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减负路上要跨过的几道坎(图)

2013年10月15日11:14  中国教育报    
接孩子的家长接孩子的家长[微博]

  名校周围,各种名目的补课班没到放学时间,便占住了抢夺生源的地盘。据记者调查,多数午托班背后都有在校老师做辅导,有的就是老师亲属所办。(本报记者 郭炳德 摄)

  日前,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两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严禁违规补课。学校和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得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记者日前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仍有学校教师暗示、明示学生通过辅导班提高学习成绩,也有大量家长对课外辅导班、奥数班趋之若鹜。减负,怎么减?

  孩子:成绩好与不好,补习班就在那里

  “假如再给孩子报一个奥数班,那么小的年纪,承担这么多的学习压力,我们做家长的,真有些于心不忍。可是,老师的推荐也不能不当回事儿啊!”

  秋高气爽,正是家长们带着孩子外出享受大自然的好时候,可是家住河南省郑州市东明路上的杨女士就是高兴不起来——前不久,她接到女儿就读的某知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老师的电话,让她速到学校领回她的孩子,理由虽不复杂但听起来却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孩子学习太差,跟不上!

  新学期开学才一个月,女儿的学习怎么说下降就下降,并且下降到让老师往家“赶”的地步?放下手中的电话,杨女士愁得不知道如何是好。当初舍近求远,托熟人找关系把孩子送到这所她心目中的名校。原本以为孩子来到名校,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向朋友说起孩子在某某名校上学,自己也感颇为荣光,常常招来羡慕的眼神。可哪里知道突然就冒出这么一个问题!

  杨女士紧张地敲开了班主任的办公室。老师数落完孩子的成绩之后,把孩子叫了过来,让她当场表态是否现在就随母亲回去。

  “孩子吓得当场大哭,让我这个当母亲的也顿觉脸面扫地,当时真是恨不得找个地裂缝钻进去。”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做生意得心应手的杨女士至今还心有余悸,她说自己长这么大从没有受过这样的屈辱,而且是当着自己女儿的面。

  除了不住地向老师赔礼道歉之外,杨女士没有其他的选择。班主任最终给了杨女士一个下台阶的梯子,答应再给孩子一段考察期,条件是本学期必须要把成绩赶上去,并建议她利用业余时间去本校的某某老师那里补课。班主任给学生推荐的补课老师,每天补习1个小时,每小时收费120元,一个月收费3600元。

  “钱是当面交清了,但不知道一个月之后孩子能不能把成绩赶上来?老师是否满意她的表现?”说到这里,杨女士仍有些黯然神伤。

  郑州市惠济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媛媛,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兴趣和爱好,媛媛在一年级时就在社会上报了舞蹈和古筝班,并且没有影响她的学习成绩。但从三年级开始,老师就三番五次地建议媛媛妈妈,给孩子报一个英语补习班,并且十分专业地告诉她,只有英语成绩上去了,小升初时才有竞争到名校的资格。

  老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媛媛妈妈在三年级下学期就为她报了英语补习班,每周两节课,每节课50元钱,换回的是家长的期冀与自信。

  新学期一开学,老师又几次建议媛媛妈妈,应该考虑让孩子报个奥数班。老师说,像媛媛这样学习成绩好、还有业余爱好的优秀孩子,如果将来小升初时因为缺乏奥数班这么一个环节而没有进一所重点初中,真的是太可惜了。“假如再给孩子报一个奥数班,再承担一笔经济开支不说,孩子的精力是否够用,那么小的年纪,承担这么多的学习压力,我们做家长的,真的有些于心不忍。”媛媛的妈妈说,“可是,老师的推荐也不能不当回事儿啊!”

  媛媛妈妈也陷入了一个难以决断的困惑之中。

  家长:奥数班上与不上,升学就在那里

  “你不去补习,但是人家要补,这样就拉开距离了,升学压力就太大了,减负在这种条件下咋能真正落实呢?”

  今年中秋和国庆节两个假期,从记者对郑州市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调查了解情况看,除去举家外出自驾游的孩子之外,10天假期真正“玩”的时间不超过3天的孩子占了五成以上。就是说,中秋的3天假,只给孩子1天玩的时间,国庆7天假,则奢侈地给了孩子2天自由。

  郑州市某实验学校初中一年级学生浩浩半是抱怨半是后怕地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能够来到这所同学们都十分向往的中学上学,得益于他暑假的“恶补”:暑假期间,他补习语文花费25天,其中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作文各占一星期;补习数学花费20天,其中数学课本复习10天,奥数补习10天。

  “不是说教育部已经明令禁止中小学生上奥数班,并且规定到2014年高考[微博]试卷也不得再出涉及奥数方面的试题吗?”记者问浩浩妈妈。

  浩浩的妈妈顾女士一本正经地告诉记者:“不让上补习班?不让上奥数课?国家说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不准考试,为什么孩子小升初还要考试,并且报名2000多只录取400人呢?为什么第401名只差2分就要托关系写条子,凭着面子还得交1.8万元才能上名校呢?俺家浩浩牺牲一个暑假的时间上补习班,虽说花费几千元钱,可是不求人,不丢面子,体体面面地不花钱上了名校,你说哪个划算?”浩浩妈妈意味深长地一声叹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

  “减负,让孩子玩?素质教育,让孩子在玩中长见识?可能吗?”孩子在郑州市一所重点初中读书的刘先生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的国情是什么?考场上见高低!从古代延续下来的科举制,到我们经过改良的考试制度,还不是一张试卷定乾坤?”

  今年就读小学六年级的少年李华,明年将升入初中。李华在班上是学习委员,成绩稳居前三名。对于是否让孩子进补习班的问题,李华的妈妈犹豫了几天之后,还是选择了上。她认为,升学体制不改革,国家的用人制度不改革,减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你不去补习,但是人家要补,这样就拉开距离了,升学压力就太大了,减负在这种条件下咋能真正落实呢?”

  校长:作业留与不留,观念就在那里

  这几年,不断有家长直接找校长告老师的状,理由就是老师不布置家庭作业。有家长甚至认为,这是老师不负责任的具体表现。

  郑州市一位知名小学校长在谈到中小学生减负问题时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不布置作业也不影响班级成绩的老师能够获得奖励。但对于这项政策,不少家长却不适应,就算学校不布置作业,家长也会要求学生在家写作业。这几年,不断有家长直接找他告老师的状,理由就是老师不布置家庭作业。有家长甚至认为,这是老师不负责任的具体表现。当然,“孩子放学后不做作业做什么”也是不少家长告状的理由。这位校长认为,虽然减负政策实施没有问题,但如果升学制度不变,社会的用人制度不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近,一则“八成小学生上补习班,我能咋办”的微博,道出了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家长们的无奈。这些人到中年的家长,自己已经切身体会到了竞争的公平性与残酷性,因为他们正是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与角逐,才走出了农村,摆脱了贫困,他们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教育、支持孩子延续自己成功的道路。“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是他们唯一的制胜武器。

  面对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他们乐意,并且根本听不进孩子苦啊累啊的哭诉,因为他们小时候也向自己的父母哭过叫过,实践证明那是“苦了一阵子,受用一辈子”。诗人蓝蓝,本名胡兰兰,是河南籍著名诗人。她最近由于在微博上发出了直指应试教育的《致教育部的一封公开信》而受到颇高的关注度,她提出的十条建议,其实不少也和教育部的“减负十条”不谋而合,但是持不同意见的家长仍然不在少数。

  “咱可别听他们瞎掰!”刚刚退休的煤矿工人曹战胜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教育他想为孙子减负的儿子:“张铁生的‘白卷英雄’,张玉琴的‘不学ABC,照当接班人’,已经害惨我们啦!我要是当初别听他们的话,稍加用功地读点儿书,咋着也会考上大学当个干部吧?他们害得你爹下了一辈子煤窑!”儿子想让报奥数班的孙子退出来,好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有益活动,刚刚动了这么一个念头,当即便被老爹一顿斥责。

  河南教育学院的一位教授则认为,大环境对学校有要求,学校对老师有考核,家长便在大环境下表现得十分矛盾:既心疼孩子学习太累,又不想让孩子落后于他人,于是便把所有的压力都转嫁给了孩子。

  教育:“负”减与不减,未来在哪里

  减负,需要一整套对应政策与措施。有些人反对减轻学生的负担,认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而正是这种思想,又反过来束缚了人们的手脚,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障碍。

  其实,早在2010年春季,北京市就全面取消了小学的课后辅导班。当时有媒体用“分数和排名是对孩子一种羞辱”做副标题,足见当时的减负动作之大。与此同时,北京市教委也开始尝试减少或取消家庭作业,要求学校提高课堂效率,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此外,部分中小学还取消了家长反感的各种教辅练习册。

  此外,北京市还提倡教师研究个性化作业,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但一切减负措施必须建立在“不能让作业剥夺孩子的兴趣”的基础上。胡兰兰在谈到“建议取消小学生作业是否现实”的问题时也明确表示:首先我要声明,我绝对不是反对学习知识,而是反对唯分数至上的评估标准。在作业问题上,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和学习要遵循天性和兴趣,填鸭式教学最容易让孩子失去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胡兰兰举例:美国三年级孩子的家庭作业包括跟家人聊天、聊时事和家族变迁,她见过瑞典小学语文课本比其他科目都厚,大部分都是童话故事,让孩子们通过阅读了解人类历史和行为规范。这都不是填鸭式的,反而能使孩子学到比课本更多的东西,这样做是保护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这都比我们的小学让孩子死记硬背更好。

  在谈到落实减负十条规定时,河南省教科所一位专家认为:学校没有自主办学的权利,教师也没有进行教育而不看分数的权利,学生更没有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学习的权利。要真正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减负文件,必须解决全社会的认识问题,尤其是要解决我们的考试机制和用人机制的问题。

  河南教育学院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老教授说,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和思想的束缚,很多人高度重视读书,甚至将读书视为唯一出路。而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希望借读书改变生活的思想已经非常普遍。因此,很多人对于素质教育持抵触情绪,他们反对减轻学生的负担,认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而正是这种思想,又反过来束缚了人们的手脚,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障碍。当然,也有不少人认可了现今的教育方式,不愿意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因此有意无意地排斥着国家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还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是一个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就意味冒更大的风险。而中国知识分子长期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是最缺乏冒险精神的。所以,理应最积极参与教育制度改革的中国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了教育改革的阻力。

  他认为,虽然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在大步前进,但并没有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体制。考试仍被赋予决定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命运的巨大意义。对学校而言,学生的成绩和中高考的升学率,关乎它的生存和发展,因为这是上级考核和社会评价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学校对素质教育欲行又止,或者是徒具“素质教育”之名,而行“应试教育”之实,各种复习资料的超量征订,也是这种思路下的衍生物。对于学生而言,高考升学又似乎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尤其是用人制度才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记者 郭炳德)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