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衡水第一中学在浙江平湖开办分校产生一场风波,再次引发人们对超级中学现象的广泛关注。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超级中学在各地开“分店”的情况越来越多,折射出整个社会在教育问题上的纠结。面向未来,我国教育期待校准方向,回归育人本位。
给超级中学画像:标配与标杆
衡水中学似乎成了超级中学的代名词,什么样的学校才配得上“超级”二字?
半月谈记者广泛采访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中学校长、教育专家等,他们认为,超高的升学率,或者说是超高的“北清率”(严格说是“北清数”,即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人数),是超级中学最重要的标签。
按“北清数”衡量,衡水中学多年稳居全国前列,“超级”到无敌:2016年达到139人,超过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传统意义上的名校。
根据教育部规定,普通高中原则上不超过3000人。而在超级中学超高的“北清数”背后是超大的学生规模: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设计144个班级,在校生总数约6000人,超过教育部标准一倍;安徽毛坦厂中学在校生近3万人,与一些乡镇的人口规模相当,庞大的房租客和陪读人群,在学校周边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小社会,每当高考,则有数万家长送考……
超级中学的另一特质是管理严格,或者说是军事化、半军事化的管理。在这方面,衡水中学无疑是标杆:“时间以分钟计”“上课不许转笔”“不许发呆”等等,早已被媒体披露并引发争议。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认为,衡中模式的危害在于滥用成功学的兴奋剂,控制学生的每一分钟、每一个行为,进而控制学生的意识和思想,使之“万念归一”。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相关负责人则称,那是一套科学、严谨并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确实量化到分钟,这样的管理方式没有其他学校能做到。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超级中学已不满足“本土生长”,而热衷开“分号”和“连锁店”,触角伸向四面八方,所到之处,激起万千波澜。据不完全统计,从衡水中学与河北衡水当地一家企业合建的民办高中衡水第一中学开始,衡水中学已在全国开设18所分校,覆盖8个省份。
超级中学是怎样“开疆拓土”的
超级中学的扩张之路大约起于十年前。这十年,恰是素质教育呼声日高的十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期,超级中学是怎样越做越大的?
跨区域招生。教育部规定公办学校不允许跨区域招生,但一些学校总有办法突破禁令。首先,通过公办学校办民校,以民办学校的自主招生权完成跨区域招生;其次,在初中阶段提前“掐尖”,当这批尖子生考高中时,顺理成章地留在本校,绕开跨区域招生禁令;再次,以各种实验班、农村班的名义,申请特殊政策,在地方政府的默许下突破禁令;最后,高调招收复读生,甚至动员已经考了高分的学生复读,冲击名校。
打造超级光环。超级中学特别注重升学率、“北清率”的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吸引各地尖子生。打开衡水中学的官方网站,主页以满屏的形式展示了2016年衡水中学高考成绩单:考取北大、清华共139人,垄断河北省文科前四名,垄断河北省理科前四名……
重奖高分生。超级中学往往以丰厚的奖励吸引尖子生。如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推出的优秀生奖励政策为:高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每人一次性奖励50万元;考取香港大学、复旦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上海交大的学生,每人一次性奖励10万元;考取全国综合排名前十位的国内名牌大学一次性奖励3万至5万元。
用尖子生创造的“高考神话”,去打动、吸引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及家长,让他们不惜重金进入学校,学校再用收入的小部分重奖高分生,从而形成闭环式的产业化运作流程。
然而不论方法和手段如何,超级中学拿出的是当前教育评价体系当中最重要的指标——分数。分数对无数考生和家长有着致命吸引力。山东一名学生家长就说,谁不知道光有高分并不能为人生打包票?但是,没有这个分数,拿到的就是一张人生“退票”。
有评论认为,在现今情况下,学历层次、教育水准,至少是人生最基础的保证,分数,又是这一保证最基础的保证,孩子和家长又如何去抵御时代的整体裹挟?
政府片面追求教育GDP、学校追求升学率、学生和家长追求名牌大学、社会对学历的不正常追捧……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超级中学不断“开疆拓土”。
守住教育的本位和核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衡水中学奇迹背后的真相是地方政府的“纵容”和“不依法治教”。“如果衡水就在本地区招生,能培养上百名学生进北大清华,这绝对值得大书特书,可把全省优质生源集中在一起,任何地方政府都可以快速打造出这样的超级学校。”
曾长期担任中学校长的山东省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品木认为,超级中学的集团化发展,加剧了我国基础教育因对升学率无限向往而展开的无序扩张,破坏了区域教育生态,影响到区域内教育公平的实现。
王品木认为,超级中学的办学模式,基本抛弃了教育的育人本位,导致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应试技巧,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压制学生个性,扼杀创造力,不利于学生自由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利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
滨州行知中学执行校长周少华说,没有分数没有今天,但只有分数没有明天。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适应能力、身心健康、心智成熟和人格完善;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现在,更要关注孩子的未来。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志勇说,长期以来,高中教育变成了单一的升学教育,高中和大学之间只剩下分数的衔接,而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的培养模式将必然发生变革,即从单纯追求分数到多元化成绩、兴趣、能力、视野的培养,建立起大学与高中的人才培养连接通道。
张志勇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更包括理想信念、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的培育和养成,如果两相比较的话,后者才是教育的核心。
爱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这是爱因斯坦眼中的教育真谛。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及家长,都应该想一想,当将来忘了在学校里记住的那些知识,还剩下些什么?(半月谈记者娄辰王海鹰)
责任编辑:戴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