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开心,收到成功留美学生朱峰的E-mail,他将自己在美国留学的经历整理后都写了出来,说是给我的一份作业,呵呵,发上来与有留学意向的朋友们分享。
入学篇
说起来我也是不折不扣受中国式教育长大的。高考后,直接到美国就读大学,刚到美国时,和大多数人一样一窍不通。我原本英语水平中等,算是合格的高中生水平,但到了国外就明显差的多了。初到的这间大学是一所私立的基督教学校,历史比较悠久。回想起第一次踏上美国领土的时候,仍然能感到一丝兴奋。因为我来美国是来淘金的!我个人认为出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明确目的或者说目标,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有了一个出国的目的性,也就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有了目的性以后,一切所作所为就有了依据。之后要做的就是去为这个目标努力。来我所就读的这所学校读书的学生大多没有语言成绩(比如TOEFL, GRE, GMAT),我也不例外。这学校的国际学生部门开了一个叫做IEP(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的课程,英语课程的质量还可以,但是到美国要过的第一关,也是非常困难的一关就是“语言”。它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有一定的单词量加上对发音和听力的练习就可以和人交流。而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这需要大量和大胆的与美国人进行交流。不怕错,肯出丑,是其中最关键的。我曾经引过很多次美国黑人的嘲笑,但我认为这在过语言关上可能是很重要的。有一些方法向大家推荐,比如找一个谈得来的美国朋友,让他在聊天的过程中给你找错;还有就是听他们说话的习惯用语和不同人的发音,这也是很必要的;因为你不知道将来你的教授的发音会有多么怪异。
上面这段所说的是对于语言环境的把握,之后自己要做的是语言学习。这个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单词一定要背,听力一定要听,阅读一定要读,但是这些都有方法可寻;我推荐《西岸雅思系列》这本书,也被很多英语学习者称为“红宝书”。我认为有了这些TOEFL词汇就已经可以满足基本的大学英语需求了;听力我认为要把握“精听”这个概念,反对“泛听”是一位新东方老师所提倡的。“精听”就是反复听自己听不懂的一个词,一个句,目的就是在以后“泛听”的时候也能听懂。如果重复听一句话很多次都听不懂,那么就很可能是生词或不熟悉的俚语一类的了,那么就可以进一步的扩充单词量。阅读我认为不需要什么特别的限制,有什么读什么,读不懂就问或查,但量一定要大,这个就是阅读的诀窍吧。
在做了三个月的努力之后,我已经基本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也通过了这里IEP的考试,第二个学期正式开始大学本科课程的学习,我的专业是Business Administration(商业管理),我的目标是从一所全美商课排名更高的学校毕业,而这所学校还不能满足我未来的要求。
一切都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着急。刚开始正式上课的时候依然不适应,很难完全听懂老师的教学,不得不通过课下的功课去弥补上课的不足。由于这是一所南部的学校,所以老师大多比较热情,可见多问教授一些问题也是很好的办法。
关于上课我就不多说了,因为不同的学校区别很大。不过一些非常实用小技巧还是要告诉大家的。首先就是选课,美国大学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类。除了一些硬性要求必须上的科目外,其他都可以自己自由选择。大多数的中国学生理科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在选基础课的时候多选一些自己有优势的理科科目是绝对应该的,这会为高GPA奠定基础。
高GPA是转学的基础!所有本科学生想通过转学达到自己目标的都要记住这点。时刻要为高GPA努力。GPA是美国学校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成绩的好坏由ABCD和F来判断,全A学生的GPA为4.0,平均B的GPA是3.0,以此类推。平均GPA能够达到3.0的学生在美国被认为是“好学生”。如果能够达到3.0以上的话,就非常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第二个小技巧就是咨询。有一些课很难选择的时候,多了解了解它们的内容,还有多咨询上过这门课的同学会很有帮助。比如哪个教授的课比较容易理解,考试相对简单。当然这个因人而异,但多听听肯定有好处。如果大家都说这个教授是“杀手”,那你选这门课的时候就要三思了。
还有一个技巧是用于上课时使用的。就是要“多记”。记住上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要点是第一(记的方法很多,脑子好的就听。笔记记的快的就写下来。爱使用高科技的就弄支录音笔。反正能记下来的就都是好孩子),二是要记考试方式(比如考试题型、考试次数),这对准备考试非常有用。有时候几科的考试碰到一起了,怎么分配时间,如何准备就靠这个“记”了。
当然了,不管你的学习技巧和应对技巧如何高超,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在国外上学,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只有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因为你是外国人。
通过以上的努力和技巧,终于有了一个好的学习成绩。比如达到了3.5或者3.75的GPA,那么下面就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环节了——申请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