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考评机制令中等生成绩优异
在华南师范大学国际预科中心,回到母校的胡锐恩作为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新生代表向他的师弟师妹们介绍了自己在英国的生活、学习情况。他风趣而诚恳的谈吐,浓浓地洋溢着对自己母校的热爱、对人生的期望和信心。与高考状元交流会不同,胡锐恩的身份只是新生代表,以及广州首批A Level课程的毕业生。就在几个月前,他还跟别人谈到他考A Level那无形的压力,谈到他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而现在这个自信而成熟的男生,让老师们也忍不住夸他“看来出去是出对了”。
“出国出对了”这样的说法,如果在留学还不那么盛行的时候,用在留学生身上一般都不会形容错。随着中学生留学人数的不断增长,其中有理智的也有盲目的,有“海归”也有“海待”,人们已经不再把出国留学看得那么神圣。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留学给了像胡锐恩这样一些中等成绩学生就读世界名校的机会。
与胡锐恩同班读A Level的同学,不少便是这样的普通中学生。小林在深圳实验中学就读时成绩中等,但是后来她在华师读A Level后,连续收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温哥华大学、英国的十几所大学的入学通知书。而拿到牛津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陈欣琪,连她的父亲都说,“她在华附只是中等偏上的学生,能考上牛津还真是意外的收获”。
有谁想到这些被世界名校录取的学生,原来在重点高中还是不那么有信心的中等生?华南师范大学国际预科中心主任,国际文化学院院长李盛兵博士说:“这些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学习能力强,兴趣点多,在国内的教学体制下学习自主性稍差,但在A level体系中,他们的兴趣点容易被激发,在完全不同的考评机制内,成绩反而十分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