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连载首页 > 正文

白烨谈“80后”:不可轻视的文学群体

http://www.sina.com.cn 2004/05/25 16:13  东方网-文汇报

  这样一个年龄段,应该成为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的主力构成。他们的创作已经越出了“青春文学”的范围

  问:近两年里,又涌现了一批198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作家。他们有些作品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居高不下,如郭敬明、张悦然等人的小说,拥有为数不少的青少年读者群。现在有人称他们为“80后”写作,也有人将他们的作品概括为“青春文学”。据我所知,您近期

  读了不少他们的作品,好像也不太赞成这种“青春文学”的定义,能说说为什么吗?

  白烨(以下简称白):“80后”写作的畅销情形,很出乎人们的意料。我在做《2003年中国文情报告》时,收入了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提供的《文学图书销售总排行》和新浪网.读书频道提供的“读者点击总排行”,前一个排行中,郭敬明的《幻城》名列第一,后一个排行中,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名列第二,名次靠前还有韩寒、张悦然、孙睿等。他们拥有的读者群,超过了许多著名的职业作家。他们作品的读者对象,当然主要是从初中到大学的青少年学生,但我们不要忘了,这样一个年龄段,本来就应该成为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的主力构成。有的人正是从青少年作者写给青少年读者的意义上,把他们的写作概括为“青春文学”的。但从我阅读的感觉看,他们写作的题材范围相当广,文学视野也异常开阔。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确围绕着他们的“成长”,从幼儿园写到大学时代,细切描述了他们的种种经历与感受,以及在不同时期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体验与理解,而且还越出校门写到初入社会的种种艰辛;但此外,无疑还有别的。特别让人感兴趣的是,有相当一些显然是出身农家的子弟,把他们的笔触义无反顾地伸入到了艰窘而又浑厚的乡间大地,使作品时不时地泛溢出泥土的芬芳气息。还有不少的作者进入到了历史小说、历史故事的领域,在对历史的重新演绎中驰骋自己的想象和寄寓自己的情怀。这些显然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甚至期待。虽然,“80后”的一些作者促动了“青春文学”,有一些人至今还沉浸于其中。但就整体情形而言,他们创作的广泛性、丰富性与厚重性,已远远大于“青春文学”,已很难与之笼统地划等号了。至于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如张悦然、龙女等,早已度过文学的“青春期”,成为成人文学或青年文学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我宁可把他们看成是当代文坛日益崛起的一个新的群体,他们是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的一支文学新军。

  他们以“全打开”的胸襟和“不设防”的姿态给你以纯真的感动;但又往往囿于“局部精彩,整体贫弱”

  问:这个写作群体中有不少富有才情的文学写手,与前面几代作家相比,您觉得他们最独特的地方在哪里?

  白: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他们的才情,二是他们天然自在的真率。读他们的作品,你会感到他们的素养之好,起点之高,委实超越了他们的实际年龄。他们之于文字和文学,有不少人好像是天赋异秉,其微妙与灵动之处,有如天籁。问题还在于,这种才情,还因作者的不同而各各有别,个中已可见出个人特点的某些端倪。而他们的真率,似乎是与生俱来。这既跟他们较少受到文坛已有风习的侵染有关,更与他们在新的时代、新的氛围下成长起来有关。这种真率,在韩寒那里,可能表现为偏执;在郭敬明那里,可能表现为痞顽;在春树那里,可能表现为坦实;在张悦然那里,可能表现为纯真。但都是不掩不饰,不折不扣,径情直遂地看生活,直截了当地写自己,这在他们,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和天经地义的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作者,也大都如此。他们写社会生活也罢,写校园生活也罢,都是用近乎透明的视镜去观察,用接近全息的传真去表达,以他们“全打开”的胸襟和“不设防”的姿态,给你以纯真而坦诚的感动。从文学是“我手写我心”的要义上看,他们的这一几乎是共性的特点,正相当直接地切近着文学写作的本义。

  问:文学总是与作者的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紧密相连。“80后”群体相对年轻化,这对他们的写作来说会不会带来不少局限性?

  白: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小说是想象的产物。但这语言的运用,想象的展开,又与作者的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密切相关。“80后”的写作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他们自身的弱点。比如,在看取生活时,“格局嫌小”和“用意飘忽”是一些作者的明显局限,他们中一些颇有才气的人,不是宥于一己的生活范围,咀嚼个人的小小悲欢,便是到历史和科幻的天地,在自造的世界中张扬超验的想象。还有相当一些作者,讲感觉,讲语言,但叙事技巧和结构艺术显然还不够讲究,有欠成熟,因而作品往往局部精彩,整体贫弱。这样一些不足,与他们的文学修炼有关,但更与他们的生活阅历有关,这显然都属于“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他们的写作进入了“市场”,却好像还没进入“文坛”。面对市场化的左右和时尚化的影响,他们必将作出选择

  问:尽管这些青少年作家的书卖得很好,但从整体现状上看,目前文学界对“80后”写作关注较少,好像还缺乏深入的批评和评论。

  白:文学界对他们知之甚少,这确是一个事实。“80后”的作者较少在主流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一些文学评奖哪怕是面向文学新人的评奖都不见“80后”的身影,更没有与他们的作品影响相适应的文学评论,这都使得“80后”写作虽然进入了“市场”,却好像还没进入文坛。我觉着这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80后”写作欠缺重头作品引人瞩目,他们的文学活动与影响游离于主流文坛而更多地仰仗网络媒体和靠近图书市场;另一方面由于有“校园文学”、“青春文学”这样一些命名,主流文坛可能还在“少儿图书”、“时尚读物”这样的层面上看待他们,实际上以“小儿科”这样潜在的观念轻视了他们。现在,“80后”和主流文坛都需要互相找到对方,这可能还有一个过程。我觉得“80后”写作的成长,离不了主流文坛的扶助与滋养,离不了主流批评的认同与张扬,但真正要把他们的写作理解得更内在,解说得更到位,还要靠他们之中涌现出来的批评家。从现在的情形看,好像“80后”有志于创作的很多,有志于批评的极少。这样的发展,我认为也是一种失衡。

  问:当今社会文化环境越来越商业化和媒体化,而文学写作毕竟需要作者追求自己的文学理想,要耐得住寂寞,这才有可能创作出更具价值的作品。“80后”写作群体从一开始就面对着比前辈们大得多的外界诱惑,面对着商业潮流的巨大吸引。在这方面,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白:这些作者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要警惕市场化的左右和时尚化的影响。应该说,在没有完全进入社会生活的时候,保持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和相对冷静的姿态,是可能的,也是容易的;而当融入到复杂社会之后,向上走的各种阻障,特别是向下滑的各种诱惑,都会不断地增多和加大,从而给写作者能否真正守住理想和保持“自我”,构成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在这里,既需要不断自省自己,又需要不断调整自己,更需要不断强化自己。在这个时候,文学竞争中的高下之分,与其说凭靠的是才力,不如说凭靠的是定力。当然,人各有志,不必强求,有的人愿意在顺应商业写作中早收名利,也无可厚非;但如果相当多的人都去迁就商业化的取向,那无疑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放弃。这样一个事实已无可回避:作家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里游泳,文学如何在商业潮流的滚滚红尘中发展,偌大的时代课题也已落到了“80后”这一代的身上,能不能做出既不辜负自己又不辜负时代的选择,这需要他们以自己的文学实践来回答。从他们已经表现出的素质与能力来看,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们寄予厚望。(周南焱)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新浪教育 精彩书目连载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利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2004年广博会官方网站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中超 奥运男排落选赛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