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16年老爸:我为何送孩子去英国中学吃苦

2015年04月07日08:42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外滩教育讯 JM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上世纪80年代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微博]英语系,曾当过记者。其后,赴美留学[微博],在知名文理学院Simmons College 以及东北大学[微博]获英国文学和政治经济学双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在美国担任沃尔玛公司担任国际买手,并与人合伙创立了自己的国际买手公司。留美16年后,他回国开创了投资公司,从事产业投资。

  两年前,这位留美爸爸,毅然决然地把独生儿子送去英国就读公学预备校。2014年9月,孩子成功入读英国公学Stowe School,与维珍航空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成为校友。

  近日,JM在接受外滩教育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严谨和规范方面,英国公学教育较之美国中学教育会更为显著和突出。“20岁前,父母应该尽其能力来投资孩子的各类经历,遍尝甜酸苦辛,方能从容面世。”

  究竟是把孩子送去自由奔放的美国,还是严谨传统的英国?当家长[微博]们在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路口徘徊时,让我们听听留美爸爸JM怎么说?

英国公学Stowe School英国公学Stowe School

  Larry的小学就读于上海实验学校,5年级毕业时,父母送给他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去英国,感受为期三周的公学体验。

  在英国赫赫有名的惠林顿公学内,Larry第一次参与了莎士比亚戏剧演出;参加了闲谈式的上课;第一次接触了橄榄球、板球等竞技类很强的英国传统运动。

  回国二个月后,Larry在父母的安排下,满怀期盼、忐忑、坚强和无奈,被送往英国公学预备校Sunningdale School就读6年级。

  去年9月,Larry从Sunningdale School顺利毕业,进入了心仪的英国公学Stowe School读7年级,维珍航空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波兰政要的孩子,投资大亨索罗斯的孙子等都曾就读该校。在这所各地政要和商业精英孩子云集的学校,Larry将度过五年的中学时光(三年GCSE课程,两年A-Level课程)。

  JM说:在小学阶段,Larry的各项成绩总是名列年级前茅,所以常有满满的自信。他担心到了英语国家,语言成为劣势,各门学科均会受此拖累。

  然而,两年过去,让Larry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各门学科均已达中上,并上了校长名单(Headmaster List )。“如是出国接受教育,宜早不宜迟。思维和见解的形成,是从小形成的。所以中国古话说:三岁看老“ JM这样说。

Larry在Sunningdale SchoolLarry在Sunningdale School

 

  美国教学利弊明显

  JM本人在中国接受了本科四年的教育,后又在美国攻读了两个硕士学位。正因有了对比,他观察到中美教育各自的优劣势。

  他感觉到,美国学校的创造力很强,自由度之大,足够让学生天马行空地去想象。“Think anything you like。”这是美国大学老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美国读书的日子里,他也深刻感受到,中美两国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评判标准上的不同。

  在文理学院Simmons College就读英美文学课时,新学期开学时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A4纸,上面写着6本书名,期末作业是交6篇论文。每次上课,老师会与学生一起解读小说,分析它的时代背景,理清小说人物发展线索,激发大家的写作思路。

Larry参加英国公学暑期研修班Larry参加英国公学暑期研修班

  而在中国读大学时,同样是英美文学课,Jerry印象中的老师格外重视“卷面”。所有对精读内容的理解,都需要通过文字在卷面上得以呈现。课堂上鲜有激烈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创造性的延展解读也很少。

  然而,美国教育也有他的不足之处。JM发现,和中国学生相比,美国学生过于舒适和随意了。

  从词汇学看“英国精神”

  有传言称,英国女王曾这样评价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There is only English and mistakes”。在英国人看来,与美式英语相比,只有抑扬顿挫的英式英语才能够完整的表达其本身优美和庄严,联合王国以外的英语只能算作衍生品。

  在Simmons College潜心研究莎士比亚的那段时间,JM也逐渐发现了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词汇表达上的差异。“美式英语更加简洁朴实,给人亲切感,但太平实(plain),少有贵气。而英国英语的表达则更为生动准确,是一种画面感很强的语言”

  通过对英语词汇学的研究,JM逐渐了解“英国精神”。

  他对比说:“美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快到有些不受制约,整体缺乏精神上的仰视,所以鲜能傲立。而约束和苦辛造就了精神。世人很少见到舒适和脑满肠肥的精神强者。所谓的现代“英范儿”,更有一种败落之后重新仰起头的傲人姿态。JM很欣赏这种精神。

  回到教育本身,他发现相比美国顶尖私立中学,英国顶尖公学并没有那么高的入学门槛。“英国教育[微博]更强调‘宽进严出’,中学最后两年A-Level课程是非常辛苦的。而这样的体制却侧面反映了这样一个人文精神:教育的公平性。

  在公学校园里,没有人会评论谁家有多少钱,大家无贵无贱。诚如在英国公学里经常被教师们提及的一句话:我们不是培养能干的人,我们培养行业领袖。”

  在他看来,英国公学严谨的学术、严苛的规律、高规格的礼仪训练,正好可以培养出孩子需要的“勇气、责任、担当、自律”,这非常符合中国的一句古语:“欲求其上,必求上上。” JM经常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儿子留英两年时间,他几乎从没打“飞的”去看儿子。每逢学校放短假,儿子常只身一人搭乘火车和地铁,耗时3小时前往伦敦的监护人家中;每逢放长假,比如圣诞节或者暑假,儿子从来都是一个人往返于伦敦和上海之间。

  在上海过马路,JM发现即使街道空无一人,他也不会闯红灯。出电梯时,无论身旁站着老太太还是小姑娘,儿子总会让女士先行……

Larry参加英国公学暑期研修班Larry参加英国公学暑期研修班

  自律性强的孩子更适合英国

  什么才是能让儿子终身受益的教育?这是JM一直思考的问题。

  他分析说,儿子的自律能力很强,如果到美国读书,课堂气氛轻松舒服,拘禁的中国孩子会感到无法入群,落单的压力会很大程度减弱学习的动力。

  在英国读书时,由于送出去早,孩子在思维上和习惯上的转换也快,很快他就跟上当地学生的学习节奏,甚至在英语测试中拿到了全班第一。

  “我经常想,当一个人到了20岁,是什么品质让他活得更好?聪明,讨人喜爱,承受力强,具备各种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他的思维已经形成体系,不会人云亦云。20岁前,父母投资孩子的经历,投资孩子去吃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吃苦是买来的。”JM表示说,“我们无法预测孩子的未来,但我们努力把他的能力锻炼到最强。”

  B=外滩教育

  M=JM

  B:随着低龄留学潮兴起,一些父母一方面想把孩子送出国,接受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表示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没有准备好。当初你把6年级毕业的孩子送出国,会有不舍吗?

  M:我觉得孩子超过十四五岁,就适合离开父母生活了。我身边的一些父母,有些每逢假期就坐飞机去看孩子,有些帮孩子找了学校旁边的监护人,有些甚至租房子,妈妈长期陪伴守望。但是,我和孩子妈妈没有这么做。

  孩子的天性是追求舒适和便利,但是这往往不是好事。拿打球举例,“最舒服的动作,一定是不正确的,球一定打不远。”所以,我认为孩子需要在小小年纪就开始接受一系列规范化的严格训练。

  B:2012年您带着孩子参加了益博国际教育机构组织的“英国公学——惠林顿公学暑期研修班”。三周的英国公学体验,在您孩子身上看到明显变化了吗?

  M:首先,我发现他变得更加自信,阳光,有一种乐在其中的感觉。其次,他在英国公学内获得了中国学校没有体验,比如他亲自参与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排演,也参与了各式各样在中国没有见到过的体育运动。

  我和他妈妈的感受是,我们实在无法预见到这段经历对孩子未来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确信的是,这回事一个非常好的“缓冲地带”,家长可以把暑期研修班当成去海外读书的跳板,让孩子实地到那个国家去感受校园和教学特色。

  我觉得,接受过暑期研修班的孩子,和没有这段经历的孩子,同样送出海外读中学,前者受到的文化心理冲击会减弱50%。

Larry在英国街头Larry在英国街头

  B:如果用一两句话句话总结,你觉得美国顶尖寄宿高中,和英国贵族公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M:美国顶尖寄宿中学和英国贵族公学,七成是相似的,三成是不同的。不同点主要在于个性。美国学校相对更自由舒适,而英国学校更严谨和规范。在美国,私立寄宿高中数量很少,顶尖学校就更少了,而英国的公学体系(Public School)要发达很多,数量也多。

  我推荐大家看一部电影《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里面涉及纽约上流社会和英国贵族错综复杂的故事,你也会对这两个阶层更加了解。(作者:周一妍 来源:外滩教育)

 

文章关键词: 英国中学留学美国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