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安全:做足四点防溺水

2014年07月21日17: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每年暑假都是溺水事件高发时。广东省疾控中心日前发布的全省少年儿童溺水分析显示,溺水是广东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也是15~19岁青少年的第二位死因,而根据年龄段不同,溺水处各不相同。

  溺水是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

  据广东省第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溺水是全省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同时是15~19岁青少年的第二位死因。通过对不同年龄组的溺水死亡率进行分析,专家发现,0~4岁年龄组的溺水死亡率迅速上升,5~9岁年龄组最高,到了10~15岁年龄组其溺水死亡率又迅速下降。

  “意外溺水死亡率与年龄之间呈倒U字形。”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孟瑞琳介绍。“这种分布特征的出现,与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安全风险意识、接受安全教育的程度及紧急应变能力的不断增强有关。”

  溺水处各不同,婴儿“小水”溺亡多

  孟瑞琳介绍,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性,溺水处各不相同,需要家长[微博]们高度关注。

  1岁以下的婴儿——“小水”溺亡多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安全全靠家长或监护人保障,因此当家长或监护人出现如短暂离开、睡着或疏于看管等失职时,意外溺水就发生了,地点多在浴盆、水桶、游泳池或距离较近的小水体。农村地区尤其突出,数例1岁以下婴儿的溺水,都是发生在家门外的自然小水体中,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家人看护不慎、孩子爬出门外落水而导致。

  1~6岁——泳池、池塘、水上场所溺亡多

  这个年龄段尤其是5~9岁的孩童,溺水发生的危险性很高,因为他们的运动能力不断加强,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危险意识较模糊,再加上生长发育程度限制了其应对危险的能力,因此,当他们主动脱离成年人的视线后,意外就发生了,溺亡地点多在游泳池、小池塘、水沟、水渠及水上娱乐场所,在农村里还应注意水田、水井或是水窖。

  7~15岁——天然水体溺亡多

  这一阶段的孩子,接受过安全教育,对自己有自信,却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尤其是男孩子,独立性更强,热爱冒险,喜欢追求刺激,不愿意接受监管,因此导致溺死率高于同龄女孩。溺亡地点多在缺乏保护措施、水况不明的天然水体。

  专家支招

  两大方面防控孩童溺水

  专家建议,要从加强监护、改善环境与工程设施两大方面防控孩童溺水。

  1.家长或看护人监管缺失或片刻疏忽是1~4岁儿童溺水的根本原因。孟瑞琳强调,5岁以下儿童的家长或看护人,绝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或待在开放的水源边,不能把儿童独自留在卫生间和浴室;无论儿童在家里、室外或其他地点的水中或水旁,家长与儿童的距离都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分心,如打电话、聊天、做家务时都要能监管得到;儿童一定要由成人监管,不能将5岁以下的儿童交给未成年人看护;在儿童乘船、嬉水、学习游泳时,家长应为儿童准备并使用合格的漂浮设备,如救生衣、救生圈、浮板等。

  2.在改善环境与工程设施上,在池塘、小溪、沟渠等自然水体周围安装围栏已被证明是预防儿童溺水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家中有5岁以下儿童的家庭,如果房屋在距离池塘、小溪等自然水体25米内,应在院子或通向室外的房门安装门栅栏,以阻挡婴幼儿自行外出;家中的水缸、水桶等蓄水容器应加盖,使用澡盆、浴缸等后马上将水倾倒干净;在江、河、水库、鱼塘周围设立明显警示牌,进行危险提示;为水井安装汲水泵或加设防护盖、防护罩;给窨井、粪池、建筑工地蓄水池和石灰池加盖。

  一旦发现孩童溺水,心肺复苏最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应将溺水者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温馨贴士

  孩子,你这样做就不易溺亡

  首先,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其次,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四肢易抽筋者不易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下水前先活动身体,水温太低时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适应水温再下水游泳。

  第三,游泳时,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第四,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游泳过程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粤康信))

文章关键词: 暑期安全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