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盘点各国留学文化 社交礼仪大不相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4日 20:50   《北京考试报》

  法国 课堂上作好笔记

  在中国,大学课程有指定教材或课本,有些同学即使上课不认真听讲,到期末靠小聪明,依然可能将遗漏的知识补充完整,所以国内学生记笔记的能力是有欠缺的。在法国,很多课程没有教材,甚至讲义和提纲都不一定会提供,学生只能靠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来积累知识,这时,受困于语言水平和记笔记的能力,初到国外的学生可能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看不懂老师的板书,再加上国内学生性格过于腼腆,不好意思“打断”老师,只好课后向同学借笔记去抄、去复印,然后再回宿舍查字典等,所以留学生至少要做两方面的改变:第一,努力提高语言水平;第二,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法国有很多课程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的,每位同学都有明确分工,不会有人帮你完成你应该处理的部分,即使有人替你完成,也是为了不影响组内其他人的分数,这种情况下,他们在提交课题报告时很可能会“漏”掉你的名字。尽量不要组成一个都是中国学生的小组,这样很难有进步空间。

  韩国 对教授要用敬语

  一般韩国的礼仪教育主要靠家庭教育来完成,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使用敬语和有礼貌的习惯。

  在大学里,学生对教授非常尊敬,如见到教授要鞠躬、说话一定要对教授使用敬语等。韩国学生并不觉得尊敬教师的礼仪繁琐,因为已经习惯了。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使用敬语则是非常难的一道坎,不知道什么时间、场合、对象使用什么样的敬语,唯恐出错。我国也讲究尊师重教,但两国文化也不同,相比之下,中国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时候更显得自然轻松。

  美国 课堂上要提问

  美国教授甚至亲自写信给那些课上过于“安静”的同学,请他们踊跃发言。习惯传授式教育方式的中国学生,一定要尽量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因为课堂互动也被列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如果一个学生整个学期都一言不发,即使考试成绩再好,也得不到教授的认可。要多动脑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美国,无论是商学院或是本科,都没有纯粹的“讲授式”教学。教授通常希望或要求课堂互动与讨论,而学生也会在关键点上主动提问。大多数情况下,不认为这种“打断”是不礼貌的,因为美国学生普遍有一种“消费者心理”:我们花钱花时间来到这个课堂,就是知识和教授的消费者,有权得到满意的答案,有权请教授进一步阐述不明之处。

  英国 多学俗语用处大

  在英国的生活中,中国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不熟悉,甚至不明白的俗语,提前了解一些俗语会给初到英国时的生活带来很大帮助。例如,“Loo”指厕所(WC),“Tube”指地铁(metro),“Tea”在某些情况下指正餐,“Pants”指内衣裤。人们说“flat”(公寓)而不说“apartment”。“Tolet”的意思是“供出租”。在非正式场合,常用“Cheers”代替“Thank you”。而当人们说“lovely”、“brilliant”、“magnificent”时,他们的意思是“yes”。

  在英国谈正事或工作时最好直接切入主题,拐弯抹角地说话会被视为浪费时间。英国人说“no”时并不是要开始与你讨价还价。同时,英国人很有幽默感,但他们在戏谑的时候,外表可能看起来很严肃,在严肃的谈话中穿插一些轻松的笑话。

  中国学生对英国人的印象可能是礼貌却冷淡。通常英国人不喜欢过于亲热,觉得这样肤浅而且不真诚,太多的热情和关注会让英国人感到奇怪和不自在,所以和他们建立友谊确实要花些时间。隐私对于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个人问题,例如婚姻、恋爱关系、财政、健康等话题应当免谈,除非对方是很好的朋友。另外,酒吧是英国人喜欢与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中国学生可能会被邀请“出去喝一品脱”(go out to have a pint)作为与英国学生社交的开始。(记者:马海丽)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