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数的简介: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1934年和1935年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罗马尼亚数学物理学会邀请东欧国家中学生参加,在布加勒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从此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了43届。
近年来中国代表在数学奥林匹克上的成绩就像中国健儿在奥运会的成绩一样,突飞猛进,从40届到第43届,中国代表队连续四年总分第一。
奥数分类为:浓度问题、分数比大小问题、行程问题、分数巧算、逻辑推理、工程问题、牛顿问题、数字的巧算问题。
奥数与一般数学有一定的区别:奥数相对比较深。
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少年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引导少年积极向上,主动探索,健康成长的一项有益活动。
奥数的定义:
奥数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它用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简单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奥数反对用偏、难、怪题来难为孩子,更不能作为小升初择校的筹码,否则就失去了原来学习的目的。
深度剖析各国学习奥数的现状
中国奥数:最疯狂最疲惫
刚刚上完奥数课的北京女孩李涵已是初二的学生,这个暑假过后她就要面临初升高的压力了。事实上,从小 学五年级开始各种辅导班就伴着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假期,奥数班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班上的同学几乎所有的都在上奥数班,妈妈说如果我不上就考不上好学 校。 ”李涵充满稚气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无奈。
说起奥数和择校升学的关系,要从上世纪80年代追溯。1986年我国培养的首批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 竞赛的高中学生被清华、北大等校免试录取。一些中学见到培养奥数获奖学生能提高升学率,便开始办奥数班。随之奥数成绩也成为大学优先录取学生的条件之一。 接着一些商家从中发现商机。于是,奥数班从高中延伸到初中、小学,泛滥于全国。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北京奥数市场规模1年 20个亿。经济利益的驱动进一步加剧了功利奥数,“不读奥数,就上不了好中学好大学”这个怪圈也左右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尽管孩子痛苦家长烦恼,但是 大家还是一窝蜂地学奥数。李涵所在奥数班上60多人,只有五六名“尖子生”能完全跟上老师的进度。大部分同学听不懂,很多就靠玩文具、发呆甚至睡觉来打发 两个小时。
日本奥数:很纯洁很低调
其实我们的邻邦日本的奥数教育也相对发达,日本人广中平祐在1992年提议创立奥林匹克算数大赛,每 年举行一次比赛,旨在发掘有数学天才的小学生。在国际奥数比赛上,日本学生也屡次取得不错的成绩。目前,日本有6%左右的中小学生有过学习奥数的经历,或 者正在学习奥数。
但与国内的奥数相比,日本奥数似乎更加纯洁、自然和低调。向日本的中小学生和家长提起奥数,就相当于 向他们提起棒球或书法,因为它们都属于孩子课后的兴趣班。日本的基础教育比较宽松,更加注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众多兴趣班里,奥数只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个, 日本孩子似乎对棒球、剑道或足球等体能项目更感兴趣。
另外,日本的教育资源相对充沛,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几乎可以说不存在大的升学压力。并不需要通 过其他的“附加条件”来取舍学生。9年的义务教育中,公立学校人人可上,师资力量分配相对平均和合理。私立学校教育水平较高,但门槛除了高学费以外,没有 强求孩子达到某些标准。
美国奥数:靠兴趣拼综合
在美国,与奥数真正有关的组织“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设在纽约州的一个小镇,其网站从2000年5 月开办,都快10年了,但到目前为止,其点击率还不过80万。据该网站介绍,该组织的目标是“激发对数学的热情和热爱,介绍重要的数学概念,教授解题策 略,培养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强化数学直觉,促进数学创意和创新意识,提供应对挑战时所得的满足、快乐和刺激”。没有一条强调“竞赛”,主要是 提高兴趣,培养能力,激发创意。
总的来说,美国中小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不多,但一旦感兴趣的人,则会非常投入。对数学有特殊禀赋的 人,会被学校选入相关兴趣小组。这些学生由于兴趣支撑,发展后劲很大。当然一个奥数得奖的学生,申请大学的时候也会有优势。但美国大学入学是自主招生,录 取的时候看平时成绩、个人陈述、老师推荐等多方面材料和个人多方面表现。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让一个数学资质一般的孩子去参加这种比赛,还不如让他去 社区医院去做些义工。
奥赛的起源
少年时代进行数学竞赛在世界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认为始于1894年由匈牙利数学界为纪念数理学家厄特沃什-罗兰而组织的数学竞赛。而把数学竞赛与体育竞赛相提并论,与科学的发源地--古希腊联系在一起的是前苏联,她把数学竞赛称为数学奥林匹克。
20世纪上半叶,不同国家相继组织了各级各类的数学竞赛,先在学校,继之在地区,后来在全国进行,逐步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竞赛系统。从各国的竞赛进一步发展,自然为形成最高一层的国际竞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975年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委员会提倡创立,并于1978年8月在匈牙利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Would Mathematical Olympiad 简称WMO)。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参加的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多,1998年在日本文部省的支持下,由日本少年智力开发基金及20家大企业的多方协力下,协会总部迁驻日本东京,现任主席世界著名数学教育家皮特弗朗克教授。目前参加这项赛事的代表队有60余支。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世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运转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有了一整套约定俗成的常规,并为历届东道主所遵循。2005年经协会成员国的讨论研究,决定2008年在日本东京举办首届世界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简称“IMO”。2006年接到中国地区组委会的申请,2007年8月批准加入本协会。
世界各国学生学习奥数大多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如:匈牙利、捷克、美国、日本、俄国、德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