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不是第三学期 孩子更需“亲情充电”

2014年01月20日15:17  中国妇女报    

  终于放寒假了,然而许多孩子对寒假并没有表现出预想中的快乐,学校寒假作业、额外学习任务还有辅导班等各种因素,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很大。有调查显示,孩子们表示自己节假日主要在做作业的超过八成,而希望节假日不布置作业、不参加补习班的竟达100%。专家指出,上太多的寒假培训班违反了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家长[微博]们填鸭式给孩子“加码”“充电”的疲劳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假期也是平时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孩子的最佳干预调整时机,家长在关注孩子假期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陪陪孩子,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与孩子做些亲子沟通,抓紧假期为孩子进行“亲情充电”和心理“按摩”。

  终于放寒假了,辛苦了一学期的孩子和家长总算可以轻松一下了。然而有调查显示,许多孩子对于寒假并没有表现出预想中的快乐,相反不少孩子的情绪明显低迷。学校寒假作业、额外学习任务还有辅导班等各种因素,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很大。有媒体曾对几所学校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表示自己节假日主要在做作业的超过八成,而希望节假日不布置作业、不参加补习班的竟达100%。“从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这就是孩子们对节假日生活的真实反馈。

  如何让孩子们过一个健康安全而又充实快乐的寒假呢?专家指出,孩子正处于长身体、健全心理和培育人格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引导孩子,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孩子。家长和老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合理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要给孩子一个放飞梦想的舞台,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莫让寒假成为“第三学期”

  9岁的乐乐这样诉苦:“和上学相比,我的寒假只是少了考试而已,妈妈给我报了英语、声乐、美术、跆拳道4个培训班,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其实我只是对美术感兴趣,其他的一点兴趣都没有。”面对寒假,9岁的刘乐一点也快乐不起来。

  事实上,面对寒假班,多数家长也是纠结而无奈,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一方面却违心将孩子送去培训班。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大家几乎都独门独户居住,缺少走动与交流,导致孩子不合群;交通安全问题,使家长不敢轻易放孩子出门去玩;学习压力大,不甘心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寒假有“假”是假,补习是真……寒假无形中成了孩子们的“第三学期”。

  专家指出,上太多的寒假培训班违反了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不适合大多数少年儿童。在孩子的寒假中,家长们填鸭式给孩子“加码”“充电”的疲劳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会给孩子带来反抗的心理。这样教育出的结果,导致孩子假期过得比上学还累,提前透支了孩子的兴趣和精力,如此“拔苗助长”,其结果只会是适得其反。因此,家长们应该转变思路,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逛公园、进农村牧区体验生活、参观博物馆等等,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多与社会广泛接触,拓宽视野,真正把快乐还给孩子。

  寒假家长不妨多陪陪孩子

  寒假里,还有不少父母是把孩子散养在家或是交给老人照管,而自己却忙于工作与孩子疏于交流。专家建议,父母假期里应多陪陪孩子,带孩子多出去走走,不要以忙工作忙应酬为由而忽略了与孩子在一起。亲子间交流的长期缺失,使得孩子出现困惑时不再热衷于求助父母,久而久之,容易变得沉默寡言,我行我素。家长也会诧异孩子越来越“难管”,频繁的说教,反而会进一步催生孩子的逆反情绪,造成亲情方面的裂痕。孩子们需要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虽然很多父母没有假期,但也应在工作之余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交流。专家还建议家长要尽量做到以下三点:

  家长首先应让孩子学会规划自己每天的生活。如什么时间和小伙伴一起玩儿,什么时间做作业,什么时间参与家务劳动,什么时间陪父母一起准备过新年的东西,什么时间是完全自主的,都应指导孩子自己合理安排。

  其次家长不要苛责孩子学习。当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要打扰孩子,帮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

  最后要注意孩子在假期的作息规律。尽量不要让孩子晚睡晚起,要保证良好的作息习惯,过年时偶尔可以晚睡,但在寒假最后一周要把作息时间调整到开学状态,以便开学后可尽快融入学校生活。同时,还要防止孩子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按摩师”

  专家提醒,家长在关注孩子假期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习压力大、父母要求过严等多方面因素,一些孩子可能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障碍不排除,那么日积月累,就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心理教育专家说,其实假期是平时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孩子的最佳干预、调整时机。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长应带其前往医院求助心理医生。

  那么,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都会有哪些表现呢?1.易紧张、烦恼、焦虑,不敢与人交往,胆小害怕、怯懦,内心总有不安全感。2.敏感多疑、过分克制、思虑过多、优柔寡断、注重细节、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具有强迫症倾向。3.有的孩子有紧张、焦虑等情绪,告诉家长或医生的却是头疼、失眠、胃不舒服、没劲儿等躯体化症状。4.还有的孩子心理问题比较隐性,不易发现,具体表现为:该做的事拖着不做,遇到问题总是拖延,有的甚至去喝酒,把问题抛到意识之外不去解决。5.一遇到解决不了的挫折和问题就发泄,用砸东西、攻击等暴力行为发泄。6.逃避现实的正常生活。比如,白天睡觉,晚上通宵上网;厌学,整天在大街上溜达或离家出走等;内向不说话,悲观甚至有自杀想法和行为。

  因此在寒假里,家长们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饮食、安全和学习,更应该关注孩子心理的孤单和寂寞,不要使孩子基本处于“放养”状态,这对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利。家长们只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让孩子多些亲情的陪伴和心灵沟通,才能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报记者 乔雪梅) 

分享到: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