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作者:王辉耀
大规模跨国流动的经济移民[微博]
近亿的经济和人才移民潮
有着过千万人口的纽约被称为世界之都,不只是因为它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也因为这个城市有超过一半的公民都在外国出生,并且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人才。
这个城市有几百万人来自国外,他们顺利地取得了国籍,与本地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这个城市的繁华和拥挤程度不亚于中国的北京、上海,全世界的人都想来这里发展。这个城市把人和人才看得比户籍和权利更重要,这种思路在许多国家、许多城市都有所体现,而目前的北京、上海距此目标还十分遥远。
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的数据,2005年的国际移民总数为1.95亿,2010年约为2.14亿,5年间,平均每年增长约1.9%。国际移民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从2005年的3.0%增长到2010年的3.1%,5年间仅仅增长了0.1%。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是61.15亿,2010年则为69.09亿,10年间世界人口净增长7.94亿,而同期的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总数仅仅增长了0.44亿,这表明,世界人口净增长数量有94.45%都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这不但意味着世界人口发展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剧,客观上还蕴含着国际移民的巨大需求潜力。
北美洲和欧盟地区是全球移民的主要集中地,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国际移民占各自人口总数的比例都超过10%,为400万人以上。其中,澳大利亚的外国移民所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9.2%。另外,目前美国一年接纳的移民总数超过100万,加拿大超过20万,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法国超过10万;而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移民占总人口比例均没有超过2%。
移民的数量和素质,往往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繁华与国际化程度。几乎每一个去过纽约的人都会发现,中国的北京、上海与之相比,在人口构成上根本就算不上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在纽约,2007年出生在国外的美国公民人数已占纽约总人口数的50.8%,但与北京、上海不同的是,这里的外来人口不是“外国人”,许多人都已经持有美国护照,也自视为“美国人”以及纽约的主人,这是从数量到深度的不同。在北京,连外地户籍的中国公民都很难获得北京户口和相应对等的权利。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移民大国,当今世界每5个移民中就有1个生活在美国。截至2010年,美国接纳的移民总数已经超过4 000万。21世纪初,美国每年批准的移民绿卡都超过100万。“9·11”事件之后,每年批准的绿卡数量大约少了二三十万,但从2005年开始又重新突破了100万大关。其中,近30年间批准给中国人的绿卡有110万之多。而加拿大每年只批准大约25万张移民绿卡,澳大利亚更少一些。不过,这只是相对于美国而言的。因为在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一年批准的绿卡不过几百张。
表1–11998~2010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批准移民绿卡数和接纳移民数(单位:人)
国家 总数 2010年接纳移民数
美国 11 580 067 1 042 000
加拿大 3 059 112 280 636
澳大利亚 1 526 763 168 70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移民数据库,http://econ.worldbank.org
表1–22010年德国、法国、英国的移民数占总人口数情况
国家 全国的移民总人口数(人) 占全国人口比例(%)
德国 10 758 061 13.1
法国 6 684 842 10.7
英国 6 451 711 10.4
资料来源:《技术移民法律制度研究》,刘国福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
在全球2亿多移民当中,通过技术工作签证、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前往国外生活与工作的人,无论从规模还是比例来看,都呈现一种持续的增长趋势。30年前,加拿大的中国移民大约三分之二是亲属移民,目前则有三分之二是经济移民,包括先申请留学[微博]签证和工作签证的技术人才、专业人士、投资者和企业家,只有大约四分之一以定居者亲属的身份获得申请许可,另外一小部分人则是基于某种其他理由而被接纳。
在必需的、不能违背的、符合人道主义和人权主义原则的本国公民或永久居民亲属移民类别之外,世界上各国的移民体系的特点各不相同,但通常将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称为经济移民。其首要目标是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才竞争需要,创造就业机会和税收,更好地推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设。
如果只看劳动者跨国流动,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移民流动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但如果将高技术工作签证、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等人才的跨国流动也计算在内,我们就会发现,大部分流动(尤其是单向的高技能移民)都流向了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跨国流动多半是非移民行为,包括大量的劳工流动。发达国家也有一部分人才流向发展中国家,但基本都是短期流入和工作,而非移民。这就造成了“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的人才竞争格局。
表1–3高技能移民流入OECD成员国的情况(按出生地为籍,单位:%)
国家 占移民总数比例
美国 37.1
澳大利亚 12.7
加拿大 12
英国 8.3
法国 5.1
德国 3.9
瑞士 3
其他 17.9
资料来源:《全球人才竞争:高技能人才的流动》,OECD,2008年。
当今世界,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一半以上都流向了美国,四分之一的留学生是去美国深造,大约一半的留学博士最终会留在美国工作。中国、印度是近20年来美国最大的人才供应国,即便是欧洲各国、加拿大等同样无力扭转人才流向美国的“逆差”。2003年,整个欧盟国家约有40万高级人才在美国工作,其中75%的欧洲籍高级研究人才愿意继续留在那里。
表1–41990~2000年主要OECD成员国接收25岁(或以上)高等教育移民情况
国家或地区 1990年25岁(或以上)高等教育移民的数量
(千人) 2000年25岁(或以上)高等教育移民的数量
(千人) 25岁(或以上)高等教育移民10年间的增量
(千人) 在25 岁(或以上)新增移民(不包括临时移民)总数所占比例
(%)
澳大利亚 1 110 1 540 430 54
日本 330 329 –1 —
韩国 15 52 37 36
加拿大 1 879 2 742 863 91
美国 6 203 10 354 4 151 47
墨西哥 123 142 19 35
爱尔兰 35 116 81 54
瑞典 138 221 83 44
英国 570 1 257 687 80
意大利 81 142 61 16
西班牙 148 230 82 16
法国 300 615 314 100
德国 556 996 440 30
后来加入欧盟的成员国 2 166 4 526 2 360 47
经合组织国家 12 467 20 403 7 936 46
资料来源:引自Frederic Docquier和Abdeslam Marfouk,International migration by education attainment乮1990~2000乯,载于《国际移民》;Caglar Ozden 和Maurice Schif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mittances and the Brain Drain,世界银行出版社,2006年。
庞大的工作签证和留学签证的跨国流动者
对人才由短期入境转化为长期居留的非移民行为,各国政府一般通过工作签证这一渠道来实现。通常,这些签证可能要求由本国雇主提出签证申请,有职业、学历和时间限制,不能随便更换工作等。例如,美国H1B签证就要求美国雇主必须为外国公民进行申请,外国公民至少有相当于4年的工作经历(相当于3年的研究生职位的工作经历也可)和美国认可的本科学历。
美国不只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接纳国,也是外国人临时入境和居留人数最多的国家。2009年,大约有1.63亿外国人持临时居留签证入境美国,相比之下,来中国的外国临时入境和居留者大约只有2 000多万。在入境美国的人中,持留学签证和H1B、L1等长期职业居留签证进入美国的人数,每年都超过100万,其中大部分是寻求工作的人,而加拿大、澳大利亚因为经济发展不如美国,在其签证持有者中,留学签证的比例要大一些。
表1–52006~2010年加拿大持工作或留学签证的外国务工人员、学生人数(单位:人)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外国务工人员 160 908 199 287 249 960 281 539 283 096
外国学生 169 923 175 794 177 878 196 027 218 243
资料来源:加拿大公民和移民事务部(CIC)。
在短期的流动当中,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流动非常频繁。高技术工作签证主要流入欧美发达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政府将为他们提供大量的科研经费,大学、科研机构则会提供相应的学术支持,还有大量优秀的可以让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公司,科学家和工程师在那里能有效发挥其才能和效用。相比之下,流入到非洲、中东地区、俄罗斯的科学家,除了人才回流和短期性的流入及援助外,主要是一般性的科技人力资源和劳工的流入。
美国有3个准许“专门人才”临时入境的计划,为吸引短期入境的高学历人才,他们还专门设立了H1B签证。2000~2003年,通过这些计划入境的人数平均每年约为201 000人。在澳大利亚,相应的数字为44 000人,但移民澳大利亚显然比移民美国容易许多。而在日本,相应的数字则为139 000人。2000~2003年,技术移民比例一直占日本临时移民总数的71%;在美国,相应的数字分别为86%、87%、85%和86%。
表1–6部分国家技术移民在临时移民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单位:%)
国家 1992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日本 71 71 71 71 —
韩国 41 15 22 29 —
美国 81 86 87 85 86
澳大利亚 37 35 37 34 35
资料来源:《国际移民趋势分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在留学生方面,1990年,发达国家共招收了86万多名外国留学生,发展中国家则只接纳了大约2 000人;2000年,发达国家招收了163.3万名留学生,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数字则为13.2万;2003年,发达国家接纳的留学生已经达到202万,而在发展中国家学习的国际留学生为28.2万,虽然增速很快,但总数仍远远少于发达国家。其中,中国、俄罗斯是接收外国留学生的主要发展中国家。
从输出国方面来看,中国已经超过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中国留学生主要流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另一方面,中国也接收大量的外国留学生,2011年,在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其中大约三分之二来自亚洲各国。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将最优秀的学生送去国外深造,而来到中国的外国留学生,大部分却并不是所在国最优秀的青年。对来源于欧美的留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表1–71990~2009年主要国家接收高等教育外国留学生数量(单位:千人)
国家 1990年 2000年 2003年 2009年
中国 — 45 111 61
俄罗斯 — 64 69 137
英国 80 260 270 499
意大利 — 25 36 68
西班牙 10 41 54 49
法国 136 137 222 249
德国 107 187 241 257
美国 408 548 573 661
发达国家 864 1 633 2 020 20 556
发展中国家 2 132 282 1 313
资料来源:1990、2000、2003年数据来自Kritz,Mary M.,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rtiary education ; 2009年各国数据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Global Education Digest (2011)。
从接收国来看,美国、英国是世界上教育水平较高、名牌大学较多的国家,因此,它们接收的国际留学生也较多。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留学申请相对容易批准,所以近年来接收留学生的数量也非常大。另外,因为经济水平高或经济发展机遇良好,德国、法国、日本、中国也很受国际留学生的青睐。
表1–8最受国际留学生青睐的国家(单位:%)
国家 比例
美国 20
英国 13
法国 8
德国 8
澳大利亚 7
中国 7
加拿大 5
日本 4
其他 28
资料来源:Kenny Zhang,Flows of People and the Canada-China Relationship,Canadian International Council。
最近10年,美国每年接收的外国留学生都超过50万。美国官方数据表明,在那些来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被雇用的高技术移民中,有55%都在美国获得过大学学位;而在那些来自中国和印度的被雇用高技术移民中,该数字则为40%,硕士、博士的比例更高。整体而言,美国大学培养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大约有三分之一都是外国人,其中约一半都留在了美国。
以2006年为例,美国在理工领域共颁发了29 854个博士学位,在非理工领域则颁发了15 742个博士学位。其中,非美国公民博士总计有15 947名,大约占博士总数的35%。大部分外来留学博士都在科学与工程领域学习,中国内地、韩国、印度、中国台湾是4个主要来源地。以印度为例,在2005年,大约有1 259名印度学生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其中只有71人就读于社会与行为科学领域。
表1–91994~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主要来源地
国家或地区 获得博士学位人数(人) 百分比(%)
中国内地 23 375 24
印度 10 836 11
韩国 10 500 11
中国台湾 8 242 9
其他国家/地区 43 513 45
总计 96 466 100
资料来源:Jeanne Batalova,College-Educated Immigrants: Avoiding Brain Waste through Admission and Integration Policies,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