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点评论:出国留学的两极分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9日 10:03   东方网

  昔有方鸿渐,今有假材料、假成绩、假文凭。11月13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宣布开除50名涉嫌伪造留学申请文件的中国籍学生,其中包括33名攻读硕士和17名攻读本科的学生,他们大部分在今年9月入学。(11月18日《华西都市报》)

  这事在国内引起的反响是强烈的。许多深谙留学“潜规则”的人,披露了更多的相关信息。不能不承认,出国留学大抵有两极分化的情形:一类是真正的留学生,以刻苦求学为主旨,过的是纯粹生活;另一类主要是高官或富豪的子弟,“出去 ”是方式,“留学”是名声,“回来”可忽悠。所以,留学生中学得好的,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学成了人才;而那些混日子的,几年下来,变成了“留学垃圾”。

  “留学垃圾”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从2003年起,我国媒体就开始陆续报道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垃圾行径”,提出了“留学垃圾”这一概念。日前中央电视台的《我们》栏目,分两期谈高中阶段的出国留学问题,其中就提到了“留学垃圾”;4年前央视的《新闻会客厅》栏目,也专门探讨了“留学垃圾”带来什么警示;更有多本关于“留学垃圾”的书籍已出版。我的4个弟弟妹妹都旅居欧洲,大弟在意大利经商开超市,他的临时雇工中,就有一些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曾与我说起过中国留学生的不同情形:潜心学习的与混日子的,两者泾渭分明。

  在我看来,出国留学生的两极分化,是留学潮中必然出现的情形,对此既要留心,也不必过虑。留学无非是一种“人才产品”的培育模式,既有成功的,也必然会有不成功的,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主流。出国留学出现两极分化,其实也并不可怕。

  我国1978年开始公派留学生,1981年开始则可以自费出国留学。30 年留学史,伴随者改革开放30年。这30年来,争议其实就没有停止过,其阶段性是很清晰的:上世纪80年代,争议的是该不该大学毕业后出国去读硕士;90 年代,争议的是该不该出去读大学;到了新世纪,争议的是高中阶段该不该就送孩子出去留学……这一历史流变,就是时代的变化、时代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在很大程度上,如今的出国留学是在躲避中国的应试教育。令人望而生畏甚至令人恐惧的应试教育,埋没了不少人才。语言学家、百岁老人周有光也这样说:“今天的中学生、小学生许多时间浪费到莫名其妙的课程上面,应当学的东西学不到,人又苦得要命。学生累得要死,搞得父母也累,睡觉都没有时间,结果学问学不好。我们的教学没有上轨道。”但躲避当今中国教育的,也不能到了国外就“ 虚伪应对”。诚实是普世价值,在教育领域尤其如此。那些作假去留学而被退回的,可谓吃了“眼前亏”,但这怪不得别人。

  我曾把“派往国外的留学生”比喻成“派往明天的留学生”。鼓励出国留学,应该是大方向。毕竟,现在已不是清朝留美幼童的年代。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留学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