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妈妈”:女教师撑起山村学校

2014年07月22日16:20  燕赵都市报     收藏本文     
独自坚守29载,她是大山深处的“妈妈老师”独自坚守29载,她是大山深处的“妈妈老师”

  在太行山深处,有一所偏远的山村学校——唐县雹水乡黄金峪小学,距离黄金峪主村近八公里山路,学校只有一间教室,十几个学生。

  今年52岁的刘改荣是这所小学的校长,也是唯一的老师。从家到学校,要走十几里山路,翻过一座山。道路坎坷难行,每天天不亮,刘改荣的身影就出现在这条路上,风雨无阻,一走就是29年。

  犹豫:父亲重托,放弃县城工作留守深山

  高中毕业,刘改荣考取了县城机关单位的上岗资格。终于可以走出大山,年轻的刘改荣心花怒放,但是细心的她发现,父亲的表情越来越凝重。几经追问,父亲才说出了心里话:“荣儿,村里条件差,老师留不住,爹是村干部,不能让孩子们没有学上,你有文化,就留下来吧。”

  当时的黄金峪小学设在生产队堆放闲置农具的一间窑洞里,下雨时,雨水顺着墙上的裂缝淋进教室里,根本无法上课。没有窗户,没有电,也没有黑板。“当时代课老师的工资只有四十多块钱”,刘老师说,“当时的确是有些犹豫,但是看到满大街乱跑的孩子们,我好像明白了父亲。”

  刘改荣生长在这个小山村,亲身体会了这里的穷,这里的苦。她知道,乡亲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代又一代这样穷下去,终日为了生存奔忙,都是没有文化造成的。为了让孩子们不再终日流浪,让他们走出大山,刘改荣留下了。

  不知什么时候,学生们记住了刘改荣的生日。上课时,当孩子们全体起立,喊出“祝老师生日快乐”的时候,她哭了:“让我走,我也不走了!”

  付出:牺牲家庭,女老师一肩扛起一个学校

  刘改荣找来一块木板,涂上墨汁,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木板逐渐发白,涂黑,再发白,再涂黑……木板记录了刘改荣的整整十年光阴。1997年,刘改荣带着她的孩子们搬进了新学校。条件依然艰苦,没有操场,她用了一年时间,用铁锨一下一下给孩子们开辟了一方游戏的天地;没有水井,她便用瘦弱的肩膀去远处挑:“每天三担水,不管刮风下雨,从没有间断过,下雨路滑的时候经常摔跤,就得返回去重新挑。”没有复印机,刘改荣为孩子们连夜抄写试卷熬红了眼睛……

  在学校,刘改荣又是校长又是老师,怀着对教书育人工作的敬畏,也为了让父亲宽心,她从不敢懈怠。婚后婆家离学校很远,她干脆搬到了学校,一住就是十几年。头疼脑热总是硬扛着,女儿出生的前一天,她还在讲台上坚持给孩子们上完一天的最后一节课。孩子出生九天,牵挂学校的她就早早地回到了讲台上。由于孕期长时间站立,她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静脉曲张,一碰就是一个大包,站立时间长了疼得要命。为了不耽误上课,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时间打针输液。说起自己的两个孩子,刘改荣声音有些哽咽:“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姥姥,我没有时间给他们喂奶,两个孩子都是喝奶粉长大的。”

  坚守:从“姐姐老师”到“妈妈老师”

  村里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从教伊始,刘改荣就成了学生们的“姐姐老师”,从穿衣吃饭,学习到生活,刘改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孩子们准备了“救急药箱”和学习用具,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要辍学,她翻山越岭赶到学生家:“孩子聪明,不上学多可惜,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最终,孩子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走出了大山。因为这些,刘改荣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姐姐老师”。

  29年过去了,昔日的“姐姐老师”身板依然瘦小,却已经是两鬓斑白。从“姐姐老师”到“妈妈老师”,刘改荣把一生都交给了她的学校,和她心心念念的学生们。学生们说,他们都有两个妈妈,刘老师就是他们的妈妈。刘改荣的女儿想要接她到县城享福,为了孩子们,她依然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自行车骑散了三辆,摩托车也骑坏了好几辆。

  “好好学习,学好文化。学好本领,长大以后,走出大山,励志创业,报效祖国,回报家乡。”这是刘改荣为黄金峪小学写的校训。他每天都要带着孩子们读一读。“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就是我最高兴的事。”刘改荣欣慰地说。

文章关键词: 山村女教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