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怎么这么胆小爱哭 拜托不要再给他贴标签

2018年02月17日 10:36 新浪教育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前几天,一位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在外边遇到亲戚朋友不叫人。

  然后大人就逗他:“怎么这么胆小啊!”

  还很认真地扭头跟她说:“男孩子要胆子大点,不要总是管着,你看我家的。”

  她感到很不解。

  挺正常的孩子,为什么就被定义为胆小呢?

  还这么肯定地当着孩子的面给他贴一个胆小的标签。

  可是碍于面子,她也只能憋着这一肚子火。

  逢年过节,总是会见到很多大人要求小家伙们跟很久没见面的亲人打招呼。

  “快点叫阿姨!不能没有礼貌啊!”

  “我教过你多少遍了,快叫人!”

  “赶快叫叔叔,否则我打你了!”

  有时,孩子会顺从着,从嘴巴里挤出几个字。

  而好面子的父母马上就说“声音太小了,重来!”

  结果很多孩子直接就没声了,委屈地眼泪大颗大颗地落下。

  还有一种孩子是不管你怎么说都不叫的,甚至还躲了起来,或者跑开了。

  有些较真的父母就直接把孩子抓回来,逼着孩子叫了人才走。

  嘴里还说着“真不懂礼貌,还是欠管教,都是惯的!”

  其实这样的情形下,父母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亲戚朋友见面,牵着孩子就好像捧着自己的作品去参赛一样。

  自己的作品表现地不好,于是就觉得恼火,面子挂不住了。

  于是就想方设法让孩子就范,配合自己。

  可来了情绪的孩子就是不干,坚持自己的想法。

  为人父母,逼孩子打招呼时要小心别因为面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要知道,孩子小小的身体也有大大的自尊。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他们也会产生很强烈的羞辱感。

  更不要因为孩子不打招呼就给孩子随意贴标签。

  在童年,父母贴的标签,往往伴随孩子的一生。如果大人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等于给孩子下了定义,这样的定义,会给孩子极大的暗示力量,因为你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孩子,所以,请不要给他下定义贴标签,孩子需要的是鼓励!

  每个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性格热情奔放,跟人自来熟。

  但是谨慎、慢热型的孩子有很多啊。

  初次见面,还是不要太亲热吧,特别是很久没见了,至少让孩子适应一下,或者征求一下他的同意。

  因为小家伙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那小嘴,嫩嫩的小脸蛋可不是玩偶的,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爱憎。

  如果你真的爱他,那就先陪他说说话,或者一起玩玩游戏,让他慢慢地接受你。

  同理,我们也不要期待孩子第一次见你就表现得很亲热。

  有一次,朋友牵着他四岁的儿子碰见了我。

  朋友赶紧说:“快,叫叔叔好。”

  孩子盯着地面,气氛很尴尬。

  他开始催着:“快点叫。我是怎么教你的啊!”

  我其实明白孩子的小心思,微笑着跟他说:“你好,我是你爸爸的好朋友,你应该还不认识我,有点不习惯,对不对?”

  其实我想着这样说,朋友应该能理解,也能让还不会局促不安。

  可是朋友还是在那着急地催着:“真的没礼貌,看我回家不收拾你。”

  然后孩子的小嘴嘟着,一脸的委屈。

  孩子在尊重中认识自己,也开始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一个得到了充分尊重的孩子,他的内心是充满善意和勇气的。

  他们也许一开始不会叫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叫做“陌生人焦虑”。

  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产生在同一时间,也是一种生物学上的保护性本能。陌生人或陌生环境,特别是与陌生人接近,会引起婴儿的不安全感,这就是陌生人恐惧反应的根本原因。

  主要发生在6-12个月的孩子,在1岁后会慢慢减弱,但是孩子在面对陌生人的那一刹那,会有一种天性的警惕,这个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他们会去小心翼翼地观察试探,判断这个人与父母的关系,感受这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会不会伤害自己呢?是不是喜欢我呢?

  其实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孩子会在判断之后,主动与对方进行接触和沟通。开始在进行交往的时候,也学会保护自己,这不就是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能力么?

  在孩子打招呼这件事上,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足够的时间。

  还记得儿子两岁多的时候。

  舅爷爷来家里做客,那时候儿子应该只跟他见过一两次面。

  所以当舅爷爷逗他玩,叫他名字的时候。

  他要么就拿着玩具,好像没听见。

  奶奶拉他过去,要他回应一下。

  结果他就扭头就跑,每次弄得很尴尬。

  有一次我也在,就说:“他还有点不熟悉,我相信等他熟悉一点就好了。”

  然后把他拉过来,跟他一起玩。

  孩子一下就放轻松了。

  我知道那时候他生活在乡下,接触的人不多。

  而且这个年龄内心不够强大。

  也没有学会如何去与人交往。

  所以,我很平静地接纳他的这种“不礼貌”。

  而到了4岁的时候,我带他出门的时候更多了。

  跟人相处的机会也多了很多。

  从身边的一些点开始。

  比如早餐店、小卖铺、菜摊、水果摊、游乐场……

  所有的地方,我们都开始认识人,并且鼓励他独立去买东西、问信。

  慢慢地锻炼这种交往能力。

  所以当他再次在聚会上遇到舅爷爷时。

  那已经是判若两人。

  他开始大方地一桌人互动玩耍。

  有一次,我朋友跟我一起去幼儿园接他。

  我告诉他这是我读大学时候的同学,而且还睡一个寝室,是最好的朋友。

  这时他偷偷地瞧叔叔一眼。

  然后回家的路上,我们开心地聊着。

  到家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跟叔叔叽里呱啦地讲幼儿园的故事了。

  孩子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

  首先就是成长环境的影响。

  很多时候,老人对孩子的保护会让孩子怕生。

  特别是有的老人喜欢“恐吓”孩子,这样孩子就能听话。

  结果是孩子对周边的世界充满了不安全感。

  看到什么人都觉得怕。

  而且没有让孩子在外边的空间多接触,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父母的榜样力量。

  父母对待朋友的态度,常常会让孩子细心地观察着。

  当你待人大方,充满微笑,孩子也会觉得放松。

  倘若你总是板着脸,瞧谁都不顺眼。

  孩子也会在无形中学会你的态度。

  当父母真正有修养,孩子也不会差。

  充分尊重孩子。

  如果是有计划的见面,在事前跟孩子好好沟通,提前告诉他会见到什么人。

  你愿意跟他们打招呼吗?

  如果是偶遇,那就不要强迫孩子,甚至威胁他去叫人。

  这样只会让孩子对“打招呼”这件事更加反感。

  当孩子真的鼓足勇气打了招呼。

  那就要给予他一个大大的赞,他们也会收获一份自信。

  其实这也是他们学会与人交往的重要一步。

  父母的尊重和肯定,会让孩子更加充满自信来做好这件事。

  本文转载自养育男孩公众号,已获得授权

  责任编辑:张佳睿

择校展报名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37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43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