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中小学[微博]生守则(征求意见稿)》正在社会引起热议。删除“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强调“会自护懂求救”、“珍惜生命”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舆论分析认为,这份守则折射中小学“教育口号”向务实、易操作转变,内容更契合时代主题。
教育部在2012年启动了《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工作。历时两年,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截至8月20日。新版《守则》融合了以往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数十条要求凝练为“三爱三讲三护”,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九个条款。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不再作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取而代之的是对“会自护懂求救”的强调。
从事基础教育二十多年的合肥逍遥津小学校长袁红卫认为,对孩子而言,个人救助的经验和技能不足,去见义勇为本身就不现实。因此,删除守则中的“见义勇为”,既是对孩子的一种人文关怀和保护,也体现出更加务实的教育观念。
“过去,我们习惯于拔高道德教育口号,不区分每个人在年龄、身体状况、救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样会形成对社会群体的道德绑架。”袁红卫说。
合肥市民甘女士有个小学六年级的儿子,谈到删除“见义勇为”,她举双手赞成:“这是社会的进步、理性的回归。毕竟,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还远远不够。现在的家庭又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能力范围之外无谓的牺牲将让整个家庭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她认为,学校有义务教导孩子自护知识,告诉他们怎么有策略地解决问题。如见到不公平、不正义事件时,可以报警或找成年人解决。遇到溺水事件时,可以寻求帮助,而不是自己下水。
不过,也有网友担心不从孩子起教育“见义勇为”,将来社会“老人跌倒不敢扶”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因为美德观念要从小培养。
“这种担心毫无必要。整个新《守则》体现了主流价值、核心价值。比如‘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都是弘扬正义和正气。孩子们长大具备救护能力后,一定会伸出勇为之手。”袁红卫说。
新中国成立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教育口号影响了几代人。然而,一些教育界专家及社会学者指出,过去的一些口号、守则有些过于宏观和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随着时代发展,孩子们也在发生变化,他们的身心特点跟十年前的那批孩子已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认为一个时期应该有一个时期的《守则》。”中国教科院研究员邓友超指出。
事实上,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新版《守则》有许多内容具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在“爱祖国”一栏,写入“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在“爱劳动”一栏,写明了“自己事自己做,积极承担家务”等内容;在“讲文明”一栏,写明了“自觉礼让排队”的内容;在“讲诚信”一栏中,写明了“不抄袭不作弊”……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之下,“讲法治”成为《守则》单独的一项,向中小学生灌输守法观念;中央政府近年来力推“生态文明”,《守则》里便出现了“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等内容,这些强烈体现了时代性。
不过,一些社会学家表示,新版《守则》不管是针对学生的身体年龄,还是心理状况,都显得跨度太大。将《守则》细分为“小学版”和“中学版”才更为科学。(记者蔡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中小学生守则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