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强:留学带给我的第一次震撼(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1日 23:59   新浪教育
视频:王强 留学带给我的第一次震撼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频道
王强:留学带给我的第一次震撼(图)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强发表演讲(摄影/新东方 周次敏)

  2009年6月21日,首届新东方留学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研究院主办,由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和北京新东方学校承办,新浪教育频道为本论坛提供独家网络媒体支持。以下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强发表演讲的文字实录:

  非常感谢,我再耽误大家一点时间,刚才主持人说我没穿西装,我也是今天特意没穿西装,因为这是留学带给我最重要的一个收获,就是要展现个性。你要不出国,你认为什么场合都要穿得西装革履,但是我到了美国,最大的一次令我难以忘怀的记忆是关于西装领带的记忆,那时我获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之后,侥幸也荣幸地走进了贝尔研究所。

  第一天我西装革履,皮鞋擦了好几遍,我觉得我到了贝尔一定要展示能够匹配贝尔的着装,但是中午我的老板顶头上司没穿西装只打着领带,他请我吃第一次工作午餐。讲的第一件事就是,王强,从明天起你再上班请不要穿西装。如果可能,也不要打领带。为什么呢?因为贝尔有一个非常严格的穿着规定,只有在第一线面对投资者、面对重要客户的人才要着装,才要打领带。作为我这个级别,只跟你们交流,但是作为你的上级只能打领带,作为你聆听汇报,连领带都不要打,当然要穿衣服。

  我第一次在美国觉得文化振荡,一个公司文化研究到这么透彻,为什么?不是歧视,而是后来我发现,像从事高科技技术领域的人,为了让你充分发挥大脑的聪明才智,让那些人怎么舒适怎么样来。你西装革履往那儿一坐,你打字速度肯定受影响,越笔挺越慢,当然你不穿可能也受影响,总的来讲有这种心理和文化的考量。我今天故意这么穿,也扎进皮带,想展现一下留学给我带的第一次震撼就从这个小事做起。

  今天会议组织者给我的题目是“我的留学我的梦想”,当然我非常同意。因为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个体,他让他的生命机体保持永远鲜活、永远长命的秘诀在于哪儿呢?就是dream。想当年马丁路德金的一句话“我有一个梦想”,不仅推动了美国整个民权运动,甚至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

  设想如果在他那个年代,他没有敢于向整个闻名中的歧视、压抑甚至枪弹敢喊出“我有一个梦”,怎么能够想象奥巴马和他长相差不多的人能够登上现在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的一个最高的位置吗?不大可能。一个民族缺乏了梦想是不可能的,小到一个个体,当然你要是保持鲜活、旺盛甚至长寿,大家现在公认的就是你要有梦想,因为只有梦想才能推着你每一天在往前走,哪怕是一点点的东西。

  我一谈到汉语的理想就战战兢兢,从小我爸就用这两个字来压我,你要有理想,你要成才,要成龙。但是后来到美国我忽然发现,美国人表达理想,当然有idea,我更喜欢dream,梦想代表着你这个人做事展现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你能够买一个房子,从外面装修到里面达到你最高的境界,就是你的房子的梦想。

  你容纳一批人才,组织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无可匹敌叫dream  team。当然这个梦想给了我一个东西,如果有梦想的人至少说明你人生有梦想。为什么?你不仅想做梦,你梦想实现的那一刹那就证明你通过你的能力在人生中能做出多么精彩的一个东西,这一点是重要的,而留学恰恰是完成我们人生大到一个民族梦想的一个最有效的载体之一。当然有很多梦想有其它的方式,你梦想成才,梦想有钱去银行,也是一个办法。但接下来你只能在地域接受煎熬。但大部分人的梦想是朝着光明、阳光去,只有这样的东西实现,你自己达到了做事生活的一个品位和极致,同时你反过来就已经极大地回馈了社会和生你、养你的文化和民族。所以,留学就相当于我们当年学数学,只学到正数的时候,我们只知道世界是由一个坐标的领域完成的。当我们引进了坐标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至少头一个1、2放在不同的领域达到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其实留学正是完成着我们生命从只知道正数,而向其它正数和负数,甚至领略负数还有其它领域尝试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这个梦想不一定作为留学,不一定就冲着发达国家去,不一定就冲着哈佛、耶鲁去,这只是梦想之一。因为在我看来,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来说你是寻求一个学位,你是学习知识,这当然不错,但是人生广义来说是改变你灵魂的承受力,是给你看世界带来不同眼光和纬度最重要的历练,当你看世界的眼光换了无数次色彩,当别人看到绝望和失败的时候,恰恰可能这个经历就变成你成功中最重要的因素。这时哪怕你不知道这个行业有这样的东西,这样的眼光足以让你推开成功的大门。

  李开复先生是一个成功人士,他的经历我不知道,但是李彦宏就住在我们那个楼,我们那个楼出现了两个hong,俞敏洪和李彦宏,他们两个人当年都是愤青,无法能够预测他们能成功,俞敏洪长得仅次于马云,属于外星来的人,哪有青年领袖的魅力,他有领,有袖,哪有魅力。李彦宏是学古典文献编录专业,天天拿之凉水在水房里浇,压抑呀、郁闷呀,古典文献离互联网是天差地别,一个是往2000年前走,一个是往2000年后走,李彦宏创建了百度,俞敏洪也是追求一个简单的出国之梦,非常狭隘,改变自己生活100块钱一个待遇,但是屡次失败。

  但是他在这个行业逐渐积累了经历和经验,最后一谈失败成功的感触,没有人能谈得过他,有谁有他这么多经验,他就成功了。所以,梦想需要从做梦开始,但是梦想的实质大家不要紧盯着它,有很多同学说王老师哈佛录取不了我们怎么办,他说天底下学生多了,你去非洲,说去哪儿干什么?这就是留学给你承载的东西,设想全部留学生30万都是从哈佛回来,80%都会失业,但是只有你从南非回来,只有你跟长颈鹿交流过,你是第一个会找到工作的人。

  同时留学最重要的价值是给我们生命带来独特性,让我们的创造力敢于在别人认为山穷水尽的时候通过自己建立的丰富经历和强大的心理承受力,敢于尝试一次。大家知道英文中很多出国留学人问我,英文中最重要的词是什么?我说就是try,敢于try。动脚也动手,敢于尝试是你将来实现成功机会的惟一的办法,我个人的经历非常简单,我当年到了美国是属于第二批现代留学生,我不谈第一批承载着民族梦想的那一批,我们没法比,我这一辈子、下辈子也没法比,我只谈80后以后,我称之为现代留学生,我认为经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留学无意识,你出去我也出去,去哪儿我不管,只要离开中国就算了,集体无意识。

  学什么更没考虑,将来干什么,更没考虑,集体无意识。

  我和徐小平这一代,我认为处于第二阶段,留学产生自我意识阶段。我们希望了解文化,比如说我到了美国,我给自己打下的目标是至少在美国待十年再回北大教书。为什么?我搞美国文化,我从来没接触过美国,一个美国人都没见过,去了还和中国人交流,我怎么有资格回来谈美国呢?我想在那儿待十年,必须待下来,签证,一个最基本的技术指标要有工作,工作在哪儿呢?我得有技能,技能在哪儿?美国需要什么?不需要我搞中国文化,也不需要搞英语,美国人全会,连要饭的都比我说的都更加地道,有很多俚语我听不懂,我还反问,他一看连要两块钱都这么麻烦,就不要了,所以无知有是有力量,生活充满着辩证。我到了那儿一数,一个狭窄技能怎么办,不向开复是数学天才,我是数学非天才。

  我正好相反数学当年学不下来才改学文科,因为当年中国的传统意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次是二等公民,既然数理化没有脑子,就背背吧,就学文科。但是我这个文科到了美国没办法靠我在北大十年的积淀继续舒适过我的学者生涯,因为我找不着工作,最后研究别无选择,必须训练一个技能,什么技能?我一想90年,那时美国IT正好蓬勃发展,我就别无选择必须拿下计算机,但是计算机谈何容易?

  计算机知道需要两个东西,一个是数学,一个是计算机。我的数学是零,我80年考到北大之前,我在内蒙古包头的教育水平你现在可以想像吧,现在也难以想象。我还是文科,当时高中毕业考到北大的时候,那是基本达到算数的水平。要学计算机根本没摸过,80年代难以想象,现在你们人手一机,甚至人手好几机,还有互联网,当时学校有一台主机就不得了,安放在学校最隐秘的地方,校长都长不着,小偷更找不着。我连计算机都没见过,这么一个背景,我要学,这是生活给我的第一个挑战,如果这个挑战我过不去,甭留学了,晚上就回来了,根本留不下去。最后我吭哧吭哧侥幸地走进纽约州立大学。

  当然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跟大家分享怎么走过去,当然光明正大,通过自信,通过英文的底子说服了美国人,美国人心灵比较单纯,他愿意相信你的潜力,愿意给你一次尝试,也愿意try,美国人动脚、动手能力比较强。

  第一天,我拿到攻读通知书的时候我心花怒放,我想天呐我的梦想要实现了,人生如此容易,经过45分钟的游说我就获得了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这在中国不可想象。但是第一天上课我尝到什么是人间地狱,第一门课微积分,一想到微积分我想到三个汉字“危机加上人格要分裂”,而且讲这门课的老师是印度老师,英语比微积分更加玄妙,我一笔都没办法记下来,讲的什么极限极限,我想天呐有限我都搞不清楚,什么是极限。但是我想人生的梦想必须先获得一个技能,我才能走进社会,必须养家社会,才能承受我肉体的生命,才能有梦想腾飞的那一刹那。我补了半年的本科,最后咬着牙杀出一条血路,两年半时间攻读了计算机硕士学位,最后老天不负我,我最后走进了贝尔研究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