的孩子通过摇号入读这所学校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严女士并不放心,她尝试着和学校接触,得到的答复是公办学校接受咨询报名时间未到,不接受报名。“可这时民办学校已经开始测试,孩子要不参加,万一按户籍摇号,进不了这所学校怎么办?”入读公办学校的不确定性,让她只好把“宝”先押在民办学校身上。

  有严女士这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我们好像是被民办学校绑架了一样。”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家长李扬认为,正是民办学校测试早于公办学校摇号的时间差,加剧了家长们疯狂择校,“其实大多数家长都想选择公办校,花钱又少,管理也相对规范,可公办校优质资源偏少,又不确定,只好先把希望寄托在民办校身上。”

  李扬建议政府可否先实现公办学校摇号,一旦家长摇到了心仪的学校,心就会安定下来,就不会盲目地带着孩子四处赶考,对公办学校不满意的家长还可以再去参加民办学校测试、择校。

  对此提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办学校校长却认为可行性不大。因为在他看来,让民办学校先考试挑选学生,“是多年来政府扶持民办学校的普遍做法”,要不这样做,民办校就招不到好学生,教学质量显示不出成绩,持续招生就会有困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小升初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