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看到网上很多高考仿真题的广告,也读到一些博友关于给孩子四处“侦探”考题的文章,想起当年自己的高考经历,以及后来学生们的“题海”历程,不禁“不寒而栗”。平时,我们说一位学者的学问高、作品多,常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但是,如果把每位高三考生的考卷落起来的话,恐怕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到了目前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心态和情绪维护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那些情绪起伏比较大的孩子,不适合作大量的仿真题,而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放在给自己找出每一科的规律和条理来。这个工作老师通常都会给出很多参考,一定要把这些条理吃透,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这样就可以做到掌握了“筋骨”,遇到什么都可以轻松“贴肉”了。
对于那些仍然希望给孩子多找仿真题的家长,我想说说关于仿真题不可多取的理由:首先,目前高考出题越来越不容易压到,题库的保密性和非重复性越来越强,而且,理解题的增多,固化知识的比例越来越低,相信压题的神话早已不适应高考的发展;其次,很多重复性的考题,尤其是一些出版商为了商业利益炒作的这个权威、那个绝密更是浪费时间;再次,很多考生会被一些错误的出题方向所误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和怀疑,影响了后面的复习;最后,过于频繁的仿真考试,尤其是定时定点的考场仿真会让孩子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建议大家对于仿真题不要过于盲目,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二、三份仿真题就足以,超过这个数量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尤其是对于承受能力较差的考生,不要给他过多的仿真压力,莫要在高考之前就被“题海”冲垮了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