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教育改革改到深处必是公平

2015年06月15日16:12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回顾上周舆情,教育热点引人关注: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提出8项举措全面改善乡村教师现状;在贵州毕节,4名留守儿童服农药自杀身亡;而在河南伊川县,一中学在中考[微博]在即时被撤点并校,该校百余名学生“无学可上”……这些事件的背后无不指向教育之痛——公平。

  多年来,公平都是教育领域焦点话题。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微博]解析说:“中国教育的公平问题其实首先是城乡教育的公平问题,其次才是城市里面的教育公平问题。”可以说,农村教育改革成果如何惠及每个孩子求学之路,从而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成为当下改革必须回答的课题。而改革改到深处是什么?必然也是公平。

  针对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6月8日颁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提出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8项举措,充分彰显出中央勇推教育改革、力促教育公平的决心。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洪流中,大力支持乡村教师发展、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既是对乡村教师这一群体的重视,也是对农村学生平等受教育权的尊重和对教育公平的捍卫。但要彻底扭转乡村教师困境,显然不是一纸计划就能实现的,在留住现有教师之后,吸引更多教师来到乡村任教,成为进一步要实现的目标。对此,有媒体评论称:要通过大幅度提升待遇和实行城市精英对乡村的反哺等多项综合举措,跑好乡村教师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另一件折射教育公平之痛的事件,是贵州毕节4名留守儿童服农药自杀身亡。怎么又是毕节?该事件一经报道,舆论立刻发出这般疑问。原来在3年前的冷雨夜,还是在七星关区,5个留守儿童躲进垃圾箱生火取暖,全部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悲剧为何再次上演?如何给予留守儿童群体最有效的保障?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各级政府有保障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定义务,未成年人必须有成人监护,监护人有监护、养育的法定责任。在这起留守儿童集体自杀的惨案中,地方政府和他们的父母显然并没有尽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一方面亟待从立法、行政、司法入手,构建完善的权益保障机制,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权;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充分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给予他们温暖的爱与陪伴,保障孩子有基本的受教育权。

  再把目光投向河南伊川县鸦岭乡西窑村一中学,这里的孩子不少即将迎来中考,却在此时忽被告知学校要撤点并校。在当地部门带领下,他们来到鸦岭乡第一初级中学上学,但新环境的不适应使得不少孩子返回原校,村民无奈,只能轮流代替老师暂时照看学生。

  近年来,为解决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带来的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的问题,撤点并校在多地纷纷上演,的确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有学者指出:过度撤并农村学校,致使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免费后,又出现了新的上学难、上学贵、上学远的问题。由此可见,过犹则不及,随着国家叫停和规划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农村教育正在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

  对此,学者杨东平[微博]的观点颇有启发意义,他提出:农村教育资源配备的关注点应该是农村“后20%”的边缘化群体,而不是忽视或抛弃他们。做到真正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办好每一所学校,“小规模化”、“小幼一体化”和乡村教育的混合模式,是农村教育可行的几种模式。

  “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这句话温暖人心。这一美好期待投射到农村教育,亟需突破诸多顽疾,围绕教育公平最大化的目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除了增强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硬实力外,还要在关心乡村学生就学条件、身心健康、家庭教育、社会帮扶等机制建设方面下足功夫。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文章关键词: 教育改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