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派非遗文化将纳入中小学教材

2014年08月07日13:39  新闻晨报     收藏本文     

  上海已有近百个项目列入国家或地方级的非遗文化名录,如何确保这些非遗文化项目后继有人,不被淹没。市政协委员钱振峰就建议上海在非遗文化的传承方面应发扬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把海派非遗文化纳入中小学教材中,从娃娃抓起。

  日前,上海市教委表示,市、区县和学校结合地域特色,在各类非遗文化资源场所开发了多种区本和校本课程,接下来将会开展一系列非遗主题教育活动,包括举行“非遗”进校园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和民俗问题研究专家进校园为学生讲授相关课程等。

  66%受访者不了解“非遗”

  钱振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非遗文化具有地域性强的特点,他在今年两会上建议把海派非遗文化纳入上海市和各区县的地方乡土教材中,从娃娃抓起,让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娃娃,从学生时代起就能对上海的非遗文化项目如数家珍。这样一来,不仅了解本市(或本地区)有多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或地方级非遗名录,还能知道每一项非遗文化的特点、形成过程、传承情况及文化价值。

  “了解是热爱一种文化现象的基础。”钱振峰说,上海理工大学[微博]就曾针对1080名上海市民做了调查问卷。结果并不乐观:66%的受访者回答对非遗文化“不是很了解”,3%的受访者竟回答“完全不知道”,只有31%左右的受访者回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只知皮毛,而对本地的海派“非遗”项目认知度更低。

  开发多种区本和校本课程

  上海市教委在对政协委员的答复中表态,目前市、区县和学校结合地域特色,在各类非遗文化资源场所开发了多种区本和校本课程,例如,金山区廊下小学的剪纸课程、嘉定区迎园中学的皮影戏、虹口区四平中学的面塑课程等;金山区教育局把金山农民画、打莲湘等纳入区本教材。

  市教委正准备启动中小学教材的修改工作,将在相关课程(如历史、地理、社会、语文、艺术等学科)的教材修改过程中,强化包括上海博物馆、非遗展馆在内的各社会文化场馆的综合利用。

  同时,根据《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将会开展一系列非遗主题教育活动,包括举行“非遗”进校园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和民俗问题研究专家进校园为学生讲授相关课程。

  市教委还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非遗文化的相关课程,一些高校已在积极探索和建设有关中华文化和非遗文化等相关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

  [非遗传人]

  几乎没有上海娃娃愿学雕刻

  目前非遗文化在各地都不同程度面临着文化断层的问题。一方面传承非遗文化的当家人普遍年事已高;另一方面,传承者却后继乏人,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

  “上海的娃娃都不愿意来学。”面对如此现状,中国玉雕大师、上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沈德盛颇为无奈。“就拿雕刻这行来说,不仅要有美术基础,还要有工艺基础。一个作品,雕刻好后要抛光,少则半个月多则几个月才能完成,短时间不出效益,很多人兴趣不大。”沈德盛说,雕刻是门手艺活,不仅苦还很累,上海的家长[微博]会觉得学雕刻还不如学美术。

  “我现在带的徒弟都是外地人,他们跟我学手艺,学成之后再回到家乡去开设工作室或是开厂。”沈德盛说,在上海雕刻就很难推广,上海逸夫职业学校校长多次与他沟通,希望能够开设雕刻班,但是招生却遇到很大阻碍,几乎没有人报名。雕刻这一行面临的现状就是越发达的地方越是无人愿学,在外地还有一定的市场。

  [率先行动]

  嘉定已启动非遗文化进校园

  “徐行的黄草编织”、“嘉定的竹刻”是嘉定双宝,在全国享有一定的声誉,成功成为“非遗”的嘉定重要民间工艺项目。

  “嘉定是率先启动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区域。”嘉定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4所中小学引进了这两大项目并开展了全校性的培训,分别是徐行小学的草编,黄渡中学、城中路小学、马陆育才联合中学的嘉定竹刻等。马陆育才联合中学还将嘉定双宝之一的“竹刻”列为学校重点推进项目,以挖掘竹文化的内涵,制定了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文化”的最终目标,将项目特色上升到学校文化特色,成为了极具嘉定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培训项目代表。记者 祝玲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中小学教材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