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小学入学年龄“弹性制”应缓行

2014年02月19日13:29  现代教育报    

  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近日,广州市人大[微博]代表丘育华建议把小学入学年龄规定从当年8月31日前满6周岁,调整到下一年的2月28日前满6周岁。这样一来,将导致入学时点相隔近一年时间缩短为半年。

  对于这一“放宽年龄”建议,支持者并不多。原因是,随便你调至哪一个时间点,都会有“迟几天晚一年”情形的发生。因此,不少学者建议,不妨学习欧美日等国家的做法,不限制某一个时间节点,而是实行弹性制入学,把决定权交给家长[微博]

  这建议乍听起来很有道理,细想起来却未必可行,尤其是不可当即推行。其原因有二:一则,在多数欧美国家,其实流行的是晚上学,即便是有部分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可以早些上学,也要经过政府部门有关的“身体发育与智力发展”等方面的测试。比如在日本就有这样的测试,叫“儿童入学十项”,主要是测试孩子是否可以上学。在我国台湾地区,儿童何时入学合适,也有一个专门的测评部门,测评小组由儿童医生、心理医生、幼教专家、小教专家和社会人士代表共同组成,利用心理测量量表等手段,对儿童是否适合入学进行甄别判断。家长可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测评后,该小组会向家长提供一份鉴定意见,家长可持意见书到对口小学申请入学、或推迟入学、随班就读。而目前我国尚无多元系统化考评体系。其二,就家长的心态而言,在国外,多数家长推崇的不是早上学,而是恰恰相反,因为家长们希望给孩子足够的“学龄前时间”来变得成熟。因此,多数欧洲国家规定义务教育始于6岁,其中有至少6个国家更是将正式入学年龄推迟到了7岁。而在我国,“早上学”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占据了多数家长心中的关键位置,而要改变这一心态,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入学年龄弹性制就能解决了的。

  如果这些因素不加以考虑,就贸然引进并推行人家的“入学年龄弹性制”,难免会发生南橘北枳的事情。试问:这样的事情我们做的还少吗?最简单的比如在国外搞得风生水起的高校自主招生,一到我国就变了味儿。还比如,在国外学校普遍流行的“家委会”制度,在我们的学校又执行的怎么样呢?问题当然不在这些制度本身,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历史文化因素的纠结,还有我们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够,所谓“过犹不及”,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么说,当然不是要我们固步自封,面对问题只做沙漠里的鸵鸟。因为毕竟,在小学入学年龄上“一刀切”的做法在世界上并不通行,而且现实实践中也代价高昂。笔者的建议是不妨选择不同的地方先行先试,同时,加大对家长家庭教育科学理念的宣传,甚至可以考虑在政策和制度安排上做出适当倾斜。作为决策部门要认识到,“入学年龄放宽或弹性”呼声的背后,其实是掺杂着不少不良的教育理念和急功近利的心态的。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