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钱文忠:留学生改写了中国近代史(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2日 00:30   新浪教育
视频:钱文忠 留学生改写了中国近代史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频道
钱文忠:留学生改写了中国近代史(图)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发表演讲(摄影/新东方 周次敏)

  2009年6月21日,首届新东方留学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研究院主办,由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和北京新东方学校承办,新浪教育频道为本论坛提供独家网络媒体支持。以下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发表演讲的文字实录:

  各位尊敬的来宾,两个小时前我刚刚经历了一个人生的大不幸,因为要赶时间,所以插到了于丹的后面。在于丹后面演讲,注定是讨不了好的,这是人生的一大不幸。

  回顾20年前,我曾经经历过人生的第二大不幸。因为新东方的创始人都是我北大的学长和同学,而我错过了,所以我没有新东方岁月,所以我失去了无穷的机会。

  但是很荣幸,因为今天能够受到邀请,有机会就自己对留学这个动人的字眼的体会和思考,向各位请教。作为一名在2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就有幸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留学岁月这四个字在我内心深处激起了难以抑制的温馨、幽怨和留恋的回忆。那是一段什么样的岁月,我平时几乎不去想,但是此时此刻所有这一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晰的重现在我的眼前。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就回到了中国,所以我应该是一个很年轻的老留学生。此后虽然有很多次出国的机会,却阴差阳错非常有意思,我再也没有能够回到过我留学的德国,在我留学的时候还叫西德,东西德没有统一。这是我对自己留学岁月现在的一些感想。而“中国机会”四个字则是由衷地让我感受到一种责任,一种沉重却令人自豪的责任,他清楚地提醒我以及在座的每一个人,个人的留学岁月将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机会与未来紧密相连,不可分离。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历史看留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这个问题固然和我的学术专业有关,但其中更多的是我个人的一个生命体验。

  大家都知道留学生这个字眼并不是汉语,而是日本人的创造,远在一千多年前,日本全方位的学习中国的隋唐,特别是盛唐中国的先进文化,遣唐使、遣隋使纷至沓来。随之而来的是数量庞大的留学生和还学生,这两者的区别很有趣味,什么叫留学生呢?留学生是在使节回国之后依然留在隋唐学习的学生,其中有很多人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祖国日本,很多人是在中国老去。

  而还学生则是学成回国的学生,所以我们今天的留学生其实应该叫还学生,不应该叫留学生,如果中国有那么多留学生学完都留在人家那里岂不是很惨,我们的留学生其实是还学生,因为绝大多数学生都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而随着中华民族的日益复兴,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留逐渐被还所取代。所以,我们的当代汉语当中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字眼:海归。

  我们那时留学回来的时候没有海归这个字,跟我同期留学的绝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回来,回来是近5年—10年的事情,纷纷回国。当然我们说日本发明的还只不过是留学生这个字眼如此而已,回顾中国漫长的历史,除了短暂的闭关锁国时期,中国既不乏前来就学的外国学生,也不缺乏远行万里出国留学的留学学生。我在很多地方做我这样的讲演,题目叫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举了很多例子,我想说明的是实际上中国文化从来就不是封闭的,更没有自我封闭的特性。闭关自守是很晚的时候才出现的一种趋向,完全不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固有性格,开放、容纳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记忆和特性,遗憾的是这是民族的宿命。在距离今天不到300年前开放、容纳这样的特性突然被我们遗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古代的留学生和来华的外国留学生都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我们还是从语言的角度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从语言的角度讲,假如没有留学生,我们的母语汉语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我随便举一些例子,中国早期古代的留学生对我们汉语的影响,我们能不能想象假如我们今天的汉语没有下列这些词汇,我们还怎么说汉语?

  留学生要走向世界,把留学作为获取知识的法宝,世界法宝、天堂、抵御、信心,大家有没有信心把托福考到满分,在新东方绝对不算新奇。像因果、变相、真理,我们留学生是为了追求一种普适的真理。圆满,我们留学是为了使人生圆满。平等,上半场的演讲我没有机会聆听,我听说有几位我非常尊敬的嘉宾讲到过留学给他人生带来重要的财富就是平等的观念。

  慈悲、烦恼,留学也会给你带来很多烦恼,我们都是留学生,留学是一个很烦恼的事情。庄严,这些词如果把它从汉语当中剔掉,今天我们还能谈什么,完全不能谈到。这就是中国古代包括玄奘、法显等等留学生带回来汉语的词。

  到了近代中国人痛感自己的落后,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向世界先进的国家和文化学习,才能最终摆脱自己亡国灭种的危险,于是中国人开始了新一轮的留学热潮,奔向欧美和日本,他们的努力也在汉语里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如果没有这些词,我们今天怎么开口说自己的母语?这是近现代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随便从语言举例子。坐的沙发,打的扑克,咖啡、吉他、雷达、坦克、幽默、摩登、维他命、吉普车、下意识、世纪末、闪电战、时代精神、阶级斗争、面包、博物馆、烟草、拍卖、专利、铅笔、批评、消化、交换、传染、审判、法律、水平、必要、单位、干部、都是第二批中国留学生带回到汉语里的词汇。

  所以,仅仅从语言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留学能够为自己乃至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多少机会,带来多么重要的机会。

  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论留学岁月和中国机会,我们还特别应该回顾老一辈中国留学生的生命轨迹,看一看他们的留学岁月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机会,会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会。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近代最早一批留学生。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惦记着是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容闳,他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一流大学的中国人,接受了美国良好教育的留学生容闳满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1854年11月13日,也就是他获得学士学位的当年,就启程赶往当时苦难深重的中国。他的梦想是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但是当时的政府,我们都知道,清政府腐败不堪,容闳的努力并没有得到什么响应。在他回国之后的十几年1868年,他通过丁日昌上奏,向清政府提出了4项建议,在一百多年前,大家听听他其中有两点是不是对我们今天中国的留学有特别的参考价值。

  第一点,留学期限定为15年,学生年龄需以12岁至14岁为度。换句话说,一百多年以后中国的留学还远远没有达到中国最早的留学的先驱的要求,要有一种长期留学的准备,要有一种从小留学的准备。

  第二点,派出时必须以汉文教习通往,须幼年学习中文。我们现在有多少留学生出国以后还记得自己的母语,还记得自己中文阅读以及写作,以及理解欣赏的水平。这个奏折在两年之后的1870年,由于当时的两位重臣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合上奏,中国的留学计划得到批准。可是当时中国没有新东方,当时容闳没有招满第一届留学生,经过天大的努力,总算招到120名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到达美国,时间是1875年10月14日,他们之中最大的是16岁,最小的10岁,来自于广东的84人,其中来自容闳家乡广东象山县,也就是今年中山占了40人,所以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当中三分之一是广东中山人,江苏21人,浙江8人,安徽4人,福建2人,山东1人。整个北部中国只有一个人在第一批留学名单里。

  这样的构成当然有很多因素,假如看一看今天中国经济文化社会发达区域的分布,难道还能说这是完全的偶然吗?这批孩子一到美国,完全生活在美国的良好家庭里,深入到美国的社会生活中间,清朝尽管当时非常腐败,非常贫弱,但是也一度接受了容闳的建议,花了4.5万美元,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在美国他们已经建造了一座三层楼房,里边专门有教授汉语和儒家经典的教师,还有相关的生活设施,能够容纳75人住宿、学习。中国的第一批留美学生必须定期回到这里学习汉语,用毛笔写汉字,每天6点钟起床,每个月必须至少写2封家信,这是当时的清朝政府对留学生的要求。请问这样的要求,我们一百多年后的留学生有几个做到了?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很快就适应了美国的生活,学业大进,美国人当时联名写信也总理,当时就翻译成中文,贵国派遣之青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善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既文学、品行、技术、以及平日与美人往来一切之交际,之贤能令人满意,论其道德,无其一人不优美高尚。咸受美人欢迎,而视之良友,时之不愧为大国国民之代表,足为贵国争荣誉也。

  一百年以后的中国留学生,是不是当得起一百年前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在美国社会、美国人民心目中所赢得的真实的赞誉呢?这个都是值得我们反思。

  正当第一批中国留学生的学业处在最关键的时刻,朝廷听信了谗言,将他们招回国内。120位中国留学生当中,大概有6位没有回国,留在了美国,还有1位在留学当中已经病故了,后来全部回国。因此,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绝大部分没有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没有能够毕业。

  这些学生回国后面临的是未开的民风,当时中国民风还不开,遭受的是假洋鬼子的讥讽,绝大部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生活艰辛困难,每个月只有4两银子。但是,中国第一批留学生面对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迫,坚韧不拔,为自己的民族做出了令我们后代至今感佩不已的巨大贡献。辛亥革命后,他们成了中国政界、军界、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就在这一百多个任务里面诞生了外务部上书,诞生了临时大总统,诞生了内阁总理,诞生了驻美公使,就在这120个人里边,有清华大学的创办者和第一任校长,当时是清华学堂。

  有北洋学堂,就是今天天津大学的创办人。有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将领,其中有8位在中法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当中壮烈殉国。就在这120个人里边,有中国最早第一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举国皆知的詹天佑就是最杰出的代表。

  我们在今天讨论留学岁月和中国机会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忘记中国近代的第一批留学生,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难道不正是留学岁月对中国文化和民族命运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吗?我们在他们的身上所看到的难道仅仅是他们个人的留学岁月吗?我们难道不是在他们身上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机会吗?

  一百多天以后今天的中国,经过了举世瞩目的30年飞速发展的中国,已经以利于世界大国、强国之林,但是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清醒地牢记,民族复兴的道路依然漫长,我们不能沉醉在哪怕是巨大成就当中,我们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为自己的传统文化自信心的重新复苏感到骄傲,但是我们依然必须面对方方面面的巨大挑战,我们依然必须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所以,新的时代实际上在呼唤着新一代的中国留学生,而新一代的中国留学生假如能够不辱他们的使命,也必定会在新的时代留下属于他们的不可磨灭的印记。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