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别忽视了“删古诗”背后的教改意义

2014年08月28日10:59  新浪教育     收藏本文     

  近日,古诗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原因是上海市教委对一年级语文教材大刀阔斧的改革。相比以往,新课本变薄了很多,并且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被删除,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8月26日《新闻晨报》)

  当语文教育不断倡导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时,上海市教委对教材的改革并未受到家长[微博]的好评。打开网络,有关新教材的负面评价铺天盖地,甚至有网友称一年级语文尽删8首古诗实为“败家”。然而,在笔者看来,教材删古诗恰有其深层次的合理原因,尚不足以成为攻击语文教育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理由。

  多年来,“减负”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各省教材屡屡降低难度,试图破除“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更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上海语文教材的改革背后所倡导的正是“零起点”教学,即减少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在新版教材中,8首古诗被删除,共减少了32个生字。可以想见,删除古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减少学生的识字负担。此外,古诗的语言和内容毕竟大多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较大距离,学生理解起来的确有一定难度。

  当然,会有家长和众多网友质疑,拿古诗“开刀”会不利于培养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学与文化的兴趣与爱好。其实,如果仔细分析此次教改的导向,这种担心大可不必。试想,当孩子开始呀呀学语时,不少家长开始教他们背诵古诗,甚至以孩子的这方面突出表现为荣为傲。然而,当孩子逐渐长大后,并不见得对此还有多大兴趣,早年间的背诵内容也慢慢抛至脑后。可见,是否能让孩子真正理解、喜爱古诗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在相应的认知发展阶段对他们科学引导。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二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包括“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见,对于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老师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了解、感受古诗,而非对诗歌中的字词、写作技巧深究。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通过听和读来感受古诗的效果远远好于对着课本“填鸭式”学习。

  此外,此次教材改革看似删除了教材中的古诗,实则是以更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正如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所说,古诗的学习是通过两分钟的预备铃、两分钟课前准备、语文拓展课、语文机动时间,以学生听录音磁带或教师示范诵读,由学生跟着诵读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没有抄写、默写的要求,卸除了学生识字、理解诗句的负担,倾向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悟古诗独特的魅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因此,对于上海市教材的此次改革,我们不能只盯着古诗的被“删除”,而忽略其背后的教改导向。让孩子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不妨用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同时,这也是对家长的一种引导,让孩子更大程度上“零起点”迈入教学课堂。(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教改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