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透视
高考成绩703分,成为北大、清华、香港高校的宠儿,却在申请美国哈佛、耶鲁等11所名校中惨遭滑铁卢。今年高考成绩公布以来,北京市今年理科高考第一名、人大附中的李泰伯无疑成为了舆论争议的中心。
被中国教育认可的优秀学生、班长、学生会主席,却被美国名校拒之门外,这到底是教育之过还是个人一次偶然的失败?一时间,书呆子论、中国教育失败论、美国高校“政审”论等等观点层出不穷。关于高考第一名“失败”的原因,日前,学美留学执行长张恒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点评:高考第一名申请有斧凿痕迹、不真诚。此言一出,引起高考第一名和留学中介观点激烈交锋。上周,李泰伯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一篇“一切靠自己”的博文“抵制中介”,进行回击。
上周四,记者将高考第一名博文发给了张恒瑞先生,哪知道周末竟然收到了张恒瑞将近万字的独家回应文章,对高考第一名的博文一一批点。张恒瑞再度肯定地表态“高考第一名绝对没有让美国名校的招生官看出他真诚、真实的一面”!高考第一名拒绝中介、“一切靠自己的想法”,在张恒瑞看来,“跟只戴着钢盔冲进战场”一样,必败无疑。
学生会会长、班长、模联、志愿服务、宿舍管理、北京地球村的环保行动参与者,北京市今年理科第一名李泰伯,在填报国内名校志愿前,申请了Brown,Caltech,
Columbia,Duke,Harvard,MIT,Princeton,Stanford,UniversityofChicago,Williams,Yale这11所美国乃至全球顶尖的学校,全部被拒。
就在媒体和社会都在热烈讨论他申请国外名校失败的原因时,李泰伯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旨在传达“一切靠自己”的文章,“我本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对于媒体的覆盖倒能淡然处之,直到我看到了许多网站对于我申请失败的分析。我忍不住了。主要不是要为自己正名,而是要向大家向社会特别是向学弟学妹们传达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一切靠自己。”
新闻追踪
就在李泰伯高调在博客上回应“张恒瑞申请有斧凿痕迹、不真诚”的观点时,上周,记者多次试图通过电话联系到李泰伯本人,然而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随后,记者多次拨打李泰伯毕业高中——人大附中副校长沈献章的电话,电话接通后,他表示,“我很忙,正在开会。”而当记者要求沈校长代为联系李泰伯时,他只说了一句:你们自己去找他,便匆匆挂掉了电话。
记者通过邮件的方式,将李泰伯回应学美执行长张恒瑞的博文发给了在上海的张恒瑞。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在留学界个性特立独行的顾问竟然给记者发来了将近万字的回应文章。“在没有看过高考第一名博文之前,我还只能推测他的申请材料出了题,看了他的博文,我肯定,他有想法,但是没有具体的事例来支持他的观点。”这位在十余年中曾经帮助过上千名学生申请到美国名校的台湾顾问说。
观点1
不真诚导致失败?
●李泰伯
李泰伯的博文首先对张恒瑞的“真诚论”点评进行了回应:有某位留学公司的执行长认为我的申请一定是有斧凿之痕,只展示了各种头衔和奖项,而忽视了自己内心中“最真诚、最有兴趣的部分”,从而导致失败。
●张恒瑞
与李泰伯激辩的留学顾问,是央视采访过的“台湾留学第一人”,美国本科留学的第一品牌学美留学创始人张恒瑞,他同样拥有的是耶鲁大学硕士学位。
在受访时,张恒瑞重申,自己先前的评论是在没有看到李泰伯具体申请文章前,根据很多中国学生,还有他辅导过的一些新加坡学生和日本学生的常见误区和常见失败原因作大框架的分析作出的。
但是,在看了李泰伯的说明之后,张恒瑞相当肯定地表示:这位十分优秀的同学确实没能把握申请文书来体现出什么是自己发自内心最有兴趣的部分,没有“因为兴趣而在过去或甚至持续到现在
一直作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并从参与和投入中有所体会和成长,并且因此而塑造出今天这样的自己:一个很有自我特色或是风格的男孩,并且让审核者能够感受到。”
李泰伯写道“如果你每方面都很优秀、都很喜爱,美国人是不会相信的(这或许是为什么有人会以为我的申请有斧凿之痕)。”张恒瑞表示了理解,“其实单靠文字艺术的确是很难表达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热爱同时又能让阅卷无数的审核人员觉得合理,毕竟正常情况下取得好成绩就已经要花去不少时间”,所以在文书中真实的故事的陈述这样的技术在这时候就显得重要了,而陈述故事就一定会占据篇幅,而且如果文中超过一个故事时,又会牵扯到故事和故事间的无缝隙连接,“这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遇到过很多像他这样成绩优秀却被名校拒绝的学生,像他这种高分被拒的学生占了申请失败者的主流。”张恒瑞分析从李泰伯的博文可以看出,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但是在文书表达上的确出了问题,他很有观点,但是却流于形式,没有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表达出来。
观点2
书呆子论“政审”不过论?
●李泰伯
在网上,不少人评论,李泰伯失败的原因是:美国人觉得他的学生会主席和班长的工作经历都是官方行为,在“政审”方面没有过关。还有朋友直接评论道:“书呆子,活该!”
对此,李泰伯回应说,他的申请中集中突出的是他的好奇心,而非各种头衔。“我的essay中,完全没有提我的各种头衔,完全没有提到数学竞赛的奖项。我的主题全部是兴趣,特别是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生活的兴趣,对于文化和文化交流的兴趣。我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并且最终落在了Ilove
everything I do,and do everything I love的主题上面。”
●张恒瑞
看了李泰伯的这段说明,张恒瑞评价说,这样的写作方式很可能是因为对大学申请文书的写作不清楚因而采取的方式。实际上,好的申请文书并非要试图“感动”学校审核人员,而是要能“打动”人。他强调说,要能打动审核人员的文章不宜使用过多的心里描写,因为,写得不好的话很容易流于空洞,流于词汇和句子的堆砌,特别是抒情的写作方式正好是英文非母语的国际学生的短处,建议透过很多生活中实际发生的经历,或是一些生动小故事的描述很自然地让读者感受,也就是文章中应该要有一些支持自身观点和想法的具体的语句(supporting sentences),更高明的写作甚至可以将数学竞赛也带入文中,让读者将之与申请者所想表达的“好奇心”很微妙地连结(或是联想)在一起。
●李泰伯
“其实,学生会和班长的工作并不是我的侧重。恰恰相反,我的申请中着重于展现在模联、志愿服务和宿舍管理方面的 initiative和creativity。特别是在面试过程中,我强调的是我的自己联系、创办的活动和机会,比如校内外的志愿服务、北京地球村的环保行动等等,避开了主流的‘官方’行为。”
●张恒瑞
而对李泰伯刻意回避自己“官方行为”的说明,张恒瑞表示了不解。“实际上学生会和班长以及志愿服务和宿舍管理彼此之间应该是有关联性的,很多活动的组织和举办之间是有共通性的,而且之前的活动的举办经验也很可能成为后面活动举办时的宝贵经验,文章如果组织得好不但可以将自己这方面的活动更全面介绍,也还是可以将自己initiative的特质更清楚地体现。”
而学生会会长的经历对美国高中学生申请大学来说,是一个相对重要的经历,首先代表这个学生在学校的师生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并且这个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也是在全校范围内受到认同的,更重要的是说明了这个学生在同学的心中是一个乐于服务和愿意奉献的人,即使在中国的学生会会长也不会被简单的认为是“官方”行为,完全看当事者是以什么态度在看这个岗位(position),认为是一个官方的职位,还是认为是一个为全校老师和同学服务的机会。
“美国的审核人员不单是看你在岗位上的组织能力,办了多少的活动,活动办得多有创意,活动有多成功,而更加重要的是你在这个岗位期间对学校和同学作出多少贡献,而对于申请名校这样几乎全部都是具备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经历的申请者中,贡献则应该要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了。”
张恒瑞更是举例说,他在2007年指导的广东省实验中学牟思琪同学,她就是该校的学生会会长,她在任内所主导的一些新政策,对广东省实验中学以及后来的学生会留下长久的正面影响,这名同学最后以1900多分的SAT成绩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观点3
SAT成绩较低论
●李泰伯
李泰伯在分析失败原因中,李泰伯自己把SAT分数不够高作为自己失败的技术性原因。他说“其实2240还算不错了,但是在美国人非常重视的CR和Essay部分我只有710和11分,当然更好的分数才配得上自己的志向。SAT2只有传统的数理化,而且没有AP(当然这个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大)。这与自己起步晚、活动多而分散了一定经历有关。”
●张恒瑞
其实从SAT2240来看,准备的时间应该不算晚,或许李泰伯可能认为如果更早开始准备的话,可以多考社会学科类的SATII或是可以考AP,甚至SAT可以考得更高,但是这样的分析对于后面申请的学弟妹们是一个很大的误导,大部分的名校对于在国内就读本地一般高中(非国际学校,并不提供正式AP课程)的学生的SATII和AP都不算是特别看重,甚至在李泰伯所申请的名单中的许多学校,基于公平性,是不考虑的。(因为怕会对没有机会接触AP课程的学生不公平)。
SAT的CR部分确实在SAT的三部分小分中是最重要的,但是710分已经完全达到录取标准,也和大部分被录取的学生分数相当,以Yale为例,学校官网所公布的被录取新生CR分数主要落点区间就在low700-mid700,而被MIT&CIT所录取的学生中,CR<700的国际学生就很多了。
但是,反而很多名校这两年非常重视的iBTTOEFL分数,李同学并没有在博文中提到,以他所申请的学校中,包含Columbia,Stanford,Yale等数所名校的被录取学生平均分都达到110分或是接近110分,Chicago也达到104分以上,所以对于想要进入顶级名校的国际学生,有时候或许TOEFL是否达到110分左右可能比SAT是2200或是2300来得更加重要。Yale大学2009和2010在中国所招收的近30位学生中,根据国际招生主任的说法是她印象中TOEFL<108的,即使有,也非常少。
观点4
“中介无用论”?
●李泰伯在李泰伯的博客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段关于抵制留学中介的言论。“从留学申请业内人士角度看,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Brown,Caltech,Columbia,Duke,Harvard,MIT, Princeton, Stanford,University of Chicago,Williams,Yale这十一个顶尖学校全部拒绝了我,这或许在中国人留美申请的历史上也可以记上一笔。但是我觉得这些拒绝并不能摧垮我对自己、对朋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因为毕竟,申请只是一个经历,申请结果也只发生在过去。美国人对大陆学生的录取现在看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有章可循的模式,因为大量留学机构的介入使得在中国学生和美国大学的双向选择中很多心照不宣的传统已经形成。我觉得我最成功的一点,在于自己敢于申请全奖,敢于抵制中介,敢于面对挫折。我还坚守着一个真实的、没有被‘专业人士’的咨询打乱的自我,纵然这个自我并不完美,但他很纯粹,让我很踏实。”
●张恒瑞
不改快人快语的本色,张恒瑞评价李泰伯这种“一切靠自己”“抵制中介”的做法,在战场上无疑只是“顶着个头盔往前冲”的行为。“我在给学生做咨询时,从不让他们参与决策。”“决定权在中介。”“客户满意没有用,学校满意才有用。”这样颠覆其他留学中介做法的论点被张恒瑞用非常坚定的语气表达出来。
“李泰伯有可能咨询了所谓的专家,但是专家的意见并不能让他满意,所以让他说出抵制中介那样的话来。然而他真正知道美国学校要什么样的人吗?只有长期专注美国申请的专家才知道,我知道审核材料的人他们的背景,他们的标准!”
张恒瑞甚至举了一个跟李泰伯一样因为文书写作出了问题因而失败的案例给大家作参考:2008年张顾问遇到了一位2007年自行申请13所名校全部被拒绝的学生胡雯颖,她申请了Princeton、Harvard、Yale、Duke、Dartmouth、 Stanford、 Lafayette、Colgate、 Williams、 Hamilton、Grinnell、MountHolyoke College、Carleton。在排除了她2007年所自行申请的学校后,张恒瑞决定帮她ED申请Amherst College(文理学院全美第二),最后这位同学以与2007年完全相同的分数条件顺利获得全奖录取。
“如果李泰伯重新写文书,有可能跟现在的结果完全不同。”张恒瑞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各方观点
谢谦(哈佛访问学者、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
“美国名校要的不一定是专家,但一定是优秀的人物。”
那么美国名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能算得上真诚、内心丰富的呢?记者专门采访了哈佛访问学者、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谢谦。
谢老师举了钱钟书、吴晗数学不及格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的例子。“他们最终成为优秀的文科学者。高校当时的招生委员会后来被证明是绝对正确的。”
“名校对学生的选录还是有一些基本要求,比如,学业上的优秀,名校并不是不看重学业。但中国的第一名是排名排出来的。”谢老师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理解的优秀,与美国人理解的是不一样的。再比如,道德品质要好。中国过去还讲“品学兼优”,古代也倡导“先做人,后做文”。这种宝贵的传统在今天却被嘲弄,而这种道德感是国外名校极为看重的。还有,广泛的爱好,像那种“我喜欢参加某某竞赛”,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兴趣爱好,并不能呈现一个人内心的丰富性。
而李泰伯提到的美国人的胃口,谢谦的解释就是“对优秀人才的渴求”。举例来说,胡适当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最初没有拿到学位,直到十年之后才获得。快毕业之时,他急切地回国,最终成为中国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并被人笑称为“预支博士”(指回国时人们称呼胡适为“胡博士”,实际不具有学位)。他前期为什么没拿到博士学位?十年后为什么又拿到了?十年前没拿到,是因为胡适先生搞的是先秦哲学逻辑学研究,而导师杜威先生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影响到他的学位授予;而当胡适成为中国的风云人物之后,哥大终于将博士学位送给他,是因为他潜在的优秀终于凸现出来。
“这不是功利,而是对本校培养的优秀人才的肯定与激励。美国名校要的不一定是专家,但一定是优秀的人物。”
张小元(川大新闻系教授)
第一名被拒折射教育危机在某种语境下,综合素质与学习分数是相对立的东西,美国名校注重的综合素质的内涵,应当包括创造力、团队精神、爱心等,总之是知识所不能包含的东西,作为一个人的非智商的东西,是情商层面的东西。
美国教育鼓励的不是“我热爱数学”“我不是很喜欢物理”这样的东西,也不会鼓励“我非常想成为数学家、音乐家”这样的行业化的梦想,倡导并培养一种与人类祸福休戚相关的感觉,追求一种个人的最为充分的发展。举个例子来说,当比尔·盖茨成了行业的技术型领袖,发了大财,成为了亿万富翁,他依然仅仅是比尔·盖茨;但当他将他的几乎全部财富捐了出去,他就成了具有某种示范性的人格方式的人物。
第一名心声与美国名校方面的矛盾,表面上看好像是中美文化的内在差异,实质却是80、90后学生作为物质化的一代,只关注眼前,只关注自己的生动展现。毕竟中国传统中也有“兼济天下”的情怀,我们当前很需要重建一代青年人真正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当前,这种社会责任感是被异化的——“为了加分,而去做志愿者;为了加分,而去做义工”。
十年来,我们的教育路径实际上是出了差错,第一名对美国方面的回应实际是一种本质上就犯了错误的回应,李泰伯被拒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重大问题。
留学生家长陈爸爸(女儿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未搞清essay意图展现自我受限
李泰伯同学只将essay看作是升入美国名校的手段,而并未真正关心美国大学招生官员在申请者的个人简介中所看重的、所寻找的重要信息。
美国大学在essay中所关注的是申请者的思想、想法和个性(talent)。美国大学需要学生在其essay中不要包装,赤裸裸地体现自己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揣测考官的招生意向。essay中的申请者所采用的素材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不论正面、反面,不论各种看法。我甚至觉得李泰伯同学可以在其essay中,介绍自己是如何在留学这件事情上来抵制中介的。
新闻链接
李泰伯近况三所香港高校承诺全额奖学金录取
遭遇美国11所名校滑铁卢,李泰伯却备受香港高校热捧。据《京华时报》报道,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前同时向他抛出橄榄枝,承诺给予最高50万港币的奖学金。除了统招志愿中的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李泰伯还参与了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记者从香港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已决定录取李泰伯,录取的专业为科技及管理学双学位课程。学校将给予其近50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记者也从香港大学招生负责人处得到证实,李泰伯已经获得录取资格。该负责人表示,由于之前李泰伯已参加了三校自主招生联考面试,获得加分录取资格,加上他又是今年北京理科第一名的身份,有资格获得港大的全奖。全额奖学金最高将超过50万港币。此外,香港中文大学也向李泰伯抛出了“橄榄枝”。该校内地招生负责人表示,李泰伯完全符合录取资格,并能获得50余万的全额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