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事件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引来无数家长的质疑,普遍认为这样的性教育太“赤裸裸”了。
这样一本书的出现,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应呢?这也正是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起步相对较晚的原因,总感觉“性”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国人都是“谈性色变”。
那么,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是如何对待性教育的吧,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美国:性教育覆盖幼儿园至中学
在美国,性教育是青少年的必修课。美国孩子的性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直到高中毕业,全美95%的中学都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很多州通过了性教育法律,并要求重点教授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研究表明,在美国38%的中学生想和父母讨论关于性的问题,65%的父母和孩子谈论有关性的问题“觉得自然”或“很自然”。另一项研究发现,94%的父母和孩子谈论过性的问题,超过一半的父母和孩子谈论过青春期、性和生殖、艾滋病和同性恋等问题。
美 国学校里的性教育大体分为两派:全面性教育和禁欲性教育。主张全面性教育的人认为,应当教育年轻人在感情和身体成熟前禁欲,但是也应该教给他们避孕和防病 的知识。禁欲派则强调杜绝所有婚前性行为,不要讲授避孕防病等知识,并认为如果讲授,则是在鼓励青少年发生性行为。有近三分之二的美国学校实行全面性教 育,即教育年轻人不要急于发生性行为,如果发生,则要采取安全措施。
美国政府1981年通过 了《青少年家庭生活法》,以阻止青少年婚前怀孕。该法通过后,美国国会每年都要拨款600万-1800万美元宣传节欲。1996年开始,联邦政府斥资 2.5亿美元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宣传节欲,其后这项计划的资金增加了30倍。要获得这项资助,学校必须教授下列内容:节欲是惟一肯定能够避免婚前怀孕和性 传播疾病的措施;彼此专一和忠诚的婚姻关系是性行为的典范;婚前性行为对心理和身体都有害;婚前生育会伤害儿童、父母等。
事实表明,全面性教育并未使美国青少年的性活动或性伴侣增加,青少年的避孕意识明显提高。一半以上的美国人认为,年轻人对性的表达和关注是其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处理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提供知识和服务。
英国:性教育立法列入必修课
英国引入性教育的时间不晚,但是一直没有要求所有学校都开课,而且教授方式也是各行其是。2017年初,英国终于决定以立法形式,正式将性教育列入全国必修课程,所有11岁以上的学生都要接受这种教育。
英国教育部发言人表示,2000年以前制订的那种松散和任意选课的规定已经过时,现行的性教育将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下统一传授性生理知识,指导孩子们建立健康的两性关系和防止疾病等,同时保留学生和家长在他们感到不舒服时终止和退出该课程的权利。
最 新的英国立法中,还紧跟时代的脚步,增加了对儿童保护的条例,包括教育孩子们抵制由电子技术传播的不良信息、笑话和图片以及报警的途径。同时也规定,向未 成年人发送此类淫 秽语言、视频和图片的将被起诉和惩罚。据报道,英国小学生性犯罪案例近四年来增加了近两倍,有些专家认为性教育需要进一步普及。
在 课堂上,老师们从讲解性别差异开始,不避讳性爱、生育以及相关疾病的传播。但是课程重点放在对人的尊重,两性相互之间的坦诚、平等和责任上。课堂上不评判 性经验的对错,但是对所有孩子的提问敞开解答,并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在两代人之间开诚布公地讨论,消灭神秘感和压抑感,以降低孩子遭到性伤 害的可能性。
■链接
部分国家性教育做法大扫描
法国
从1973年起,性教育课就是法国学校课程的一部分。至今,法国的性教育体系已较为完善。法国教育部规定,8年级和9年级的学生需接受30至40个小时的性教育。不过,一部分涉及性的知识2年级的学生已有所接触,然后在4年级会学到与人类生殖相关的基础知识。
芬兰
从 上世纪60年代开始,芬兰全社会的“性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政府、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们越来越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性教育的重要性,一面加 强性道德教育,一面从性保健出发进行性知识教育。性教育大大方方地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各种各样的性教育出版物图文并茂,连娃娃都有性教育小儿书。30多年 过去了,芬兰的性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芬兰的性教育被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树为典范。
日本
当前日本大多数小学都已普及性教育,学生从3年级(9岁或10岁)起开始强制接受性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女性例假和男性生理问题。而到了中学,学生们已经可以从课堂上学到一些粗略的避孕知识了。
瑞典
瑞 典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儿童性教育的国家之一,其性教育亦称“避孕教育”,成为世界性教育的典范。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教育,教师采 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
新加坡?
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一个系统的性教育方案,并为中学低年级学生设计了一套多媒体性教育教材《成长岁月系列》。另有三个《成长岁月系列》教材将陆续推出,它们适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学高年级和中学以上的学生。
□文/本报记者?邓丽?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