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留学生爱“扎堆” 跨文化交流受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3日 15:1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国出国读书的学子年龄越来越小,与当地社会交往的胆量与能力也越来越小——那么,出国留学的价值和效果也会随之大打折扣……

  海外学子初到海外,面对新环境,如何融入其中是他们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这些从小就生活在国内的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出于安全感与交际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会在第一时间内寻找“同类”。因此,中国留学生的交往主要还是锁定在中国人之中。

  现象:更愿与中国人打交道

  “初到异国,中国留学生的扎堆现象较常见。”在新加坡詹姆斯库克大学留学的饶南清说。许多初到国外的中国留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

  饶南清坦言,许多留学生刚到国外,由于共同的生活习惯和交流方便等原因,更愿意呆在中国人的圈子中。“我刚到新加坡时,英语水平不高,对新加坡也不是非常了解,只能靠中国学生带着熟悉这个新的环境。所以,慢慢地,我的生活圈就比较固定在中国人的圈子里。”

  饶南清认为,由于存在文化差异,刚到异国的中国留学生可能会不适应国外生活,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于是,他们选择结识其他中国留学生,这样使他们更快地拥有归属感,也能有更多共同话题。“中式圈子”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与饶南清的观点相同,在美国田纳西大学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朱超也认为中国人与中国人交往的现象十分常见。“中国人之间的交往还有个特点:就是一个院或系的中国学生往往形成一个小圈子,对其他系的中国学生了解也不多,组织活动基本上局限在这个小圈子。另外往往是同一学年入学的学生相互认识的多,而不同学年之间的学生相互了解较少。”朱超说。

  朱超本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有3方面原因:一是从小学到大学,对学生关于人际关系及交流技巧的培养较少,导致许多学生不太善于交际。二是现在许多留学生都是“80后”独生子女,在家中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态,导致许多学生在与同龄人交流时,不知道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可能会在无意间伤害对方。三是语言障碍问题。国内的英语教学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词汇、语法和阅读的训练上,而忽视了日常口语表达。这就导致留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存在口语的交流障碍。

  影响:跨文化交流“受限”

  “中式”交际圈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能够使刚到异国的中国留学生迅速摆脱一个人的孤单状态,拥有朋友,但也使他们的交流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这对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朱超认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表达方式上必定存在着很多差异。他认为这种差异体现在两方面:语言上和文化上。

  “我和美国人交流时,他们往往看到我的优点并对其加以鼓励。他们乐于给出正面的回馈,以保持融洽的谈话氛围。而我在美国学车时,教我的是中国老师,他往往会说我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到最后我紧张得身体都僵硬了,反而不知道如何开车。所以他教我两次之后,因为心理上不能接受这种训练,我开始自学,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了令我满意的效果。”朱超说。

  在加拿大约克大学就读金融专业的陈诚认为,外国人相对中国人来说,表达方式更直接。“一般来讲,中国人之间的交流很注意用语用词,但外国人一般会畅所欲言,不会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瞻前顾后,说话时有所保留。”

  由此可见,不管是交流内容,还是交流方法,多与外国人交流都对中国留学生有利。而单一的“中式”交流会制约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全面发展,在他们学习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时造成一些障碍。

  “如果我们的交往圈子只有中国人的话,这浪费了我们展示自己和学习的机会。”朱超说。

  方法:“拓展”+“融入”

  与当地人积极交往,能够缩短学生的心理适应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那么,如何拓展自己的交往圈子,多结识国外朋友,对中国留学生来说便成为一个考验。

  “我们应该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勇敢地与人交流。面对需要处理的问题或一些好的机会,应该学会大胆地表现自己。”饶南清说。他认为,国外年轻人更开放,只要中国学生愿意,很快就能融入他们的圈子。

  不同的是,朱超认为中国留学生融入西方青年的交际圈很困难。“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偏见。另一方面是文化的原因,由于文化差异问题,中国留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与其他国家的学生差别很大,这是阻碍交流的一大因素。”

  虽然融入当地生活并非易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当留学生的人际交往网络拓展开来,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国人交流,这对留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首先,从实用角度讲,英语口语可以得到改进,国外朋友可以帮你校正发音。另外,从文化角度讲,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回国工作后,在与这些国家的人进行商业和文化往来时,也方便得多。”朱超说。

  如何拓展交往的圈子,是摆在留学生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朱超建议,留学生可通过学校的国际交流中心举办的各种活动,认识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与课题组或者系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自己的人际交往变得多元化。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