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肖波 杨玉红 崔毅琴 钱钰 报道
9月开学,全市小学将迎来以“金猪宝宝”为主的一年级新生。好奇、稚嫩的孩子们身后,是为他们高兴、骄傲,但又略有担心、焦虑的父母。离开幼儿园、面对小学相对严格的规则教育,孩子能否适应?这些“小金猪”的爸妈们做了哪些准备?
晚报记者采访了六位小一新生的妈妈,听她们讲述入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她们中有对孩子教育颇有心得的记者,有工作繁忙的医生,有热心孩子教育的金融界女金领。
未谋面,家长[微博]QQ群里互助
■自述人:佳佳妈妈(普陀区,女儿今年9月入读普陀区某民办小学,走读)
一年级还没开学,女儿已经认识了一群新朋友。“本周日12:30,我们在人民广场博物馆门口见,讲解员带领孩子去认识各种青铜器,大人可以一起喝咖啡、聊天。欢迎有兴趣的孩子、家长报名参加。 ”昨天中午,我收到一条短信,立即回复“有兴趣,我们一家三口报名参加活动”。
这条短信的编发者是女儿新同学的爸爸。尽管未曾谋面,我们已经成为好友。 8月23日开始,小学举行新生衔接夏令营,当天,班主任发来一条消息:欢迎各位家长加入班级QQ群号XXX,一起交流孩子学习、生活信息。第二天中午,我看到,班级的QQ群已经有60多位好友。
女儿就读于一所民办小学,班级有好几位全职妈妈,她们一直猜测孩子在学校的活动:十一点半该是孩子吃饭的时间了吧?天气这么热,孩子坐在教室受得了吗?每天下午,我提前一个小时去学校,站在校门外等孩子……从聊天内容可以看出,全职妈妈还没适应和孩子分离的生活。
此时,有热心的家长发出倡议,组织班级活动,帮全职妈妈转移注意力。“我认识一位讲解员,特别有亲和力,很适合给小朋友讲解。本周日,我们带孩子一起去博物馆,请这位讲解员给孩子们上一节文化启蒙课。 ”这位家长的倡议发出后,便得到很多家长响应。有些家长建议低碳出行,大人带着孩子乘地铁、公交车,教孩子认识沿途的特色建筑;还有家长提议,大人提前展示一些图片,教孩子一些关于青铜器的专用名词。距离活动还有两三天,女儿已经开始为活动做准备,特意拿出小挎包、白纸、颜料笔,准备将自己看到的展品画出来。
这两天,还有好几位家长分享儿童优秀读物的MP3、最热门的英语儿歌等。女儿上小学,不仅让孩子结识了39位新朋友,也扩大了我的朋友圈,结识了一群彼此信任的新朋友。
最后半月,频道锁定“开心+收心”
■自述人:合合妈(徐汇区,女儿今年9月入读徐汇区某民办小学,走读)
因为合合在幼儿园没上过特别的幼小衔接辅导班,为了能让她在暑假里尽快适应,我给她报了一个暑期的看图说话班,感受一下“上课”的氛围。十来个孩子的小班,小学退休老师,氛围轻松自然,合合挺喜欢,也渐渐形成了课堂规范的概念。每天下午,合合在外公的陪同下学习游泳,一个暑假下来,学会了两种泳姿,非常有收获。
我对孩子说,“你马上要成为光荣的小学生啦,以后学习要投入,玩也要开心。 ”离开学还有最后半个月,我尽量让合合处在“开心+收心”的状态。开心是向她描述小学的愉快生活,可以交新朋友,学新本领,同时也抓紧时间让她自主安排时间,玩她想玩的;收心则是从作息时间、吃饭速度、每天的小作业角度给她一定的任务,让她不至于玩得太野。
我们在幼儿园每天早上都是最晚到园的孩子之一,上小学起床对合合来说是件头疼的事儿,必须要提前训练。从本周一开始,原来十点钟的上床时间被提前到九点半,昨晚提前到九点。因为有我和她爸爸的陪伴和讲故事,合合适应得还不错,稍微哼哼几句就乖乖躺下睡了。早上的起床时间,正在从8点半逐渐“磨合”到7点的过程中,还是略有点艰难啊!
凡事商量,为孩子举行入学仪式
■自述者:姜女士(浦东新区,儿子今年9月入读浦东新区某公办小学,走读)
入小学,成为很多人童年最难忘的记忆之一,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意识到自己的长大,全家人为孩子举行了入学仪式。
8月5日傍晚,我接到一年级班主任施老师的电话,欢迎儿子成为一(1)班大家庭的一员。后天,她将来家访。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就意味着孩子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晚饭后,全家一起散步时,我故作神秘地对儿子说:“今天,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听说也是你的好朋友。你猜猜她是谁? ”儿子立即猜道:是幼儿园的朋友吗?是小区的朋友吗?是妈妈同事的小孩吗……都不对,她是你的新班主任,还会来家里看你呢。儿子兴奋地叫了起来:“太好了,我又多了一位新朋友了。 ”
家访的前一晚,儿子主动和我商量送给老师的见面礼:“请老师吃冰淇淋?不!还是为老师弹一首钢琴曲吧! ”听完儿子的计划,我立即表示弹琴更有诚意。老师如约走进天天家,天天主动跟老师交朋友,弹奏一曲《天空之城》。曲罢,老师拍手鼓励道:“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
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儿子开心得不得了。 “孩子已经认同小学生身份了,还需要安排一些活动,帮孩子从自我行动中加深认同。 ”我又开始计划下一个活动:带孩子去挑选学习用品,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周六,全家去福州路采购学习用品。 ”听到这个安排,儿子忙问:“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吗? ”
“当然可以。文具的用途和功能,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选择,颜色可以由你自己定。 ”我肯定道。
周六一早,全家人乘地铁到来福州路。 “爸爸,这块大橡皮需要2元,小橡皮只需要1元,我想多买几块小橡皮。 ”在文具店,我读清单,儿子蹲在文具架前选购,还认真比较不同型号的价格。选购好橡皮,我们挑选了笔套、握笔器、垫板、文件袋、2H铅笔……十余件文具足足挑选了一个半小时。看着这些学习用品装满一个文件袋,儿子得意地说:“我已经买好小学生需要的所有用品啦,现在,我终于成为合格的小学生啦。 ”
吃饭拖“尾巴”,妈妈放心不下
■自述人:点点妈(嘉定区,女儿今年9月入嘉定区公办小学,走读)
眼看着下周点点就要一年级了,我还纠结女儿能不能适应学校生活,首当其冲要面临的就是吃饭问题。
我家点点出生后混合喂养,胃口一直很小,大了以后饭量也不见长,别的孩子吃零食、喝饮料导致不好好吃主食,我家点点不吃零食,也不喝甜饮料,甚至不爱吃水果,可每到吃正餐就是“尴尬”。她把吃饭当作一件“顺便”的事,不愿意一本正经坐下来吃,从来没见她叫饿,吃了两口又说饱了。饭菜含在嘴里难以下咽,你要是催她啊,她给你全吐出来。
我们从一出生到幼儿园,每次体检,她的身高、体重、头围、腹围都不达标,现在7岁了,体重才38斤,像个瘦猴子。我担心她会不会是厌食症,带她去看了营养科医生,说是身体里钙、微量元素稍微缺乏,但排除厌食症,医生提醒我们可能喂养方式有问题。我也反思过,从小吃饭规矩确实没做好,祖辈心疼孩子吃得少,往往像个“尾巴”追在孩子屁股后面,趁她玩或看电视的时候塞一口、喂一筷,一碗饭吃半个小时,倒也能塞下去,但是自主吃饭的习惯太差了。点点喜欢吃鱼虾,肉几乎不碰,蔬菜也吃些,平时运动量很大,沙发上跳上跳下的,顽皮着呢。
在幼儿园吃饭,小班的时候老师还帮忙喂喂,后来不喂了,她每次吃饭都是班级最后一名,阿姨来收碗筷,催她“再不吃要收掉啦”,她回答“那就收掉吧。 ”中班大班时吃饭开始使用筷子,点点拿不好,还像拿勺子一样的手势拿筷子,怎么使得上劲?
前几天,小学新班主任来家访,我跟老师说了点点这毛病,老师说会亲自带低年级的学生到食堂,看着他们吃完,“很多孩子都有吃饭不好的缺点,依赖性强,主要是家里人太宠,老师还是有些威慑力的。 ”老师安慰我说。我和班主任沟通了下,对于小孩子应该多些激励,比如鼓励他“我们来比赛吃饭,赢的人能获得奖励”,孩子们还是喜欢荣誉感的。
我也与点点沟通过上学吃饭的话题,我郑重其事地告诉她:“学校里要自己吃饭,没有阿姨和老师喂,都要靠自己。 ”她“啊”了声,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现在希望我和点点都能把心态调整好,尽快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环境,我要多鼓励点点,还是对她抱有信心的。
为买教辅,到处托关系跑断腿
■自述人:凡凡妈(普陀区,儿子今年9月入读某公办小学,走读)
开学了,凡凡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前几天,学校开展一年级新生入学培训,看着背着书包站在校门口的小家伙,真有点小学生的味道。心里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宝贝,你呱呱坠地的模样犹在眼前,一眨眼,就要上小学了!这一周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为了小家伙开学,忙得不可开交。就拿书包来说吧,三家人家一找竟然发现有五个新书包,比来比去,还是从日本买来的蓝色书包最轻,立马敲定就背它。
除了书包外,家里还为宝贝入学添置了新书橱,买了传说中备受妈妈圈推崇的铅笔、橡皮、名字贴、文件袋和笔袋。铅笔选择的是无铅毒、不易摔断的品牌,橡皮则买的是无碎屑、更柔软、更干净的那一款。光铅笔就买了五六十支,橡皮买了十块。真是不买不知道,小小文具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实践出真知啊!
一切准备就绪,这几天,购买教辅的问题却把我难倒了。在新生家长会上,老师开出的书单要买四本教辅书,每本书都标明出版社和版次。拿着书单,我丝毫不敢马虎,立马行动起来。首先,我最擅长的就是上网淘宝,搜寻无果后,直奔家附近的新华书店。把书店翻了个“底朝天”,也只找到两本。无奈只好向相熟的老师好友求助,好友在一所小学任教,在购买教辅资料方面熟门熟路,她直接找到书商帮忙搞定。
本以为总算大功告成,没想到又出“状况”,一本关于数学口算练习的教辅,老师要求买的是“2008年8月第1版”,书商却告知这个版本太老找不到,现在只有2013年的新版。据说,两个版面内容也差不多,只能接受了。
听说,班级里的不少妈妈也像“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打听在哪买这几本书。全校一年级新生共有350多名,对口小区周边就那么一家新华书店。试想一下,光我们学校的一年级新生,每人一本教辅书也需要1000多本,书店一时间能备这么多货吗?所以,一些热门教辅很快就脱销了,何况有些教辅根本无法在书店买到,真是折腾人。有个别好卖的教辅书还有“孪生兄弟”,封面包装差不多,看得人直犯晕。
我们群里不少妈妈们都建议,能否请学校老师帮忙统一代购这些教辅,好过家长一家家地跑书店。不过,又有妈妈说,去年,上海市教委在有关“教辅禁令”中明确,严禁学校和教师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销)任何教辅材料,不得为学生及家长购买教辅材料提供服务。看来,请学校代购的愿望是落空了,下回只能拜托热心家长组织“团购”了。
不过,作为家长,我还是想说,教辅禁令不能完全“一刀切”,目前的教辅市场鱼龙混杂,如果能把握两大原则,我还是愿意由教师这样的专业人士来指导和推荐教辅的,比如不要强制学生购买,采取自愿原则;数量上限制,最好每科目推荐一本。
“05后”小女娃,走上寄宿路
■自述人:乐乐妈(虹口区,女儿今年9月入浦东新区民办小学,寄宿)
前天上午,和孩子爸爸一起陪着乐乐驱车前往位于浦东的上海平和双语学校,乐乐要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体验三天寄宿制试读生活。有同班的家长在微信群里说,中午回家路上流下了眼泪,心里到底还是舍不得。我们全家人都没哭,乐乐的第一天过得平静而快乐。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把女儿送去寄宿制学校。其实这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在了解学校条件、教学理念、上课方式,征求乐乐想法以及考虑到她平时的性格和自理能力各个方面,最后做出了这一决定。
我几个朋友的孩子在平和双语学校读书,经常听他们说起这个学校学得比较活,孩子也快乐。今年3月,我和乐乐爸带乐乐去学校踩点,关键是看孩子喜不喜欢。没想到,乐乐一进学校就很开心地到处参观,最喜欢的就是学校的游泳池。我们当时就问她,你如果喜欢这个学校,来这里读书要寄宿的,你愿意吗?乐乐好奇地问“什么是寄宿啊”。我们就告诉她,平时不回家,和同学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周末爸爸妈妈来接你回家。她想了想就同意了。
乐乐从小就是个性格随和大方的善良女孩,几乎能和任何一个小朋友玩到一起,在人际交往方面,我们没有太多担心。乐乐的自理能力也还比较强,大班就能自己给自己梳辫子。三天两头还要帮爷爷奶奶煎个蛋卷,洗个碗,厨房里经常能看到她的小身影。
自从小弟弟出生后,家里确实忙了不少,如果乐乐可以接受寄宿制学校,大人应该可以轻松不少,但我们也绝对不会在乐乐不同意的情况下硬把她送去寄宿制学校的。所以在报名前后我们多次询问她的意见,她虽然也表示会想家,但觉得自己长大了,是姐姐了,能够自己寄宿读书是一件很厉害的事儿,没有出现过哭泣难过的情况。我们也咨询了乐乐幼儿园的班主任,老师认为乐乐读寄宿制学校,问题应该不大。
但毕竟是幼儿园刚刚毕业的孩子,要一下子上寄宿制学校我们还是有点不放心。暑假里进行了一些心理和自理能力的准备,对乐乐讲了一些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还请她试着做小保姆,每天代表妈妈照顾弟弟半小时;学习用品也是乐乐和我一起去超市按照清单采购的;去学校试读前,牙刷牙膏、睡衣睡裤、拖鞋毛巾都是乐乐整理的,看着个子明显长高的乐乐心理也渐渐成熟,我们都为她高兴。
刚开始的寄宿生活应该不会完全一帆风顺,但这未尝不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我们会随时配合学校给乐乐支持,帮助她度过最初的适应期。
专家支招
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华东师范大学[微博]心理咨询中心特聘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陈默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小一新生的父母,开学前后做好十件事,有助于孩子尽快衔接,爱上学校。
第一,协助孩子完成认知衔接。小学什么样?对一个从来没去过小学的幼儿来说,很难想象。父母不妨为孩子讲述,“小学是一个有很多朋友的地方,是一个老师会教你很多本领的地方”,并用自己小时候“非常向往上小学”的故事感染孩子。恰当的时候,带孩子参观一下即将就读的学校。
第二,孩子尚未建立小学规则感,开学后怎么尽快适应?陈默老师说,不妨在家里开设模拟课堂,妈妈扮老师,其余家庭成员扮学生。举手发言环节,大家都在努力举手,“爸爸同学”连举了几次没被“老师”叫到,就直接站起来讲,“爷爷同学”坐在座位上自顾自讲答案,“奶奶同学”遵守纪律,即使老师一直没有叫到她,她也安静地坐着。
第三,早上送孩子上学去的时候,和孩子比赛开心。 “妈妈去上班,宝宝去上学,今天晚上回家我们比赛,你把开心事告诉我,我也把开心事告诉你,看看谁的更开心。 ”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注意乐观积极的一面。
第四,孩子放学回家,父母千万不要悄悄地问孩子“老师喜欢谁”“今天老师对你好吗”之类的话,这种接近“鬼鬼祟祟”的悄声询问会对孩子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他们会感觉学校的环境有一定危险性或对他们不利因素存在。
第五,父母要注意孩子回家后的情绪。因为孩子在适应阶段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课堂上也没那么自由,万一发生不开心也是正常的。这时父母需要做的不是说一大堆安慰的话,而是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感觉到在情绪上得到了安抚,这有助于分解孩子的压力。
第六,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要有一定了解。不少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去心理咨询师处咨询孩子的学习障碍,但已经较晚,错过最佳调整时间。如果孩子在一年级就出现学习困难,父母要重视,早发现有助于及早干预。如总是把字写反、默写生词错误率超过80%,这些都需要引起警惕。
第七,小一新生的作息时间如果不建立好规则,将来可能影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陈默老师说,小一新生的作息需要一个仪式来确立。早上假设需要孩子七点十分起床,妈妈需要在七点零五分叫他一次,并告诉他一分钟后妈妈还会再来叫他一次。第二次叫他仍然不起床,妈妈不用多说一句话,立刻把衣服裤子一股脑儿给仍然睡眼惺忪的孩子穿上,奔向校园。坚持几天,孩子就会慢慢建立起新学期新做法的习惯。
第八,睡觉也要一个仪式。如果准备让孩子9点睡觉,那么从8点40分就要开始宣布准备睡觉了,把家里的大灯都关掉,父母说话的声音也要轻轻的,营造睡眠的气氛。
第九,功课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很多学校建议妈妈在一年级适当陪伴孩子做功课,目的就是纠正不良习惯。陈默老师提醒,妈妈如果要陪读,要学着把自己变成小灰兔,陪宝宝这只小白兔学习,不要把自己变成大老虎,去陪小白兔做功课。整个过程以鼓励为主,才能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十,妈妈的情绪和孩子的一切都有关,包括功课。如果妈妈总是焦虑地催促“动作快,快点做,做完了再去玩”,孩子容易产生对功课的厌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尽量不要干扰,包括递水果牛奶,询问是否上厕所等。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