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提醒新生家长无需学前拔苗助长

2013年08月30日11:21  东方网-文汇报    

  新学期开学在即,当一年级新生家长[微博]为孩子能否跟上教学进度、为是否需要学前多识字而纠结时,昨天在市教委教研室举行的“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座谈会上,市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介绍说,小学语文第一课,有关“我是小学生”的教学就安排为2课时,老师会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认真真地教,孩子会有序学,家长无需着急。

  据悉,市教委决定自2013学年起,在全市重点推进小学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并逐步扩大至小学中高年级,要求学校通过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活动,积极推动和引导教师改变基于个人经验和基于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的做法。

  理解“识写分流”

  一年级新生要不要在入学前大量识字,识得多是不是就不会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对此,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薛峰在会上指出,小学生学识字是一个过程,据统计,本市小学语文课本一、二年级共4册,识字量为1645个字,其中一年级第一册353个,第二册414个;二年级第一册414个,第二册464个,要求学生基本掌握1000余字,这样就能方便小学生进入阅读,从而广泛阅读,有效阅读。

  针对现在有些家长以为小学生语文学习负担重的说法,薛峰认为,主要还是没有理解“识写分流”。他说,本市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采用这种办法,有科学的考量,强调在时间上分流先识后写,在数量上分流,多识少写。而且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对所学的字“四会”,即“会读、会写、会默写、会用”,而现在家长对孩子识字要求从“一会”到“四会”,这就拔高了。至于说到学拼音,小学语文是逐渐根据阅读而分散进行的,到了二年级后半期,课文采用了全拼音,所以家长真的不需着急。

  关注差异找办法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要求老师严格按照小学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武宁路小学校长孙纳新指出,即指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随意调整教学内容,尤其不随意拔高评价要求是教学的关键要素。

  学前“不超标超前学习”的孩子与学前“有基础”的孩子存在差异,那学前基础为零的学生能跟上课程进度吗?针对这个现象,该校提出:立足课标、尊重差异;提前引导,及时干预,如对“不超标超前学习”学生,该校初步设想了4个步骤,其中“巧设环境”提出,排除“不超标超前学习”拼音学习的不利因素,将他们安排在课堂里的中心区域,给予更多的关注;搭配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儿童作其同桌,同伴互动,分享成功。教师注意观察、比较座位因素对“不超标超前学习”的影响。

  曹光彪小学校长卢雨表示,要创造条件让小学一年级新生心平气和地上学,通过邀请家长到校体验小学生学校生活,使家长了解学校教育,体察孩子,从而减轻负担。金山区海棠小学校长钱欢欣说,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还从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出发。

  探索等第制评价

  近几年,受社会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宣传的“不输在起跑线上”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学习英语、拼音、识字甚至写字等,一方面造成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学习“起点”参差不齐,给小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过度“拔苗助长”导致一些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体验不到童年生活的快乐。为遏制这种现象,还孩子快乐的童年,让小学教育回归对孩子的关注,市教委于今年年初提出对小学新生教学严格按照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同时探索对一、二年级学生采用等第制评价方式,以淡化“分分计较”的考试评价方式对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针对小学语文等反映比较集中的课程,市教委教研室已梳理小学一、二年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与要求,开学前后将向社会公布。 本报记者 苏军 通讯员 焦苇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