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曾几何时,争当班干部成了孩子们在学校比拼的目标之一。为了当上班干部,全家齐动员,展示才艺、网上拉票、请客送礼,甚至代写作业,轰轰烈烈地参加竞选。有的老师还让全班学生人人有“官职”,甚至涌现出“门长”、“灯长”、“垃圾长”等职位。在争当班干部的背后,有没有成人“官本位”的思想在作怪?是否背离了班干部为同学服务、为集体做贡献的初衷?近日,武汉和南京两所小学让班干部改戴志愿者徽章的尝试,至少在告诉大家,从小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要比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管理能力重要得多。
南京同仁小学班干部戴上志愿者标志
新闻源起
◎黄艳
武汉武昌实验小学将少先队干部的标志一道杠、两道杠、三道杠替换成印有校旗LOGO的“少先队志愿者”徽章。无独有偶,近日,南京同仁小学也在五年级的两个班试点,给班干部的“几道杠”换上了“志愿者”的标志。支持“去杠”的人认为,让小孩从小拿腔拿调争当“官”,对儿童的成长不利;反对者则认为,摘掉班干部的标志,让孩子没有了“前进动力”。可能会导致儿童从小没有竞争意识。
据了解,同仁小学这两个班的学生共计49名,其中有19名是“戴杠”的队干部。“孩子们一年级就加入了少先队,成立中队以后,每个中队都选举了自己的中、小队干部。”同仁小学大[微博]队辅导员孙老师说,原先的中队委和小队长换上了“志愿者”标志,大队委们换上“志愿者领队”标志。标志上有少先队队徽,还有同仁小学少先队的落款。
老师告诉孩子们,原来他们的工作职责,今后仍然不变。中队长仍要喊起立,组织同学活动;文艺委还要和同学们一起策划演出;宣传委要负责班级的黑板报……但是,身份有些不一样了,大家都是“志愿者”,要以服务的心态来做事,而不是以小干部的身份来管理同学。
老师说评选志愿者不用看成绩,关键看他是不是热心。有没有戴“志愿者”标志,并不影响同学为大家服务,平时看到别人有需要,能帮一帮,也是一种“志愿者”行为。今后,班级还会安排“志愿者”的报名活动,不设门槛,让更多学生加入。
同仁小学“去杠”的消息传出后,赢得一片叫好声。也有人担心,这样的做法和少先队章程有无冲突?
同仁小学副校长庞忠慧说,其实增戴了“志愿者”标志的学生,并没有“去杠”。“我们在少先队主题活动中,这两个班的队干部,全部都要求佩戴相应的队干部标志。”平时,孩子们佩戴“志愿者”标志,这样不仅是本班同学,全校的孩子看到了,有困难也会找他们。“之所以选择五年级的两个班试点,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是高年级,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也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
同仁小学的家长[微博]们怎么看?一位戴“志愿者领队”标志的男生说,自己的父母在家就说过,同学都是平等的,当队干部不能有优越感,增戴了志愿者标志,更应该为大家服务。
“我觉得挂几道杠并不表示孩子就有多优秀。”一位妈妈说,不希望孩子因为当上干部,产生所谓的等级区别,这样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也会让人忧虑。“在小学就管人管惯了,将来走进社会,心理落差大,受不了挫折。”她认为,孩子具有服务意识,关心他人,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是被大家欣赏和欢迎的人。
还有一位家长说,“队干部本来就应该是为大家服务的,是愿意付出的孩子才可以当的,而不应该成为所谓好孩子炫耀的方式或升学的有利条件。”
为当班干部,孩子学会了花钱送礼拉选票
家长发言
◎安子静
小时候,我们常常用一句绕口令相互比赛,练习口齿:班干部管班干部。初说时,大家必定口齿清晰,但一旦快起来,多起来,嘴巴必然就不灵光了。班干部几乎是和我们一起成长起来的词汇,从小学到大学,从乡村到城市,从西到东,从南到北。
近日,听闻一个消息,让我有说不出的喜悦感。南京同仁小学的两个班级,试点给原来的小干部换上了“志愿者”的标志,取消了原来的几道杠,班干部随着标志的变化成为志愿者,班级管理也从管理变成服务。同样的事情也在武昌实验小学发生了。
从管理到服务,一个多么令人惊喜的变化,这个口号在政府工作领域已经被提及多年,每年的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常常能见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提法。学校的学生干部工作如今也向“服务型”转化。
记得我第一次参与的选班干部的活动是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那时,所有的班干部都是同学们一票票选的,我们不知道谁的爸爸是谁,谁的妈妈是谁,我们眼中永远看不到彼此的家庭,只有你是不是和大家相处的来,是否愿意为大家做些事情。
而现在,我总是听到很多人告诉我,谁谁的家长提前和学校的老师“打了招呼”,孩子刚上学就被指定当了班干部。当了班干部有更多机会和老师接触,成为老师特别关注的孩子,学习劲头也越来越足,听着都是好的事情,但前提是家长必须提前和老师“打招呼”。
也有听起来很不舒服的消息,孩子们为了竞选班干部,不是动不动派发小礼物,就是拉帮结派,因为选票在同学们的手中,拉拢同学成为争取选票的最关键一步。民主,很好,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张权重相同的选票,每一个都有选择谁和不选择谁的权利,但为了争取这些选票可以有好多种方式,其中最不好的恐怕就是用钱和礼物去拉选票了。家长招呼老师,学生用钱拉票,这些事情听起来怎么也让人舒服不起来。
我很愿意将武汉和南京两所小学的举动理解为学生管理改革的第一步。班干部让很多尚无分辨率力孩子们误解为权利的独占,从小他们就有了精英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有些人将班干部误解为高人一等,误解为可以随时对他人发号施令,甚至误解为可以谋取私利的手段。
有人说,当班干部不是可以促进学习吗?如果大家愿意选你当班干部,为什么要强求不当呢?我不否认当班干部的好处,但如果孩子误把班干部理解为管理别人,而不是服务别人,长大后,他们很多人会习惯高人一等地思考问题,这样的班干部制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班干部不是管理别人,而是服务别人,一个从小有服务意识的孩子才是我想要的孩子。当看到去扛挂志愿者的变化时,我感到惊喜。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个形式上的变化转化为心理上的变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毕竟向前迈出了第一步。
班干部向志愿者的改变,希望不是昙花一现。若干年后,希望那些挂着志愿者臂章的孩子们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生力军。
校园里不该形成“精英阶层”
教师发言
◎杨筱艳
作为一线老师,这几年我在学校里看了许多小干部竞选中的坏风气与潜规则,不由得感叹歪风邪气已侵入小学,并为此深忧。实际工作中,我还注意到两个现象:一是当孩子竞选成功成为小干部后,往往会有一个放松期,其课堂内外的表现与竞选之前、竞选之中相比明显退步,甚至出现不能集中思想听课的现象。二是不少家长都参与到小干部竞选中来,物质上相助,精神上施以压力,将担任干部作为孩子小升初择校的一块砝码,这两种现象都令人担忧。
记得有一回学校竞选班干部,有一个才艺展示的项目,候选的孩子们轮流到各班去表演才艺。于是有的孩子唱歌,有的弹琴,有的表演魔术,有的表演相声。这天中午,有四批候选学生来到我们班作表演。这时班里有个小男生听得烦了,大叫说:“行了吧,你们是选大队委还是选秀啊!”我对这个孩子说:“虽然你平时的有些言行我不大赞成,不过你今天这话还真是说到点子上了。”我们的孩子是有思想,会思考的。面对小干部竞选制,大多数普通层面的孩子可能没有干预权,甚至连候选人都认不全,但对于这一制度的优与劣,他们依然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觉察出其中的不公正。
我还发现,荣誉相对地集中在部分班干部身上,这批孩子成了学校里所谓的“精英阶层”,样样占先。比如,升旗手选举,以我校为例,每周一我们要进行升旗仪式,升旗手的人选与小干部人选常常是重合的。在升旗前升旗手会有一个自我介绍,孩子们纷纷介绍自己的特长、优势,摆荣誉数成绩,常听到这样的用词: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我是一个优秀的人才,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人,诸如此类。而很多所谓普通层面上的孩子,在学校多年也绝无机会当上升旗手。可是我们似乎忽视了升国旗活动的本来意义。它的本义是培养孩子们的公民意识,是教育孩子热爱我们的祖国。爱国,成为一个好公民,并不是所谓“精英阶层”“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成绩优异的人”的专权。我认为应该按学号轮流,把机会分给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国家的小公民。
我认为,以志愿者的制度代替班干部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举个例子,我班上的一位课代表,就是一个成绩一般的孩子。起初有不少孩子对她担任这一职务有意见,我摆了事实给孩子们听:一、她很努力,上课发言积极;二、她真的很能干,每天按时把作业交给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大家分发学习材料,做事井井有条,认认真真;三、她做这些事从来都是高高兴兴的,也没有因为自己身为课代表成绩并不突出而产生任何自卑情绪,上课依然大胆发言,错了就改正,这份从容的气度让我很欣赏。更重要的是,当初她是以志愿者的身份,主动要求为大家服务的,一直干得非常好,所以我认为她是很合适的课代表人选。
其实,无论是当班干部,还是志愿者,都应该让孩子们的心中有平等的意识,并且建立起服务他人、服务集体的观念。让我们的孩子人人贡献一份力量,量力而行、服务大家,互相帮助。也许一下子完全取消小干部制不切实际,但可以慢慢来,一点点改变,让服务集体与他人的意识慢慢在孩子心中形成并强化。
培育志愿者文化,淡化“官念”
学者意见
◎付小平
学校实行班干部制由来已久,但近几年不断有人指出,校园里争当班干部的风气,容易助长孩子“官本位”的思想。而让人担忧的是,班级中设置的各种职位,已经慢慢偏离了服务同学的初衷,开始演变为一种“特权”、一项荣誉,甚至成为“官本位”思想的助推器。
毋庸置疑,把孩子们引入歧途的并非班干部这种制度,而是近年来社会上产生的不良风气。孩子的世界,原本是很纯真的,但是成人的言行举止却会深深印入他们的心中。当孩子亲眼看到甚至亲身经历成人世界“当官”的魔力时,他们自然会对班上的这些“官位”顶礼膜拜,形成一种“官念”。还有些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当上班干部,经常会对学校的老师进行“公关”。
因此,消除班干部制给众多学生和家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好先从培养校园志愿者入手。如果仅仅是把班干部这个称谓改头换面,而不从孩子的意识和实际的行动去着手改变,即使我们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我的女儿刚上幼儿园时,班上也是实行班干部制,但从中班开始实行轮岗制,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轮流成为值日生。值日生是老师的小帮手,要帮助老师分发资料,帮助小朋友排队。值日生就是班级当天的小志愿者,当值日生的那天,小朋友需要提前十五分钟到幼儿园,摆东西、做准备工作。
孩子非常珍惜这个值日生机会,每当轮到她时,都会提前告诉我们,让我们早点叫她起床,提前赶到幼儿园。对孩子来说,这个需要比平时投入更多精力的值日生,让她在付出的同时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
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培养孩子们的志愿者精神,远比让孩子们学会管理别人和监督别人更为重要;让孩子们通过当志愿者承担责任,远比让孩子们通过竞争当班干部更有价值;让孩子们通过帮助别人体验快乐,远比让孩子们迷恋官位更有意义。
近几年,我有机会去台湾、香港以及华人居多的新加坡考察,我发现,在这些地区的社会中,志愿者文化已逐渐代替了当官文化。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曾经当过志愿者,都会为成为志愿者而自豪。志愿者文化,从政治竞选浸透到社会管理,也深入到各级学校。人们很愿意从志愿者的角度来参与社会的各项事务,而在参与的过程中,也不会认为是在管理和领导别人,而是真心为社会服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自己成为这个社会有用的人。
什么是志愿者?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我们这个社会,人们都需要互帮互助,总会有弱势群体需要别人的援手,总会有热心的志愿者甘愿雪中送炭、奉献社会。培育志愿者文化,完全可以从学校和班级开始,可以从孩子们承担志愿者开始。
美国校园为何没有班干部
海外传真
◎陈忻
我的两个孩子现在都在美国小学低年级的班级,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班干部。美国中小学没有班干部制度,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美国的班级人数都比较少,小学一个班级通常只有二十来个学生,老师管理起来比较容易,事务也没有那么多。孩子们的考试和作业也不多,老师不需要学生协助收发作业或者批改作业。考试成绩是个人隐私,也不会请学生来帮忙登记,全部由老师自己处理。而且美国从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自己的桌子自己收拾好,用过的东西自己放回原处,甚至上课的时候,分组自主学习。很多事务都是自我管理,自觉执行。当然,在小学也培养学生服务学生的概念,比如,有的学校需要每天中午由两名同学把同班同学带的午餐包统一送到餐厅,用餐结束后又统一拿回教室,这些事情都是孩子们轮流执行。
第二,美国的家校合作深入人心,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有非常成熟的组织PTA(父母-教师联合会)。学校的很多事务都是父母志愿者在组织执行,减轻了老师的很多负担。比如,学校里的图书馆只有两名负责老师,日常大量的工作全部由义工完成;餐厅维持秩序,帮助孩子清扫垃圾,也有很多义工在做事;在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里,都是父母义工组织准备party,老师只需统筹一下,甚至根本不用管,父母义工在PTA的组织下自己协调组织准备好了。所以家庭为学校分担了很多工作。
美国历来比较重视志愿者的精神,他们一向重视社区建设,愿意为社区服务做贡献。教育孩子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孩子成为对社会做贡献的公民。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耳濡目染,都有当志愿者的意识。孩子在学校轮流为大家服务,完全出于服务的意识,他们没有当官或者管人这样的意识。
第三,在美国,校园外还有很多组织,比如女童子军,男童子军。这个组织基本上也是由父母义工组织执行的,按年龄分组,组织不同的主题活动。有的是室内活动比如做手工,有的是室外活动比如去爬山露营,或者去一些地方参观。在这样的集体中,孩子们学习人际互动。在一些活动中,比如,做车模进行比赛,孩子们分组,需要互相协调合作,推举一个人来总负责。有人说国内的班干部制度通过学生管学生,培养学生管理协调能力。在美国,学校是通过大家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孩子合作、分享、管理、协调的能力。
班干部也好,志愿者也好,称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让社会上“官本位”的思想弥漫在校园,父母也不要推波助澜。我们要思考的是真正培养孩子什么品质。也许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也许需要父母、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改变和支持。
微博讨论
@尹建莉[微博]的微博:班级和学校有许多工作需要学生参与,甚至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学生在参与中可以得到各方面锻炼。要取消的是绑定在班干部身上的特权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轮换、竞选、抽签等方法创造公平竞争机会。
@玉宇清华[微博]:孩子总有一天会踏入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各种社会人际关系,孩子将会如何处理?让孩子当学生干部正好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引导孩子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生活与工作关系、竞争关系。同时培养孩子处理、协调和平衡各种关系的能力。不是将孩子置于真空。
@铁锅哥哥:我更关注这些小干部们是执法者还是服务者。从小培养服务者型的小干部,也是未来社会之福气。其实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班级就是非常多的班级干部,这些干部在自己的领域有自己擅长的本领,并在全班起着带头服务作用。所以干部制度好不好,关键看是否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
@晨编:应该让学生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老师有事可让所有同学参与班级服务工作。比如,自愿报名加入服务组,轮流为班级服务,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事务。
@荧火虫莹莹:在我所教的班里,我们把班干部职位改名叫做“小助理”或者“小管理员”,其实就是让更多的孩子参与班级管理,但没必要一定挂上干部名分,让身份高贵起来。
@西安家长社区:无论是竞争上岗或者是轮流当,老师都要把班干部的岗位职责让孩子们了解清楚。班干部是服务型的岗位,是一个需要付出和牺牲自己时间和精力的岗位。
@乐学缘家庭教育:不在于是叫班干部还是叫志愿者,关键在思想观念,在对班干部制度和班干部工作的理解。树立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增强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很重要。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